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腐與人心

2022-06-07 09:42丁輝
清風 2022年9期
關鍵詞:太爺清官阿Q

文_丁輝

(作者系宿遷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魯迅先生的《阿Q 正傳》中,阿Q 生活在社會底層,然而他卻和高高在上的趙太爺、錢太爺一樣,認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認為“沒有了辮子就是沒有了做人的資格”,認為“造反便是與他為難”。某些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出現同樣的意識和觀念,是魯迅先生的獨特發現。

官員貪腐,吸食的自然是民脂民膏;然而就此想當然地認為所有人都痛恨貪腐官員,則未必符合事實。細考一些人面對貪官的心態,或可以“東窗事發”為界,分成兩個階段。東窗事發前,也就是眾貪官炙手可熱、頤指氣使之時,一些人對此抱有“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景慕與艷羨;東窗事發后,貪官落馬鋃鐺入獄,有一些人對其反抱有一絲惋惜,甚至留戀。

惋惜之人的心態倒可以如此理解:貪官們如果不貪腐,本可以大展身手,干出一番業績,也能掙得大好前程,卻毀于一旦,讓人不禁感慨唏噓?!把劭此鸶邩?,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心境,比起幸災樂禍和落井下石,還頗具哀矜勿喜的君子之風。

而一些人對貪官的留戀,似乎不好理解。

對貪官留戀的第一種人,從文學作品中可以窺得一絲端倪。陳四益先生曾寫過一篇短文,題為《無奈的選擇》。內容大意是說,人們把干部分為四等:為民做事而不貪錢的;為民做事而貪錢的;不做事也不貪錢的;不做事而貪錢的。做事而不貪錢的干部如孔繁森,誠然是生民之福;雖貪而做事的,倒也比不做事只貪錢的強,所以就使得某些人留戀。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那些不做事而貪錢的官員,民眾自然痛恨,不僅痛恨其“貪”,而且痛恨其“不做事”。

觀一些貪官,并非不諳人情世故的“一根筋”,他們于人情世故熟稔于心,深諳“可載可覆”之道,亦深知“群眾關系”的重要。于是,他們在勤“撈”致富之余,不吝嗇給下屬員工謀“福利”。再者,所謂“公生明,廉生威”,貪官因其“貪”,自是樹不了“威”。故另辟蹊徑,轉而求“和”。有“廉而酷”者,讓人望而生畏;有“貪而和”者,則讓人“如沐春風”。明朝嘉靖年間的大貪官嚴嵩之所以能幾十年屹立不倒,其“低調謙和”是一個重要原因。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會出現一些貪官為黨紀國法所不容,卻為本單位少部分員工“擁戴”的情況。這大抵也是對貪官留戀的第二種人的心態。

這留戀貪官的第三種人,大多同為官場中人。說來也是奇怪,一些貪官的“工作能力”竟然比清官強。在某些人看來,這些貪官頭腦活絡,不死守原則,上上下下都能說得上話,于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換了清官,頭腦“一根筋”,肚子里沒有花花腸子,對所謂潛規則“一頭霧水”,這樣的清官在有些人看來是“冤大頭”,就像《紅樓夢》里賈雨村上任伊始不識得“護官符”,四處碰壁。實際上,這是一些人的錯誤認識。

經過細思,我得出一個結論,愿意拿出來就正于方家:于貪官個人而言,“人心”是種子,若不加以干預,日后就會長成奇形怪狀的樣子;于體制而言,眾公職人員的“人心”則是土壤,如果不施以健康充足的“肥料”,這土壤便可能成為筑就貪腐的溫床。

以上所寫皆是我個人的所見、所思、所感,無意以偏概全;這些基于心理、意識層面的思考于那些具體查辦貪腐案件的人員可有可無,然于那些制定反腐規則的部門和人員則不可不察。

猜你喜歡
太爺清官阿Q
那熟悉的聲音再次響起
阿Q和老A
“阿Q斷子絕孫”考
客從何處來
贊清官鄭板橋
畫中迷霧
清官情結
阿Q森林
去鎮上喝牛肉湯
說說阿Q的兩句唱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