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認知-四環節”教學模式提效初中文言文教學

2022-06-21 07:18謝曉冰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68期
關鍵詞:元認知文言文教學課堂效率

謝曉冰

【摘要】文言文教學,歷來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廣州新中考背景下,對學生文言文閱讀要求有所提升,勢必要教師改變舊的教學方式。本文通過以“元認知-四環節”的教學模式進行文言文教學實踐,探討該教學模式對文言文教學的助力作用,旨在尋覓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的捷徑。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教學;“元認知-四環節”;教學模式;課堂效率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困境和對策

文言文是中國文學的瑰寶,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教育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文言文教學,歷來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尤其是近幾年廣州新中考增加了課外文言文的考查,權重由原來的6.6%上升為10%。但文言文教學也是難點。通過對學生進行“文言文學習興趣與基礎”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不喜歡文言文,一方面是覺得文言字詞年代久遠,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較少,顯得晦澀難懂,還需要大量時間去重復讀背過于費時費力;另一方面是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重“言”輕“文”,老師“滿堂灌”的翻譯講解,使課堂枯燥無味,學生難以產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重大課外不想學,課堂上不愛學,導致文言文教學質量不高,在中考中本該是容易得分的知識點,得分情況卻不理想?!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1年版)明確了課程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為了讓課堂“活”起來,提高課堂效率。為此,我校開展了“元認知-四環節”的教學模式。

二、什么是“元認知-四環節”的教學模式

所謂“元認知-四環節”的教學模式,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以“導學—體驗—反饋—強化”四環節來組織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皩W”就是“導入、引導學習”,主要通過各種形式來要創設情境引入所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此環節時間不超過15分鐘?!绑w驗”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訓練、操作、展示或小組活動等來理解、弄懂相關的知識、原理和方法,此環節時間不少于15分鐘?!胺答仭笔侵附處熗ㄟ^觀察、傾聽、巡視、做題數據統計等方法去發現學生哪些知識掌握較好、哪些掌握不到位或易混淆,并將情況反饋給學生,同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彌補學生的疏漏,此環節包括上課小結,時間不超過10分鐘?!皬娀笔侵竿ㄟ^鞏固練習、反復操作、遷移訓練,包括布置和檢查批改課后作業等方式使學生對知識掌握更牢固。當然各環節時間的分配不是死的,可以根據實際靈活調配。

三、“元認知-四環節”的教學模式在初中文言文課堂的實踐

(一)導學

特級教師于漪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課就能把學生牢牢的吸住?!币虼?,在文言文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特點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抓住學生思維的興趣點來引導學生學習,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

如,在《陋室銘》一課中,可用劉禹錫遭受貶謫,被上官刁難,三室變斗室,卻寫下了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的故事導入新課,讓學生在故事中了解寫作背景、走近作者,對“陋室”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如在《桃花源記》這篇散文當中,可以采用讓學生欣賞美景,引出成語“世外桃源”,再從這個成語的含義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學生在美妙的畫面的感官享受中走進課文,在熟悉的成語中理解課文,學習就會更加容易。再如在《出師表》這課中,可以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視頻,由畫面中三國的英雄豪杰引出諸葛亮,導入課文背景。學生就可以在激昂的音樂中,在數風流人物的熱血與感慨中進入課文的學習。當然,也可以設置一些導學案,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在課堂上有的放矢,目標明確,也能夠很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二)體驗

體驗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如可以設計相關游戲、競賽等活動。這時候的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課堂“活”起來。

如在教《孫權勸學》中,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演繹故事,在對話中自由添加語氣詞加強對人物的理解;在《小石潭記》中設計讓學生充當“園景設計師”,根據文中景物的描寫設置景點、命好名字,讓學生在想象中深化理解;在《愚公移山》設計學生作為辯論手,辯論“移山是愚還是智”,在辯論中讓思維的火花碰撞,以對文章的主題、移山的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可以設計讓學生看連環畫圖說話,在講故事中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可以設計讓學生按小組開展活動,組長主持,組員輪流提問,對一些比較困難的段落進行探究,共同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做好登記再向全班或老師提出質疑,讓各小組的成員在一種爭強好勝的心態中積極完成學習任務;誦讀是文言文學習的一把金鑰匙,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開展各種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如分組賽讀、男女賽讀、個人范讀、配樂朗讀等等,讓學生在書聲瑯瑯中讀準讀暢讀懂,掌握字義、了解內容、體悟情感。

課中開展活動,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既活躍了課堂,也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對問題的思考,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師是引導者,除了要引導學生進行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是這樣?讓學生學會如何利用課文注釋、聯系所學知識、運用翻譯方法解決疑難字詞句的理解;學會如何緊扣文本來尋找答案;學會要結合作者經歷、性格或寫作背景來理解文章的主旨。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體驗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歸納方法、總結知識點,以便學以致用。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在體驗中,教師應放手讓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樣學生的能力和素養也將會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反饋

“反饋”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根據反饋的情況適當引導或講解,或進行強化的訓練,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文言文課堂中,教師認真觀察學生的反應,耐心傾聽學生的回答,信心觀看學生的展示,都可以從中得到相應的反饋?!墩n程標準》對7-9年級的文言文學習要求是“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強調“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笨梢?,能否正確解釋重點字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背誦文言文,就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反饋的要點。教師在體驗環節中必須緊扣這兩點進行,并著重留意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反饋,適當在強化環節中應對?!霸J知-四環節”的教學模式,把“反饋”作為重要的一環,正是強調了教師在實際課堂中靈活變通的能力,注重課堂效果的動態生成。

(四)強化

“強化”的目的是對文言文課堂學習的重點、通過反饋得知學生的薄弱點進行的進一步訓練,讓學生在鞏固訓練或遷移學習中讓學生對知識掌握更牢固,甚至能舉一反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理解課文內容和背誦文言文是文言文學習的兩大要點。對于字詞句的解釋而言,獲得強化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進行堂上強化練習或者課后作業,當然,這時的練習跟在“體驗”環節中的練習而言,應該是有針對性的,也體現層進性的。

如《記承天詩夜游》一文中,對于重點語句的理解,“體驗”環節設計的訓練是: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边@句話描寫了什么景物,有怎樣的特點,請從修辭的角度說說這個句子的妙處。

而在“強化”環節中,則設計的訓練為:

下列對課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此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表現出作者豪放曠達的人生態度,也隱含著被貶后內心的悲涼與自我慰藉。

B.“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可見二人心意相通,隨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賞月,表明二人友情深厚。

C.“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蓖ㄟ^寫月光照在庭院的積水中,看到里面的水草和竹柏的影子,間接寫出月光的明亮。

D.此文寫景運用間接抒情的手法,句中沒有“月”字,卻無處不見皎潔的月光,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對于背誦而言,強化背誦可以通過當堂采用首字提醒式、提綱式、對照譯文式、填空式等方法進行檢測和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熟記程度,也可借此把背誦的方法教授給學生,讓學生運用在其他文言文的背誦上。如在學習《陋室銘》一課時,就一邊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一邊板書文章結構,最后讓學生看著板書來背誦課文。板書如圖:

這樣的背誦,學生是看全貌而知丘壑,既加深了對文章的記憶,也降低了背誦的難度,若再加上教師有意的“挑撥”:讓我們比賽一下,看誰能最快看著板書把文章背誦出來,成為最厲害的人。學生的好勝心就會被刺激出來,課堂效率提高了,效果也會事半功倍。那么學生對于學習文言文的自信心就會大大增強。

四、“元認知-四環節”的教學模式在初中文言文課堂的成效與反思

綜上所述,運用“元認知-四環節”的教學模式進行文言文教學,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打破了傳統沉悶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課堂充滿活力?!霸J知-四環節”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為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助力提效。近一年來,運用該模式教學,學生很明顯變得愿學、樂學文言文了。對于課外文言文,部分學生也掌握了方法的遷移,能夠自主解答習題,而不是等著老師的答案了。

當然,任何教學模式的運用,都不是簡單的套用。對文言文課題教學進行反思,我覺得要運用好,有成效,形成高效的課堂,有幾點很重要:

1.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很重要。高效的課堂往往是學生能跟上教師的步伐,有效地開展自主學習。因此學生在課前根據教師的要求做好預習,課上按照老師的要求運用“圈點勾畫”做好筆記,這些學習習慣的培養必須要重視并且堅持。所謂“習慣成自然”,堅持去做,學生就會習以為常,很多學習上的難點也會迎刃而解。

2.對學生的激勵很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是“元認知-四環節”教學模式的重點,但初中的學生還比較幼稚,玩心很重,學習不夠刻苦。因此對于老師布置的任務,總有為數不少的學生不按要求去做,這就給教學帶來障礙。但這些學生機靈活潑,自尊心很強,喜歡表揚鼓勵和愛熱鬧。根據學生的這些心理,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按要求進行學習,提高課堂的效率,就必須多給學生“激勵”。通過口頭上的表彰、肯定的語言評價,或者全班掌聲的支持、教師微笑的贊許,聯合班級加分制度。讓表揚分數加在學生的操行分上,而操行是跟個人和學習小組的評優評先掛鉤的。實踐證明,這個加分制度的確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了課堂教學當中,使課堂教學的氣氛活躍起來。在活躍卻充滿競爭的課堂中,學生無形中就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學設計中問題的“簡”與“繁”的轉化很關鍵?!霸J知-四環節”教學模式中,讓學生能根據核心問題開展自學、進行思考或開展活動是關鍵的環節。然而我們知道初中的學生在思想和心理上都還不成熟,對問題的理解也是比較的簡單化的,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要考慮到學生的這個特點。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而應當“化繁為簡”,問題明確。但是,對于某些需要學生思考探究或加以區分的問題,就必須“化簡為繁”。如在《記承天詩夜游》一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边@個句子的意思很簡單,就是“那一夜沒有月光?那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想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钡绻选伴e”僅僅理解為“清閑”,是非常表面的。因此,這是就是適當加入寫作背景、作者經歷等介紹,讓學生理解到這篇文章是原本前途一片大好的蘇軾突遭“烏臺詩案”,受陷害遭排擠被貶謫黃州四年后所寫,這里的“閑”,包含著作者非常微妙的心境:有為官的清閑,有賞月的欣喜,有漫步的悠閑、有被貶謫的悲涼,有人生的感慨......

總之,“學習有法而教無定法”,初中文言文教學使用各種方法、教學模式,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從教學實踐中進行自我反思與策略改進,才能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錢夢龍.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 [J].中學語文教學,1997(4).

[2]蔡曉燕.談文言文的層次性朗讀法 [J].考試周刊,2013(10).

[3]張伊璇.淺談新形勢下初中語文文言文高效教學策略 [J].教育界,2020(44).

[4]趙莉娟.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絲綢之路,2010(6).

猜你喜歡
元認知文言文教學課堂效率
新課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學探析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文言文教學之流弊及矯治
讓文言文教學迸發思維的火花
品德教學利用微課開展預學的實踐研究
對中學生的元認知監控及其與學業成績的相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