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

2022-07-03 12:43彭慧敏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13期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評價應用

摘要: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相對其他科室,具有疾病致殘率高、突發性、病死率高、復發性高的起病。由于其突發性與病死率高的特點,心血管呼吸內科又被稱為醫院醫療糾紛頻發的部門之一。一般來說,護理作為心血管內科治療的重要環節,其管理中存在一系列的風險因素。護理不當問題一旦發生,很容易引發糾紛,增加醫患矛盾。提高心血管科護理質量一直是心血管科護理人員的研究重點。為研究與探討這一問題,本文基于現階段臨床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患者應用研究,運用文獻綜述法科學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效果評價,以期提高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心血管呼吸內科:應用: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 R714.252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3--02

一、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干預措施

心血管內科主要是些循環系統疾病,且死亡率最高,由于心內科疾病復雜且癥狀不典型,如果觀察不仔細耐心護理,及時反映病情變化給醫生,就會耽誤病情,必須遵守嚴格的護理準則。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心血管呼吸內科成為了最常見的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日趨上升,更是人們的健康殺手。隨著患者接受心血管呼吸內科治療的人數越來越多,介入治療中出現的護理風險也越來越多,因此,明確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介入存在的風險因素,制定風險管理制度,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期風險應對護理措施,在有效提高患者舒適程度和緩解病情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病情方面的康復護理干預

心血管呼吸內科疾病本身具有較高的治療風險性,患者極易對疾病及手術產生焦慮、恐懼,加之心血管呼吸內科病疾病本身對患者帶來的痛苦、求醫心切、對健康的渴望等等,造成患者存在較為復雜的心理。接受心臟介入治療的患者病情較為嚴重,而且往往希望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當治療效果不能達到心血管呼吸內科病患者及家屬的期望水平,或者出現病情變化,極易引發矛盾和沖突。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病情方面的康復護理干預就體現了出來。

一旦風險發生,應采取康復護理積極措施,將心血管呼吸內科疾病風險損害降到最低限度。護理人員通過詳細調查風險發生的經過,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并及時上報護理部、醫務部,必要時依法封存病歷或實物??苾冉M織全體護理人員對風險事件進行討論、分析、總結,制定相關改進措施。如此專業的護理風險控制對患者具有特殊的病理方面的幫助,起到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嚴密觀察心電監護情況,重視患者主訴。提前預見風險,及早發現出血傾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發生。另外,護理風險管理通過制定心血管介入風險管理制度,強化了醫護風險意識,規范了醫護風險行為,保證患者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療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有效提高了醫護質量和患者的滿意率。

(二)生活能力方面的康復護理干預

在生活方面,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一般存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下降,甚至喪失等日?;旧顒幼魃胁荒芑蛘呷繜o法完成的情況,而具體的表現常常為感覺心慌、心悸、咳血、氣短、嘴唇發紫、胸前部位憋悶或疼痛、雙下肢水腫、高血壓等,出現吃飯喝水要人喂,洗臉刷牙要人幫著做,自己不能洗澡、穿衣、穿鞋,大小便全靠別人幫助或是不能使用日常簡單的工具,如不能打電話、不能打傘、不能剪指甲、不能與人交流,由于行動、說話、交流、思維等多方面的障礙,不能從事原來的工作,嚴重者喪失全部工作能力等。在行走方面出現,走路一拐一拐的困難情況,有的患者需要別人扶著走或者兩個人架著胳膊走,嚴重者則完全不能行走,上下樓梯困難,一部分患者雖然能夠行走,但上下樓梯困難或者根本不能上下樓梯。而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目的是使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患者較好地完成包括提高穿脫衣物、上廁所、洗臉、洗澡、吃飯、做家務勞動在內的生活自理。

一部分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在發病6個月后,可能留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如手腳活動不便、談話不清楚、日常生活離不開家里人的幫助等。這個階段,除預防常見并發癥以外,進行相關的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傳統康復治療,減輕感覺心慌等的程度和避免加強異常運動模式。要根據個人的情況來定,如果是早期病人康復目標主要是采用一切有效措施預防心血管呼吸內科可能引發的并發癥(如嘴唇發紫、胸前部位憋悶或疼痛、雙下肢水腫、高血壓等),改善其收受損的功能(如感覺、運動、語言、認知、和心理等),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即提高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的生存質量。

(三)心理健康方面的康復護理干預

就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早期的康復護理來說,除了必需的病情救治護理之外,針對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群體的心理護理也是必不可缺的。在對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方面,主要以耐心安慰與勸導他們為主。通過了解他們對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產生焦慮、悲觀等負面情緒的原因出發,通過耐心給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講述心血管呼吸內科成功治愈的案例勸導,幫助他們樹立治療痊愈的信心與積極樂觀地配合醫務工作人員治療的態度。另外,還要呼吁家屬加強與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的溝通交流,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話語,解釋其目前疾病狀況,給予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足夠的關懷。

考慮到心血管呼吸內科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眩暈、呼吸不暢等癥狀的特征,對于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的早期健康護理要采取更加細致的綜合護理與更加專業的腦血管疾病方面的醫師和麻醉醫師組成的治療團隊。在日常護理方面,醫護工作人員要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病房室內溫度與濕度適宜,保證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擁有充分的睡眠休息時間,定時給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翻身擦背。因此在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飲食方面,主要倡導其多食用低鹽與低脂肪的易消化與營養豐富兼備的食品。而對于呼吸困難與昏迷的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應待清醒后提供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的治療飲食。另外,醫護工作人員還要每日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測量血壓并記錄其生命體征和重要器官功能情況,一旦出現了與正常指標不同的情況和癥狀時,要立即通知醫生。另外,醫務人員還需要及時根據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三)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效果評價

心血管呼吸內科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目前在臨床醫學方面認為預防是最好的措施,而是心血管呼吸內科的后遺癥,約75%的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包括生活不能自理、胸前部位憋悶或疼痛、雙下肢水腫、高血壓等,在這種情況下盡早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干預對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的護理改進,在改善患者生活能力與不良的負性情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管理模式的轉變和高新醫學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護理工作不僅僅是打針、輸液等技術工作,更多的是與醫療緊密配合,提供高質量護理服務,體現護理人文性和專業性。相應的護理風險也從護理拓展到社區和居家護理,為群眾提供醫療護理、老年護理、慢病管理、心理護理、安寧療護等服務。護理風險管理充分發揮了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在心血管呼吸內科中的專業特長,在病房,全面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指定責任護士,入院時實行一對一接待、入院宣教與身體評估等;住院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的身心與安全,扎實落實基礎與??谱o理,實時解決患者及家屬的各種問題等;出院前:開展針對患者和家屬的居家康復指導、征求患者意見和需求等;出院后,以電話隨訪的形式,了解患者康復情況,解答患者疑問,給予相應指導。并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健康指導工作,包括采取多樣化的健康指導形式、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內容、制作規范化的健康指導材料,為患者提供全面細致的健康指導(用藥、術前護理、術后護理)。

護理工作,從小到喂飯、喂水等生活護理,大到呼吸機監測、氣道管理等??谱o理都是由護士完成。遇到老年患者,不會用手機或者病情危重用不了手機的時候,護士成為了他們的通信使者。他們代替患者去其他病房看過親人,帶來彼此的問候,也曾經為老人打開視頻或者通過語音建立與家人的聯系,還曾經坐在危重癥患者床前一字一句給他念來自家人的信件?;颊哐壑虚W爍的感動淚光,成了很多老人繼續活下去的力量。從基礎護理到??谱o理再到心理護理,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精細化、高質量的護理?!蓖ㄟ^全方位的醫護合作,一方面為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提供具體的、客觀的個體化評估,并給予針對性、多樣化的治療與護理;另一方面,護理風險管理的不斷促進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人員的成長,對于提升臨床護理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促進未來心血管呼吸內科的功能定位和服務內容會根據醫院發展、患者及社會的需求不斷完善調整,始終致力于給予患者全程、專業、精準的護理服務。

二、針對提升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效果對策建議

(一)提升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人才的專業培養水平

美國護理學院協會(AACN)就曾指出,在護理人才庫的建立上必須強化護理學生的基礎技能,確保護理學生學會在接觸傳染源時保護自身安全,鼓勵護理院校積極聯系臨床合作伙伴,認清臨床實習中的挑戰,優化學生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讓具有臨床經驗的護理學生可以在提高患者比例、分擔急危急重癥臨床工作壓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但是在現階段我國尚未實現對心血管呼吸內科疾病護理人才培養的程序化與專業化。這樣導致了我國護理專業學生在進入臨床后,存在缺乏系統化、規范化的??菩耘嘤柵c目標定位不清等問題,導致實踐與教學的脫節而產生不適應感,專業技術與水平得不到有效地發揮。而心血管呼吸內科疾病護理工作具有繁重、危急、工作量的不穩定、無法預知的特點,要求管理人員對人力資源實現最大化及最優化的使用,二者的相悖是心血管呼吸內科疾病護理隊伍素質整體發展的強大阻力。

由此,我們更應該建立一套適合心血管呼吸內科疾病護理專業發展的層次化、統一化、系統化的培訓方案,并根據臨床實踐能力不斷調整,達到層次化、可調性。課程體系是急救和危重護理專業人員培訓的核心部分。國外大部分高校對心血管呼吸內科疾病科專業課程都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并根據臨床需求導向進行培養。培訓形式多樣,培訓考核標準明確。

(二)加強心血管呼吸內科疾病護理人才的保障工作

現階段國內的心血管呼吸內科疾病護理人才保障體系還存在著以下缺點:一是工作繁重。重癥護理室護理人員是要負責病人吃喝拉撒,有可能負責的病人個比護理人員高,比護理人員重,但是定點翻身,抹身,解決大小便是少不了的,護理人員工作下來有可能會腰酸背痛。再加上現在重癥護理室普遍增設了血液透析,也大大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二是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大。在重癥護理室上班,聽見最多的聲音就是各種機器報警聲音,剛去上班,護理人員可能下班就會感覺耳膜疼,這無疑也會導致護理人員的神經感到緊張。上班時候要時刻盯著各種生命體征,遇見異常要立即處理,工作節奏快。而且從事心血管呼吸內科疾病護理工作還要學會坦然面對生死,面對家屬的眼淚,還要學會安慰。而當下我們的心血管呼吸內科疾病護理人才保障體系針對以上問題的保障機制卻尚未健全。

因此,醫院在醫療設備方面可以適當增加投入,醫療設備管理部門在制定醫療設備的維修維保費編制時需要注意方法、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更需要注意遵循制度規范和流程,務必要做到合規合法,既確保醫療設備的正常運行,從而保證醫療工作的正常運行,又要最大程度減輕護理人員的超額工作負擔,為人民群眾的生命保駕護航。另一方面,對于心血管呼吸內科疾病護理人才的保障方面還應該建立健全心理保障體系,保障護理人才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徐小雅, 王永生, 王效惠,等. 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四川醫學, 2012, 33(5):3.

高承峰. 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72):2.

劉玲玲. 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48):2.

孫玉鳳. 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對護理滿意度與消化功能的影響[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8, 23(A01):2.

林紅鑫. 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 2021.

孟祥林. 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 2021.

岳歡, 張玉紅, 劉瀏. 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飲食保健, 2019, 006(017):124-125.

牟洋. 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 飲食保健, 2018, 5(050):234.

作者簡介:彭慧敏,出生于1992年10月,女,湖北黃岡人,大專學歷,護師,現主要從事干部病房護理。

猜你喜歡
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評價應用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干預效果評價
肝臟射頻消融術應用全面細致化護理的效果評價
精細化管理應用于醫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評價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