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代教育七堂課

2022-06-07 05:07廖寧燕
新天地 2022年5期
關鍵詞:拖拉爺爺奶奶懲罰

廖寧燕

當下,隔代教育在我國已成為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隨著我國老年人口逐年增多,讓爺爺奶奶參與到照管孩子的大軍中來,也能夠達到一種資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從老年人的角度來分析,老人退休后,享受祖孫相伴的天倫之樂,還能讓他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心情更加愉悅。

老年人沒有工作壓力,再加上隔輩親,對孩子傾注了真實豐富的感情,對孩子進行的教育督導也比父母更具有耐心。另外,老年人自身還有一種童心,在心態上比年輕父母要平和得多,很容易與孫子孫女建立融洽的感情,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礎,對祖孫兩輩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好處。老年人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上去觀察、了解孩子的各方面特點和動向,并加以鼓勵和引導,對孩子的一些小毛病、小缺點,也能及時發現并糾正。

第一課:引導孩子自己動手

有一些老年人“心太軟”,對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攬,進行“一條龍”“全方位”“系列化”的服務。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如同溫室中的花朵。因此,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應成為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重要的必修課。

爺爺奶奶如果想鍛煉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應該多讓孩子“自己來”,讓他們自己面對各種問題,在不斷磨煉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要引導孩子“自己來”。小孩子很會看大人的眼色,特別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候動不動就和爺爺奶奶耍賴,大人一心軟,就屈服于孩子的要求,為孩子代勞了。對于孩子能自己做的事,爺爺奶奶要給孩子適當的鼓勵,比如說“奶奶相信你能做好?!薄斑@點小事難不倒你這個男子漢”等等,讓孩子不自覺地受到刺激,積極地去獨立完成。

對于那些孩子無意識要去做的事情,爺爺奶奶可以適當啟發,比如早上起床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隔壁的妞妞都會疊被子了,你會嗎?要不咱們試試?”這樣孩子就會很愉悅地接受自己動手的建議,并逐步形成一系列的好習慣。

如果孩子想自己動手,老年人沒必要總是太操心。就算是看到孩子做得不對或是丟了什么東西也可以先不管,放手讓孩子去做。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在自己動手嘗試中獲得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這種經驗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敗的,但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它們都會在孩子今后的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

另外,爺爺奶奶要尊重孩子的各種正當需求,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內心的看法。遇事多跟孩子商量,多聽他們的意見,允許孩子自己做選擇和決定。放手讓孩子接觸社會生活,讓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經受各種各樣的磨煉,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第二課: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孩子的思考能力越強,求知欲望也就越強,終身學習的能力就越強,創造力就越突出。只有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才能與時俱進,更好地適應社會。

爺爺奶奶可以巧妙地提出觀點,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據理力爭,用這樣的方法幫助孩子形成自己的看法,強化邏輯,懂得如何真正地、自信地發問。老人可以啟發孩子在友好的氣氛中闡明他的想法,找出足夠的理由來反駁。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孩子是據理力爭而不是毫無緣由地吵鬧,這樣才能合理順利地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讓孩子養成“如果……”的思考習慣,時間長了,他就會在同一時刻考慮幾種不同的選擇。當孩子沖動地建議一項不太合適的舉動時,爺爺奶奶要制止他,讓他認真考慮一下如果那么做會發生什么,請孩子自己找出原因,為什么那樣做不合適。久而久之,當家人不在身邊或是周圍沒有人幫忙的時候,孩子就會三思而后行,不再莽撞行事。

第三課:引導孩子照顧別人

爺爺奶奶可以適當地讓孩子來照顧自己。當關心和被關心的位置顛倒了以后,兩者的關系就會立刻發生質的變化。從讓爺爺奶奶關心孩子,演變成孩子關心爺爺奶奶,孩子有了關心照顧的對象,身上擔負了責任,自然就會有明顯的進步。

家里有老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機會。不要把孩子交給老人,而是讓孩子關心老人,讓他們來照顧老人。通過讓孩子照顧老人,還可以讓孩子設身處地地體會到爺爺奶奶照顧自己時的艱辛,對爺爺奶奶增添更多的關心和感激,祖孫之間的關系也會更融洽。這些照顧也是對孩子自身能力一個很好的鍛煉。

孩子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堅強,克服軟弱的壞習慣;當好多孩子還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特殊待遇的時候,這樣的孩子往往已經開始自己洗衣服做飯了;當不計其數的家長守在學校門口等候嬌滴滴的孩子放學的時候,這樣的孩子一個人上下學回家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爺爺奶奶自己可以引導孩子來照顧自己,比如在家里做家務的時候有意識讓孩子給自己幫忙,遞衣架、買東西、攙扶老人等等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即使爺爺奶奶自己完全能做的事,也可以交付給孩子,并告訴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這些事做不了,你長大了,肯定會做得很出色的”等等,通過這樣的暗示,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肩上沉重和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讓孩子照顧老人的時候,爺爺奶奶要給予恰當的夸獎和贊揚,如果長時間讓孩子來照顧自己,卻不給孩子一點鼓勵、認可和夸獎,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委屈,認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無足輕重,從而產生自卑和自閉心理。爺爺奶奶要在孩子照顧自己的時候認真地說謝謝,讓孩子的努力得到認可。如果孩子做得不夠好,爺爺奶奶也要在肯定孩子的同時給予孩子正面的引導,絕對不能訓斥孩子,讓孩子覺得受累不討好。

另外,爸爸媽媽也要看到孩子在照顧爺爺奶奶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吹胶⒆訋椭鸂敔斈棠套鍪乱嬲\地贊揚,以旁觀者的角度對孩子做出正面積極地評價。讓孩子對自己的這些行為有更準確到位的認識,從而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個人素養。

第四課:引導孩子學會表達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看法、見解和心事越來越多,傾訴的愿望就越來越強烈。老年人要認真對待孩子的傾訴,給孩子認可和接納,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孩子表達能力比較差,在說自己的想法、需求和見解時,經常會語無倫次。孩子的思維也不具備條理性,因此家長不太容易了解孩子的意圖,甚至會不耐煩。如果經常以這種態度對待孩子的傾訴,就會產生反作用,讓孩子產生自卑甚至自閉的心理。4D0A12F0-B024-4D33-BECF-69D19EDF0C7A

表達能力是一個人獲得成功必不可缺的條件,爺爺奶奶要通過聽孩子講話,鼓勵孩子開口說話,從而使孩子的表達能力得到鍛煉,也讓爺孫兩代人更好地溝通和交流。

聰明的爺爺奶奶要表現出你在全神貫注地耐心地聽,不管孩子講的是什么,爺爺奶奶都要表示出喜歡,并從語氣、眼神和心態上給予孩子暗示,讓孩子知道你是感興趣的。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行為其實是對孩子巨大的鼓勵。

孩子在發表觀點時,如果說的是正確的,爺爺奶奶一定要給予贊揚和肯定,如果有不對的觀點和見解,要用合適的方式啟發孩子,切忌粗暴地斥責和不耐煩地敷衍。

爺爺奶奶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講出他不愿意講的事,鼓勵孩子用心去和自己交流,這樣爺爺奶奶能夠給孩子建起一個心理疏導和發泄的通道,讓孩子把心理的不快和抑郁都發泄出來,幫助孩子的內心世界達到平衡與和諧。

孩子渴望受到大人的關注和尊重,但這種心理渴望往往難以明白無誤地向大人們表示,于是他們采用那些較為“隱諱”的手段。對爺爺奶奶來說,悟出其“言外之意”,聽出其“弦外之音”,識別出其“真情實意”,是非常重要的。爺爺奶奶可以提煉孩子說話的要點,不時地總結、重述或復述孩子的講話內容,包括他的感受和導致這種感受產生的情境原因。孩子講話僅僅得到傾聽和理解是不夠的,他還需要爺爺奶奶用語言對他所說、所想及所感的事情作出全面具體的反應。爺爺奶奶在仔細聽取孩子的訴說并觀察他的面部表情后,爺爺奶奶要試著對他的感受進行猜測和確認,多測幾次也無妨。講話時要對孩子有足夠的尊重,不能頤指氣使,要保持冷靜,且語速要緩慢。當猜測不正確時,可以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進行糾正。

講話中最讓孩子掃興的就是“我早就知道了”。很多時候孩子才說兩句,大人就不耐煩了:“早知道了。別煩我!”這樣孩子肯定會不開心。因此這樣的話一定要避免。

第五課: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癥

孩子做事情拖拉磨蹭,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環境的影響。爺爺奶奶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幫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習慣。動氣不如動心,爺爺奶奶要花心思幫助孩子找出原因,對癥下藥。

讓孩子不磨蹭,爺爺奶奶自己本身首先應盡量避免拖拉的習慣,如不在廁所里看書報雜志,早上不睡懶覺,不坐在客廳無休止地看電視等等。孩子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自然也會避免拖拉的壞習慣。

對于做事拖拉的孩子,爺爺奶奶可以先將孩子的毛病一一列出來,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為什么會做事拖拉。再設計一張成績表,記錄孩子做一件事最初時間和完成時間,幾天總結一次,孩子有進步要給予表揚和獎勵,沒進步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這樣把拖拉具體化、形象化,孩子更容易改正這個壞習慣。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很可能是家庭環境的影響,老人平時看電視、打電話、聊天等等,都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的學習效率降低。因此,爺爺奶奶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主動縮減看電視時間,打電話的時候控制好聲音,防止干擾孩子,奶奶在做家務時也盡量防止發出很響的聲音。環境好了,孩子學習的效率就會得到提高,拖拉的現象自然也就減少了。

針對孩子愛拖拉的習慣,可以給他定一些不成文的規矩,如安排的事情沒做完不許看電視,家庭作業沒按規定完成不許上網,幫父母買東西超過了時間“功勞”減半等等。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屢屢“犯規”,但爺爺奶奶決不能遷就和屈服。小孩子也許嘴上嘟嘟囔囔不高興,但會逐漸改變拖拉的壞毛病。爺爺奶奶要做到時常關注和督促孩子,讓孩子把拖拉的習慣徹底改掉。

有時候對孩子使用硬性規定的辦法來達到改掉磨蹭的目的也是很有效的。爺爺奶奶首先估計出孩子盡最大能力能夠完成某項事情的時間,然后規定孩子在這個時間內完成這項事情,否則就不讓他繼續做下去,不惜馬上停止。比如吃飯,到時間如果孩子還沒吃完,爺爺奶奶就把飯菜收起來,并且對孩子說:“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時把飯吃完?!边@樣孩子就會形成緊迫感,盡快做完該做的事。

第六課:教會孩子知錯就改

孩子難免會犯錯,懲罰要適當,爺爺奶奶到底應該怎樣適當地懲罰孩子呢?懲罰的方式多種多樣,對孩子適當適時的科學的懲罰能對孩子起警示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錯誤,從而收到以罰助教、以罰代教的效果,從而培養孩子誠實、負責的好品質。

懲罰孩子太輕起不到作用,太重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因此爺爺奶奶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敷衍了事,又不能罰得太重。

爺爺奶奶可以和孩子協商制定一個獎懲規則,讓孩子明確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爺爺奶奶可以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這樣,孩子犯錯誤的幾率就會大大減少。當孩子真正犯了錯誤的時候,爺爺奶奶一定要按規則上約定的措施對孩子進行懲罰,千萬不能手軟,這樣才能樹立爺爺奶奶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懲罰孩子之前先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及時改正。如孩子亂丟東西,家長就應該先讓孩子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讓他明白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怎樣做會受到懲罰。爺爺奶奶千萬不能說“自己想去吧”這樣模棱兩可的話。

爺爺奶奶要賞罰分明,該獎時就鄭重地獎,讓孩子體驗到喜悅,該罰時要及時果斷地罰,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爺爺奶奶總是心疼孫子,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隨即又來安慰他,或者用錢物或食品來哄他,也就是俗話說的“打一棍子再給一個蜜棗”。這樣的行為往往會使懲罰前功盡棄,所以爺爺奶奶一定要該賞就賞,該罰就罰,兩者不能混淆。

爺爺奶奶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就應立即對他進行相應的懲罰,絕對不能拖延或者事后不予追究。如果當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方便懲罰的時候,爺爺奶奶可以事后及時地創造條件和情景,和孩子一起總結回顧當時的言行,讓孩子正確認識錯誤并改正。

很多爺爺奶奶喜歡沒完沒了地教訓孩子,孩子犯了錯誤就一個勁地嘮叨。孩子因為害怕家長,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違心地說“聽見了”。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爺爺奶奶又會說孩子“把我的話當耳邊風”。家長的嘮叨太多會讓孩子分不清主次,甚至對家長的話無動于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爺爺奶奶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懲罰孩子點到為止。

很多家長喜歡把陳谷子爛芝麻的事情倒出來,訓孩子時不忘東拉西扯、橫牽豎連,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而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心想反正自己一無是處,感覺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干脆破罐破摔,不改了,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爺爺奶奶懲罰孩子一定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千萬不要翻舊賬。

第七課:消除孩子和父母隔膜

孩子的童年和青春期在人的一生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這段時間父母的愛缺席了,即使后來彌補,雙方的關系就算再融洽也都會有點陌生感,甚至等孩子長大了,自己在父母家里也會覺得孩子和爺爺奶奶親近,自己是個外人。

隔代教育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那就是親子之間因空間距離而產生了心理距離。早期的親子關系很重要。從兒童的心理發展階段來說,早期是親子之間建立親密感的最佳時期。孩子正處在最幼小無助的時期,對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來自其照料者,此時誰給予孩子最多的關愛,誰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在完全的隔代教育中,父母很難成為孩子的“第一位”,如果情況沒有及時改善,孩子將在日后與父母的相處中依然處處有所保留。

那么如何在這種情況下防患于未然呢?

爺爺奶奶平時要多給孩子講講父母的故事,包括爸爸媽媽小時候的故事,讓孩子對自己的爸爸媽媽有一個充分全面的了解,激發孩子對父母的好奇與尊敬,以便以后的親子關系更加和諧與親近。年輕父母也不能松懈,要爭取多找機會和孩子溝通交流。孩子聽了爺爺奶奶的話可能會去詢問父母,以確認事情的真實性。這時候爸爸媽媽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多多配合爺爺奶奶原來講的話,給孩子良好的印象。

責編 義山4D0A12F0-B024-4D33-BECF-69D19EDF0C7A

猜你喜歡
拖拉爺爺奶奶懲罰
我的爺爺奶奶
神的懲罰
Jokes笑話
我的爺爺奶奶
你是“拖拉王”嗎
向爺爺奶奶致敬
懲罰
我的爺爺奶奶
怎樣才能不拖拉
自我管理讓拖拉變高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