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學校幼兒保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與建議研究

2022-06-21 14:17張筱然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29期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課程設置

張筱然

摘要:本文以長春市一所中職學校的幼兒保育專業課程設置為研究對象,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以及課程滿意度四個方面對個案學校的課程設置進行現狀分析,歸納出存在的問題,如培養目標未能及時更新,課程內容缺乏全面性與時代性,課程結構中選修課有限、教學實訓時間短等,從而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幼兒保育;課程設置

一、幼兒保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

(一)課程目標

個案學校的課程目標主要是要堅持立德樹人,面向城鄉各級各類幼兒園、早教機構,培養從事幼兒園保育、教育等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學生在校學習滿三年,使學生在學歷、職業資格、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等方面達到幼師標準。專業技能訓練與職業崗位要求緊密結合,要讓學生了解和熟悉保育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崗位要求,使學生具備較完善的職業能力,能夠在不同的崗位上做好每一項工作。

(二)課程內容

個案學校主要包括兩大類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

公共基礎課程的設置是為加強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以及作為未來幼兒教師所應具有的綜合文化素質,此課程包括:思政課、文化課、體育與健康、計算機應用基礎等。

專業技能課程包括專業核心課、專業(技能)方向課、綜合實訓及頂崗實習。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基本的教育理念,是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與核心,包括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幼兒園保育等。專業(技能)方向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掌握幼兒保育專業所需的職業技能,包括舞蹈與幼兒舞蹈創編、美術與手工制作、唱歌與幼兒歌曲彈唱等。

綜合實訓與頂崗實習是專業技能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到社會生產的一線工作實踐中檢驗職業技能,通過觀察和親身體驗相關崗位工作,鍛煉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

(三)課程結構

課程結構是教學計劃的框架,影響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合理的課程結構有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課程結構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專業課與基礎課的比例。

個案學校為三年制中職學校,幼兒保育專業在校時間為五個學期,第六個學期外出頂崗實習。每學期教學時間為18周,以每周28學時計算,學生每學期平均學時為504。幼兒保育專業課程共計41門,基礎課占總課時比31%,專業技能課63%,其中專業核心課10%、專業(技能)方向課31%、綜合實訓、頂崗實習22%,選修課6%。

(四)課程滿意度

根據對個案學校學生及教師的問卷調查與訪談結果可以看出,僅有少數學生對學校的課程設置表示非常滿意,部分學生不太滿意學校的課程設置,認為理論課程較多,課程內容難度較高,沒有以就業為導向,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難以運用。

二、幼兒保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方面

個案學校幼兒保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沒有及時更新,未能順應時代的要求且定位過高,不利于學生的專業發展?!吨械嚷殬I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標準(試行)》中明確培養目標為面向城鄉各級各類幼兒園、早教機構,從事幼兒保育、教育等工作的人才。2019年教育部增設了幼兒保育專業,幼兒保育專業的培養目標重點應有所改變,更傾向于幼兒園保育員,以及0—3歲的嬰幼兒照護方面。但個案學校幼兒保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仍側重幼兒園教師,與所培養的學生層次不符。

(二)課程內容方面

課程內容缺乏全面性。幼兒保育專業未來面對的對象應是0—6歲的兒童,個案學校在設置課程內容時僅考慮到培養學生對 3—6 歲的兒童教育教學能力,關于0—3歲嬰幼兒的課程內容較少,僅有《0—3歲嬰幼兒撫育與教育》這一門,這是不完整的。對于部分希望去早教機構就業的學生來說,0—3 嬰幼兒的教育教學能力的獲得是空白。

課程內容缺乏時代性。個案學校公共基礎課以規定的通識性知識為主,教材和教學內容近年來無太大變化,且公共課教師教授所有專業的公共基礎課,與幼兒保育專業少有關聯,教學內容與形式都難以突出專業特點。其次,師資力量緊缺,教學任務重,外出培訓、去幼兒園調研和去其他同類專業學校的學習機會甚少,“閉門造車”式的教學現象難以與市場對接,跟不上社會崗位需求發展的新形勢。

(三)課程結構方面

個案學校的選修課有限,幾乎都是必修課。選修課程是為了滿足提高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的需要而設立的,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選擇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應該在引導學生興趣的前提下增加相關的選修課比例,也能更好的配合必修課,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得到個性發展。

教學實訓時間短,且多為藝術類課程的實訓,除最后一學期頂崗實習外,其他時間未安排見習,學生很難接觸了解幼兒,對今后的工作崗位、內容、環境等會感到不知所措。

三、幼兒保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建議

(一)修訂培養目標

結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等,為中職學校幼兒保育專業制定培養目標提供政策依據。同時了解學生工作崗位的要求,更新職業教育的理念,堅持職業需求下的市場導向,從早教中心和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緊密結合對幼兒園保育員等崗位的具體要求,明確培養目標,細化人才培養規格。

(二)整合課程內容

現中職學校由學前教育專業轉設為幼兒保育專業,但是尚未形成幼兒保育專業課程國家標準,考慮到中等職業學校幼兒保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工作崗位以及專業發展,需要結合行業企業對幼兒保育人才的需求情況及學生今后升學需要整合課程內容。注重基礎化教學、跨學科聯系,豐富課程內容,以實用性為主,與時俱進。

(三)優化課程結構

對課程的結構進行優化,建議可增加專業實踐實訓課,實習實訓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重要環節,充分體現著職業教育的特色,也是培養面向幼兒園保育人才的有效途徑。堅持體驗式教學,突出“做中學,做中教”,把實踐課程貫穿于中職的三年教學中,可以將實踐課劃分為四種教學實踐形式,專業認知實習、教學見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讓學生在真實實踐環境中檢驗所學知識與技能,及時進行反思完善。

參考文獻:[1]黃碧珠.中職學校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9(36).

猜你喜歡
中等職業學校課程設置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分層教學模式研究
中等職業學校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研究
中等職業學校實施“長短課”的必要性與實施建議
創業創新導向下的高校動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關于提高軍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幾點思考
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培育學生職業精神的研究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置與物流崗位職業證書的有效對接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