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科學思維的研究

2022-07-05 22:04許惠玲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37期
關鍵詞:橡皮泥思維能力動物

許惠玲

摘要:科學思維是每個孩子都需要培養的重要素質,這是一種重視事實和證據并利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去辨別事物,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簡單來說,它是科學方法的一種具體應用,是一種有效的思辨能力,它能夠讓你更有邏輯性,更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質。發展科學思維能力是小學科學學科課程的目標之一。如何發展科學思維是課堂的關鍵。幾年的科學課程教學發現:課堂上的有效提問是學生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字:有效提問? 科學思維? 小學科學

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也都在實踐著這一教學方式,但往往受教學課時、教學任務或者教學知識等局限,就會導致提問難易把握不準,提問層次不明,給學生的思考時間不夠,進而讓學生接收點混亂,思考范圍不明確,從而無法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小學生處于直觀思維發展階段,有效思維時間短,思維淺顯,不深入 ,所以教師有效的提問、適時的引導尤為重要。只有有針對性地提問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學生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在實際教學中如何貫徹這一目標呢?

一、創設情境,讓“問”入門

小學科學是是一門融合基礎性、實踐性課程、綜合性為一體的科學啟蒙課程,里面涵蓋著宇宙的神秘,物質的發展,生命的起源、萬物的瞬息變化等科學知識,學生對于這門課程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孩子又處于無意注意高于有意注意的現階段,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故事情境導入,設計開放性的問題,提供有趣的對話機會。

如在二年級《暗箱的秘密》一課中,很多老師都會直接給出兔子逃跑的視頻,再讓學生畫出兔子逃跑的路線。這樣學生僅僅會根據山洞畫出幾條簡單的、直接的逃跑路線。對此學生的思維還是停留在基礎的層面上,并沒有過多的思考。但是如果這時候引入視頻介紹“狡兔三窟”的寓言故事,學生根據寓言故事了解到兔子是“狡猾”的,可能會有很多逃跑路線。學生通過不斷的思考,添加路線,從而得出更多的逃跑方案。這時候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思考變化,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當學生思考停頓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及時追問:“這是“狡猾”的兔子哦,半路會不會......?”、“你畫了幾次,這是所有的路線了嗎?”這樣的提問會讓學生更多的想到逃跑路線可能是蜿蜒曲折、東竄西跳 、來來回回等情況。課堂的有趣性會及時調動學生思考的程度,提問的深入會讓學生的思維進一步內化。

二、梯度提問,助思深廣

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學生在某個環節“卡住”,繞不出自己的思維定式,即出現思維“瓶頸”,如果這時候教師能通過梯度式提問,引導學生逐層深入,那么學生就有可能突破障礙,一問一答間,讓回答更有深度、廣度。如一年級《形形色色的動物》一課中,學生在比較動物和非動物的的區別時,如果教師只是出示機器狗和寵物狗的圖片提問學生:它們都是都動物嗎?有什么不一樣?這時候教師可以改變提問的方法:

先出示機械狗:

師:它是動物嗎?

生:不是。

師:為什么?你的理由是?

生:因為它不會吃飯,不會長大......

接著出示寵物狗圖片:

師:它是動物嗎?

生:是。

師:為什么?你的理由是?

生:因會吃飯,會長大,會生寶寶......

師:那你覺得動物應該有哪些特點?

這樣循序漸進的提問能夠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清晰的思考方向,進而根據自己的答案歸納出動物與非動物的本質區別----有生命(動物:會呼吸,會生長,會繁殖,需要食物、會死亡等)。在總結時,適當講半句留半句,比如:有生命的物體應該具備.....在提問中還應注意不能講太細或者固定某種句式,限制學生思維的廣度。

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認知不斷深化的過程。課堂問題的梯度式提問,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感知、思考,進而完善信息,實現科學思維的提升??茖W課堂的梯度式提問可以采用幾種策略,更好地提高學生觀察、探索能力,進而提升思維能力。

三、以疑推問,促思之新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異議的是問號?!币虼?,教師在設計問題中應該富有啟發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直接參與提問,讓學生知道學習科學是一個主動參與、能動的過程,教師只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在一些課堂探究上我們發現,教師只是指定研究問題,并沒有讓學生自己提出,那么學生就會被教師框在某一個思維當中。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敢問、會問的科學素養與習慣,才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與有效性。

比如三下《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這節課上,有些老師給學生展示了一塊橡皮泥沉入水中,然后直接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來探究怎樣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學生沒有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也沒辦法對指定的研究問題提出異議。而真正能促進科學思維發展的有效提問應該是基于學生在觀察現象中提出問題。以《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這節課為例,教師可以選取兩組外形看起來一樣的實驗器材(兩個一樣的透明杯子,倒入同樣多的水,放入兩個外形一樣內部結構截然不同的橡皮泥),這時候橡皮泥一個沉一個浮,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觀察這兩組實驗,他們可能會發現“兩個橡皮泥不一樣重”,“其中一個橡皮泥對著光有點透明”,然后根據學生的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比如“為什么看起來一樣的橡皮泥不一樣重呢?”“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有一塊橡皮泥看起來有點透明呢?”如此一來可以引領孩子聚焦問題,有效的運用科學思維獲取科學知識。當然前提是我們必須給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學生只有得到了更接近真實探究中的提問機會,經歷了完整的觀察研究對象,才能聚焦現象,從現象中提出問題。使學生在今后的探究中,能夠更加自主的進行提問,而不是完全依賴教師為他們指定的研究問題。

科學課堂是一門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課程,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疑問,既有利于探索與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從課題的重、難點出發設疑或者從矛盾處設疑都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進而提升科學思維能力。

學貴有疑,教貴善問。詢問時循序漸進,學生回答后,及時表揚。再者語言符合學生年齡狀態,需要耐心等待學生的回答,反復強調,適時引導,讓學生從意會走向有條理的表達。明白學生需要足夠耐性貫穿過程,學生的學習是反復上升的。

參考文獻:

[1]劉秋芳,吳新建,張賢金,葉燕珠.基于課堂提問 促進學生化學思維發展[J].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16 (02)

[2]孫曉波.有效提問,點亮高中思想政治課堂[J].教書育人.2020(07)

[3]張玄可,申定健.分析2019年高考試題 淺談科學思維的教學培養[J].教學考試.2020(15)

猜你喜歡
橡皮泥思維能力動物
借像皮泥
最萌動物榜
動物可笑堂
海底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