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水北調來水對密云水庫水質及水生生物的影響

2022-07-05 11:27曹鯤鵬李亞楠
地下水 2022年3期
關鍵詞:密云水庫高錳酸鹽溶解氧

曹鯤鵬,劉 巖,李亞楠

(1.北京市智慧水務發展研究院,北京 100036;2.北京市密云水庫管理處,北京 101512)

0 引言

南水北調來水調入密云水庫調蓄工程于2013年9月開工建設, 起點為團城湖調節池,通過京密引水渠反向引水,經6級泵站提升輸水至懷柔水庫,經雁棲泵站加壓后,由京密引水渠輸至白河電站下游調節池,再由溪翁莊泵站加壓后將來水送入密云水庫。輸水線路總長約103 km,總揚程132.85 m[1]。2015年9月11日,南水北調水正式進入密云水庫,至2020年9月南水停止向密云水庫反向引水,南水北調來水共進入密云水庫5.16億 m3。源水區丹江口水庫水與密云水庫水進行水質匯兌,由于兩種水源水質化學特征存在差異,而且隨著南水不斷入庫,密云水庫水位逐漸抬升,消落帶面積增大,匯兌之后,密云水庫水生態存在重構風險。因此,南水入庫后,進行匯水區及整個庫區的水質、水生態調查監測,明確水庫水環境變化,對指導密云水庫水質安全管理調度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采集方案

按照SL219-2013《水環境監測規范》[2]采樣點布設原則,密云水庫庫區水質監測站點分布如圖1所示,為白河主壩、庫西、套里、恒河、庫東、金溝、水九進口與潮河主壩,2015年9月南水北調水入庫后增設節制閘采樣點。水生植物監測斷面為大關橋、辛莊橋、石匣村、燕落村。

1.2 水質分析方法

每月用有機玻璃采樣器對庫區8站點表中底層進行樣品采集(金溝只采集表層樣品),低溫保存并在48 h內進行分析檢測。樣品采集過程有嚴格的質量控制。

溶解氧的分析方法為電化學探頭法HJ506-2009;總氮的測定為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636-2012;氨氮的測定為納氏試劑比色法HJ535-2009;總磷的測定為鉬酸銨分光光度法GB11893-1989;高錳酸鹽指數的測定為GB11892-1989。樣品檢測分析過程有嚴格的質量控制。

1.3 藻類分析方法

浮游藻類定性標本用浮游生物網采集,在表層至0.5 m深處以20~30 cm/s的速度作∞形巡回緩慢拖動約1~3 min,把樣品放入塑料瓶中,進行浮游藻類定性分析。定量標本用有機玻璃采樣器取上、中、下三層混合水樣,取1L作為定量樣品,立即加入15 ml魯哥氏液固定,水樣直接靜置沉淀 24~ 36 h后,用虹吸管抽掉上清液,余下 20~25 ml 沉淀物轉入 30 ml定量瓶中,進行浮游藻類定量分析。

浮游藻類的定量與定性分析參照《淡水微型生物圖譜》、《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及《內陸水域浮游植物監測技術規程SL733-2016》[3]完成。

1.4 水生植物調查方法

水生植物調查參照《水生生物調查技術規范DB11/T 1721-2020》[4]完成。

1.5 數據處理與分析

采用Excel 2013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采用Excel 2013、Origin、ArcGIS軟件作圖。

2 結果評價

2.1 節制閘水質

2015-2020年,節制閘總氮值一直低于密云水庫庫區,基本符合地表水III類標準??偭字党?018年低于庫區外,其余年份均較庫區總磷值偏高,符合地表水II類標準。2017-2018年高錳酸鹽指數低于庫區,其余年份高于庫區,符合地表水II類標準。氨氮含量與庫區相當,符合地表水II類標準[5](見圖2)。

2.2 南水入庫對密云水庫水質的影響

南水入庫之前,潮河和白河是密云水庫兩大主要入庫河流;南水北調水入庫之后,南水水源通過京密引水渠進入水庫成為第三大入庫水渠。2015年8月底庫區水位133.3 m,蓄水量8.50億 m3,水面面積74.09 km2。2020年12月底庫區水位148.3 m,蓄水量24.74億 m3,水面面積139.81 km2。截止到2020年底南水入庫后庫區歷史最高水位是149.7 m,對應的蓄水量為26.8億 m3,水面面積146.07 km2。2019年9月-2020年底南水共計向密云水庫調蓄5.36億 m3。

2.2.1 時間變化

分析2015-2020年庫區各監測斷面重要水質指標的時間變化趨勢,可以看出:

pH值在7.2~8.9之間波動,有效的數據范圍為7.7~8.8 mg/L,每年的中位數在8.4~8.5 mg/L。2015年箱體最短,全年pH值變化幅度最小,穩定性最好;2020年箱體最長,全年pH值變化幅度最大,穩定性最差。2015-2020年pH值變化幅度不大。

溶解氧在6.2~15.4 mg/L之間波動,有效的數據范圍為6.2~14.0 mg/L,2019年溶解氧>14.0 mg/L的為異常值,每年的中位數在8.1~9.5 mg/L。2016年箱體最短,全年溶解氧變化幅度最小,穩定性最好;2018年箱體最長,全年溶解氧變化幅度最大,穩定性最差。2015-2018年溶解氧含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之后有輕微的下降趨勢[6]。

高錳酸鹽指數有效的數據范圍為6.2~14.0 mg/L,每年的中位數在2.4~3.4 mg/L。2020年箱體最短,全年高錳酸鹽指數變化幅度最小,穩定性最好;2016年箱體最長,全年高錳酸鹽指數變化幅度最大,穩定性最差。2015-2016年高錳酸鹽指數含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6年之后呈下降趨勢。

氨氮有效的數據范圍為0.025~0.22 mg/L,每年的中位數在0.1~0.2 mg/L。2019年箱體最短,全年氨氮變化幅度最小,穩定性最好;2016、2018年箱體最長,全年氨氮變化幅度最大,穩定性最差。2015-2018年氨氮含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之后有輕微的下降趨勢。

總氮有效的數據范圍為0.4~2.5 mg/L,每年的中位數在0.5~1.5 mg/L。2019年箱體最短,全年總氮變化幅度最小,穩定性最好;2018年箱體最長,全年總氮變化幅度最大,穩定性最差。2015-2020年總氮含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氮、總磷在南水入庫后均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趨勢。高錳酸鹽指數在2.7~3.1 mg/L之間波動,2015-2016年上升明顯,2016-2019年相對比較平穩,2019-2020年逐漸下降。氨氮在0.1~0.2 mg/L之間波動,上升趨勢持續到2018年,之后呈下降趨勢??偟?.6~1.6 mg/L之間波動,上升趨勢持續到2019年,之后呈下降趨勢。分析可能原因:密云水庫調蓄工程是利用原有京密引水渠,又新建9級加壓泵站和22 km輸水管道,輸水線路總長約103 km,輸水里程很長,且長期積水,又有工程建設,從而南水入庫初期氮含量上升,之后南水不斷匯入密云水庫,同時上游河流來水量增多,庫區水位從2015年的133 m上升至2019年的149 m,庫區水面面積由74.09 km2增加到146.07 km2,出現了大面積的新淹沒區,其中包括農田、林地,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氮磷營養物質,導致了庫區氮元素含量的持續上升,2019年之后庫水位保持在146 m以上,消落帶2 m左右,庫區蓄水量較大,且變化幅度較小,水體自凈能力較強,淹沒區氮磷營養鹽向水體的轉移減少,導致了庫區氮元素含量的下降[9]。

總體來說,各監測項目(除總氮外)年均值均符合地表水II類標準,總氮均>III類。見圖3[10]。

2.2.2 空間變化

分析2015-2020年各監測斷面重要水質指標的空間變化趨勢,可以看出:

各監測斷面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均為汛期最高,非汛期最低;金溝汛期氨氮偏高,非汛期偏低;各監測斷面總氮非汛期最高,汛期最低。

pH、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含量變化趨勢相近,表現為庫東、金溝淺水區域較高,其余深水區域較高;溶解氧變化趨勢相反,淺水區域偏低,深水區域偏高;總氮含量庫西、套里最高,白河主壩次之,其余斷面最低且含量接近。見圖4。

2.3 南水入庫后密云水庫富營養化狀態

2015-2020年密云水庫各監測富營養化狀態指數值在 36~43之間,均為中營養水平,富營養化狀態呈逐年改善趨勢。其中2015-2019年庫東、金溝兩斷面評分高于其他斷面,表明庫東、金溝淺水區域發生水華的概率大于深水區域,2020年庫區各斷面評分值趨于一致。

營養狀態評價指標包括:葉綠素 a 、透明度、總磷、總氮、高錳酸鹽指數。庫區富營養化評分中總氮貢獻率最高,其次是高錳酸鹽指數,總磷貢獻率偏低,表明總磷是密云水庫水華發生的限制性營養因子。

圖4 2015-2020年庫區斷面各指標空間變化趨勢

圖5 南水入庫后密云水庫富營養化狀態

2.4 南水入庫對密云水庫浮游藻類的影響

密云水庫共記錄浮游植物7門,168種,其中綠藻門物種最為豐富,共72種,硅藻門46,藍藻門21種,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祼藻門等種類較少;浮游植物種數秋季(9-11月)最高、夏季(6-8月)次之,春季(3-5月)、冬季(12-次年2月)最低。其藻細胞密度季節變化顯著,春季、夏初硅藻細胞密度高,綠藻次之;夏季、秋季綠藻、藍藻細胞密度逐漸升高;2015-2018年冬季硅藻、綠藻細胞密度高,從2019年開始冬季因偽魚腥藻的爆發使得藍藻細胞密度偏高,硅藻、綠藻次之(見圖6)。

南水入庫后,密云水庫浮游植物種類數量有所減少,優勢藻種構成季節變化顯著。南水入庫前優勢種春季優勢為硅藻-金藻,夏季藍藻,秋季藍藻-綠藻,冬季硅藻;南水入庫之后,優勢種春季硅藻,夏、秋季藍藻-綠藻,冬季藍藻-硅藻,其中冬季藍藻優勢種主要是南水入庫后喜涼的偽魚腥藻數量較多,在白河主壩區域更顯著,潮河主壩次之(見圖6)。

圖6 密云水庫2015-2019年藻類浮游植物密度

2.5 南入庫對密云水庫大型水生植物的影響

南水入庫之前,一年中的4-6月以菹草為優勢種,輔以輪葉黑藻、小茨藻,7-9月以狐尾藻為優勢種,馬來眼子菜和金魚草為輔,10-12月,結冰之前,以篦齒眼子菜為優勢種,輔以狐尾藻。

2015年9月,南水北調來水匯入密云水庫,同時,上游河流來水量增多,庫區水位從134 m上升至2019年的149 m,出現了大面積的新淹沒區。庫區岸邊帶的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以及陸生草本植物全部被淹沒致死。2020年8月和10月,分中心對潮河入庫口(辛莊橋)、白河入庫口(大關橋)、庫北岸邊帶(石匣村、燕落村、董各莊村)進行了水生植物調查工作,發現潮河入庫口和白河入庫口存在大量的水生植物,庫北岸邊帶有狐尾藻、大茨藻零星分布。預計庫岸帶水生植物的大面積恢復還需要多年時間。

3 結語

(1)南水入庫調水初期,密云水庫各水質指標(除pH外)均有所升高;pH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趨勢,最低達8.2,到2020年恢復到南水入庫前水平。

(2)各監測斷面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均為汛期最高,非汛期最低;金溝汛期氨氮偏高,非汛期偏低;各監測斷面總氮非汛期最高,汛期最低。pH、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含量變化趨勢相近,表現為庫東、金溝淺水區域較高,其余深水區域較高;溶解氧變化趨勢相反,淺水區域偏低,深水區域偏高;總氮含量庫西、套里最高,白河主壩次之,其余斷面最低且含量接近。

(3) 2015-2020年密云水庫各監測富營養化狀態指數值在 36~33之間,均為中營養水平,富營養化狀態呈逐年改善趨勢。庫東、金溝淺水區域發生水華的概率大于深水區域。

(4)浮游植物種數秋季(9-11月)最高、夏季(6-8月)次之,春季(3-5月)、冬季(12-次年2月)最低,其藻細胞密度季節變化顯著。南水入庫后,密云水庫浮游植物種類數量有所減少,優勢藻種構成季節變化顯著。

(5)南水入庫后,庫區岸邊帶的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以及陸生草本植物全部被淹沒致死,目前發現潮河入庫口和白河入庫口存在大量的水生植物,庫北岸邊帶有狐尾藻、大茨藻零星分布。預計庫岸帶水生植物的大面積恢復還需要多年時間。

猜你喜歡
密云水庫高錳酸鹽溶解氧
西涼湖、黃蓋湖和陸水水庫高錳酸鹽指數與化學需氧量的相關性分析
東平湖溶解氧及影響因素分析
西南黃海2018年夏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的初步分析
77萬公斤魚苗放流密云水庫
水環境中加熱條件對高錳酸鹽指數測定的影響分析
淺析水中溶解氧的測定
燕山明珠——密云水庫
北京密云水庫蓄水量達23億m3 成南水北調重要“調蓄庫”
高錳酸鉀和高錳酸鹽對原水預氧化效果的比較
亞硫酸氫根活化高錳酸鹽高級氧化技術降解水中污染物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