?

《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教學設計

2022-05-30 10:48朱昕旻撰寫魯新民撰寫

朱昕旻撰寫 魯新民撰寫

摘? ? 要:《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主要介紹了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它是學生學習形式邏輯的起點。教師可根據學情及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具體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理念,以“思維如何才能有邏輯”為議題,從探究日常用語背后的邏輯規律入手,通過“模擬發言”等活動,讓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學習,并利用知識圖表、評價量規等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學科大概念,培養科學精神和政治認同。

關鍵詞:《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是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3《邏輯與思維》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二框的內容,主要介紹了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這一課是學生學習形式邏輯的起點,對其了解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則、提升思維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要能辨析常見的邏輯錯誤,掌握形式邏輯的三個基本規律,學會用科學思維去探索世界、認識世界。

(二)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處于認知發展的關鍵階段,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思維方式不夠成熟,感性認識、形象思維居多,對邏輯思維缺乏系統認識。因此,教師可從生活事例或時政熱點出發,通過結構化的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基于生活經驗把握邏輯思維規律,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提升思維能力。

(三)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聚焦學生科學精神與政治認同的發展,整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訂以下目標。

(1)通過分析“偷換概念、自相矛盾、模棱兩可”等典型案例,學生能夠明確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區分邏輯思維規律與辯證思維規律,樹立科學精神。

(2)面對現實中的錯誤觀點,學生能運用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結合相關政治、歷史等學科知識,科學理性地進行評析,堅定“祖國必須統一、必然統一”的信念,樹立科學精神,增進政治認同。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明確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含義和要求。

(2)難點:區分邏輯思維規律與辯證思維規律;利用形式邏輯思維的規律,結合相關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二、教學思路

這節課,筆者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理念,以“思維如何才能有邏輯”為議題,從探究日常用語背后的邏輯規律入手,通過“模擬發言”“新聞解讀”“網絡跟帖”等活動,讓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學習,并利用知識圖表、評價量規等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學科大概念——“對同一確定對象所形成的論斷必須具有確定性、一致性和明確性”,同時樹立科學精神和政治認同。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初探邏輯

【子議題】

語言表達背后有何邏輯規律?

【議學活動】

1.以冬奧會開幕式的動畫導入課堂

教師開場: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式中,“一‘鴿都不能少”環節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這充分說明,實現國家統一是人民的深切期盼。但當前,仍有少部分人企圖散布一些“偷換概念、自相矛盾、模棱兩可”的言論,破壞統一大業。今天,讓我們來找一找這些言論中的邏輯錯誤,探究語言表達背后的邏輯規律。

2.呈現議學情境與任務

情境一:某國政府試圖不經他國政府同意,與該國下屬的某省級行政區開展官方往來,并辯稱自己有權獨立自主地開展外交活動。

情境二:某國外交官公開支持他國省級行政區政府參與聯合國系統,并宣稱此舉與承認該國主權并不矛盾。

情境三:關于國家統一,一些居民表示,他們既不支持統一,也不支持分裂。

任務:假如你是新聞發言人,你會對上述言論作出怎樣的評論?

要求:(1)自主預學教材內容,小組交流成果;(2)參照活動評價量表,詳見表1,商議發言內容,選派代表展示;(3)各組代表上臺展示時,其他學生按照評價表格為其打分。

3.交流展示,板書小結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小組總結后選派代表進行展示;教師板書學生發言要點,對議學活動進行小結。

【議學評價】

1.互評

分組討論時,組內進行評價;班級展示時,其他學生為發言者打分。

2.師評

教師選擇典例進行點評,在師生互動中引導學生形成以下共識。

(1)合乎邏輯的思維應具有確定性。為此,需要遵循同一律,即對于同一確定對象,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不能偷換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主權國家擁有獨立自主地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利,但并不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而是以不侵犯別國主權為前提的。某國政府是在偷換概念,試圖將侵犯他國主權的行為偷換成國家獨立權的表現。

(2)合乎邏輯的思維應具有一致性。為此,要遵循矛盾律,即對同一確定對象所形成的論斷及其否定論斷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聯合國是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必須是國際社會承認的主權國家,并由其中央政府為唯一代表。支持省級行政區政府參與聯合國系統,與承認該國主權自相矛盾。

(3)合乎邏輯的思維應具有明確性。為此,要遵循排中律,即對同一確定對象所形成的論斷及其否定論斷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敖y一”與“分裂”互為矛盾關系,“既不支持統一,也不支持分裂”的觀點屬于“模棱兩可”的錯誤。

(4)完成“邏輯思維基本規律”知識表格。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從“偷換概念、自相矛盾、模棱兩可”等日常用語入手,引導學生分析各種觀點中的邏輯錯誤,明確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內容。其實質是基于生活經驗與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審視自身思維方式的內在規律,親歷“知識產生的過程”,從而完成對于學科知識的自我建構。

科學思維既要求內容真實,又需要形式有效。為此,這一環節通過評價量表的設計,引導學生既能結合形式邏輯規律對相關概念進行分析,又能綜合調用已學知識進行深入辨析。

環節二:辨識邏輯

【子議題】

合乎邏輯就是否認辯證思維?

【議學活動】

1.教師過渡

合乎邏輯的思維必須是確定的、一致的、明確的。但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是否意味著合乎邏輯就是否認辯證思維?

2.呈現議學情境與任務

情境一:澳門居民在媒體采訪中感慨:20年前的澳門是一座治安混亂的衰落“賭城”,如今卻成了安全穩定的“活力之城”。

情境二:多家媒體在報道中指出:中國政府在對臺政策上既是堅定的,又是靈活的。

任務:假如在新聞發布會上,有外國記者提出疑問:“上述報道難道沒有‘偷換概念和‘自相矛盾嗎?”你是否贊同該記者的觀點,請說明理由。

3.交流展示,教師小結

學生交流后發表觀點,教師板書發言要點,進行小結。

4.進行課堂變式訓練

(1)小明想畫一個方的圓。

(2)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3)人類的認識能力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

(4)這幾周的軍訓太緊張太難熬了,但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議學評價】

1.互評

學生對代表的發言進行評價。

2.師評

教師點評與小結,在師生互動中引導學生形成以下共識。

(1)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和發展。在不同的時間或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所反對的,只限于時間和條件不變時,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澳門從治安混亂的衰落“賭城”變成安全穩定的“活力之城”,是“一國兩制”實踐的最美盛景,體現了事物的變化發展,并沒有違背同一律。

(2)邏輯矛盾不同于客觀矛盾??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此事物可以變成彼事物。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中國政府的對臺政策在“一個中國”“主權獨立不受干涉”等基本原則上是堅定不移的;但在文化交流、旅游開放等具體策略上是靈活可變的。政策的堅定性與靈活性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并非自相矛盾。

(3)變式訓練中,“小明想畫一個方的圓”“這幾周的軍訓太緊張太難熬了,但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屬于自相矛盾;“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人類的認識能力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屬于辯證矛盾。

【設計意圖】

區分形式邏輯基本規律和辯證法基本觀點,是學生認知上易混之處,也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這一環節先通過“答記者問”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在深度解讀時政新聞的過程中,比較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與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從而厘清誤區、深化認識;再利用變式訓練,使其認識得到鞏固和提升?!白h題情境與任務”與“環節一”既有連續性,又有差異性。除了引導學生對具體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外,筆者還希望以澳門回歸后的發展成就,幫助學生認同“一國兩制”基本政策,樹立對實現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心。

環節三:活用邏輯

【子議題】

如何“有邏輯”地評析現實觀點?

【議學活動】

1.教師過渡

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同時也會面臨干擾和挑戰。近日,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發表聲明,對極個別國家散布的所謂“維持現狀”言論予以嚴正駁斥。

2.呈現議學情境與任務

情境: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在官網(http://un.china-mission.gov.cn/chn/hyyfy/202208/t20220824_10750365.htm)發布聲明,對極個別國家所謂“維持現狀”的言論予以嚴正駁斥。聲明中強調:“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中國只有一個,兩岸同屬于一國,這就是臺灣問題從古至今的現狀?!爆F實中,恰恰是某些國家一直試圖改變這一現狀。

任務:假如你是一名熱心網友,請嘗試跟帖,為大家分析一下聲明中體現的邏輯學道理。

要求:(1)參考評價量表,獨立完成跟帖內容;(2)分小組討論后,選出“最佳留言”進行展示。

3.分組討論,師生點評

學生分組討論,選擇代表性成果,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師生共同點評。

4.課堂總結,構建知識體系

師生總結“思維如何才能有邏輯”知識結構,詳見圖1。

【議學評價】

1.自評

學生按照活動評價量表自我評價,完善發言內容。

2.互評

小組成員相互評價,優化學習成果,選出代表展示。

3.師評

教師點評各個成果,引導學生思考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在總結優化后形成以下共識。

(1)對同一確定對象,合乎邏輯的思維必須具有確定性、一致性和明確性。對于所謂“維持現狀”的觀點,首先要明確“現狀”的內涵,體現思維確定性。其次,兩個相互矛盾的論斷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必須保持一致性和明確性。

(2)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具有內在關聯:同一律從整體上要求保證思維的確定性,矛盾律和排中律進一步展開和補充。

(3)形式邏輯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它來源于社會實踐,又經過實踐的檢驗。思維必須符合形式邏輯的要求,才可能成為科學思維,更好地指導實踐。

【設計意圖】

該環節既鍛煉學生的應用遷移能力,又對課堂學習進行系統回顧。在活動設計上,筆者選擇了復雜且有挑戰性的真實情境,要求學生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過程中,發現其內在聯系,進而理解學科大概念——“對同一確定對象所形成的論斷必須具有確定性、一致性和明確性”。同時,源自現實生活的情境也有利于學生理解形式邏輯規律根本上還是由實踐決定的,進而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在活動的開展和實施中,筆者貫徹“教、學、評”一體化的思想,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以及自評、互評、師評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

四、教學點評

都說《邏輯與思維》模塊難教難學,那是因為教師止于淺表,沒有把握和處理好《邏輯與思維》模塊的整體結構體系與特點。其實若“由表及里”地開展教學,那么,教授和學習《邏輯與思維》模塊都很有味道,且很管用。朱老師設計的《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這節課就給出了一個范例。這節課圍繞學科大概念,創設復雜且有挑戰性的情境展開議題式教學,既符合《課程標準》以及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又有結構完整、層次清晰、流程順暢、創意突出的特點,是一節有意義有意思的好課。這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學定教,為促進學生學習而設計

《課程標準》強調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充分反映學生的成長需要,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這節課著意將課程理念轉化為行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理念,自始至終圍繞著學生認知規律展開設計,通過日常言論“初探邏輯”、通過辯證矛盾與邏輯矛盾的區分來“辨識邏輯”、通過觀點評析“活用邏輯”,寓形式邏輯的三個基本規律于三個子議題之中,層層遞進,步步為營,把思維引向深入,把握住了邏輯思維教學的基本要求。

(二)以議引學,通過活動設計達成學習任務

《課程標準》在“教學與評價建議”中指出,要“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議題式教學要對應結構化的學科內容,力求提供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的序列化的活動設計,并針對相關活動,設計可操作的測評。這節課以“思維如何才能有邏輯”為議題,從探究日常用語背后的邏輯規律入手,以時政素材為背景,通過“模擬發言”“新聞解讀”“網絡跟帖”等活動,讓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學習,并利用知識圖表、評價量規等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則——“對同一確定對象所形成的論斷必須具有確定性、一致性和明確性”。這樣,通過一系列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實現了“課程內容活動化”以及“活動內容課程化”。

(三)“教、學、評”一致,突出素養導向的立意

《課程標準》要求“促進教、學、考有機銜接,形成育人合力”。課程思維本來就需要一致性地思考在目標統領下的教、學、評問題。這節課每個環節都由子議題、議學活動、議學評價三個部分構成,從設計理念上貫徹“教、學、評”一致性的課程思維,在真實情境、深度學習、進階測試中落實素養導向,引導學生從邏輯學視角看待國家統一事業的發展,認同“一國兩制”政策,樹立科學精神,增進政治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