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種叢生竹幼苗造林后的竹叢生長初步研究

2022-06-22 06:49蒙蘭楊黃大勇鄧莉明唐國強羅筱娥覃開展黃雪芬
南方林業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竹種綠竹叢生

蒙蘭楊,黃大勇,鄧莉明,唐國強,羅筱娥,覃開展,黃雪芬,唐 武

(1.南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廣西 南寧530107; 2.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廣西 南寧530002)

竹類有叢生竹和散生竹兩大類,我國叢生竹資源豐富,根據《中國植物志》(第9 卷)的記錄,合軸叢生型竹類有19 個屬325 種[1],叢生竹在林業產業和生態建設中有著重要地位,通常一年栽種,多年收益,筍、材、葉等用途廣泛[2-4]。叢生竹具有生長迅速、稈形高大、生物量高、繁殖容易和生態功能突出等優點,是南方各地發展筍材兩用林優先考慮的竹種類型[5-6]。目前叢生竹在木材加工和食品利用等方面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叢生竹筍用林、紙漿林的培育得到了快速發展[7]。廣西是叢生竹主要分布和竹產業發展重點區域,但因竹子良種缺少、竹林分布和發展不合理、規?;l展模式少,對現有竹種及林分的結構研究較少[8-11]。為了在廣西推廣叢生竹優良竹種選擇及高效栽培技術,本研究用田林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吊絲球竹(Bambusa beecheyana)、綠竹(Dendrocaiamopsis oldhami) 和 撐 綠 雜 交 竹6#(B.pervariabilis ×B.Grandis 6#)等8 種叢生竹的幼林林分的立竹量、立竹胸徑和竹叢高度進行調查測定,研究其生長過程中林分結構的變化與生長量的關系,旨在為廣西叢生竹筍材兩用竹種選擇及中幼林栽培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南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內(23°10'N,107°59' E),屬石灰巖峰林間緩丘寬谷臺地地貌,海拔100~159 m,屬低山和丘陵地帶,坡度在5°~15°,地勢平坦。氣候為熱帶北緣季風氣候,四季溫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為21.5℃,≥10℃的年平均積溫7 697.8℃。1 月最冷,月平均溫度為12.3℃,極端最低氣溫為-3℃,7 月最熱,平均氣溫28.2℃,極端最高氣溫40.6℃。年均降水量1 250 mm,雨季多在4~8 月,年均蒸發量1 613.8 mm,年均相對濕度79.0%,有霜日年平均3~5 d。

土壤為第四紀紅土發育成的中至厚層赤紅壤,有機質0.499%~3.146%,pH 值為4.5~5.5,速效氮7.5~70 mg·kg-1,速效鉀40~55 mg·kg-1,全氮0.036%~0.147%,土質粘性小,土壤保水性差、滲透強,比較干旱[12]。

1.2 試驗竹林概況

試驗竹林位于南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第1 林班。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設置3 個種植大區,每個種植大區設置8 個種植小區,每個小區種植1 個竹種,不同竹種的種植小區隨機排列。每個種植小區(竹種)依據地形進行區劃種植3~5 行共30~40 株,每個竹種總造林90~120 株。種植株行距為4 m×3 m,試驗竹林面積共2.07 hm2。

造林的苗木來源及類型見表1,其中勃氏甜龍竹(Dendrocalamus.brandisii)和綠竹使用竹蔸苗造林,勃氏甜龍竹苗規格為稈基徑2.5~4.0 cm、長度30~50 cm,綠竹苗規格為稈基徑3.5~4.5 cm,高度在130~150 cm。其余6 種大型叢生竹用容器扦插苗造林,育苗容器為無紡布袋(寬18 cm、高30 cm),基質為97%泥土+3%過磷酸鈣(P2O5≥12%),苗木稈節萌發出枝條長15 cm 以上、有3 片以上竹葉、生長良好,蔸部有幼筍或幼竹。于2017 年6 月上旬完成造林。造林后整個試驗林管理措施相同,根據林地雜草情況及時清除雜草,做好病蟲害及人畜破壞的防護工作;2017 年11 月中旬開溝施復合肥0.3 kg·株(叢)-1。

表1 8 種大型叢生竹的苗木來源及類型Tab.1 Source and type of seedlings of 8 large clustered bamboo

1.3 數據收集

于2018 年10 月上旬(造林16 個月后),調查試驗林內所有竹叢的立竹量、立竹胸徑和竹叢高度。其中立竹量采用人工計數測量,立竹胸徑采用胸徑尺測量,竹叢高度采用測桿測量。

1.4 數據分析

使用Excel 2007 進行數據整理;使用SPSS 23 進行方差分析、Duncan 多重比較、Pearson 相關性和偏相關性分析[13];使用Origin Pro 8 軟件制圖。

2 結果分析

2.1 立竹量分析

對8 種叢生竹的立竹量進行方差分析(表2),結果表明造林16 個月后8 種叢生竹的立竹量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Duncan 多重比較結果(表3)表明,綠竹的立竹量最多,為7.37 株,顯著多于其他7 個竹種;其次為勃氏甜龍竹5.75 株,顯著高于除綠竹外的6 個竹種;再次為撐綠雜交竹30 號4.00 株、田林麻竹3.84 株、馬來甜龍竹3.23 株、吊絲球竹3.15 株;立竹量較小的為撐綠雜交竹6 號3.00 株和壯綠竹2.41 株。

表2 每叢立竹量、立竹胸徑和竹叢高度的方差分析Tab.2 Variance analysis of average bamboo number per clump, DBH of bamboo and bamboo height

表3 每叢立竹量、立竹胸徑和竹叢高度Duncan 多重比較Tab.3 Duncan multiple comparison of average bamboo number per clump, DBH of bamboo and bamboo height

由圖1 可知,不同竹種的竹叢立竹量的頻率分布不同。其中田林麻竹立竹量為1~2 株和5~6 株的頻率最高,分別占35.14%和35.14%;吊絲球竹立竹量為1~2 株的頻率最高,占38.46%;綠竹立竹量≥7 株的頻率最高,占65.55%;撐綠雜交竹6 號立竹量為1~2 株的頻率最高,占57.14%;馬來甜龍竹立竹量為1~2 株的頻率最高,占53.66%;撐綠雜交竹30 號立竹量為3~4 株的頻率最高,占36.36%;勃氏甜龍竹立竹量為5~6 株頻率最高,占31.82%;壯綠竹立竹量為1~2 株的頻率最高,占62.82%。

圖1 立竹量頻率分布Fig.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bamboo number

2.2 立竹胸徑分析

由表2 可知,造林16 個月后8 種叢生竹平均每叢的立竹胸徑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由表3 可知,平均每叢的立竹胸徑最大為田林麻竹(4.66 cm)和勃氏甜龍竹(4.63 cm),顯著高于其他6 個竹種;其次為撐綠雜交竹30#3.77 cm、吊絲球竹3.58 cm、綠竹3.45 cm、壯綠竹3.33 cm;平均每叢立竹胸徑最小的為撐綠雜交竹6#(2.23 cm)和馬來甜龍竹(1.90 cm),顯著低于其他6 個竹種。

由圖2 可知,不同竹種的竹叢平均胸徑的頻率分布不同。其中田林麻竹竹叢平均胸徑為4~6 cm 的頻率最高,占54.05%;吊絲球竹竹叢平均胸徑為2~4 cm 的頻率最高,占53.85%;綠竹竹叢平均胸徑為2~4 cm 的頻率最高,占80.08%;撐綠雜交竹6#竹叢平均胸徑≤2 cm 的頻率最高,占54.76%;馬來甜龍竹竹叢平均胸徑≤2 cm 的頻率最高,占68.29%;撐綠雜交竹30#竹叢平均胸徑為2~4 cm 的頻率最高,占57.95%0;勃氏甜龍竹竹叢平均胸徑為4~6 cm 的頻率最高,占56.82%;壯綠竹竹叢平均胸徑為2~4 cm的頻率最高,占50.00%。

圖2 立竹胸徑頻率分布Fig.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DBH of bamboo

2.3 竹叢高度分析

由表2 可知,造林16 個月后8 種叢生竹的竹叢高度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由表3 可知,竹叢高度最大為勃氏甜龍竹(7.12 m),顯著高于其他7 個竹種;其次為田林麻竹6.41 m、綠竹6.13 m、撐綠雜交竹30#6.12 m、吊絲球竹6.12 m、壯綠竹5.22 m;竹叢高度較小為撐綠雜交竹6#(4.43 m)和馬來甜龍竹(4.25 m),顯著低于其他6 個竹種。

由圖3 可知,不同竹種的竹叢高度的頻率分布不同。其中田林麻竹、吊絲球竹、綠竹、撐綠雜交竹30#和勃氏甜龍竹等5 種叢生竹的竹叢高度在6~8 m 頻率分布最高,分別為48.65%、32.31%、52.03%、63.64%和40.91%。壯綠竹竹叢高度在6~8 m 和4~6 m的頻率分布一樣高,均為35.90%。撐綠雜交竹6#和馬來甜龍竹的竹叢高度在≤4 m 的區間內頻率分布最高,分別為54.76%、54.88%。

圖3 竹叢高度頻率分布Fig.3 Frequency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bamboo height

2.4 立竹量與立竹胸徑、竹叢高度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 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表明,吊絲球竹、綠竹、撐綠雜交竹6 號、馬來甜龍竹、勃氏甜龍竹的立竹量與立竹胸徑、竹叢高度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P<0.01);田林麻竹、撐綠雜交竹30 號、壯綠竹的立竹量與竹叢高度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

偏相關性結果(表4)表明,田林麻竹、吊絲球竹、撐綠雜交竹6 號、勃氏甜龍竹的立竹量與竹叢高度存在顯著(P<0.05)或極顯著正相關;綠竹的立竹量與立竹胸徑、竹叢高度存在極顯著正相關;馬來甜龍竹的立竹量與立竹胸徑存在極顯著正相關;撐綠雜交竹30 號、壯綠竹的立竹量與立竹胸徑存在極顯著的負相關,與竹叢高度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

表4 立竹量與立竹胸徑、竹叢高度的相關性Tab.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bamboo number and DBH of bamboo, bamboo height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對8 種叢生竹造林16 個月后的竹叢立竹量、立竹胸徑和竹叢高度進行調查測定,結果表明8種叢生竹的平均立竹量分布在2.41~7.37 株;其中田林麻竹、吊絲球竹、撐綠雜交竹6#、撐綠雜交竹30#的竹叢立竹量主要為1~6 株,占總竹叢數的88.63%~96.92%;馬來甜龍竹、壯綠竹的立竹量主要為1~4株,分別占總竹叢數的87.80%、91.03%;綠竹立竹數量≥5 株的竹叢占總竹叢數的87.16%;勃氏甜龍竹立竹數量≥3 株的竹叢占總竹叢數的占88.64%。8種叢生竹的竹叢平均立竹胸徑分布在1.90~4.66 cm;其中田林麻竹、吊絲球竹、撐綠雜交竹30#、勃氏甜龍竹、壯綠竹的竹叢平均立竹胸徑主要為2~6 cm,占總竹叢數量的84.62%~98.86%;撐綠雜交竹6#、馬來甜龍竹的竹叢平均立竹胸徑主要為0~4 cm,分別占總竹叢數的97.62%、100%;綠竹的竹叢平均立竹胸徑為2~4 cm 的占總竹叢數的80.08%。8種叢生竹的竹叢高度分布在4.25~7.12 m;其中田林麻竹、綠竹、撐綠雜交竹30#的竹叢高度主要在4~8 m,占總竹叢數的86.49%~93.19%;吊絲球竹、撐綠雜交竹6#的竹叢高度主要在0~8 m,分別占總竹叢數的81.52%、91.79%;馬來甜龍竹叢高度為0~6 m的占總竹叢數的87.8%,勃氏甜龍竹竹叢高度>6 m的占總竹叢數的79.55%,壯綠竹竹叢高度≤8 m 的占總竹叢數的96.15%。本研究中勃氏甜龍竹的平均胸徑和竹叢高度均大于馬來甜龍竹,與夏海濤[14]的研究結果一致;竹叢高度表現為勃氏甜龍竹>田林麻竹>綠竹,與張梅[15]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本研究中勃氏甜龍竹的立竹量大于馬來甜龍竹,與王月英[16]的研究結果相反,其可能原因為造林的苗木和造林地的氣候存在差異,勃氏甜龍竹在廣西南寧市比在浙江瑞安市有更好的適應性。本研究中勃氏甜龍竹的立竹量、立竹胸徑和竹叢高度均表現較好,因此生長最好。

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除馬來甜龍竹外,其余7種叢生竹的立竹量均和竹叢高度存在相互促進的作用;綠竹的立竹量和立竹胸徑存在協同促進作用;撐綠雜交竹30#和壯綠竹的立竹量和立竹胸徑存在相互抑制作用。因此,除馬來甜龍竹外,其余7 種叢生竹的立竹量越大,竹叢高度越高;綠竹的立竹量越大,立竹胸徑越大;撐綠雜交竹30#和壯綠竹的立竹量越大,立竹胸徑越小。竹叢結構呈現叢生竹的立竹量越大,竹叢高度越高。

本研究對8 種叢生竹造林16 個月后的竹叢結構因子進行方差分析和相關性分析,調查數據來源于同一試驗林,雖結果只為初步結論,但對叢生竹在立地條件相同或相似的地域進行栽培仍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

猜你喜歡
竹種綠竹叢生
園林綠化竹種生態適應性評價①
廣西干熱河谷地帶引種竹種適應性及其出筍特性
綠竹俠
天梁河
春色
國風·衛風·淇奧
簕竹屬10個竹種凈光合速率和固碳釋氧能力分析
千年指尖過,綠竹仍猗猗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漫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