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鐵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研究

2022-06-11 17:37翟佳麗
工業設計 2022年5期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品特征設計

翟佳麗

關鍵詞:鐵路文化;特征;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鐵路行業擁有磅礴的文化力量,從歷史脈絡看,人們可以探尋京張鐵路承載的百年穿越、成昆鐵路寄托的奮斗榮光、膠濟鐵路和京滬高鐵迸發的發展活力,可以探尋蒸汽機車的歷史遺跡、內燃機車的人文情懷、電力機車的澎湃動力、復興號動車組的智能科技。從時代發展看,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十四萬公里,高鐵里程穩居世界第一,我國不僅擁有世界先進的高速鐵路、高寒高原鐵路、重載鐵路,還有“幸福向著小康開,一直開向現代化”的公益性慢火車。列車穿過城市鄉村、穿過高山峽谷、穿越沙漠林海,串起了游子的鄉愁和學子的夢想。這些都賦予了中國鐵路龐大厚重的文化資源和深刻的情感體驗,開發相關的文化創意產品,可以推動鐵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促進鐵路優秀的文化資源實現傳承傳播和共享。形成產業規模后,可以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鐵路文化的軟實力、產業的競爭力,促進經濟結構的發展和轉變,實現產品多元化,滿足公眾多樣化消費的需求。

1 鐵路文化的特征

1.1 時間性

火車行駛在歷史和未來、傳統與現代的兩端,它代表著一往無前的一段歷史進程[1]。在很多文學作品中,火車代替更慢的馬車成為日常交通工具,也代表中國踏上不可逆的快速現代化進程。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坐在不停向前行駛的火車里,經過一片荒野,漸漸出現零零點點的小房子,似乎與小時候住過的地方有些相似,忽然間童年的很多事出現在眼前,在鐵路邊玩耍,或是趴在窗臺上看著列車經過。在精神層面,火車帶領著旅客跨越過去、現在和未來,任由其模糊現實與回憶,但在物理層面,火車終究將人從一個現實時空帶入另一個現實時空。

1.2 空間性

人類科技進步的歷史就是人類不斷向外延伸的過程,火車和鐵路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將人或貨物從一個空間移動到另一個空間,而是擴大了人類掌握和征服世界的能力,火車線路延伸到哪里,那里一定會存在城鎮,同時創造了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它是人們身體運動在空間范圍內的延伸,是永不衰竭的“超人”夢想的象征[2]。鐵路連接著城市與鄉村,在不停地流轉中不斷地向乘客展示兩者之間的變化。

火車是密閉空間的代表。小小的車廂看似封閉,實際更像是一個開放而流動的人情社會,在一個個站點更換乘客,讓人們產生一次次不同的心理體驗。因此,車廂對于某些旅客而言,更像是一幅幅不同時空下的群體肖像。

1.3 速度性

工業革命時期,火車激起人們巨大的想象,伴隨著蒸汽機車運載的貨物和乘客,向世人展示著新時代的力量和速度。高鐵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對速度和效率的追求,高鐵成為了速度和效率的代表,使人們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速率得到提升,不用擔心農耕時代的信息延遲性,想見一個人、想去一個地方,從南到北的行程也不過區區一天。

1.4 人文性

火車早已脫離交通工具的單一功能,作為客體參與到各類事件和影視文學主題的創作中。速度上,火車在所有交通工具中速度僅次于飛機,又可以慢到剛超過自行車;空間上,外在的車窗風情和封閉的車廂與內在的意識流相互交融;時間上,一晃而過的時空及乘坐火車的復雜心境,和弗洛伊德所說的文人創作時仿若進入夢境一樣的狀態,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再加上車站、鐵軌、車廂,以及汽笛聲等所特有的物質意象,激發了創作者的情感流動,引發了火車文學和電影的盛行,也收獲了一部分能引起共鳴的關注者。

1.5 情感性

鐵路往往與初次的告別、成長、遠行、離家等事情緊密相連。每代人都有每代人關于鐵路的記憶。提起鐵路,一些人想到年輕的自己遠離家鄉,去到陌生的鄉村“上山下鄉”;一些人想到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背著行囊只身前往經濟發達的城市打工;一些人想到為了求得一張春運的回家車票而徹夜排隊。伴隨著鐵路產生的各種情感越積越多,這些濃郁的情感也隨著時間的沉淀不斷融入國人對鐵路的記憶中,鐵路在人們的心中已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人們情感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文化創意產品概述

楊慧子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一文中提出,文化創意產品是將文化資源以創意的形式展現出來的現代產品,也是將精神層面的概念進行物化之后形成的產品,設計師在有形與無形的文化中尋找其包含的文化概念,通過策劃和設計形成草圖方案,再將其轉化為當代生活中具有高附加值的創意和實用價值的產品[3]。

文化創意產品大致分為以下四類:一是,文化藝術產業,包含表演、音樂等藝術創作形式;二是,創意設計產業,包含服裝設計、工業設計、平面廣告設計、建筑與景觀環境設計等;三是,傳媒產業,包含一部分出版行業、網絡與新媒體、交互設計、影視與動漫、廣播等;四是,軟件與計算機服務,包含軟件開發與應用、游戲、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融合形成的新范疇等。

3 基于鐵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現狀及存在問題

3.1 基于鐵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現狀

目前國內基于鐵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處于起步階段,開發模式比較簡單。一是,中國鐵道博物館自主設計研發,現有書簽、人物、拼裝模型、其他商品四個系列的文化創意產品。二是,中國鐵道博物館和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鐵旅公司聯合出品的首個文化創意產品品牌“鐵潮”。該品牌一方面與國內設計愛好者、高校學生、設計師合作設計,與印刷廠、小商品制造商合作生產文化創意產品;另一方面與特色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室合作,從民族文化中提取元素,以現代藝術及審美方式進行轉化與重構,并用傳統手工藝進行文化創意產品制作。三是,《人民鐵道》報業公司舉辦的基于鐵路文化的文化創意產品大賽,該比賽組織者會將部分獲獎作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開發銷售。

3.2 基于鐵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是缺乏創新性,文化創意產品品類匱乏,多是跟風其他文化創意產品的形式,將鐵路符號復制在產品上,或是對鐵路物件及珍藏文物進行簡單地仿制,沒有將鐵路文化與產品設計進行深度融合,如圖1 所示;二是缺乏文化性,當前的開發沒有充分發掘鐵路特色文化的內涵,多數產品設計參考來源于簡單的鐵路實物造型,尤其多以機車車頭為主題,對非物質方面文化的探索較淺,產品設計特色體現的不夠鮮明;三是缺乏功能性,當前存在的,如擺件、掛件、紀念品、復刻品等均缺少使用價值,雖然有一定的文化意義,看似具有收藏價值,但卻缺乏實用性;四是,缺乏美觀性,當前部分利用轉印技術的產品雖簡潔大方且具有一定實用性,但在設計過程中只是簡單地將圖案“復制粘貼”,其造型、色彩、結構并未進行仔細推敲,使得產品缺少設計美感;五是,缺乏地域性,鐵路連接著不同的地區,地域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含有地域文化元素的產品數量較少,或者對其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運用不夠準確;六是,缺乏情感性,鐵路是國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從出發點、旅途中、目的地貫穿著乘客的離別、相聚、求學、旅行等情感,有待于深入挖掘能體現情感性的產品設計;七是,缺乏品牌性,品牌文化元素蘊含于文化創意產品中,可使消費者對產品具有認同感,當前中國高鐵名片深入人心,國民對其認可度極高,以高鐵為切入點打造文化創意產品,可以加深消費者對鐵路行業的認識,同時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4 基于鐵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原則和方法

4.1 設計原則

4.1.1 情感化原則

設計定位應該滿足不同群體的情感需求。文化創意產品在和用戶進行知識、情感交流時,應該在不同用戶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阼F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針對的用戶群體主要是乘坐鐵路的乘客,這類群體的年齡、職業、性別、所處地區等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差異,影響用戶的需求因素也大不相同。比如,以年齡劃分用戶群體,應在老年消費者群體面前表現出體貼與關心,在年輕消費者群體面前表現出活力,在兒童面前應表現出可愛和有趣。這種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源于消費者對產品的慰藉感知和互動感知的情感需求,加深文化創意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在產品定位上設計出符合消費群體情感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

4.1.2 功能性原則

功能載體應該符合用戶出行的各種需求。根據火車旅途性質和旅客需求,文化創意產品載體的選用需要考慮產品的實用性、便攜性和紀念性。設計者應該深入火車旅途進行體驗,從進入車站的檢票入站、行李安檢、候車等待、驗票上車,到火車旅途中的娛樂休息、吃喝方便等等,最后下車出站,發現旅途中用戶可能存在的需求和痛點。以水杯為例,在產品的實用性方面,補充水分是人的基本需求,因此水杯具有實用價值;在便攜性方面,水杯應該滿足手持方便、質量輕等方便攜帶的需求;在紀念性方面,則要求其在制作工藝、藝術價值,即外觀造型上高于普通產品,這樣才能起到收藏和紀念的價值。

4.1.3 地域性原則

地域文化元素應該與鐵路文化元素相互融合。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不僅來自對該文化的高度提取和再次創新,還要將其深層內涵及文化價值通過特定的符號以產品的形式進行表達和展示,最終將文化價值和視覺美感融為一體。在基于鐵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將鐵路沿線地域文化的一些標志性景點、建筑或是特色文化與諸如機車、軌道文化融合作為題材來源,將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產生新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消費者對于兩種文化符號的認知度,借助產品這個載體起到鐵路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宣傳作用。

材料工藝應該突出沿線的地域特色。材料是產品物質要素的主要內容,產品的功能、造型都通過材料呈現,不同的材料可以實現不同的功能,給消費者帶來視覺、觸覺或嗅覺等感官維度的體驗。過去由于交通和信息落后,傳統社會的造物者們會更多利用當地有限的材料,根據其特性創造性地開發各類生活用品。在全球化、同質化嚴重的當今社會,這些地域性的材料和工藝所產生的獨特性顯得更為珍貴。鐵路作為移動的地域連接體,每到一個地方就可以用當地的工藝材料生產一件同樣造型功能的產品,其材質工藝的不同會給用戶帶來新鮮感,比如內蒙古地區的毛氈會給人以溫暖、厚實的感覺,苗族銀飾工藝則會給人精美的感覺。

4.2 設計方法

4.2.1 形態分析法

形態分析法就是將需要解決的問題分解為A、B、C 等幾個因素,每個因素可能的技術手段用P 表示,然后用網格圖解方式進行排列組合得到N = PnA×PnB×PnC 個設計方案,以產生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案或發明設想[4]。

根據形態分析法的設計思路,基于鐵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可以分解為三個基本要素,即鐵路文化元素、材料、火車旅途中可能用到的或有紀念意義的實物載體。鐵路文化元素可以根據設計主題從鐵路文化元素庫中提取需要的文化元素(見表1)。材料可以使用如木頭、玻璃、橡膠、金屬等當前廣泛使用的材料,或是鐵路沿線的某一地區生產制作的,如羊毛、煤炭、陶瓷等地域性材料。實物載體可以細分為充電寶、U 型枕、水杯、拖鞋、蓋毯、茶包、洗漱套裝、多層餐盒、裝飾畫、夜燈等產品形式。由此進行三個維度的排列組合,并根據設計經驗剔除大部分不合適的設計組合,留下具有一定可能性的組合進行下一步設計。

4.2.2 元素提取和轉化法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鐵路文化元素,對其進行完整或局部元素的引用,通過造型直接表達文化中的功能特性或視覺特性。比如地域元素中直觀可見的地域性建筑、自然環境、服裝、繪畫、文字等,機車車輛元素中各個時期的,如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動車組等典型機車車輛。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可以突出原型的文化性、審美性和實用性,借以新的載體向大眾進行文化宣傳,也有利于基于鐵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品牌形象的建設。如圖2 所示,以動車組列車為原型,與U 型枕的彎曲造型相融合,功能上給肩頸提供支撐,保證旅途的舒適性。

涉及抽象的文化內涵,如相逢離別的情感元素,或是生產生活方式、對自然的態度、社會環境、習俗等的地域元素,運用現代設計手法、表現形式和技術手段將其進行符號化地轉化,表達出如旅客的心理和當地居民的價值觀、審美,以及社會環境等,使產品成為這些象征因素的載體。這種符號轉化為以原型的結構、象征、整體形態、色彩、材質、紋理為主,運用現代視覺語言和具象形象賦予文化創意產品特定的內涵和寓意[5]。如圖3 所示,詹天佑徽章絲巾從詹天佑獲得的耶魯大學金質獎章和二等寶光嘉禾勛章中獲得靈感設計而成,設計原型為兩枚徽章,肯定了詹天佑對中國鐵路建設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設計采用花型圖案,也象征著鐵路事業的花團錦簇、蓬勃發展。

5 結論

文章總結了鐵路文化的時間性、空間性、速度性、人文性和情感性五個文化特征,分析了基于鐵路文化的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鐵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設計原則是情感化原則、功能性原則、地域性原則,設計方法是形態分析法與元素提取和轉化法。以期為基于鐵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猜你喜歡
文化創意產品特征設計
如何表達“特征”
不忠誠的四個特征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抓住特征巧觀察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淺談高校文化創意產品的知識產權現狀及保護對策
淺析“跨界與融合”思維的特征與應用
淺析中國傳統手工藝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再設計”
試析文化創意產品價值的實現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