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游天姥吟留別》與《登高》整合閱讀教學設計

2022-06-11 23:43陳璐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17期
關鍵詞:杜甫李白教學設計

陳璐

摘要:本文重在介紹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和杜甫《登高》的整合閱讀教學設計,通過整合誦讀和分析,明白李白和杜甫賦予其作品的思想內涵。首先,我們以知人論世的方式,從對李白和杜甫生平、詩文創作背景等方面的認識入手,對兩部作品進行深入的解讀,從詩文語篇的句式、音韻的節律來引導學生朗誦,讓他們在閱讀中感受《夢游天姥吟留別》和《登高》中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把握和理解這兩篇作品。

關鍵詞:《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李白;杜甫;整合閱讀;教學設計

前言

大部分的高中生對詩詞的理解都比較膚淺,對詩詞本身的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的研究很少。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朗誦詩文,讓他們領略詩詞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并使他們的詩歌欣賞水平得到提高。

一、預習環節及任務

第一,首先反復自讀兩篇詩文,用紅筆勾畫出自己不清楚的文言字詞。

第二,查詢相關資料,找出自己不清楚的文言字詞的含義,再找出作者的生平資料和該詩文的創作背景,進行一定的了解。

第三,再次閱讀,用筆勾畫出詩文中出現的意象。

第四,參閱《李白詩選評》和《杜甫詩選評》,從各個角度分析詩文的語言風格特點好思想情感。

二、課堂教學過程

2.1誦讀

第一步,教師示范朗讀,把握兩首詩文的感情基調。

第二步,播放朗誦的音頻,引導學生跟著齊讀,要求讀出情感和情緒,語調轉折。

第三步,基于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指點,指出音調、節奏等。

第四步,引導學生再次朗讀。

第五步,走近作者,知人論世。

2.2背景介紹

重陽節,坊間人民都登上高處,插滿茱萸,祈求福壽延綿。有一位老人,孤零零地爬到了山頂,他的衣服破破爛爛,眼睛模糊,腳步蹣跚,一身病痛。這位老人,登上高處,望著著江河,看著天際孤單翱翔的鳥兒,深情地吟出了一首《登高》。這老者就是杜甫,他作這首詩的時候,正值唐朝安史之亂時期,他不得不背井離鄉,孤獨一人漂泊流浪。

李白剛到長安時,也有過一段時間的自豪感,但他心高氣傲,不愿與達官貴人為伍,而且還因為得罪了朝廷大員,再加上翰林院同僚的誹謗,就連玄宗都看他不順眼。于是,他在長安只待了一年多,就被迫離開,這對李白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失敗。他離開長安后,與杜甫,高適游遍梁、宋、齊、魯,并在東魯的家里生活了一段時間。但他心懷更高更遠的目標,所以離開東魯故里,重新開始了他的漂泊游歷之旅。此詩文是他離開東魯向友人辭行時寫的,故題為《夢游天姥吟留別》。

2.3題解

體裁補充:“歌行體”和“律詩”相關知識介紹。

詩由:李白此詩文用于動身離開前和朋友告別,杜甫此詩是登高后的思想情緒記述。

題目傳達信息分析:李白是描述“天姥山之游”的夢境向友人辭別,杜甫以“登高”二字直接點明文章描寫的事件。

2.4具體分析

2.4.1古體詩和近體詩

杜甫和李白的這首詩,恰好是唐代兩種不同的詩體,即有古體和近體之分。以這兩首詩歌為例,我們可以談談古體詩與近體詩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字數不同,句數不同,格律不同,用韻不同。

2.4.2塑造物象不同

李白的古風和杜甫的格律詩在塑造物象上的不同,又被認為語象是把握作者塑造物象的重要方法。接下來,我們對語象作一個簡單的分析。

提示:首先,讓學生從古體詩和近體詩不同的用韻入手,按照第二段韻腳的變化,把第二部分的內容進行分層,然后讓學生注意到分層內容的韻腳轉換、詞義轉換、詩境轉換:一是入夢;二是夜游,如夢似幻;三是景色突變;四是神仙境界;五是電閃雷鳴;六是仙人來臨;七是從夢境中醒來。

2.4.3《夢游天姥吟留別》

學生通過誦讀初步體會了李白此詩歌“語象與物象和自身情感相結合”的特征,并積極分享自己對夢境的理解。

提示:結合文章具體的內容,初步理清詩中的語象和物象,明白其與作者情感的聯系。(在學生分享自己對夢境的理解時,教師可以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忽魂悸以魄動”一句暗示了夢境還有怎樣的特點?即《夢游天姥吟留別》所描繪的夢境,不但奇妙壯闊,而且在其背后,還隱藏著一層淡淡的恐懼,這是詩人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挫折,心靈被壓抑的表現。)

具體問題分析:李白的夢是一場好夢,還是一場惡夢?

注意:這個問題因人而異?!懊缐粽f”相信仙界是一種奇妙而美麗的地方,是現實世界不可能到達的地方,所以才會在夢境里尋找。水乳交融,意氣風發,抒發著詩人心靈的各種冒險與追求,仿佛在夢境中,詩人沉郁的心靈得到了解脫?!柏瑝粽f”則認為,夢醒是一種“突然間靈魂顫栗”的感覺,這代表著詩人還沒有從震驚中回過神來,而夢境是詩人在長安得到重用之夢破碎的折射。

2.4.4《登高》

學生通過誦讀明白“悲”是《登高》詩中的情感主線,且本詩試圖從四個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悲”字。通過對聲韻和節奏的分析,對《登高》一詩作具體分析。

提示:除了讓同學們注意到《登高》的音律交錯變化,還應注意到四聯的句式變化:一是利用復雜的景物和它們的特性,營造出一種繁復的韻律;二是利用最簡單的事物,營造出一種宏大的氣氛,尤其是疊字;三是常見的句式,節奏均勻;四是先急后緩,折筆收尾。(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杜詩既有嚴謹的格調,又有無限的變化。)

具體問題分析:《登高》一詩中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有哪些層次的憂傷?

注意:萬里,離家、離長安之遠;悲秋,感嘆時節;作客,傳達著羈旅之思;常作客,久居他鄉的困苦;百年,年老的哀傷;多病,身體的病痛;臺,登高望遠;獨登臺,無親朋,獨自一人,孤獨寂寥。這十四個字,蘊含著八種憂傷,而且每一個字都對仗合理,用詞準確。

2.4.5整合問題思考

問題分析:結合具體表現內容,兩首詩分別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

提示:李白的創作以“升天求仙”為主題,以古典詩歌的自由句式來抒發無常的心境和對自由的向往;杜甫則以細膩的筆法描繪真實的形象,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宇宙自然,從而使他的情感顯得雄偉而悲壯,個人的哀傷與國家的悲憫、宇宙的悲憫共鳴,意境宏大。

三、結語

《夢游天姥吟留別》用夢幻般的幻想,勾勒出一幅奇妙玄幻般的夢境圖,寄托著李白本人的無限感慨。而《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詩,杜甫將自己的情感聚焦于“秋天”與“大江”這兩個充滿想象力的意象之中,充分表達了杜甫對民族命運的關注和對自己人生際遇的悲嘆。

參考文獻:

[1]杜韋濱.迷離的夢境與悲涼的現實:《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對比閱讀[J].語文教學通訊·A刊,2021(7):35-37.

[2]毛倩宜.瑰麗的想象與宏闊的意象:《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之藝術特色[J].語文教學通訊·A刊,2021(7):37-38.

本論文是南昌市個人課題《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高中統編教材古詩文整合教學策略的研究》(編號:個人20-0196)課題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杜甫李白教學設計
登高
詩仙李白的歸宿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絕句
倒下的那一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