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常規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驗對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診斷意義

2022-07-06 20:16孫曉玲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2年10期
關鍵詞:c反應蛋白臨床診斷

孫曉玲

【關鍵詞】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臨床診斷;C反應蛋白;血常規檢測;對照觀察;白細胞計數

上呼吸道感染指病原體侵犯人體的咽、喉及鼻等位置所產生的急性炎癥反應,沒有固定的發病次數。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兒科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一整年所有的時間段都可以發病。尤其是在秋冬、春季當氣溫產生較明顯變化時,發病率較高于氣溫穩定時,且一人可多次發病,不受限制。臨床對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進行診斷時,主要通過檢查患兒體內的白細胞計數與中性粒細胞間的比率來具體判斷患兒感染的類型。但白細胞計數水平容易受到患兒情緒、藥物治療以及溫度等多種內在及外在因素的影響,導致誤診率較高,不利于兒康復。既往臨床有效判斷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方式為細菌培養,但細菌培養需要較長的時間,不利于早期診斷出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情況,使其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延誤病情,不利于兒童身體健康。目前,臨床最常用到的一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診斷方式是血常規檢檢測,通過這種方式檢測患兒機體的白細胞(WBC)、中性粒細胞(NE),以此判斷患兒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一般病毒感染者的WBC、NE等指標的水平一般比正常值低。如果是細菌感染的話,WBC、NE等指標的水平一般比正常值高。臨床實踐可知,在進行血常規檢測時,很容易受到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的影響,特別是兒童生活活動的變化程度,因此較難準確地通過血常規檢測來反應出患兒的為具體疾病情況。超敏C反應蛋白主要是在人體產生炎癥時,人體的肝臟細胞遭受損害之后形成的一種反應蛋白,當人體遭受細菌感染或者出現炎癥反應后,對C反應蛋白進行檢測會顯示這個指標存在異常偏高現象?;诖?,本研究選取在本院接受血常規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驗的患兒64例和同期健康兒童60例為研究對象,探討在診斷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時采用血常規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驗的診斷價值,詳細內容如下文所述。

1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于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受治療的64例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兒為試驗組,選取同一時間段于本院接受健康檢查的60例受檢兒童為參照組。試驗組,男性患兒35例、女性患兒29例;年齡1~3歲,平均年齡(1.51±0.24)歲;感染類型:病毒性感染37例,其中男性患兒25例、女性患兒12例;細菌性感染27例,其中男性患兒18例、女性患兒9例。參照組,男性患兒37例、女性患兒23例;年齡1~4歲,平均年齡(1.63±0.42)歲。兩組受檢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P>0.05),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方面的意義,具有可性。

1.2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血細胞檢驗在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家庭醫藥(2018)中關于上呼吸道感染疾的相關診斷標準;(2)家長已知情并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研究;(3)患兒在治病過程中記錄的資料沒有損壞或殘缺。

排除標準:(1)合并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心腦血管和嚴重的肝臟腎臟等重要臟器疾病還有免疫系統疾病;(2)合并認知障礙、對實驗無法積極配合的患兒;(3)參加其他實驗的患兒;(4)有凝血功能方面的障礙;(5)內分泌、傳染性疾病。

1.3方法

124例兒童均采用血常規檢測方式與C反應蛋白檢測進行聯合檢驗,對受檢者手指末梢采取2 mL全血,將全血放置在抗凝管中,并加入乙二胺四乙酸,進行混合搖勻后,檢驗人員將其放入Sysmex800儀器開始血常規檢驗,將全部操作步驟重復兩次后,選取血常規檢測所獲取數據的平均值。C反應蛋白使用QR-1000全自動蛋白分析儀進行檢測,重復進行兩次檢驗,并取C反應蛋白檢測所獲取數據的平均值。

1.4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受檢者的白細胞計數(wBC)和C反應蛋白水平,并將兩組受檢者的陽性檢出率進行對比。陽性檢出率評價標準:白細胞計數超過12×109/L,C反應蛋白水平超過3mg/L;其中輕度升高判斷標準為白細胞計數在12×1L~15×L;中度升高判斷標準為白細胞計數在15×10L~20×10/L;重度升高判斷標準為白細胞計數超過20×10/L。

1.5統計學分析

將本研究的64例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兒在檢測過程中的有關數據錄入到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試驗組患兒和參照組患兒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水平等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實行t檢驗;試驗組患兒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血常規檢測方式聯合C反應蛋白檢測方式陽性診斷率等計數資料用[例(%))]表示,組間對比進行x2檢驗,P<0.05為兩組患兒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

2結果

2.1兩組受檢者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水平對比

本研究分別詳細記錄試驗組患兒中的細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水平。經對比發現,試驗組中細菌性感染患兒的白細胞計數(18.57±1.68)×109/L、C反應蛋白水平(16.29±2.34)mgm及病毒性感染的C反應蛋白水平(5.68±1.16)mg/L均明顯高于參照組白細胞計數(5.03±0.43)×1C反應蛋白水平(1.62±0.59)mg/L,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試驗組患兒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血常規檢測方式聯合C反應蛋白檢測方式陽性診斷率對比

本研究詳細記錄試驗組患兒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經血常規檢測方式聯合C反應蛋白所檢測出的陽性診斷率。血常規檢測方式聯合C反應蛋白檢測方式的陽性診斷率(93.75%),明顯高于單純僅使用C反應蛋白檢測方式(65.63%)以及單純只使用血常規(62.50%)檢測方式的陽性診斷檢出率,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上呼吸道感染是喉、咽部和鼻腔的急性炎癥總稱,包括了以急性鼻咽炎為主,以及病毒性咽炎、喉炎、皰疹性咽峽炎、咽結膜熱等一類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在患兒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這是因為兒童的呼吸道免疫能力還相對較差,其機體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因此很容易在病毒或者細菌的影響下導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在春季和秋季的發病較為集中,該疾病大部分為病毒感染所致,少數因細胞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表現為咳痰、發熱、咳嗽等。有關研究顯示,上呼吸道感染的產生一般與病毒感染相關,如果小兒機體出現感染的話,機體的單核細胞反應性將會進一步增高,而單核細胞屬于人體一個關鍵性炎性細胞,當其進入呼吸道之后很容易衍生吞噬細胞,這些吞噬細胞會吞噬以及殺滅患者呼吸道內的病毒與細菌,消除壞死組織碎片。人體中的單核細胞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扮演清潔工角色,可以有效修復機體損傷,預防病毒入侵人體,同時還能夠顯著提高人群免疫能力。

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細菌感染癥狀與病毒感染癥狀并沒有顯著差異性,但是臨床治療方案卻存在很大的區別。因此,要在疾病產生的初期對疾病類型進行有效的診斷,這樣才能夠為患兒確定科學、正確的治療方案,獲得更好的預后效果。臨床實踐可知,機體出現細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機體中的單核細胞數量將會急劇增加。其中,患兒被病毒感染后,其體內的淋巴細胞水平開始升高、白細胞計數表現出下降趨勢,而在受到細菌感染時,患兒機體內的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計數均增多。傳統檢測方式通過檢查患兒體內的白細胞計數去鑒別細菌和病毒感染。其中,進行細菌培養的話需要消耗的時間較長,同時檢測的陽性率相對較低。果是病毒感染的話實施分離檢測獲得的檢測效果并不佳,且患兒在感染區時并不能有效明確病源菌。目前,臨床最常使用到的檢測方式是血常規檢測,在醫院中進行血常規檢測時,檢測的指標主要是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大部分醫生都會首先觀察白細胞數量,白細胞為人體血液中十分重要特殊的一類血細胞,其擔任許多重任,可吞噬異物產生抗體,在機體發生損傷時有治愈作用、有疾病的免疫能力及抵御病原體侵入的作用。但是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的參考指標范圍比較大,由于嬰幼兒機體的免疫功能相對較差,免疫反應性較低,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包括藥物影響、活動影響、情緒影響等,使得中性粒細胞與白細胞無法作為最可靠的診斷依據,容易導致出現誤診的情況,不利于患兒康復。

C反應蛋白英文簡稱是CRP,其屬于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它主要是由肝細胞合成的,結構中主要包含有5個多肽鏈亞單位,分子量是115-140kD,其能夠引起被侵入細胞的吞噬作用于免疫調理作用,結合后的復合體能夠對不系統產生激活作用,從而表現出炎癥反應。臨床實踐可知,當人體遭受感染之后,機體的C反應蛋白水平將會顯著升高,而如果機體受到大量細菌的侵襲的話,C反應蛋白的水平會大幅度上升,如果受到病毒感染的話,人體C反應蛋白水平能夠維持在正常范圍之內或者稍微上升,而如果是因為其他因素導致的感染,不會對機體C反應蛋白水平造成太大的影響。此外,人體C反應蛋白水平還不會受到皮質激素治療、放化療治療等的影響,其水平會保持在一定范圍之內,穩定性較好。有關研究顯示,當人體出現急性炎癥反應,一般是因為受到病毒或者細菌的感染刺激所致,此時患者機體C反應蛋白水平將會快速上升,且在人體受到感染或者組織發生損傷后的6h便能夠檢測得到。目前,C反應蛋白已經被廣泛用于檢測某些疾病工作中,其臨床價值于被臨床認可。這是因為上呼吸道感染患兒檢測C反應蛋白水平的話能夠盡快診斷其疾病類型,同時為后續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依據,且檢測C反應蛋白水平的方式相對簡單,能夠快速的獲得檢測效果。有研究分析C反應蛋白水平檢測之所以能夠盡快讀取檢查結果,是因為C反應蛋白能夠激活人體內的免疫反應,可以快速地消滅病原菌與炎癥因子。

本研究結果中,試驗組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水平均明顯高于參照組,且細菌性感染的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高于病毒性感染(P<0.05)。由此可見當機體受到感染后,其體內的C反應蛋白數量會明顯增多,這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C反應蛋白可清除入侵機體的病原微生物、損傷、壞死以及凋亡的組織細胞,通常在患兒出現炎癥的6~12h內可進行檢測。同時,C反應蛋白對細菌性感染更為敏感,而對于其他病原體導致的感染的敏感度較差。其是一種非特異的炎癥標志物,對人體自身免疫方面也具有重要功效。除此之外,該蛋白物質不會受到藥物治療、放化療等因素的影響,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應用于臨床診斷檢測效果良好。

本研究結果中,血常規聯合C反應蛋白陽性診斷率明顯高于單純僅使用C反應蛋白和僅使用血常規檢測方式的陽性診斷檢出率(P<0.05)。分析其原因為,C反應蛋白聯合血常規檢測,能夠使感染性疾病診斷的敏感和特異性均得到較大提高,有助于幫助醫生有效快速鑒別患兒是屬于細菌性感染還是其他感染,為臨床選擇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據,實際應用過價值較高。同時,C反應蛋白屬于急性感染指標,能夠對抗生素藥物的選擇提供較為準確的臨床依據。

綜上所述,在診斷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時采用血常規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驗應用效果良好,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能夠更為準確地幫助醫生判斷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具體情況,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的參考意義,有利于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適用于臨床診斷方面大量推廣。

猜你喜歡
c反應蛋白臨床診斷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的效果與藥理解析
探究內鏡檢查對缺血性結腸病的診斷價值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
C反應蛋白、D—二聚體及降鈣素原評估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臨床價值
CRP與白蛋白比值對急性重癥腎盂腎炎預測價值的探討
細小病毒患犬病例的臨床診斷與治療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兒發熱疾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下肢靜脈血栓診斷中D—二聚體定量檢測的應用價值評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