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清水磚墻歷史建筑更新利用的思考*

2022-05-31 09:48周天邑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1
磚瓦 2022年5期
關鍵詞:磚墻砌筑外墻

周天邑(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1)

1 研究背景

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近代建筑不斷被拆毀,高層現代建筑取而代之,引起人們對近代建筑保護的關注。對于近代建筑的保護有兩種主要方式:一是保存,多采取實物保存、移建的保存方式;二是更新,對建筑進行某種程度的修繕、更新、新建、改建等。

近代建筑的更新,不應僅僅是使舊的東西留存下來,更重要的是注入新的生命,使其周圍的都市環境復蘇,這是一項重新進行創造的工作。

如何使好的傳統做法在現代化城市中繼續延續下去,如何處理好建筑保護更新與城市發展的關系,如何處理歷史建筑重塑與新的功能的矛盾以及對新的技術手段的更新,是現代城市面臨的課題。

2 立面保護案例

西方古典主義建筑藝術中,建筑立面展現建筑的精華,通過立面比例分析的方法詮釋建筑。建筑的內、外結構可以完全分離,外墻自成體系,這就造成了外立面的相對自由度,可以脫離內部空間的要求自由考慮造型和比例。[1]

在歷史建筑保護方案中常采用把原建筑外墻加固、優化,內部建造新建筑的保護方式。1989年竣工的日本火災保險公司橫濱大樓就是近代建筑立面保存再利用的案例。建于1922年的原川崎銀行橫濱支店為磚結構,外墻花崗石飾面,位于橫濱市主要商業干道,最初方案是拆除原建筑,但因為原建筑外墻的3000 多塊花崗石貼面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是城市歷史景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市民的強烈要求以及政府的獎勵措施,決定在新建大樓時將原來的立面保留下來。將表面石材一塊塊拆下來,拆除原有的磚墻改為新砌混凝土墻,再將原石材重新固定在新的混凝土墻上。舊建筑通過設計改造,可以成為充滿現代氣息的新建筑[2]。

3 材料更新研究

材料是表達建筑文化情感的重要手段,通過保留建筑外皮的方式保存建筑的城市記憶。

清水磚墻是建筑外表面的一種典型材質和工藝做法,在我國古代和近代建筑中較為常見。在我國古代磚木結構建筑中,采用以木架承重,磚墻圍護的形式,在近代開埠之前,中國的制磚技術及筑造工藝都沒有長足的發展。在國外,磚通過不同的色澤、材料肌理、尺寸進行多種變化,簡單的形體通過排列組合與單元變化,得到多樣性表達效果,在長期的建筑發展歷史中,始終作為一種主要的建筑材料得到廣泛使用。建筑材料是構成建筑遺產的基本組成,傳統材料的傳承不僅在于材料特性本身的歷史價值,對社會歷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傳統材料初始都是作為結構材料出現。當現代建筑普遍采用混凝土、鋼等結構材料后,傳統材料逐漸蛻變為裝飾材料,正日益呈現出“表皮化”的傾向。將其文化屬性從功能屬性(結構承重作用)中剝離出來,擺脫其原先作為結構材料時的種種限制,轉而從純材料表現的角度去發展其特質,以類似于干掛的形式,附著在結構表面。

4 項目實踐

筆者在2018~2021 年參與的上海虹口北外灘世界會客廳項目的設計中,實踐了清水磚墻的保護再利用方案。

1876 年,日本三菱公司郵船株式會社(Nippon Yusen Kaisha,簡稱N.Y.K.)在揚子江碼頭建設自己的倉庫、船臺,1902~1903年,一、二、三號庫建成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地上四層,清水青磚外墻,紅磚壁柱及飾帶,橫向三段式的構圖。建筑四角女兒墻升高,立面居中有高起的山花,對稱設置,山花位置重點裝飾了精巧的磚石雕刻圖案,圖1 為20 世紀10 年代沿江立面歷史照片,圖2為2號庫歷史照片。倉庫功能代表了虹口的港口文化歷史,因其承載的歷史意義及位于北外灘黃浦濱江第一立面的重要地理位置,選用保存外立面形象的方式表現對城市記憶的留存,作為北外灘“世界會客廳”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1 20世紀10年代沿碼頭江立面照片

圖2 2號庫歷史照片

早期紅磚是機制磚、舶來品,價格較青磚昂貴很多且為顯示身份和地位,同時期大量建筑都是采用外墻最外一皮用紅磚,內部和內墻用青磚砌筑的方式。歷史建筑現場剝除了兩個壁柱間的一個單元,可見外立面為清水紅磚與青磚混砌,其中壁柱、窗洞拱券、層間線腳為紅磚,其他為青磚。采用英制機制磚,尺寸為254mm×127mm×50mm,即10in×5in×2in 磚。墻體采用英式砌法,一丁一順-全丁磚交替砌筑,圖3為剝除外飾面后照片,圖4為磚墻砌筑方式。

圖3 剝除外飾面后立面照片

圖4 國外各種磚砌筑方式

建筑緊鄰黃浦江防汛墻,被防汛墻遮住一層的高度,沿江立面展示不完整,圖5 為2018 年濱江立面照片。最初選用保留建筑外墻,內部結構置換,整體抬升的方式保留并完整展示外立面,再對內部功能進行重塑,這也是城市更新中常見且通行的一種歷史建筑保護更新方式,將外墻完整保留、修復可以更好地展現建筑的歷史信息與藝術價值。由于新的使用功能需求,方案在對原有建筑容量、高度上均有一定的調整,且對原建筑磚墻抽取測點進行檢測發現磚塊有不同程度的風化、破損情況,低于現行規范要求,為清水磚墻的保留帶來新的考驗。最終綜合考慮項目工期等因素,對歷史磚墻有特色的山花、各層檐口線腳、壁柱等構件進行完整切塊保留,對于后期改動較大、無特殊工藝的區域采取保護性拆除老磚,在原風貌樣式重砌的方式保留原有立面記憶。

圖5 北外灘2018年濱江立面

對現場剝離外立面抹灰層后呈現出的清水磚墻原貌進行高精度激光掃描,采集三維幾何精密數據,形成精確的平立剖面圖及矢量化的點云圖像模型見圖6。結合影像記錄作為后期老磚復建的數字化的基礎資料,記錄清水磚外墻的厚度、顏色、肌理、砌筑方式等歷史信息。對保護性拆除的老磚進行清點,切割成統一規格(240mm×115mm×46mm),打磨,對表面進行增強及預排鹽,再按照3d掃描的原始磚砌墻體的樣式,重新砌筑新建筑的立面。

圖6 點云模型圖像

考慮到建筑圍護結構的防水性、保溫性能以及結構穩定性,現代清水磚墻砌筑通常采用清水磚墻、夾心保溫材料、加氣混凝土砌體組合建造的復合外墻。因立面延續傳統風貌的要求,在磚墻外立面間不能出現外露結構梁,因此只能通過暗梁的形式來承托磚墻。利用層間出挑結構板支撐外墻清水磚墻荷載,每隔2m左右設置圈梁,清水磚墻鋼筋網片與砌體墻圈梁、構造柱或結構挑出樓板間通過鋼筋拉結。

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圈梁、構造柱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需要等待混凝土養護時間,在本項目工期緊張的情況下,提出將清水磚墻轉化為建筑的裝飾幕墻。根據清水磚墻窗洞位置搭建鋼構造柱、圈梁,形成鋼框架與主體鋼結構相連,在鋼架外側安裝2mm厚鍍鋅鋼板,類似幕墻系統里的防水背襯板功能。鋼板內側為保溫及室內裝飾面層,鋼板外側砌筑磚墻。為了增加磚墻整體性及抗震規范要求,柱與柱之間豎向間距每隔500mm設置Ф6水平拉結鋼筋,將砌筑磚墻與整體結構連接為一個整體,圖7、圖8、圖9為磚墻構造圖紙。

圖7 清水磚墻夾心保溫構造

圖8 磚墻鋼骨架立面圖

圖9 磚墻構造橫剖面

鋼結構柱外預留240mm 的磚墻砌筑空間,結構鋼梁上翼緣挑出,距離磚墻外表面30mm,盡可能多地承托上部磚墻。因為金屬和磚的契合度不夠好,用鋼絲網焊接在鋼梁上,然后滿批低堿砂漿,在工字鋼梁的凹縫內砌筑磚塊,再通過磚塊切割,填補鋼梁距離磚墻外表面的30mm距離,圖10、圖11為鋼梁托磚墻圖。

圖10 鋼梁托磚

圖11 結構梁與磚墻關系剖面

原有倉庫建筑的體量輪廓限制了內部功能空間的發展,為了優化內部空間,將原有磚墻南北方向“拉開”,側立面擴大后,原有磚墻立面分為南北兩個“U”型區域以及中心入口區三個部分,保留中間山花及豎向壁柱形式,以透明的玻璃面來“縫合”由于北擴而帶來的面增大。玻璃作為新材料,具有可識別性,也為室內空間增加了與外部環境的互動,輕透玻璃與歷史厚重的磚墻形成對比,突出新老共生的融合性,圖12為東南角度建成照片。

圖12 東南角度建成照片

該建筑自1902 年設計、建造,投入使用至今已逾110 年。本次工程中,二、三號庫磚墻建筑整體位于下部淺米黃色石材基座之上,復原磚墻部分映射了19 世紀初城市倉儲建筑的立面:窗戶、基座、山形墻和各種裝飾元素都被忠實地保留以呈現碼頭初設時期的歷史。三棟建筑之間添加新的造型元素——玻璃連接體,原有建筑體量得以擴大連接,歷史建筑被賦予新的功能,以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5 結語

城市中各種時期的建筑并存,才能使城市具有時間上的多層性,形成城市獨特的風格。對于近代建筑的保護,是基于對傳統的延續與新生,強調發揮建筑功能,在保護的同時積極以新的方式將這筆寶貴的財富延續下去。當代遺產保護認可保護行為中的創造性,重現對象的過往無法實現,但可以實現創新,保護不應只考慮對象的藝術和歷史功能,還應當考慮其現實功能。保護決策應基于對象對不同人群所具價值的分析,獲得有關各方的平衡。功能性和價值主導的保護用“有用性”和“價值”替代了傳統意義上的真實。具體的保護更新手法,還有待于在項目實踐中進一步研究、積累,使得歷史建筑能以更積極的姿態活躍在城市舞臺。

猜你喜歡
磚墻砌筑外墻
收藏
BIM技術在砌筑工程排磚深化設計中的應用
房建工程中墻體砌筑施工技術分析
高層建筑外墻外保溫節能體系施工工藝
淺析建筑施工中的墻體構造
外墻防滲工程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判斷:哪位洗得快
淺談砌筑水泥強度檢驗及其控制
如此外墻,防水還扛得住么?!
淺談磚墻砌筑施工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