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鄉土歌 尋文化根”

2022-07-06 02:13韓保明
中學生報·教育教學研究 2022年21期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繼承音樂課堂

韓保明

【摘要】咸水歌是疍家人的獨特文化,歷史書籍稱為“疍歌”和“蠻歌”,2006年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浉郯拇鬄硡^的咸水歌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優良的技術、實踐等特征。筆者根據工作實際嘗試在音樂課堂中加入咸水歌教學,一來使非遺項目得到傳承,二來讓學生接觸不同種類的音樂感受不同音樂帶來的樂趣。因此,本文探討了粵港澳大灣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音樂咸水歌現狀及如何在小學中進行有效傳承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咸水歌;疍家音樂;音樂課堂;繼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遺公約》的規定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作了以下定義,即:“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睆亩x中我們看到,非遺不僅僅局限于作品本身,而且還包括從事相關活動的群體。與傳統的物質文化遺產相比,其行為、知識技能及文化都具有出色的技術、實踐、象征和口頭特征。近年,隨著海洋權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藍色文化研究急劇上升,作為北部灣海洋文化的典型例子,咸水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社會各界都從不同角度對粵港澳大灣區咸水歌進行專門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粵港澳非遺咸水歌的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咸水歌,也稱為疍歌、蠻歌等,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和沿海地區特別是粵港澳地區流行。為什么叫“咸水歌”?學者們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這與人們居住的地區有關。而另一種解釋,認為咸水歌中所唱的內容完全源于演唱者的生活,再加上廣州話中“咸”一詞是從遠古時代繼承而來,人們演唱的歌曲大多是情歌,因此被稱為“咸水歌”。

筆者選擇第一個觀點,即那是因為與人們居住的環境有很大關系。沿海、受潮不僅會導致水與鹽水混合,還讓空氣充滿咸味,因此就將他們演唱的歌曲統稱為“咸水歌”。

(二)起源與發展

根據清朝屈翁山《廣東新語·詩語》中記載:“疍人亦喜唱歌,婚夕兩舟相合,男歌勝則牽女衣過舟也”,這說明在明末清初,咸水歌非常流行。過去的人們在珠江沿岸活動,他們主要以養蠶和養魚為生。由于他們從事的是捕魚業,因此他們被后人稱為“疍家人”。他們有特定的方言,還創造了光榮的文化并創作了豐富的民歌。目前,疍家人主要分布在粵港澳、珠海、中山、番禺、順德、東莞等地。

(三)粵港澳咸水歌非物質性的特征

1.技術性

非遺的藝術形式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并需要經過時間沉淀和培訓才能掌握。例如演唱民歌,通過聆聽會發現歌手的演唱技巧,并且可以不斷提升和改進該技巧。因此與民歌相比,在表演方面,非遺項目的演唱技巧似乎更為突出。只有真正掌握了這些技術技能,才能唱咸水歌,才能創作和唱新作品,因此,非遺的技術保護和傳承比保護其作品的成果更為重要。

2.符號性

這里提到的符號不是物質存在,而是文化存在。文學作品、雕塑和歌曲都是象征性存在,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符號所反映的美學和價值也是文化遺產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浉郯拇鬄硡^的咸水歌作為一種具有獨特種族和地區特征的藝術表現形式,長期以來寄托著疍民們的情感。人們通過用歌曲表達內心的痛苦和幸福,咸水歌已成為疍民的一種身份確認。

3.口傳性

非遺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口頭傳播,也正因此,使得文化遺產與繼承人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并形成了“人在藝在,人亡藝亡”的現象。因此,非遺保護第一要務就是對繼承人的保護。疍家族成長于一個大環境下,他們在生活中,在沒有任何專業教師指導的情況下進行演唱,并且人人都可以“爆肚”(水鄉方言,意思是即興)。他們唱工作、幸福、憤怒、悲傷、渴望和尋找。

二、粵港澳大灣區非遺音樂咸水歌的生存狀

(一)歌本及記憶庫減少

咸水歌是疍家人生活的真實反映。他們用演唱抒發自己的情感,盡管咸水歌強調直接傳播,但也有“手稿”或“模板”供參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社會的變遷,數以萬計的記憶在這些歌曲中的歌本已經大量消失,甚至所剩無幾。根據東升吳桂好(生于1940年,來自東升勝龍北洲)的說法,在她大約18歲時,她聽過近百首打漁歌,而今天,她和她的鄰居只能回憶并演唱十幾種。其他類型的譬如搖櫓歌、出海歌等早已成為歷史,也因此咸水歌被列為瀕危文化。

(二)表演范式劇減、技法下降

咸水歌不僅類型多樣,而且色彩豐富演唱形式多樣,但方法一般特征是根據單詞、句子,最后重復播放來要求唱歌。根據吳桂好的回憶,在她20多歲的時候,好多人可以唱數十首不同形式的歌曲,但到80年代后,能比較系統演唱咸水歌的就只有不到20人了。到現在,更是只有不到5人。這大大降低了咸水歌的藝術魅力,并失去了過去的海味。

(三)受眾對象及范圍緊縮

觀眾的急劇減少是咸水歌面臨危險的有力信號。過去,無論在哪里總會看到一群被歌迷住的人。而在今天,這一群體的總人數有所減少,即使著名的歌手在舞臺上表演,聽歌聽眾也比以前少得多,并且觀眾也主要以60歲以上的人群為主,年輕人不多。根據調查,50歲以下家庭成員的活動方式主要包括廣場舞、微信、喝茶、打牌等,可見,娛樂活動的變化對咸水歌的發展也有很大影響。

三、活態保護視野下咸水歌走進中小學校以強化傳承的策略

(一)加強重視,建立科學、完整、銜接流暢的傳承機制

傳承制度首先要保護繼承人,然后是繼承人的發展和繁榮。為此,必須從上到下關注繼承人的“活”性,并在“活”的基本環節上努力。作為學校,我們可以采取加強師資培訓、制作校本教材、開展咸水歌進課堂課題教研等措施使咸水歌的繼承人“活著”。有必要通過特殊的系統例如繼承支持等,使繼承人的榮譽和相關權利得到應有的保護。并采取各種方法來建立繼承人的梯隊體系,培養專業的繼承人,對于大多數感興趣的人來說,他們是潛在繼承人、隨機繼承人,可以鼓勵他們成為真正的繼承人,完善繼承體系。9E3E16A6-E6C1-4FAB-BBD5-A3828749F3C7

(二)激發學生興趣,正確引導,滿足學生內需,通過課堂讓傳統文化散發勃勃生命力

文化的含義是滿足人們的特殊行動。為了使咸水歌能夠生存發展,它必須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必須采取越來越多的行動來創造更大需求。

因為咸水歌演唱使用的是方言,所以方言這一方面就成了課堂推進咸水歌的最大難題,畢竟并非所有學生都是本地學生。因此在學咸水歌之前首先進行粵語字眼的理解。

例如:

[滾水]——開水 [老爺]——家公 [細佬]——小孩

[買返]——買回來 [推田]——平整田地 [返來]——回來

[破開]——砍開 [下秧]——播谷種[標好秧]—長好秧

其次推進咸水歌進課堂還要了解咸水歌的類型。常見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咸水歌,另一種是高堂歌。隨著時代的發展,又產生了一種新民歌,它是在原有小調的基礎上誕生的一種易于年輕人,特別是外來人接受的民間小調。它有自己的唱腔,襯詞更是別具一格,例如“妹好啊咧”“弟(娣)好啊哩”等稱謂詞唱喊句拖腔,拖腔結束唱“啰嗨”收尾,這個特點也成為了新民歌一個明顯的標志。所以演唱時需注意演唱方式方法的把握。

此外,一直以來音樂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隨著音樂教學的開放化,其多元性體現的也越來越淋漓盡致。所以在音樂課堂里加入咸水歌會讓課堂更為豐富。綜合學生學情、感受及能力等特點,在小學中融入咸水歌教學,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舞臺這點很關鍵。因此我們可以嘗試把咸水歌的歌唱學習與簡單的舞蹈動作有機結合起來,把相對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舞蹈動作,把他們從座位上解放出來,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

(三)適應新環境,推動新發展,在傳承的基礎上逐步創新

為使所有事物進化并充滿活力,它必須具有一種適應環境和自我發展的方法。比如,咸水歌演唱內容一般為唱生活等我們身邊的事,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例如:學習插秧和播谷種的姿勢、稱贊時豎起大拇指等等,清楚理解歌詞意思我們再進行歌曲教學。其次,將學習過的動作運用到歌曲當中,把生活經驗音樂化,把音樂知識生活化,不斷深化學生對美的熏陶。

粵港澳大灣區咸水歌作為嶺南地方民歌的代表,是疍民祖先世代相傳的寶貴遺產。音樂的“無形”特征使其保護和傳承工作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不僅保護音樂本身,而且也保護遺產,同時必須培育新一代繼承人,特別是要走進中小學校。雖然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在保護和傳承粵港澳大灣區咸水歌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希望這項工作能繼續在中小學校生根發芽,使粵港澳大灣區的咸水歌得到更有效、更好的延續和發展。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粵港澳大灣區非遺音樂融入中小學合唱教學的研究”(批準號:2020YQJK229)成果】

參考文獻:

[1]范增.淺談珠江口地區咸水歌的傳承與保護[J].戲劇之家,2020(20):45-46.

[2]馮建章.三亞疍家咸水歌《水仙花》文化透析[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0,42(7):56-61.

[3]黃桂玲,張玲.審美經濟視域下咸水歌發展困境的突破[J].經濟研究導刊,2020(8):182-183 ,197.

[4]伍秋潔.廣西北海疍家咸水歌的價值及其翻譯效益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8):41-42.

[5]劉思言.中山咸水歌在當地青少年中的傳承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20(2):6-8.

[6]寇蔻.文化政策之非遺概念初探——以咸水歌、儺堂戲為例初探其在非遺政策下的保護與傳承[J].戲劇之家,2020(3):207,209.

[7]馬達,楊華麗.音樂地理學視域下中山咸水歌生存緣由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19(4):39-46、7.

[8]王珂琳.還是那首咸水歌——評大型交響清唱劇《咸水歌》[J].人民音樂,2019(10):24-26.

[9]花靖超.論海南疍家咸水歌的敘事主題與表現特征[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9):256-259.

[10]梁惠恩.傳統民間音樂作品的整理、歸類與傳播——基于新會大鰲咸水歌數據庫建設視角[J].藝術教育,2019(6):66-67.

[11]徐文澤.論珠江三角洲咸水歌審美形式的保護和創新[J].美與時代(下),2019(2):94-98.

[12]李萍.從“他者”到“本土”——民國至今珠江三角洲疍民咸水歌的歷史敘事與文化變遷[J].中國音樂,2018(6):54-65.

[13]吳蓮.北海疍家咸水歌[J].文史春秋,2018(8):35-39.

[14]黃少波.淺談中山咸水歌的傳承與發展[J].北方音樂,2018,38(13):25-26.9E3E16A6-E6C1-4FAB-BBD5-A3828749F3C7

猜你喜歡
粵港澳大灣區繼承音樂課堂
“粵港澳大灣區”,即將崛起的世界級城市群
“粵港澳大灣區”,即將崛起的世界級城市群
小學音樂課堂中音舞結合教學措施的分析
淺談杜審言、杜甫的祖孫關系:推崇、繼承、發展
適應性教材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實用性
論電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評析張學英訴蔣倫芳遺產繼承案
氣象科技史研究領域又一重要學術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