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閾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2022-06-26 01:00李紅霞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4期
關鍵詞:語言素養審美體驗文化傳承

李紅霞

摘要:小學語文學科蘊含了豐富的人文文化,做好語文學科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引導學生發展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提升綜合素質。對此,教師需要做好教學規劃,科學設定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學情制定教學方案,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小學生受到不同地域以及家庭環境的影響,語文素養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難度。對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入手,結合學生存在的問題,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解決,引導學生提升語文學習能力?;诖?,文章深入分析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向。

關鍵詞:語言素養;思維能力;審美體驗;文化傳承

前言

隨著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中小學學科不斷進行課程改革,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實現了調整。對于語文學科來講,教師的角色實現了重要的轉變。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教師主要擔任著教育的職責,不僅需要對學生展開知識教育,還要展開德育教育。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不夠,這就需要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實際參與到學習思考活動中。語文教師就需要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展開教學規劃,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從而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研究概述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語言的構建與運用是關鍵。在語文教學期間,教師若要實現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引導學生重視閱讀,加強知識儲備,重視語言文字方面的實踐運用,形成良好的記憶習慣。第二,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升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它主要反映了人腦對客觀世界的概括。對此,教師要設置安排語言活動,讓學生在活動探索中進行積累,并形成語言構建能力,從而提升思維能力的發展。第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提高審美能力也尤為關鍵。其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感受和體驗美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人文特點,并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到語文閱讀文本中美的體驗,從而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個人的審美能力,形成積極的人生觀,更努力地完成個人的奮斗目標。第四,語文教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傳承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積累文化知識,才能傳承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提高綜合素養。

二、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聚焦教材文本,夯實語言基礎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將教學重點聚焦于教材解讀上,從教材中提煉出高質量的教學資源,設置相應的教學活動,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教材是教學的重要基礎,有效利用教材展開教學,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理解文章的主題,提升個人的語言素養,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在新時代的教育環境下,教師需要有效利用教材文本,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語言基礎,從而深入理解教材的本質和內核。對此,教師需要關注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將教學關注點聚焦于教材文本之上,結合教材分析知識的重難點,讓學生深化記憶,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基本的素質能力。

比如說,在小學語文《蟋蟀的住宅》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內容,并讓學生生字生詞,學會正確讀寫:隱蔽、毫不可惜、隨遇而安、柔弱、寬敞等詞語。隨后,教師讓學生朗讀文章,在朗讀的過程中了解蟋蟀住宅的主要特點。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用筆標記出描寫蟋蟀住宅的地方,并將標記的位置標明特點,讓學生學習了解。隨后,教師設置深層次的問題,讓學生閱讀文本,思考蟋蟀如何建造自己的房子,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下。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立刻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將自己的答案進行交流和探討,最后進行匯報和總結。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探究欲較強,學生的語言基礎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二)把握學生學情,訓練思維能力

學生語言素質的提升,重點在于思維的發展。在實際上,思維的快速發展需要依托于大量的知識信息作為支撐,這就需要學生深入剖析文本知識,了解學生的學情,才能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思維意識,從而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在備課階段,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起點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要在教學目標設置完成后,把握學生的學情,了解學生的思維能力,把握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從而設置相應的教育活動,設置文本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期間發展思維能力。

比如說,在小學語文《精衛填?!返慕虒W中,教師重點把握學生的學情,分析了解學生的認識。教師在課前提問學生:大家都知道哪些神話故事?有沒有聽說過《精衛填?!??大部分學生都表示自己知道《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夸父逐日》這些神話故事,也聽說過《精衛填?!?。在了解學生的學情后,教師設置提升性的教學目標:首先,讓學生有感情地閱讀課文,學會熟讀文章,并能夠從文章中讀出精衛的勇敢堅定以及大海的憤怒。其次,讓學生能夠通過想象,表演精衛與大海。最后,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評價精衛填海的行為,并思考文章的深層次含義。為了讓學生完成預計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先對文章進行熟讀,在學生對文章熟悉后,深層次理解故事人物的性格特點。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在課上設置角色扮演環節,讓學生進行表演精衛與大海。

(三)注重審美體驗,塑造審美意境

語文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蘊含了豐富的審美意境。教師需要做好教學改革,在課前做好教學準備,深入分析文本中所蘊含的美學元素。這樣,學生就能利用生活資源和文本資源,促進個人的審美能力發展。對此,教師要結合本地區的地域特點,有效利用周邊的資源展開教學,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情感教育價值,從而深入分析教材中的文本信息,讓學生感受審美意境的同時,產生良好的審美體驗。不僅如此,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深入剖析教學資源中的審美元素,讓學生在閱讀優美句子的期間,加強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體驗,促進審美能力的發展。

比如說,在小學語文《鄉下人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本地的田園景色,讓學生觀看視頻,了解本地鄉村生活的特點。在視頻觀看前,教師需要設置相應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回答自己在看完視頻后有哪些感受,你最喜歡視頻中的哪一出鄉村景象。隨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根據自己的想法完成個性化回答。其中,有的學生回答最喜歡稻田里黃色的麥子,還有的學生回答最喜歡視頻中屋舍儼然的景觀。隨后,教師導入文章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鄉村生活的景象,感受鄉村生活的恬靜安逸,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審美體驗。

(四)做好文化傳承,緊扣傳統民俗

我國具有上千年的文化發展歷史,蘊藏了豐富的傳統資源,它是學生進行文化品位和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形式。對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材的文本信息,深入剖析其中蘊含的傳統教育素材,在傳統的教育元素中進行思考,從而真正將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沉淀,逐漸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教育教學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閱讀教學中的民俗文化,學習傳統文化歷史內涵,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文化中,產生對歷史的感悟,從而提升他們的文化層次和品味。

比如說,在小學語文《紙的發明》的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學習紙的制作過程,從而讓學生做好文化的傳承,緊扣傳統的民俗主題。其中,教師可以設置教學問題:我們閱讀文章,思考一下在我們的世界上,無論是我國還是國外,有很多造紙術,但是為什么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流傳下來?再思考一下,造紙術的利用,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影響,對世界帶來了哪些影響?教師設置問題后,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深入學習造紙術的過程,并認識到蔡倫改進的造紙術的特點。隨后,教師讓學生談一談造紙術對于國家和世界的影響,從而提高文化自信心,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學中,教師做好文化的傳承,才能緊扣民俗傳統的發展主題,滲透更多的教育元素,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進行教學拓展,讓學生學習了解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了解四大發明產生的時間,并熟悉四大方面誕生的過程,從而真正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建立文化自信,深層次形成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構建高質量的教學課堂,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階段,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學習技能,教師需要全面做好教學準備,積累豐富的學科教學資源,實現高效課堂。不僅如此,教師需要從教學的多方面作出改革,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做好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教學指導下,深入到語文課堂的學習活動中,在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中,加強對語文學科的理解。

參考文獻:

[1]肖良民.核心素養視閾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0):153-154.

[2]韋嬋珠.核心素養視閾下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9):2.

[3]陳妍嬌.如何做好優秀民俗文化的傳承工作[J].長江叢刊,2017(14):1.

[4]曾冬梅,方紅,熊擁軍,等.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C]//第十二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基礎教育“十三五”規劃課題會議論文集.2017.

猜你喜歡
語言素養審美體驗文化傳承
淺談審美教育在中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與寫作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
關注審美體驗,讓閱讀變為“悅讀”
群文閱讀回歸閱讀本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