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間隙和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分析

2022-07-03 12:43郭治宏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13期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

郭治宏

摘要:目的:研究間隙與持續藍光照射在新生兒黃疸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間收治的11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納入研究,根據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其中對照組給予持續藍光照射治療,觀察組則給予間隙藍光治療,治療5天后,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清膽紅素水平、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在治療前,兩組患兒的血清膽紅素以及結合膽紅素指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和結合膽紅素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P<0.05),其中以觀察組患兒的降低幅度更為明顯(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間隙以及持續藍光照射均可在新生兒黃疸中發揮治療效果,并且以間隙藍光照射的治療效果更為理想,可以降低患兒的膽紅素指標,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同時該治療方式所引起的不良反應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應用和借鑒。

關鍵詞:間隙藍光;持續藍光;新生兒黃疸

【中圖分類號】 R722.17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3--01

新生兒黃疸指的是新生兒在出生28d內發生的黃疸癥狀,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鞏膜、皮膚顏色為淺黃色,癥狀嚴重者全身將呈現該癥狀。對于該疾病來說,應當早期進行有效治療,避免膽紅素腦病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藍光照射作為臨床中廣泛用于治療黃疸的主要方案,相關研究中顯示,不同的照射時間可將其分為間隙照射和持續照射,治療效果也均不相同。為研究兩種照射方式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治療效果,故選擇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間收治的11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現對結果進行說明。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間收治的11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納入研究,根據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其中觀察組患兒男27例,女28例,年齡9~16d,平均年齡(12.31±1.30)d,對照組患兒男29例,女26例,年齡8~17d,平均年齡(13.72±2.05)d,兩組患兒的各項基礎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存在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所納入研究的患兒均存在全身皮膚黏膜黃染表現;經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血清總膽紅素>250umol/L,且以間接膽紅素上升為主要表現。

排除標準:不具備光療適應癥;伴有肺炎、敗血癥者;新生兒分娩時有窒息史;非母乳喂養者。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進行藍光照射之前,均行常規藥物治療措施,將患兒置入黃疸治療箱,選擇無菌布覆蓋患兒的會陰部和眼部位置,對治療箱的溫度進行調整,各準備完成后即可開始藍光治療。對照組為持續藍光照射,具體時間為12~18h/次,1次/d;觀察組使用間隙藍光治療,每3h照射3~6h,2~3/d,兩組患兒均持續治療5d。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分別測定兩組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以及結合膽紅素水平,統計兩組患兒治療中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發熱、皮疹以及腹瀉。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并以(x±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膽紅素水平對比

兩組患兒治療前的血清總膽紅素、結合膽紅素無明顯差異,P>0.05,在治療后,兩組患兒的各項指標均有所降低,尤其觀察組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以及結合膽紅素水平較之對照組更低,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兒治療中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兒的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對于新生兒來說,其生理狀態以及膽紅素的代謝情況和常人具有較大的區別,并且在胎兒階段,在各類因素的影響下,年齡差異間的新生兒膽紅素代謝情況也存在一定的區別。在正常情況下,日齡為4~5d的新生兒處于膽紅素最高的狀態,并且隨著日齡的上升,膽紅素指標會隨之下降[1]。

當下在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治療中,藍光照射作為廣泛應用的治療方案,這種治療方法操作便捷、且不會對新生兒產生影響,基于光的異構效應,會促使血清膽紅素的分子變形,將其轉化為水分,并在機體中受到溶解,從而排出體外,發揮治療效果。隨著藍光照射時間的不同,也衍生出了兩種治療方式,分別為間隙照射和持續照射。在相關研究中顯示,針對新生兒黃疸患兒,藍光照射的時間不宜過長,防止對DNA的破壞,但是具體的照射時間當下尚無統一標準[2]。但持續藍光照射會將熱量聚集在皮膚表面,若散熱條件不理想,將會引起發熱等癥狀,同時長期的藍光照射也會促進遺傳物質改變,導致皮疹和腹瀉的發生。而間隙藍光照射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照射時間,保證治療效果,合理控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結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以及結合膽紅素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的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治療中,間隙藍光照射較之持續藍光照射更能發揮治療作用,調節膽紅素指標,縮短了照射之間,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研究和借鑒。

參考文獻:

[1]胡志軍.持續性與間斷性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應用對比研究[J].西藏醫藥,2021,42(05):13-15.

[2]張金玲,邱明明.間歇和持續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J].中外醫療,2021,40(25):59-62.

猜你喜歡
新生兒黃疸
腸道益生菌聯合黃疸茵陳顆粒
LED冷光源與常規藍光光療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及副作用對比
中藥退黃湯顆粒劑與傳統飲片的臨床療效比較分析
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劑輔助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觀察
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
新生兒黃疸血清總膽汁酸和膽紅素變化特點及臨床意義分析
新生兒黃疸應用藥物聯合短u,3多次藍光治療的臨床觀察
預防新生兒黃疸并發膽紅素腦病的護理措施探究
探討短時多次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效果分析
布拉氏酵母菌聯合茵梔黃口服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