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來樹種對本地林業蟲害的誘發作用

2022-06-30 14:50衛忠誠陸鴻鵠
農業災害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監測

衛忠誠 陸鴻鵠

摘要 為了探究外來樹種對本地林業蟲害的誘發作用,闡述了外來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優缺點,分析了兩者之間的蟲害誘發關系,發現外來樹種對周圍環境具有重大的影響,可能會導致病菌大面積傳播和蔓延,影響鄉土樹種的生存環境,最終引發蟲害。因此在今后工作中,營林技術人員應該對引進樹種進行風險評估,評估本地昆蟲的適應性,做好對外來樹種的普查和監測工作,多措并舉,有效抑制森林害蟲在本地林業中的暴發。

關鍵詞 林業蟲害;外來樹種;誘發;白僵菌;監測

中圖分類號:S76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2)04–0007–03

外來樹種的引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城市綠化項目的多樣性和國有林場生物的多樣性,改善當地林業樹種資源長期不足的被動局面,并且將有利用價值的基因導入要改良的本土樹種中,與本地樹種雜交,可以培育更具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優良品種,充分發揮林業資源的生態功能。但是,相關營林技術人員也應該注意到,外來樹種的引進也可能會引發病蟲災害,導致一些鄉土樹種感染或受害。因此,技術人員應該加強外來樹種的研究,預防蟲害侵擾,避免誘發林業蟲害。

1 外來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優缺點

外來樹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從生物學特性層面來講,許多外來樹種在正常氣候條件下都能適應良好,但是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遠遠不及鄉土樹種,一旦遇到極端天氣,其適應性較差。一些外來樹種在引進過程中常常由于檢疫不嚴,造成嚴重的病蟲災害,并且在種植和撫育過程中,可能受到技術條件的限制,對外來樹種的培育可能會嚴重威脅到當地群落結構、生態系統。比如,帶來當地原先不存在的病原菌,導致病菌大面積傳播和蔓延,在適宜的氣候、土壤、水分及傳播條件下,通過競爭、排斥、雜交等方式抑制鄉土樹種生存,并且部分外來樹種因具備較強的繁殖能力,可能會造成鄉土樹種種類和數量的逐漸減少,甚至瀕?;驕缃^,綠地系統生態發生改變,降低綠地系統的穩定性,如果不加大檢疫力度,將會增加水資源消耗、加重土壤貧瘠化,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

2 外來樹種與本地林業蟲害之間的誘發關系

廣西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區各地極端最高氣溫為33.7℃~42.5℃,熱量豐富,雨水豐沛,干濕分明,日平均氣溫≥10℃。因此,適宜的外部環境孕育了大量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尤其是林業方面,在2020年廣西林業總產值已經超過7 500億元,林業經濟發展逆勢上揚,營林創收不斷增加。但當地物種比較單一,以馬尾松、柳杉、水松、側柏、南方紅豆杉、香木蓮、蘇鐵、銀杏等樹種為主,所以林業部門為了豐富物種,逐漸引入了落葉松、桉樹、赤松、無瓣海桑、拉關木等,雖然豐富了林業資源,但是也改變了當地的生物鏈結構,由于缺少制約某些病蟲害成長的天敵,因此在引入新樹種后,當地林業部門很難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難以消滅病蟲害,只能使用廣譜性殺蟲劑進行治理。

外來樹種的形態特征、生物多樣性與鄉土樹種不同,外來種源的入侵會大大增加病原物的數量和濃度,從而破壞原有的種群結構,干擾到正常的群落組成,最終誘發森林蟲害,其誘發關系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1)對害蟲自身的誘發作用。常規的化學農藥在蟲害防治方面沒有針對性,無法消滅大量的害蟲,長此以往這些外來蟲害會對農藥產生一定抗藥性,因此病原物的繁殖能力逐漸增強,甚至引發多種病蟲害疾病,影響鄉土樹種的生存環境。(2)對生物天敵的影響,外來樹種的引進可能會影響寄生性動物的捕食和寄居行為,甚至擾亂生態平衡,尤其廣西本地沒有可以抑制這種蟲害的天敵,因此將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功能和穩定性,大面積誘發害蟲。

3 正確引入外來樹種的措施

3.1 對引進樹種的風險評估

為了應對外來木本植物入侵風險,全面解決外來樹種與鄉土樹種之間的競爭問題,相關林業部門和林場負責人應該合理控制外來樹種比例,遵循植物引種規律,按引入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主要環境條件合理引種,做到“以鄉土樹種為主、外來樹種為輔”。選擇相宜的種源,結合本地氣候、土壤、植被分布等特征,評估樹種入侵風險,盡可能降低或避免外來樹種給城市綠化和林場補植帶來的消極影響,了解當地或附近的引種歷史,防止外來樹種引發病蟲害,分析了樹種原產地的地理分布情況,廣泛收集其在原產地的病害、蟲害資料。

例如,東門林場在2014—2016年對有害生物防治進行調查,得出以下數據:2014年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管理成災率0.3%(控制指標0.4%以下)、無公害防治率100%(控制指標82%以上)、測報準確率94%(控制指標86%以上)、種苗產地檢疫率100%(控制指標97%以上)、木材產地檢疫率100%、馬尾松毛蟲防治指標成災率0(控制指標0.45%以下)。2015年發現有1種廣西補充檢疫對象——桉樹枝癭姬小蜂,發生面積20 hm2,危害程度屬輕度;發現桉大蝙蛾66.7 hm2,危害程度為輕下級;發現桉樹青枯病13.3 hm2,危害程度為輕度;發現白蛾蠟蟬10 hm2,危害程度輕下級;發現油桐尺蛾71.2 hm2,發生程度為中級。2016年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管理成災率0.15%(控制指標0.42%以下)、無公害防治率100%(控制指標82%以上)、測報準確率97.2%(控制指標86%以上)、種苗產地檢疫率100%(控制指標97%以上)、木材產地檢疫率100%、馬尾松毛蟲防治指標成災率0(控制指標0.45%以下)。

3.2 評估本地昆蟲的適應性

在引進外來樹種時,為了能夠建立新生態系統,在豐富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合理規劃森林結構,應該分析引入該樹種后可能出現的蟲害類型,充分考量樹種引進是否能夠適應本地昆蟲的侵擾,是否能夠對本地昆蟲產生一定的誘導作用。一般來講,樹種之間的特征存在不同,抗病蟲害能力也存在差異性[1]。因此,要科學地對未來林木進行風險評估,分析外來物種對于本地昆蟲的適應能力,避免引入外來物種后誘發本地林業蟲害,尤其應該檢驗外來物種與本地樹種之間是否存在近緣關系,從而避免生物入侵,以防引進樹種阻礙林業的健康發展,使當地的生態環境更加平衡。此外,相關營林技術人員應該加強對林業資源的管理,規避并懲處非法引入外來樹種的行為,嚴格進行植物檢疫,有效防止生物入侵,控制災情的擴散蔓延,以防各地區的昆蟲種類“越界”,對樹種進行殺菌消毒處理,避免攜帶危險昆蟲物種,一旦發現病毒和昆蟲,必須立刻進行銷毀或者隔離,以此有效解決蟲害問題。1E57B7EF-C034-48B2-82C9-9542D47A3FA8

4 防治林業蟲害的主要策略

為了探究防治林業蟲害的主要策略,以廣西國有東門林場為例,該林場始建于1965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直屬大型國有林場,位于扶綏縣城南新區,該林場被譽為亞洲最大的桉樹基因庫,并且素有“中國桉樹看廣西,廣西桉樹出東門”之美譽。如今,東門林場經營總面積436.6 km2,內設10個機關科室,經營業務以速豐林、林下經濟、人造板為主,森林蓄積總量高達260萬m3,曾經獲得“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林木種苗先進單位”“廣西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在日常經營和發展過程中,該林場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嚴格檢查外來樹種,控制其對蟲害的引誘作用,并且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在增強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同時,降低外來物種對當地環境的破壞程度。

4.1 外來樹種的普查和監測

東門林場在2017年10月8—11月10日開展外來樹種的普查工作,以全場范圍內的有林地及苗圃地、木材集散地、苗圃及林邊田埂等為調查對象,實行專項調查與常年監測相結合、專業技術人員調查與群眾舉報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并利用以“常年人工地面監測+專業技術人員調查監測”為主、以群眾舉報為輔的監測調查手段,普查監測覆蓋面積1 184.5 km2/次,監測覆蓋率達100%。

4.2 蟲害預防措施

東門林場為了建造速生豐產林,并且增加雜交速生品種,擴大面積種植桉樹、落葉松,但是該方法導致出現“昆蟲轉食”現象,即許多原來在其他寄主生存的昆蟲,把外來樹種作為危害目標,比如桉蝙蛾主要以白背桐、山黃麻為食,但是經過多年的適應,把速生桉作為危害目標,其在桉樹上的危害程度遠遠高于原寄主,其傳播速度更快,繁殖擴散更加猖獗;云斑天牛、掌夜蛾,在引入桉樹前,主要危害雜木和果樹,如今主要以桉樹汁液為食,對速生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松毛蟲原來主要寄生在馬尾松植株上,如今對落葉松的危害更大,松毛蟲找到了適生寄主,依靠新寄主滿足生存需求,此時如果不加大防治力度,將會直接導致林木長期處于受害狀態。

在今后工作中,營林技術人員應該嚴格進行植物檢疫,林業部門和林場負責人應加強實施檢疫措施,有效解決外來樹種對本地蟲害的誘發問題,避免外來樹種攜帶更多的病毒和昆蟲。同時,林場應該避免盲目引種,在引進新品種時,對物種進行調查、統計、分析,根據引進物種的生長規律,選擇合適的間伐周期,更新樹種栽培技術,定期組織檢查,抓好監測普查工作,明確普查任務,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開展病蟲害監測工作,將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個分場,責任落實到場森防技術員,嚴格按照 “蟲情調查員(工區護林員)—兼職測報員(分場)—測報員(總場)”三級測報網絡監測體系和相關規定及時報告。

比如,在2018年該地區利用以上方法,對林業有害生物進行測報,發現場內林業有害生物累計發生面積為584 hm2(其中393 hm2為油桐尺蛾,分別發生在華僑分場和雷卡分場,發生程度均為輕度,無成災面積;桉樹枝枯病發生面積為140.7 hm2,發生程度為輕度;桉樹青枯病30 hm2和桉蝙蛾20 hm2均成災,成災率為0.21%),并未發現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該林場全年應監測面積為32.5萬hm2/次,實際監測面積為32.5萬hm2/次,監測覆蓋率達100%;全年林業有害生物預測發生面積為533.3 hm2,實際發生面積為584 hm2,測報準確率達97.4%。然后,結合本場蟲害發生情況,制定工作方案,各分場提高警惕,杜絕麻痹思想,重點加強苗圃地、田邊地等易發區的監測調查工作,同時,要對周邊農產品加強檢疫,防止入侵。

營林技術人員應該根據蟲害發生的生物學特性,有針對性地預防蟲害種類[2]。比如,杉梢小卷蛾以蛹越冬,成蟲羽化多在10:00~12:00,每只雌蟲產卵量40~45粒,初孵幼蟲爬行10多min蛀入嫩梢,每代幼蟲一生需轉移2~3次,在廣西地區一般發生3~5代。因此,要想有效防止該種害蟲大面積蔓延,必須實施營林混交策略,加強營林撫育,注意林區清理,如果發現枯梢,必須及時清除并集中焚燒。夜蛾一年可發生3代,成蟲白天隱蔽在林間或者附近的叢林,晚上出來活動,如果林間氣溫高、濕度大,最適宜發生該種危害,因此技術人員應該結合農事活動,及時鏟除林間雜草,摘除卵塊和群集幼蟲孢子,清除枯枝落葉,中耕松土,從而避免蟲害的進一步傳播與蔓延。松毛蟲幼蟲越冬2次,幼蟲期長達22個月,在廣西地區一般發生1~2代,最高產卵量高達1 700多粒,成蟲多在傍晚羽化,并且成蟲飛遷是擴散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蟲害預防過程中,技術人員應該逐步改變林分結構,對郁閉度較大的松林適時撫育間伐,遵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營造混交林,創造有利于天敵棲息的環境,豐富森林生物群落的同時,保護冠下植被,避免遷移性害蟲的大規模暴發和蔓延。

4.3 蟲害防治措施

(1)林場桉樹尺蠖、枯葉蛾、夜蛾、杉梢小卷蛾等食葉害蟲,重復發生面積為421.4 hm2,其中大面積暴發的為18、19、20、21林班,面積均大于66.7 hm2。此時,技術人員應該利用生物防治法,比如施加白僵菌,施菌量1.5萬億~5.0萬億孢子/667 m2,在越冬代噴施,有效抑制蟲害的大面積蔓延,在溫度24?C以上的連雨天,施菌量應適當增加3~4倍,其中施加方法以低量噴霧+地面噴粉+飛機噴施+人工放粉炮+放帶菌活蟲+人工敲粉袋為主,該種菌絲進入害蟲體內,可以大量繁殖,打亂害蟲新陳代謝導致死亡,并且白僵菌高孢粉無毒無味,不污染環境,也不會殘留任何農藥,害蟲也不會對該種具菌絲產生抗性。此外,白僵菌新型生物農藥含有活體真菌和孢子,在適宜的溫度、濕度下,可以繼續繁殖生長而消滅害蟲,整體林間防治效果更好,在具體噴施防治過程中,技術人員應該注意到如果是林苗或者幼齡林,可以把白僵菌(1 g混合粉含活孢子1億以上)與2.5%敵百蟲粉均勻混合,或者直接對水噴霧,施加量為22.5~30 kg/hm2,菌液配好后要在2 h內用完,可有效降低蟲害蔓延速率。1E57B7EF-C034-48B2-82C9-9542D47A3FA8

(2)對于松毛蟲,營林技術人員應該釋放卵期寄生蜂[3],如松毛蟲黑卵蜂、松毛蟲赤眼蜂。注重保護天敵,如杜鵑、大山雀等?;蛘呃梦锢矸乐畏?,在樹干胸高處捆塑料薄膜阻止越冬幼蟲上樹,利用高振頻式殺蟲燈,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集中捕殺松毛蟲。此外,可以利用湖北楚江浩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出產的白僵菌原料,在播種前,將其與10 kg潮麥麩相混合,施加量維持在1 000 g/667 m2即可,隨種子一起進行穴施或隨耕地機溝施,在播種后,可以利用白僵菌溶液,將其稀釋成800倍液,對落葉松進行灌根,通過反復侵染,白僵菌產生大量孢子繼續侵染其他害蟲,在促進落葉松生長的同時,實現“一傳傳一窩,一死死一大片”的良好效果,分泌大量白僵菌毒素,破壞害蟲的機體組織,影響害蟲正常的生命活動,并且害蟲不會產生抗藥性。最重要的是,白僵菌可以主動規避對益蟲的侵染,比如不會危害食蚜虻、瓢蟲等,只會攻擊地下害蟲,不會傷害害蟲天敵。此外,營林技術人員可以利用20%殺滅菊酯常量或超低量噴霧,或者將其與20%滅幼脲1號膠懸劑、2.5%溴氰菊酯相結合,施加量分別為2、5、50 mL/667 m2,防治效果可以達80%以上,殘效期長,也可以利用蘇云金桿菌(Bt)防治,施菌量為40萬~80萬國際單位(IU)/667 m2,利用地面常規或低量噴霧進行噴施,也可以在松毛蟲產卵始盛期釋放赤眼蜂300~1 000頭/667 m2,選擇晴天無風的天氣投放,降低下一代松毛蟲的蟲口密度,盡量不使用化學農藥噴霧、噴粉,掌握最合適的防治時間,其殺蟲效果均達到90%以上,能有效降低蟲口密度。

5 結束語

外來樹種的形態特征、生物多樣性與鄉土樹種不同,因此引進外來樹種可能會誘發本地林業出現害蟲,營林管理者應該根據蟲害發生的生物學特性,進行蟲害種類的針對性預防,將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分場,落實責任到場森防技術員,加強害蟲檢疫,防止外來害蟲入侵,注重保護天敵,最終降低蟲口密度。

參考文獻

[1] 龐宏東,王曉榮,楊佳偉,等.外來樹種日本落葉松和日本花柏對鄂西北森林群落的影響[J].生物安全學報,2021,30 (2):143-149.

[2] 黃必樂,鄧慧蓮,解文惠,等.不同植被對桂西北巖溶地區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J].農業科學,2021,11(7):20.

[3] 鄭威,李晨曦,譚玲,等.南亞熱帶桉樹人工林與典型鄉土樹種人工林土壤磷組分及磷吸附特性比較[J].土壤,2020, 52(5):1017-1024.

責任編輯:黃艷飛

Inducing Effect of Exotic Tree Species on Local Forest Pests

WEI Zhongcheng et al(Dongmen Forest Farm,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ongzuo, Guangxi 532108)

Abstract To explore exotic tree species for local forestry pest induced effect, expounds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ien specie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st induced between the two, find exotic tree specie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may cause germs spread and spread, large area affects the survival environment of local tree species, eventually cause pests.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work, forest technicians should carry out risk assessment of introduced tree species, assess the adaptability of local insects, do a good job of the survey and monitoring of exotic tree species, and take multiple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outbreak of forest pests in local forestry.

Key words Forestry pest; Exotic tree species; Induction; White stiff bacteria; Monitoring

作者簡介 衛忠誠(1986—),男,云南玉溪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工程方面的工作。

收稿日期 2022-01-151E57B7EF-C034-48B2-82C9-9542D47A3FA8

猜你喜歡
監測
國家鄉村振興局:超過60%的搬遷監測對象消除了返貧風險
氣囊測壓表在腹內壓監測中的應用
藥師干預作用在醫院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與上報中的作用
衛星物聯網監測系統設計及應用探討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監測研究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
地下水動態監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試論動物疫病監測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
高層建筑沉降監測數據處理中多元回歸分析方法的應用研究
高層建筑沉降監測數據處理中多元回歸分析方法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