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爾庫塞的“消費異化”理論對當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2022-06-20 07:10潘偉華,朱路遙,付立春,官小蘭
關鍵詞:異化勞動生態文明建設

潘偉華,朱路遙,付立春,官小蘭

摘 要:面對資本主義社會日益嚴峻的生態危機,馬爾庫塞在吸收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的基礎上,從“消費異化”的角度對資本主義極權統治下社會上出現的違背常理的消費方式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馬爾庫塞認為資本主義制度的惡疾以及在這樣的制度下衍生出來的科學技術是導致人們“消費異化”的根源,為此要想克服“消費異化”必須通過藝術來解放人們內心的壓抑感,從而建立具有“新感性”的人,以此來實現自然的解放。當前全球生態危機日益加重,人與自然的矛盾更加尖銳。因此,研究馬爾庫塞的“消費異化”理論對當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從馬克思的異化理論、馬爾庫塞的“消費異化”理論、當代啟示三個方面來展開探討。

關鍵詞:“消費異化”;生態文明建設;異化勞動;自然的解放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2)05-0029-05

馬爾庫塞是西方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先行者,也是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馬爾庫塞終其一生都把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狀況當成自己的主要任務,其代表著作《審美之維》《工業社會和新左派》《反革命與造反》和《單向度的人》等均有關于生態思想的重要論述,雖然馬爾庫塞沒有看到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弊病,但是馬爾庫塞的文本中也有適合于當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我們需要吸取其符合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發展方向的精華。

一、馬克思的異化理論

(一)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

任何偉大理論的形成,都是對社會歷史發展進行分析之后的深邃洞見。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是在分析黑格爾和費爾巴哈關于“異化”思想的基礎上并結合自身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刻批判形成的特有的理論。馬克思并沒有完全否定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異化”思想,而是吸收了他們關于“異化”思想的精髓。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首次對異化勞動做出了深層次的獨到見解,他總結出異化的四種表現形式來批判資本主義私有制。

第一,人與勞動產品相異化。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通過勞動生產出來的勞動產品并不屬于工人的所有物,反而被資產階級所占有,成為資產階級謀取暴利的產品。工人在勞動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財富,因為工人無法完全獲得勞動產品的價值,工人只是把勞動當成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工人在資本家的殘酷剝削下困頓不堪,生存難以為繼。

第二,人與勞動本身相異化。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殘酷剝削下,工人的勞動成為了壓迫自己的敵對力量,工人只是在資本家的操縱下機械地重復勞動,失去了對生活的喜悅感,他們會像逃避災難一樣逃避勞動,這種被強制勞動的行為只能讓工人產生痛苦,并且需要忍受精神的折磨。

第三,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人的類本質在于人有思想、有意識,能夠自由自覺地勞動,這是人區別于動物最根本的存在,能夠掌控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完成各種各樣的活動,甚至完成高級活動。但是人的勞動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控制下卻失去了實現自身價值的屬性,僅僅變成維持肉體生存的工具和手段。

第四,人同人相異化。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工人與資本家原本可以實現雙贏,但是工人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維持肉體的生存為資本家獲得巨額暴利。因此,馬克思提出只有通過社會革命進而揚棄私有制才能消除異化勞動,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二)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論

馬克思認為,商品拜物教是“異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工人生產的勞動產品只有通過交換才能實現價值,由于有了交換這一環節,工人的勞動產品就被賦予了商品的價值屬性。商品之間的交換遮蔽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交流,人們只能從表面上看出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商品不僅不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反而成為控制社會的工具。馬克思尖銳地指出:“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系了。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小市民情感的神圣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盵1]資產階級正是利用商品的物化來愚弄人民,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情感被貪婪的欲望所玷污了。在商品交易的世界里,冰冷的利益觀支配著人們的消費心理,為了暴富竟不擇手段,于是一切破壞自然生產商品的行為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擁戴,為了不違背這一充滿“人性”的常理,人們甘愿被商品所支配,成為資本家掠奪社會財富的機器,所以人們就自然而然地把商品神秘化了,商品拜物教由此產生。

二、馬爾庫塞“消費異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消費異化”現象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內根深蒂固,在資產階級的操縱下人們消費商品來體現自身的價值,這種畸形的消費方式并不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而只是成為其維護社會秩序的輔助工具,以至于人們在消費的過程中出現一種“虛假需要”,成為被操縱的木偶。

(一)社會控制的新形式——科學技術

浩浩蕩蕩的科學技術革命給資本主義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消費的對象越來越豐富,新型娛樂方式和消費方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發生了變化,但是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人們不知不覺被卷入資本主義統治階級所創造的消費漩渦里,“我們社會的突出之處是,在壓倒一切的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準這雙重的基礎上,利用技術而不是恐怖去壓服那些離心的社會力量?!盵2]科學技術實現了生產效率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雙重提高,但是在幾乎看不到任何瑕疵的科學技術面前,人們只不過是被科技奴役的工具人,資產階級正是利用高效率的科技一步步地達到鞏固社會統治的目的。馬爾庫塞的“消費異化”理論揭示了極權主義社會下控制個體的新形式,即一種被統治集團操縱的異化現象。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統治者利用科學技術控制了人們的消費欲望,于是為了追求產品的極致和獲得消費的快感,人們對資源的無限索求造成了自然資源的不斷枯竭,因此導致了“表面富裕實質病態的社會”[3]。得益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發達工業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生產效率的普遍提高,完美的生活方式似乎擺脫了一切反抗的社會力量。技術社會麻痹了人們的神經,機器變成了可以凌駕于人類之上的一種力量,昏昏沉沉的壓抑感不斷消耗重復流水作業的工人的生命力,工人階級被奴役的狀態日益彰顯,失去了自身的主體性,人仍然處于異化勞動中,成為勞動的工具。發達工業社會不斷提高的生產效率成為受到政治控制的副產品,個人自由的否定性力量被摧毀,于是人們轉而通過消費商品的方式來獲得快感,但是這種消費是一種被操縱的虛假的消費需求,真正的自由被扼殺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搖籃里。

(二)制度的惡疾——資本主義制度的極權統治

馬爾庫塞認為,在發達工業社會的極權統治下,物質財富的高度繁榮使人們丟失了最初的本真狀態,喪失了批判性、否定性的維度,人們遭受資本的恐怖壓迫,一味地追求對于物質產品的“虛假需求”,以至于“在無形中摧毀了人們健全的人格?!盵4]為了維護階級統治和鞏固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資產階級統治者無所不用其極,在消費領域給人們制造了能夠滿足人們消費欲望的各種需求,無節制的生產剝奪了人們的自由活動時間[5],人失去了主體性,從而喪失了否定性人格,這樣一來,在整個社會制度內的各種相互對立的勢力都會被同化,消費領域的異化也因此增強了無產階級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依賴。為了達到滿足人們消費欲望的目的,資產階級把罪惡的魔爪伸向了大自然,大量的自然資源被加工、生產以至于消耗殆盡,生態環境惡化問題日益暴露出來?!霸诂F存社會中,越來越有效地被控制的自然已經成了擴大對人的控制的一個因素:成了社會及其政權的一個伸長了的胳膊?!盵6]自然界的極端病態造成了對人的生存狀態的壓抑,極權主義統治者越來越肆無忌憚地使喚人們對自然資源的剝奪,因為人們并不會對他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狀態嗤之以鼻,人類越是消耗自然資源越是對自然界產生依賴感,唯有以這樣的方式人們才會心甘情愿地處于極權主義的統治之下。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操縱下,人類的消費病態加劇了“商業化的自然”的形成,于是,自然資源成為了資本家生產商品最重要的加工材料,自然資源的極度耗竭加劇了生態惡化。

(三)解決生態危機的出路——實現自然與人的解放

在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人類賴以棲息的生態環境迅速惡化。馬爾庫塞認為,人類應該專注于改變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雙重解放。要想實現人的解放必須變革社會制度。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極權統治下,人被剝奪了本真狀態,資產階級制造的消費假象使喪失了主體性的人沉溺于對自然資源剝削的狂歡,要想恢復自然的本質必須用新的社會制度取代資本主義制度,而這一變革的主體正是具有主體性的“新感性”的人。另外,馬爾庫塞提出了解決生態危機的“藝術革命”之路,“個體的感官的解放也許是普遍解放的起點,甚至是基礎。自由的社會必須植根于嶄新的本能需求之中?!盵7]藝術是一個極其崇高的詞匯,它來源于現實生活卻又超越于現實生活。藝術的使命在于解放人的奴性來重建立新的感性秩序。在藝術世界里人們可以充分發揮創造力,自由地宣泄內心的情感,還原自身的否定性以此來批判社會制度,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藝術來解放心靈從而成為具有“新感性”的拋棄壓抑性的順從心理的人?!靶赂行浴钡娜耸乾F代社會里具有反抗社會意識的新生命,他們是解放社會意識的先驅,以消除階級不平等為己任,宣揚科學技術對自然的合理改造。馬爾庫塞認為,“新感性”的人正是在現代藝術世界里產生的,他們否定壓抑性的文化,一旦將其潛能釋放出來必然給現存社會體制迎頭痛擊。所以在這種生命本能的驅使下,一切苦難都會隨著社會秩序的重建而煙消云散。這樣的人從壓抑的氛圍中解放出先天的本性,人更加地懂得把自然界視為主體性的存在,在尊重自然界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利用科學技術來改善生態環境。然而,這種強調自然主體性的新觀念顯然是一種悲觀主義。

(四)馬克思和馬爾庫塞的異化理論的關系

馬克思和馬爾庫塞的異化理論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同性,又具有差異性。

一方面,馬克思和馬爾庫塞都不滿資本主義制度對人們的殘酷剝削和壓榨,他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尋求人性的解放,并以此來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在這點上是相同的。

但另一方面,馬克思和馬爾庫塞的異化理論又有著差異性。馬克思對工人異化勞動現象的分析是其異化理論的主要內容。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不合理分工和財產私有制是勞動異化的根源,并主張用革命的方式來摧毀資產階級統治的大廈,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從而實現人的解放。而馬爾庫塞的異化理論是科學技術的異化,他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科學技術操控著人們的心理,成為統治階級控制社會的工具。要想改變這一社會狀況必須借助藝術這種非暴力的方式來重塑“新感性”的人,改變人的本能結構,最終消滅科學技術的異化。

隨著西方工業文明的到來,不合理的消費現象層出不窮。馬爾庫塞深刻地認識到資本主義工業社會對自然資源的嚴重消耗,于是,他試圖通過吸收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和商品拜物教理論并結合自己對“異化”概念的理解總結出別具一格的“消費異化”理論,并把這一理論運用到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畸形消費現象的過程中。馬爾庫塞單純地從意識形態領域來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異化”現象,認為科學技術只會給人們制造障礙,忽略了科學技術的價值,而且沒有認識到“消費異化”的根源其實是由資本主義制度所造成的,這是其不合理的地方。但是馬爾庫塞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科學技術制造的“虛假需求”現象剝奪了人們與生俱來的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于是,人們毫無節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資源,造成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因此,馬爾庫塞的“消費異化”理論對于當代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三、馬爾庫塞“消費異化”理論的當代啟示

馬爾庫塞僅僅是從意識形態領域來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異化”現象,沒有看出生態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私有制所造成的,漠視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把社會革命寄托于少數知識分子、大學生等較少受到社會控制的人身上,企圖通過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改變社會秩序,顯然其思想具有濃厚的烏托邦色彩。但是馬爾庫塞認為,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統治下,科學技術以先進、完美的合理性控制了人們的神經,剝奪了與生俱來的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人們為了追求“虛假需求”不斷地向自然界索取資源,生態環境面臨著人類不斷摧殘的巨大壓力,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馬爾庫塞的“消費異化”理論揭開了資本主義社會掩蓋下人們不合理消費現象的面紗,其理論視角的新穎性為當今社會提供了解決生態危機的新方向,對于當代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一)樹立綠色消費觀念

馬爾庫塞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不合理現象時,就以尖銳的眼光看出了資本主義奢侈糜爛的生活方式給自然生態環境帶來的嚴重危機。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來,人類的貪婪本性愈加旺盛,開始毫無節制的過度消費,追求奢侈糜爛的生活,加大了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力度,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已然滿目瘡痍。這種不合理的消費方式只是資本主義社會統治下人們消費心理的扭曲,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倡導綠色消費方式是當前生態環境惡化所倒逼的一次消費革命。

“綠色”是構建“美麗中國”的鮮亮底色,是當前中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綠色消費方式是一種有益于生態平衡的全新消費模式,對于維持自然生態系統穩定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發展綠色消費和生活方式,提倡適度消費、低碳出行、循環利用廢品和節約資源等行為不僅可以優化消費結構推動綠色產業不斷發展,而且還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當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穩步推進,改變相當一部分人的傳統的“炫耀性”的消費方式刻不容緩,只有在社會上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消費觀念才能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正確認識科學技術的作用

資本主義制度下科學技術成為統治人們、攻擊自然的工具。馬爾庫塞認為只有改造科學技術以使其適應人們對自然“人道的占有”的初心,才能緩解生態壓力??茖W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科學技術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增加了人們的消費渠道,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所創造出的新型娛樂方式、豐富的商品種類刺激了人們的消費需求,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另一方面,依托信息技術而建立起來的網絡購物加快了人們的消費節奏,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被科學技術所加工過的宣傳廣告所迷惑,成為了商品的奴隸,從而加大了對自然資源的掠奪。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摒棄唯利是圖的價值取向,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強大力量,利用科學技術保護生態環境,通過發展低能耗、低污染和效益高的新興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茖W技術有利于轉變人們的消費價值觀,形成綠色消費新風尚,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021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中強調:“科技成果應該造福全人類?!盵8]生態環境保護必須利用科學技術改造生態環境,促進科學技術生態化,用合理的技術變革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創新科學技術來造福人民,發展生產力,提升綜合國力,如果沒有堅實的經濟基礎,美麗中國建設就成為無本之木。另外,我們必須避免因為濫用科學技術而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威脅,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科學技術的雙面性,使科學技術為建設現代化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

(三)優化消費結構,避免資源浪費

消費結構的優化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緩解生態壓力。

首先,政府要根據當前的消費市場情況制定合理的消費政策,進一步使人們的消費行為得到合理的保障??梢酝ㄟ^適當發放消費券來提高人們的購買能力,增加居民的消費補貼,引導居民合理消費商品,自覺抵制畸形消費行為,從而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

其次,政府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法律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消費市場的良性發展,依法針對商家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營造和諧的消費文化市場環境,為人們的合理消費提供保障。

最后,政府要創新消費新形態,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新型網絡購物,加大力度對新能源產品的投入。

另外,政府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要起先鋒模范作用,杜絕浪費資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消費文化氛圍。

(四)進行全民生態消費觀教育

生態環境危機從根本上說是人的生態意識出現嚴重扭曲造成的,因此,必須要注重對公民生態意識的重塑。

首先,政府部門要加大力度宣傳消費文化觀念,通過網絡渠道建立新型宣傳教育方式,引導公民自覺抵制各種不合理的消費行為,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方式、減少過度消費和抵制資源浪費,使保護生態環境意識深入人心。

其次,要加快組建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新型生態文明教育隊伍。要開設生態文明教育培訓機構,為當前環境保護培養高水平的人才,積極為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出謀劃策。要深入到各級政府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培訓工作,作為領導者必須熟悉關于環境保護相關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專業的團隊。

最后,要加強青少年群體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要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教師要在課堂上灌輸正確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從思想上引導青少年的消費方式,從行動上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消費意識,積極養成健康的消費習慣,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美麗中國是人們的內在心靈美和外在環境優化的和諧統一,只有通過全民生態文明教育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氛圍,才能夠使人們自覺形成健康的生態文明觀念。

結語

馬爾庫塞從生態視角出發對發達工業社會造成的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惡化進行深刻的批判,指明了資本主義制度是造成生態危機惡化的深層根源。他在繼承馬克思主義關于異化勞動觀點和商品拜物教理論的基礎上從“消費異化”的角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生態危機的成因。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盵9]因此,馬爾庫塞所提出的通過藝術解放人性、建立“新感性”的人等觀點對當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笆奈濉逼陂g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階段,因此,在持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的前提下,要繼續加快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努力為美麗中國的實現注入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5.

〔2〕[美]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2.

〔3〕王云霞.馬爾庫塞的生態危機論及其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J].貴州社會科學,2011(01):14-17.

〔4〕孫美玲.社會批判視域下的馬爾庫塞的生態思想[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14):8-9+14.

〔5〕馮旺舟,吳貴洋.赫伯特·馬爾庫塞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探析[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7(05):39-45.

〔6〕[美]赫伯特·馬爾庫塞.工業社會和新左派[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7〕[美]赫伯特·馬爾庫塞.審美之維[M].李小兵譯,北京:三聯書店,1989.143.

〔8〕https://www.chinanews.com/gn/2021/01-25/93 96246.shtml.

〔9〕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http://www.12371.cn/2020/11/03/ARTI1604398127 413120.shtml.?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Enlightenment of Marcuse's "Consumption Alienation" Theor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PAN Wei-hua, ZHU Lu-yao, FU Li-chun, GUAN Xiao-lan

(Kunm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Kunming 650031, China)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ecological crisis in capitalist society, Marcuse,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Marx's "alienation" theory, made a profound criticism on the irrational consumption patterns in the society under the capitalist totalitarian ru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Marcuse thinks that the evil disease of capitalist system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rived from this system are the root of people's "consumption alien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consumption alienation", we must liberate people's inner depression through art, so as to establish people with "new sensibility", so as to realize the liberation of nature. At present, the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more acut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Marcuse's "consumption alienation" theory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Marx's alienation theory, Marcuse's "consumption alienation"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Keywords: "Alienation of Consumptio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lienated Labor; Liberation of Nature

猜你喜歡
異化勞動生態文明建設
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現實思考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
關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的若干思考
用生態文明建設助推佳木斯經濟振興發展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承辦大型體育賽事的生態環境異化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