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智慧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策略

2022-05-31 22:06黨佳莉
蘭臺內外 2022年13期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建設策略互聯網+

摘 要:“互聯網+”時代,面對用戶日益多元化的知識服務需求,傳統的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已不再適用,其館藏資源面臨的要求與挑戰也在不斷增多,如何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館藏資源利用的有效性,加快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速度,有機結合智慧圖書館與館藏資源建設,已成智慧圖書館發展中的主要方向。本文在闡述智慧圖書館內涵與特點的基礎上,分析了“互聯網+”時代智慧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新變化,并提出了具體的建設策略,以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智慧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策略

“互聯網+”時代,逐漸形成了多元、快速且便捷的知識文化與信息傳播方式,各類新媒體的誕生給傳統圖書館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想提升圖書館的價值,管理主體應當從圖書館本身改革創新與強化入手,通過建設館藏資源帶動文獻資料傳遞效率與質量的提升,通過豐富資源、提升管理效能,分析館藏資源發展趨勢,打造與“互聯網+”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并與現代公眾需求相符合的智慧圖書館平臺,進一步發掘圖書館應有的價值。

一、智慧圖書館內涵與特點

建立在互聯網系統、大數據技術等發展基礎上的智慧圖書館,是智能圖書館服務系統通過傳感器系統的運用促進圖書館全面感知服務的實現,同時能以用戶需求為根據提供針對性的知識資源服務。隨著熟知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智慧醫院等概念人員數量的不斷增多, 智慧圖書館具備的特征與系統屬性也在持續增多且不斷細化,已逐漸成為運用數據分析技術、互聯網系統、智能技術與圖書館的智能結合體。

立足于多個研究角度來看,智慧圖書館的內涵主要由下述幾種類型組成:一是有機結合現代圖書館和云服務、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及相關智能服務終端;二是建立在傳統圖書館的基礎上,通過信息化升級后形成具備智慧服務功能的圖書館,負責將智慧化知識服務提供給廣大用戶;三是從用戶需求出發,在智能分析的基礎上打造能幫助用戶實現知識資源高效便捷獲取的服務環境,優化用戶體驗。綜合而言,智慧圖書館便是在物聯網技術、云存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三個核心技術的支撐下,通過一系列算法和信息獲取工具的運用,打造更高效、便捷的圖書館數字化管理與知識服務,通過圖書館規劃、建設、館員培訓及系統平臺維護等創新智慧化運營管理,形成具備智慧服務功能的現代圖書館。

二、“互聯網+”時代智慧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新變化

1.“智慧化”館藏資源管理的實現

一方面,“智慧化”實體館藏管理。紙質資源智慧化的實現途徑中,射頻識別管理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依托物聯技術能夠優化圖書館采編、排架等業務流程。當前,圖書館經過一系列發展與變革后,在架書籍方面基本已實現了獨有電子標簽的配備。另一方面,“智慧化”虛擬館藏管理?!盎ヂ摼W+”時代,圖書館館藏資源已從原本的“實體”載體形式發展為“實體”與“虛擬”并存的新形態。智慧化虛擬資源應用了大數據及知識發現等信息技術,在日益成熟的知識發現技術背景下,智慧圖書館服務也向定制個性化信息和用戶個人偏好的方向轉變,在跟蹤挖掘用戶瀏覽記錄的基礎上,深度整合資源并展開數據分析,能推送更匹配用戶需求的館藏,突出服務的針對性。

2.“合作、遠程”館藏儲存的實現

一方面,遠程合作存儲紙本文獻。分布式圖書館在遠程合作存儲的基礎上,共同實現了異地、高密度且支持紙質文獻長期保存的存儲設備構建,各個分館不僅擁有存放于本館文獻的所有權,同時享受著文獻轉讓及共享資源的所有權,且各個分館用戶享有訪問本館遠程資源的權利,原本“本地獨立”的館藏存儲也實現了“合作遠程”的轉變?!盎ヂ摼W+”時代下,智慧圖書館要以自身角色和使命為中心做好館藏建設與發展策略的制定,如個別職能為長期保存低利用率文獻資源的圖書館,或致力于提供獲取近期學術資源服務的圖書館,但在逐步向學習空間、創客中心、創新中心及交流中心轉變的智慧圖書館發展趨勢下,智慧圖書館的發展需要向減少館內低利用率紙本文獻空間改造的方向看齊。另一方面,云存儲數字資源聯盟。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聯系原本各自獨立的圖書館,在遠程云端中存儲智慧圖書館各個館藏資源,且從云端出發打造各個業務支持與資源服務系統。該環境下,圖書館具備了有機結合本地館藏與云資源的文獻資源系統,實現了紙本與電子、擁有與獲取、實體與虛擬的深度整合,依托云技術落實共享共有文獻資源服務平臺的構建,可打破用戶資源獲取方面時間、地域的限制。

3.“強化征詢讀者意見”采購的實現

智慧圖書館館藏中,用戶作為其服務對象、中心、目的及檢驗者,因此圖書館必須建立在“以讀者為中心”核心理念的基礎上打造并提供各項服務,彰顯“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內在特征的同時,呈現“以人為本、方便讀者”的精髓。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圖書館在采購館藏資源時需要突出大眾化、個性化和開放化,從原本少數采訪館員個人觀點和研究領域的局限中走出來,面向全體用戶采集個性化文獻采購要求,盡量滿足用戶文獻需求,促進人人平等的信息獲取的實現,從原本“少數享有采購文獻權利的人員”的文獻資源采購局限中走出來,轉化為“全面開放讀者各個文獻需求”,通過圖書館薦購系統、讀者決策采購等方式,實現以讀者文獻需求的文獻資源采購工作。如此一來,可以暢通讀者表達需求的渠道并提高傳達的有效性,同時有利于采購館員工作成效的提高、工作量的減少,最終能最大限度發揮圖書館有限的經費并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增強圖書管理平臺與用戶的溝通,實現館藏資源與用戶互聯互通。

三、“互聯網+”時代智慧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策略

1.突出建設利用規劃合理性,夯實技術支撐基礎

一方面,智慧圖書館建設規劃中,需要著重關注本館資源的開發利用,做好具體建設流程的規劃,并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步驟逐步達成各個工作流程目標。要做好長期與短期目標的設置,在長短期目標推進的同時,以社會發展需要及用戶需求為根據推進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依托有效路徑融合發展圖書館與館藏資源,積極創新知識服務,為深度共享圖書館館藏資源及達成有效利用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要注重工作人員技術水平的提升,通過云計算及互聯網技術的充分利用,促進圖書館數據存儲、采集、管理及檢索等一系列能力的增強。通過新工具、新技術的運用,優化檢索方式方法的便捷性、高效性,為用戶提供精準的跨庫資源共享服務、個性化十足的數據關聯內容。同時,做好館藏資源內容階段性更新工作,密切與其他館的關系,加大館藏資源的分享與互動力度,面向用戶提供更優質、全面的服務。此外,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完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并延長服務時間,在與用戶積極互動的前提下定期做好反饋工作,并針對性檢閱館藏資源。

2.積極轉變圖書館服務理念,迎合時代發展需求

傳統圖書館思維方式過于嚴肅、刻板,因此在很多人看來屬于“苦讀書”之地,而在引入了“寓教于樂”休閑放松的理念后,逐漸有大量用戶接受并認可了“學習本該是有趣的”理念?!盎ヂ摼W+”時代下,智慧圖書館在建設館藏資源時,可從開發富有本地文化創意的產品入手,承載著文化情懷的文創產品同時有利于圖書館文化服務半徑的拓展與延伸,能夠直觀呈現圖書館的精神。智慧圖書館在滿足基礎性、綜合性服務發展需要的同時,也應當聚焦時代發展需求,踏上高質量、特色化發展道路?!盎ヂ摼W+”時代下,以讀者為中心,打造集休閑娛樂、社會教育、交流互動及文創紀念品等一系列需求為一體的新時代新穎服務,是智慧圖書館從傳統知識中心轉型為多功能中心的標志。因此,圖書館全體工作人員要做好服務理念轉變,積極挖掘館內館藏內涵并做好宣傳、展示工作,盡量滿足用戶包含高品質文化需求在內的一系列需求,在迎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前提下,促進圖書館能夠踏上特色化的融合發展道路。

3.打造數據庫與共享平臺,擴大館藏資源知名度

智慧圖書館以本身特性為根據進行館藏資源的建設與開發,實質上便是重新整理并分類已有館藏資源的過程,該過程不僅需要數字化既有館藏資源,更重要的是還要進行二度開發利用。通過各類信息技術的運用以數字化形式處理館藏資源,包含圖片高清掃描、電子版文字化、文字修復整理等。當數據采集工作完成并做好館藏資源分類、整理、分級、上傳、加密等一系列工作后,既能實現對數字館藏資源的豐富,還能保護、修復、傳承和整理傳統紙質資源。圍繞館藏資源構建特色數據庫,限定相關人員的使用權限,依托此類互動能夠再度深化珍貴館藏的研究。同時,在不斷完善數據庫的過程中,需要跟蹤并記錄用戶信息及相關需求,夯實數據庫構建基礎,有利于智慧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完善與優化,能促進個性化數據庫品牌的打造,有助于館藏資源深度開發的實現。以數據庫為中心,落實共享數據平臺的打造,不僅能使館藏資源得到拓展,且能奠定資源共享交流合作的基礎,并促進館藏資源知名度的提高。

4.打造省、市協作與區域性跨系統共建共享模式

一方面,打造省、市協作共建共享模式。在建設共享平臺后,擬定省、市內各圖書館聯合館藏數據資源創建的規劃并付諸實踐,做好各個資源內在關聯的挖掘工作,實現所有館藏資源的整合,并做好知識關聯網絡的建立,以全省人員為對象打造更具針對性、專業性的信息資源檢索服務。同時,制定區域性聯合采購、集中編制,針對性監管資源采集、存儲及處理等工作,為館藏資源的有序流通提供保障。通過數據跟蹤處理工具的運用,實時定位并跟蹤館藏資源,面向各類型資源使用情況展開具體分析,做好館藏資源流向控制工作并突出合理性,為實時有效推送共享平臺資源的實現奠定基礎。此外,要以省、市為目標推薦館藏資源平臺的共同構建,關注館藏資源庫的完善與豐富,制定合理高效的資源管理機制,為科學管理資源數據并高效應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打造區域性跨系統共建共享模式。首先,要明確這是復雜性極高的系統工程,統一技術標準的構建必不可缺,同時要統一規劃、布局并管理各成員信息資源庫,統一軟硬件設備選購、資源數據庫建設、系統運行及數據加工處理等方面的執行規范,以便在交換和整合信息資源數據時能達成兼容與共享信息資源的目標。其次,在整合館藏資源時也要落實專題數據庫的建立,促進各自館藏資源發揮的有效性,并帶動區域性館藏資源優勢的體現,使不同資源間實現更高的關聯性,做好信息導航與推送服務的實時提供,依托跨系統與區域智能信息查詢服務滿足全體用戶各自需求,從而高效傳輸各專業資源。

5.融合線上線下服務模式,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互聯網+”時代下,智慧圖書館需要建立在傳統空間服務的基礎上,通過各類現代化技術的運用深度整合線上虛擬與線下物理空間,充分體現具備信息共享空間功能的圖書館應有價值,擴大館藏資源的服務途徑。一方面,線上空間中,作為典型服務方式之一的云圖書館,逐步占據了圖書館移動服務建設重要位置。通過物聯網、云服務、云計算等技術的運用,在移動圖書館資源服務體系架構中融入按需使用、分布式存儲等方式,打造具備靈活性、動態性及可擴展性的移動圖書館,促進圖書館館藏資源服務效能的提升?;谟脩艨蛻舳说脑茍D書館,不僅具備數字圖書館的各項服務功能,同時支持用戶云端獲取資源,加之動態交互性的存在,能實現用戶情境信息的采集,并以用戶畫像為基礎推送個性化館藏資源服務,從而使其個性化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另一方面,線下空間中,傳統圖書館基本都是通過“書”展示資源,而在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大屏展示及多點觸控等技術誕生后,豐富了智慧圖書館展示館藏資源的方式、渠道,能從書本形式中走出來,通過展廳的運用實現資源內容的展示。在挖掘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基礎上,依托數字展廳完成各類珍貴資源仿真模型的建構,或實現圖書館業務流程、文化故事及講座活動的展現。同時,以對象特征為根據做好不同技術的嵌入,如基于虛擬仿真的盲人展廳、基于大屏顯示的青少年教育展廳或基于地面觸摸感知的少兒展廳等,在融合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靜態控件與動態控件、物理空間與精神空間的基礎上,打造面向不同層次客戶的優質服務,充分體現智慧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價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具備信息傳播、社會文化教育及文獻信息服務等現實職能的圖書館,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方面同樣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盎ヂ摼W+”時代下,建設智慧圖書館館藏資源勢在必行,在積極轉變服務理念的基礎上,通過各類信息化智能技術的運用,深度開發利用館內館藏資源,在增大館藏資源開發力度的同時,促進館藏資源利用有效性的提升。同時,依托資源共享平臺、區域性跨系統共建共享模式、融合線上線下服務模式,深度共享館藏資源并擴大資源服務途徑與方式,滿足用戶個性化資源需求,并提高館藏資源利用效能。

參考文獻:

[1]陳天翔.“互聯網+”背景下智慧圖書館建設探究[J].蘭臺內外,2019

[2]肖莉杰.大數據背景下智慧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對策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

[3]熊太純,陸雪梅,袁 森.5G背景下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策略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

[4]袁紅軍.基于“互聯網+”背景的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

[5]熊勝男,王勁松,李麗瓊,等.互聯網+背景下智慧圖書館建設途徑[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

[6]冉從敬,何夢婷.智慧圖書館資源服務模式及其實施策略[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8

[7]楊 超,侯 賀,姚澤軍.“互聯網+”思維下智慧圖書館建設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17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

作者簡介:黨佳莉(1988—),女,漢族,陜西銅川人,碩士研究生,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及新技術應用。

猜你喜歡
智慧圖書館建設策略互聯網+
論高職院校保衛工作信息化建設
高校醫學科研機構綜合管理系統建設策略
Beacon技術在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研究
論智慧圖書館的三大特點
農村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策略探究
RFID技術在我館的應用及其局限性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