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生思想下的歷史文化街區規劃保護策略研究

2022-06-01 18:49朱雨薇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

摘 要:北河街作為龍泉市兩個歷史文化街區之一,與西街一起見證了龍泉市發展的全過程,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文明財富。像龍泉這樣一座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的歷史名城,它的發展不應該是像現在這樣落后的,找到保護和發展、新與舊之間的共生關系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關鍵?;诖?,以黑川紀章的共生思想為引領,對北河街發展現狀進行系統的分析,并找到解決各種矛盾的最佳方案,為做相關研究的學者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共生思想;歷史文化街區;龍泉市北河街

一、共生理論的概述

共生思想源于生物學中的“共棲”,具體是指不同種屬的生物共同生活。黑川紀章的共生思想指出:“共生是具有矛盾的各種事物在對立的同時,相互給予必要的理解和肯定?!?0世紀60年代的新陳代謝派運動提出了“建筑應當是生長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的理論,為現代建筑設計師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黑川紀章隨后將共生思想提升到了哲學的高度。共生理論追求矛盾平衡,包括整體與局部、過去與未來、新與舊等一系列矛盾事物的共生。新陳代謝運動將這個思想運用于建筑設計領域,雖然最后由于各種原因而失敗,但是當時提出的各個觀點在現在看來依舊是超前的。

二、研究背景

(一)龍泉市概況

龍泉市處于山區,對外聯系的公路特別少,屬于交通不便利地區,位于浙江西南部的浙閩贛邊境,東鄰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接武夷山國家級風景旅游區,是浙江省進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龍泉市境內河流分屬甌江、錢塘江、閩江三大水系,氣候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宜人。龍泉市不僅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其紅色革命文化底蘊也十分深厚。龍泉作為革命老區,擁有很多光榮的革命故事,許多革命斗爭紀念舊址都被保存下來,其中有5處被浙江省人民政府以“龍泉市革命紀念建筑群”的名稱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7月,龍泉市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隨著城鄉建設的進行,龍泉市正在慢慢城市化,許多歷史建筑都在拆遷中遭到了毀壞,當地居民也希望城市快速發展,希望過上好日子,這就導致了人們逐漸忽視了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龍泉市北河街與西街同時被列入歷史文化街區,但是目前西街的保護措施比北河街完善許多。將北河街與西街相比較,會發現北河街的路面較窄,西街的路面較為寬廣,西街的歷史相比于北河街更為悠久,北河街比西街更具有市井氣,讓人感覺更加生活化,更加溫馨。

(二)北河街概況

街道是城市的產物,也是城市的動脈。北河街的建筑大多屬于清代,青磚黛瓦,主街道路面采用石條與鵝卵石結合的鋪設方式。舊時的北河街南北商貨琳瑯滿目,是一處東西南北文化交融的寶地。街道里保存了許多文物級古建筑,街內民居一般采用木結構,墻基采用鵝卵石漿砌或是干砌的方式,表面有白色粉刷,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墻體的白色粉飾都已經脫落。根據建筑的結構與形式可以看出那個年代每戶人家的家庭情況,家境優良的建筑出檐處或是斗拱處會有精美的雕花,木門窗上也有精美的雕花。

如今北河街周圍都是高聳的現代建筑,與城市主干道一起呈“丁”字形結構,站在城市主干道上往巷子里張望,可以感受到非常濃厚的生活氣息,與周圍高聳的現代建筑相比,北河街顯得特別寧靜,像是一位飽經風雨的老人,充滿了市井氣息。稍往里走,有一座后巖廟,占地面積很小,遠看像一個小亭子。后巖廟大門朝西,根據脊枋上的文字描述,后巖廟建于清嘉慶丁丑年(1817年),建筑占地面積99.5平方米,因為早些年經過村民們的集資修繕而保存完好,但是依舊可以看見被歲月侵蝕的痕跡。建于清代晚期的翟氏宗祠位于北河街161號,平面呈縱向的長方形,是“回”字形建筑,正廳三開間。翟氏宗祠在土地改革后分給了八村,歸八村所有,八村又將翟氏宗祠租給私人做碾米廠用。由于長期用作碾米廠,院內積灰嚴重,梁柱腐朽嚴重,局部瓦片脫落、房屋漏水,保存狀態非常一般。從外部結構就能看出翟氏宗祠的保存狀況一般,屬于危房,屋檐出挑,斗拱處雕刻著精美的花紋,為植物花卉圖案。在八角大門的附近,有一處大宅子,結構保留十分完整,四合院結構,門前有非常大的院子,進門左右兩側設有廂房,中間天井部分有溝渠,在雨季排水用,廳堂上的梁與額枋等裝飾性的建筑構建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被拆除摧毀,整個屋頂顯得特別高聳空曠,屋內有雕花的建筑部件基本上都有刀砍的痕跡。北河街部分古建筑在2014年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但是修繕工作并沒有大規模系統化開展,許多建筑仍然屬于危房。

三、北河街的現狀分析

街道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記憶、傳遞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筆者將從景觀現狀、街巷空間、建筑形式、宣傳現狀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總結出目前北河街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景觀現狀

景觀是街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對弘揚街道文化、傳遞人文精神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北河街的街道周圍是供人們居住的建筑物,道路兩旁目前沒有任何植被景觀設施。街道上的一些大戶人家的建筑門口設置了石獅、小花壇等景觀設施,在當時是房屋主人身份的體現,也是供人們欣賞的景觀之一,既豐富了街道的空間布局,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二)街巷空間

街巷,是一座城市的血管,流淌著城市的文化、市民的生活瑣碎,也見證著城市的發展。街巷作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一條小路那么簡單。街巷是居住區與交通要道連接的通道,是人們生活的場所之一,是居住區的外部空間。北河街的主街道呈東西方向布局,街巷空間尺度適中,可以供三四個成年人并排行走,周圍建筑物不高,大多為兩層建筑。居民樓門口堆放了大量的雜物與電瓶車,不僅視覺上給人一種雜亂無章的感受,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圖1所示。北河街的次要街道呈南北方向布局,街巷空間尺度較小,僅能供一位成年人行走,兩邊設置是住宅的邊門,堆放雜物的情況較少,但是街巷空間較為狹窄,給人的感受有些壓抑。由于次要街道內沒有設置路燈,因此到了晚上行走的人很少。24E73BE2-9EC4-4766-B85E-01DC71825E2C

(三)建筑形式

北河街的建筑形式存在不統一的現象,有許多古建筑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而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有的是因為人們生活所需而被推倒重建,有的是由于火災等而遭到了破壞,甚至有一些建筑裝飾細節是在戰爭時期遭到了人為毀壞。這些痕跡都應當予以保留,它們可以更好地向人們訴說那個時期的故事。但是也有一些完好保存下來的清代建筑,大多為木構建筑,雙坡屋頂,配有精美的雕花(圖2),外墻由青磚堆砌而成。建筑中有許多新舊結合的現象,建筑形式雜亂無章,沒有統一的風格。

(四)宣傳現狀

參與保護工作的也只是相關的政府部門,文化遺產保護的世代傳承性與公眾參與性都沒有得到實現。龍泉市擁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宣傳。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有些人忽視了我們民族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認為保護歷史街區只是專業人員該做的事情。開發商的忽視,以及大眾不高的參與熱情,導致北河街的文化環境非常惡劣。

(五)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北河街的現狀進行系統的分析后,總結了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部分歷史街區建筑空間布局遭到破壞,原本建筑庭院部分空間也被當作地皮使用。北河街的部分傳統民居,不僅建筑內部遭到了破壞,建筑外部的空間結構布局也受到了破壞,整個街區保持原有庭院結構的建筑少之又少。北河街內居住人員混雜,原本供一戶人家居住的民居建筑,如今里面居住著十幾戶人家,不僅建筑空間格局遭到了嚴重的改造性破壞,居住性質也因此改變,城市記憶更是徹徹底底遭到了永久性破壞。

居民對歷史街區保護的價值缺少認知。筆者在走訪街區居民的過程中,詢問居民對街區的感情時,收到了“這條破街有什么好研究的”“你以為我們想住在這里”“就這樣過過就行了”等負面信息,很少有居民對街區充滿情感或是記憶,因為里面居住的很多都已經不是原住民,基本都是外來打工的人員,為了生存迫不得已居住在此。他們大都對自己的居住環境沒有價值認知,認為居住在這里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這就是缺少文化自信的表現。

居民參與保護的積極性差。居民們似乎更期盼政府可以來拆遷自己家的房子,這樣就可以不付出就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及價值,他們絲毫不關心,自己的家園無人保護他們也無所謂,自然也就沒有參與保護工作的積極性。

四、解決策略

首先,及時止損,避免建筑再遭到人為破壞,同時尋找專業古建筑維護團隊,定期對街道中的古建筑進行修繕與養護。對古建筑中新增的空間進行維修,實現風格的統一,并對保留完好的庭院空間進行微改造,增加植被景觀、枯山水等打造傳統的園林景觀氛圍,實現新與舊的共生。

其次,對居住人員進行全員登記,統計外來租戶與原住民的人口數量。由于北河街內居住著大量的外來人口,原住民所剩無幾,不適合全員搬遷。有關部門需要對原住民進行北河街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的宣傳教育,讓原住民帶動外來人員,全面激活街道居民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另外,積極開展傳統節日活動,比如大型的村落祭祀活動,積極鼓勵外來人員參與,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也是這里的一分子,感受到文化認同,并以此激勵人們參與日常的街區保護工作,實現內外人員思想的共生。

最后,增加景觀節點設施,以重要的景觀節點帶動整條街區的聯動性,分期設計,為街區未來發展預留空間。一期主要改善街區外觀,包括建筑外立面的修繕、街道周邊車輛與雜物隨意堆放等問題的處理。二期計劃完善古建筑的全面保護工作,以及古建筑內部電路安全問題的改善,對部分庭院保存較好的建筑進行有機更新設計。三期建設可以考慮增加文化旅游線路,通過景觀節點聯動整條街區的文化體驗。街區內可以增加民宿、非遺體驗中心等設施,以此帶動街區的經濟發展,實現保護與發展的共生。

五、結語

北河街作為龍泉市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其存在的問題也是目前大部分未被關注的文化街區所存在的問題,這些不可再生資源的保護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以共生思想為引領,對龍泉市北河街的保護與開發提出了一些建議,并且對其現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總結。在城鎮化快速推進的今天,這些寶貴的歷史遺存容易在經濟發展中被遺忘,希望人們在生活越來越好的同時,可以回過頭看一下這些亟待保護的歷史財富。

參考文獻:

[1]徐華宇,楊柳,姜楠,等.歷史文化街區中歷史?,F代矛盾共生策略研究:以北京前門草廠地區為例[J].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2020(2):125-132.

[2]黑川紀章.新共生思想[M].覃力,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3]單霽翔.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文化建設[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朱雨薇,浙江工商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與理論。24E73BE2-9EC4-4766-B85E-01DC71825E2C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街區
多文化主體視角下歷史文化街區功能探究
成都市歷史文化街區的空間形態分析
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改造之困
城市更新下歷史文化街區的微改造初探
廣西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研究
推進廣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活化的思路與成效
推進廣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活化的思路與成效
洛陽老街區“微空間”改造設計思考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城市文脈延續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滿意度的城市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開發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