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中小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的培育策略與實踐

2022-06-20 19:17馬強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中小學生

摘要:人類個體的生態文明素養是人類永恒發展的基礎,決定著社會發展的高度與人類發展水平。加強中小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的培養,科學設定推進策略,全方位、全角度深化生態文明教育,構建科學發展之路,助力社會進步,是新時期中小學教育的應有之責。

關鍵詞:中小學生? 生態文明素養? 人才培養戰略

引用格式:馬強.新時期中小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的培育策略與實踐[J].教學與管理,2022(18):44-46.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政府對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豆裆鷳B環境行為規范(試行)》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領公民踐行生態環境責任,共建美麗中國。2021年2月,生態環境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青少年生態文明素養培育,已成為國家人才戰略的基礎性任務,是推動社會發展和實現人類文明延續的核心要義。

生態文明理念為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生態文明素養立足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推進系統性思維、預見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價值觀導向、行動力、合作力、自我意識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等核心要素上與可持續發展素養保持一致,并重點突出人的社會價值、公民責任、綠色理念和國際化視野,實現對國家、社會和人的整體影響,構建人類發展上位思考。推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地球間的和諧共生,是培養與提升人類生態文明素養的思想基礎,在實踐中要注重三個方面:一是建立普世的世界觀,加強生態文明理念學習與理解,確立人類命運發展主題,形成面向全球的統一性價值導向,推動社會共同進步;二是構建科學的人生觀,強調個人對自身價值的認知與貢獻,突出人的社會屬性,體現時代精神,推動社會改變;三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傳統觀念、需求和做法進行調整與變革,倡導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利益規范。

一、中小學生生態文明素養培育的重要性

開展中小學生生態文明素養培育是新時期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徑。生態文明素養培育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生態文明素養培養能夠促進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的學校教育強調德才兼備,提升學生綜合本領。生態文明素養培育突出道德標準、社會準則、國家情懷和人生價值等指標內涵,強化全學科、全過程和全學段培養,是21世紀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實踐。其次,生態文明素養水平直接影響著社會發展高度。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人的社會屬性是人的發展本質。加強生態文明素養培育是突出人的本質特征,在培養目標、學習內容和實施路徑方面進行總體設定。以生態文明素養培育為核心的學校教育有著科學的育人環境,在公民教育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動力作用,成為國民教育進程中的關鍵性因素。生態文明素養在新型社會關系構建上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助力人類社會多邊發展。依托學校教育建立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全面合作行動,強化命運共通、優勢共享和共同發展理念,為社會公民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了教育指引。此外,生態文明素養是人道主義精神的行動基礎。生態文明倡導平等、互助、關愛和理解的價值準則,引導學生熱心社會公益活動,積極參與志愿者行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發展支持。

二、中小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的現實表現

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基礎教育處于起始地位,也是核心主題。及時全面了解中小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的現實表現,對掌握學校辦學方向、明確育人目標有著積極作用。

1.生態文明價值觀和素養水平差異明顯

2019年6月,筆者為了解地區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發放了《中小學生生態文明素養調查問卷》,收集并整理了4908名中小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相關數據,并對核心要素進行了分析(見圖1、圖2)。

圖1、圖2數據表明,中小學教育在生態文明素養和生態文明價值觀指數上存在差異性。其中,生態文明素養指標中的關鍵能力培養和可持續生活方式養成差異顯著,生態文明價值觀指數中尊重環境與資源、尊重多樣性與差異性兩個關鍵要素也差異顯著。

分析原因,與中小學校在推進生態文明教育工作中的目標和決策存在直接關聯,需要學校全面落實國家育人目標,整體設計生態文明教育方案,在培養策略和實施路徑上增加深度與廣度。

2.生態文明相關知識欠缺

中小學教育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課堂,知識內容更多來源于書本。受限于教材篇幅與應試要求,學生成長過程中所需學習的社會發展、國家建設和生態環保等諸多知識存在空白,亟需補充。仍以2019年問卷調查為例,學生在對待環境與資源的態度上,有近21.6%的學生認為人類對自然界無需同情和尊敬,有近50%的學生支持“我認為人類不需要適應自然環境,因為我們有能力改變自然環境,使它適合我們生存”的觀點。

要盡快建設生態文明知識體系,完善中小學教育課程內容,深化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融合模式,開展主題學習實踐,彌補學校教育空窗期,實現生態文明教育培養目標。

3.生態文明教育領導力不足

與傳統教育不同,生態文明教育在辦學方向、育人目標、能力養成、學習變革和教育行動方面推行滲透式教育模式,在傳統教育基礎上融入生態理念,從策略和實踐層面推動教育發展,實現教育改變。領導力不足是制約學校推進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瓶頸,影響學生素養養成。需要盡早建立責任機制,確立職權義務,明確具體目標,切實推進生態文明教育向縱深發展。

三、中小學生生態文明素養培育策略

中小學教育是國家人才培養戰略的重要基礎。研究并探索生態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徑,制定科學規劃,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學校教育內涵有著積極作用。

1.全面學習,理念認同

將生態文明理論和相關知識納入現有知識范疇,建設全面科學的現代教育理論知識體系。重點開展全員教育,將核心理論、國家政策和行動方案融入教育全過程,實現師生理念認同,完成生態文明思想的滲透與傳播。重點推進“三個學習”:一是學習生態文明核心理念和社會主義發展理論,了解當今社會發展現象與矛盾,明確國家發展方向;二是學習黨和國家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方針,貫徹“兩個一百年”發展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體布局奠定思想基礎;三是推進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在師生中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活動,通過公民教育、人道主義行動、綠色生活方式、志愿者服務等專題行動,加快生態文明教育步伐,推動中小學校師生素養的全面提升。

2.全程規劃,頂層設計

生態文明教育的整體推進要以區域為單位進行頂層設計,設定區域整體目標,規范推進路徑,展開教育行動。我們的經驗是:第一,以地區政府及教育部門為主導,開展區域生態文明教育總體設計,重點圍繞“五位一體”總體規劃和教育部關于加快人才培養的相關文件,確立工作方向;第二,實施路徑規劃和方案設計,以學校為單位,設計工作方案,開展專題研討;第三,啟動“中小學生態文明教育行動”,依托“生態文明素養專題培訓”“案例研討”“主題辯論”等活動,引導青少年走出校門,服務社會,投身文明禮儀、低碳環保、健康習慣和全球化視野培養等,在教育行動實踐中提升學生生態文明素養水平。

3.全員培育,整體提升

生態文明社會的發展基礎是人的培養,生態文明素養提升是主要力量?,F代社會進步不僅需要管理者、決策者的改變,更需要廣大建設者、勞動者等群體素養的整體提升,以生態文明素養推動社會建設進程。實施全員培育,重點關注五類人群:一是領導者培訓,重點開展中小學校、教育機構中校長的專項培訓,將生態文明素養內化為管理者思想,以生態文明引領學校辦學目標,推動學校質量提升;二是加強學校中層管理者培訓,提升生態文明教育的發展力與執行力,促進工作有序推進;三是強化中小學教師培訓,以生態文明理念落實學校辦學方向,關注核心素養培養,促進師生能力共同提升;四是通過多種教育活動在中小學生群體滲透生態文明理念,培養良好行為規范,促進生態文明素養養成。五是積極發揮教育輻射功能,通過“小手拉大手”等行動,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家庭和社區教育,傳播生態思想,養成文明習慣,實現生態文明素養在更廣泛群體中的教育延伸。

蘋果園中學立足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在全員培育上具有鮮明特色。學校在培訓內容和形式上下功夫,選取可持續發展“四個尊重”(即尊重人、尊重差異與多樣性、尊重環境、尊重資源)價值觀為核心,推進學校全體師生理念提升;創建“蘋果園中學生態文明教育大講堂”,通過生態文明理念與知識學習,探索國際準則與和平發展意識規范,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專業水平競爭力,實施國家型人才培養;建立“蘋果綠之隊”志愿者服務,進行可持續發展的社區和學校服務,宣傳生態文明理念、互聯網精神、法律意識和人道主義思想,在社會實踐中進行學生生態文明素養培育。

4.全力引領,整體推進

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提升育人質量的基本要求。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石景山實驗學校是生態文明教育實驗學校,自成立之日起便將“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學校辦學指導思想,確立“建設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特色學校,培養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素養新型公民”的育人目標。在辦學過程中,科學凝練學校發展路線圖,提出“學校管理一貫一和”“教師隊伍一貫一?!薄罢n程體系一貫一連”“育人手段一貫一策”的教育管理策略,“貫”通、鏈接生態文明教育的每個階段,推進學校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5.全局深化,拓展延伸

把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需要不斷加大教育力度,推進教育決策,引領地區教育發展。2019年,《北京市中小學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發布,全面部署首都地區生態文明教育工作及任務?!斗桨浮坟瀼亍拔逦灰惑w”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按照《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生態文明教育的具體任務,將資源國情、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安全、生態文化五大方面確立為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內容,提出課程、活動、宣傳、實踐、管理五大路徑,發布15條具體任務和工作要求,強化中小學對生態文明教育知、情、意、行的全鏈條培養,構建首都教育生態文明完整體系。依托全市政策、文件推進,將生態文明教育核心主題和關鍵環節確立為教育推進主要內容,實現了生態文明育人目標的不斷深化和生態文明素養培育的持續深入。

加強生態文明素養培育要從青少年開始,以中小學校為主體,實施全鏈條培養。每位教育工作者要樹立生態文明思想,更新教育目標,調整育人策略,將生態價值觀融入育人體系,突出全員培育,為國家發展和人類進步貢獻人才力量,助力人類文明持久延續。

參考文獻

[1] 張婧,馬強.區域可持續發展教育研究與實踐[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4.

[2] 張婧.中小學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路徑與實踐探索[J].教育視界,2019(05):44-46.

[3] 史根東.推動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培養新時代需要的人才[J].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2019(Z2):68.

[作者:馬強(1974-),男,北京人,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科研員,石景山區可持續發展教育專家工作室負責人,中級職稱。]

該文為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中小學生態文明教育推進策略與實踐研究”(BJDB1905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中小學生
中小學生“認親”現象簡析
關于樂清市中小學生抗戰精神教育的思考
中小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策略
如何培養中小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興趣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陪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淺談涼山彝區中小學“學困生”的轉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