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06-24 16:43
全國新書目 2022年5期
關鍵詞:改革開放戰略改革

《解讀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余淼杰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4

69.00元

余淼杰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家基金獲得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學家、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貿易、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曾出版中英文專著、教材、時評隨筆15部。

本書收錄了作者2021年3月以來發表的論述、時評和訪談,向讀者展現了大變局下中國經濟新發展格局。

那么,中國奇跡的源泉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很明確:是中國共產黨求真務實的領導。自黨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斗,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始終求真務實,堅持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完成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兩個轉變,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至1978年,我國建立起了門類完整、種類齊全的工業體系。1978年之后,我國逐步有序漸進地參與到全球化分工格局中。同時,逐步進行對內改革,讓市場配置資源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政府也發揮了積極的引領作用,通過各種求真務實的政策設計,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創造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人類奇跡??梢哉f,中國奇跡的法寶在于三個堅持:改革、開放、求真務實,而源泉則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長期以“求真務實”的理念引領我國經濟建設。我們堅持獨立自主,求真務實,從無到有,把我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建設成為一個門類完整的工業大國。到今天,中國已經形成了41大類和666小類的完整工業體系,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改革開放以來,黨“求真務實”的這一執政理念在經濟建設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體現。事實上,我們可以從國家的發展戰略選擇、改革路徑設計、宏觀經濟管理、國際貿易開放、國際金融深化這幾方面略見一斑。

(一)發展戰略選擇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改革開放之前的進口替代戰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的出口導向戰略,21世紀前十年的貿易自由化戰略,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的全面開放戰略。之所以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實施不同的發展戰略,正是黨和國家根據我國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做出的求真務實舉措。改革開放之前,由于受到西方國家的封鎖,我們無法實行“對外開放”,再加上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工業產業基礎薄弱,外匯奇缺,所以只能采取進口替代戰略來保護本國產業,促進我國產業的逐步發展。

改革開放之初,采取農業承包制等形式,激發農民積極性,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做好三農工作。同時,我們基于自身的要素稟賦結構,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主動承接來自亞洲四小龍地區的產業轉移,通過發展加工貿易、進口原材料和中間品、出口最終產品,積極地融入全球產業鏈中,逐步實現產業爬升。

在21世紀之初,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中國企業走向更大的世界市場。黨和政府與時俱進,進一步降低關稅及非關稅壁壘,進一步設立出口加工區,推進貿易自由化和貿易便利化。求真務實的政策安排推動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21世紀初的前十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速接近10%,我國也在200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金融危機之后,外需疲軟,有的發達國家甚至推行貿易霸凌主義,實施貿易保護政策。面對新的挑戰,我國及時采取務實的發展戰略,強調改善國內營商環境,做好“放管服”工作,大力拉動內需,主動增加進口,積極擴大消費,實現全面開放新格局。在百年一遇的疫情沖擊下,我們又及時地提出以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發展的新格局。

回頭看,新中國成立70多年以來,黨和國家根據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國內國際現實情況,適時恰當地制定了十四個五年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在不同發展階段采取不同發展戰略。而這些戰略又是特定歷史階段的最優選擇,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二)漸進改革路徑選擇

在20世紀70年代,選擇改革開放的國家不只是中國,與我國經濟體制相近的蘇聯和東歐國家也在探索改革的路徑。不同于中國的“漸進式”改革,蘇聯和東歐國家基本上都采取“休克療法”,即快速大規模地實施市場化、私有化和自由化,事實已經證明這是條錯誤的路徑。而西方的經濟學者一度認為中國的“漸進式”改革是最糟糕的改革方式。但事實勝于雄辯,在各種改革方案的摸索中,以“求真務實”為靈魂的中國“漸進式”改革成為最成功的方案,甚至已經成為今天發展中國家學習的模板。

中國的“漸進式”改革是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模式的最好體現。一方面,黨和國家制定了“五年規劃”,對未來的中長期發展做好規劃,同時,年度的政府工作報告列出短期的工作任務。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基礎上,承認各區域、各地方、各行業存在著一定的異質性,允許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政策。而1994年采取的財政“分稅制”又較好地解決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財權”的關系,激發了地方的積極性。各地不同的招商引資政策也更好地激勵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中國的漸進改革最成功之處就在于強調做增量改革。這樣,既有利于做大經濟“蛋糕”,又不會造成各利益群體的沖突,盡可能地減少摩擦,而又能最大程度地增加合力。以不同所有制企業為例,我們一方面強調做大做強國有企業,已有相當多的國有企業入圍“世界五百強”。同時,黨和國家也鼓勵創造公開、公正、公平的營商環境,大力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規模從小到大,目前已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B94955B1-567C-4169-9E9B-88A6391BF5C7

猜你喜歡
改革開放戰略改革
強國戰略下的企業管理創新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多式聯運發展的戰略與路徑
戰略的里子與面子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改革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