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后家族式企業的變遷及其原因、特點探究

2022-06-30 07:08顧愷昕
內蒙古統計 2022年2期
關鍵詞:紅帽子家庭式家族式

○ 文/顧愷昕

一、引言

影視作品中“徽商”“晉商”的獨特經營模式與團結為商的精神、現代商戰劇中的家族式企業的利益糾葛、矛盾重重,讓“家族式企業”一詞貼近生活的同時也走入經濟學研究領域。改革開放后的多重因素——經濟環境、政治因素、社會環境、思想文化等從多方面改變著由古代封建社會中誕生的家族式企業,改革開放后家族式企業的變遷軌跡及其特點也值得進行一番探究。

二、改革開放后家族式企業的變遷及其原因探究

(一)改革開放前的家族式企業形態

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改造使得資本主義工商業基本被取締、消失在經濟發展的舞臺上,之后的人民公社化運動更使得公有制經濟基本覆蓋經濟領域,這導致家族式企業也暫時退出歷史舞臺,家族式企業的形態在改革開放開始前基本不存在(王莉,2014)。

(二)家庭式作坊階段

改革開放的最初三年(1979-1981 年),農業領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被認可、《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團結一致向前看》等文章的發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工業、服務業領域“解放思想”,家族式企業作為非公有制經濟的一部分重新出現,但受到當時經濟條件、人們思想、國家政策的限制,此類企業規模較小,多表現為家庭小作坊的形態,準確來說,此時的家庭式作坊還沒有上升到“企業”的高度,但由于此類家庭式作坊與中國古代自給自足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中的家庭生產方式不同,它的主要目的為生產、出售可供交換的商品(古代自然經濟的家庭生產方式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自給自足,若有剩余可到市場上交換,但進行生產活動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交換),因此其可以看作家族式企業在改革開放后的第一種存在形態。

(三)“紅帽子”企業、合伙企業階段

1982-1987 年,改革開放進一步擴展。1984 年10 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對城市和鄉鎮個體經濟給予法律保護,大力發展以勞務為主和分散經營的個體經濟(徐曉,2014 年),使得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環境相比改革開放初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因局限于整體經濟水平、人們思想、國家政策的限制,此時的家族式企業多表現為“紅帽子”企業,即掛靠在公有制經濟上的家族式企業?!凹t帽子”企業多注冊登記為集體企業,但實際形態為私營的家族式企業(徐曉,2014年),實際控制者為家族的族長或族中有名望、有能力的人?!凹t帽子”企業的實際形態也反映了中國儒家思想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當企業規模有限、人員數量無需過多時,親屬間連結而成的血緣紐帶成為企業的組織架構是最為可靠、方便的。除“紅帽子”企業外,合伙企業也在此階段數量增多、不斷發展。

(四)家族式股份制企業階段

1987 年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求對“紅帽子”企業進行糾正和清理;1988 年3 月的憲法修正案中,明確“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補充,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框架內存在和發展”;1992 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姓資姓社的爭論、“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等經典論斷極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中共十四大報告中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在以上因素影響下,家族式企業開始走向市場,其中股份合作制在家族企業中得到較快發展。

家族式股份制企業的實質仍是家族式企業(徐曉,2014 年),甚至只是為了擴大最初家庭式作坊的經營規模、利用規模報酬遞增提高利潤而簡單地采取股份制。但是,比起形式更簡單的家庭式作坊、合伙企業,此階段的家族式股份制企業的資金籌措渠道更廣、質量更高(因為效益好的企業有更多的籌資選擇權)、管理效益更好、對股東的激勵作用更強。但企業未變的本質以及古代封閉自給的小農經濟、儒家思想中“家”的概念、未進一步融入全球化的現實情況多重因素影響下,與之前階段相比家族式股份制企業并未發生質變,家族式企業存在的弊病仍是頑疾。

(五)現代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階段

2001 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球化步伐大幅向前的同時,企業家們開拓了視野,國外誕生的現代企業制度也憑借其“責任有限”、標準統一的優勢走進中國家族式企業。經營規模大的家族式股份制企業的信息不對稱、任人唯親效率低下(尤其是在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中)等缺點也迫使各個家族式企業進行改革,邁入現代企業階段?,F代企業有兩種主要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兩種公司的統一點為“責任有限”,但在公司發起人數量、股東表決權、公司財務狀況是否向社會公開等方面存在差異。由于現代企業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傳統的家族式企業克服了信息不對稱等缺點,家族式企業本身具有的凝聚力易形成、產權明晰、道德風險低等優勢(唐清泉,2002)在此階段不斷顯現,使得許多家族式企業在眾多的民營企業中脫穎而出。

三、改革開放后家族式企業變遷的特點探究

(一)所有權與經營權緊密結合,但緊密程度不斷下降

改革開放之初的家庭式作坊形態,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是一致?!凹t帽子”企業、合伙企業使得所有權與經營權初步分離,但有限的量變未改變所有權與經營權緊密結合的狀態。進入更加市場化的階段,家族式股份制企業使得一些家族式企業逐漸放開經營權,交給專業的經理人團隊打理公司事物。進入21 世紀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則將家族式企業的所有權、經營權進一步分離,更多的家族選擇放手經營權,交給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以提高效率。

(二)控股權集中在家族手中,但家族持股占比的下降趨勢明顯

由于更多渠道的資本可加入股東團隊,原百分百控股家族的持股占比下降;如果此家族式企業隨著發展規模不斷壯大而進入股票市場,將有更多的資本嘗試進入此企業的股權結構中分羹。但由于家族式企業的傳統,控股權仍高度集中。根據中國社科院2012年對民營企業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家族成員擁有的股權占企業股權比重高于81%的企業為52.66%;股權比重在51% -80%的企業為25.74%;股權比重低于50%的只占21.6%。僅有 26.52%的企業在過去三年間從單一股東發展成為多個股東,或成為上市公司。有高達51.52%的企業在過去三年中企業組織形式一直由一家公司組成(徐曉,2014 年)。

(三)家族式企業逐漸從封閉傳統走向市場經濟、全球化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直是自給自足的封閉小農傳統,在多代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下家族式企業發展緩慢;從清朝的“商幫”到民國的官僚資本主義中都有家族式企業的色彩。但整體來看,古代、近代以至改革開放前存在的家族式企業都具有封閉的特點。

改革開放初期的家庭式作坊仍未擺脫封閉經濟的束縛,但以家庭、家族組織起來的經濟形態主要目標的轉變使得未來家族式企業的市場化在此階段萌芽。合伙企業、家族式股份制企業是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的產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促進了現代企業制度在中國的推廣,也推動中國的家族式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化大潮。

四、結論

本文圍繞“改革開放后的家族式企業”,探究其變遷原因、軌跡、特點,發現改革開放后不同歷史時期中不同的經濟環境、政策頒布、思想文化等因素塑造了不同家族式企業的具體形態;“家庭式作坊-‘紅帽子’企業、合伙企業-家族式股份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家族式企業變遷軌跡也反映出家族式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緊密結合程度不斷下降、家族持股占比的下降、家族式企業逐漸走向市場經濟與全球化的變遷特點。展望未來,中國的家族式企業可能會探索出更適合家族式企業本身發展的、能提升經濟效益的企業形態與經營模式,在開放的全球化浪潮中擴大開放、迅速適應、贏得發展先機。

猜你喜歡
紅帽子家庭式家族式
紅帽子先生
紅帽子和大尾巴
紅帽子找主人
紅帽子找主人
基于互聯網金融視角下家族式紡織服裝企業的融資模式研究
淺析企業家族式管理問題
淺析企業家族式管理問題
城市小學生課后托管教育的建議
“一校兩區”格局下的大學生“家庭式”管理機制探究
淺議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