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術后切口愈合不良中自制便攜式簡易封閉負壓引流裝置的應用

2022-07-06 02:22李榮海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7期
關鍵詞:手術價值

李榮海

摘要:目的:分析對于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運用自制便攜式簡易封閉負壓引流裝置(以下簡稱“負壓引流”)的治療價值。方法:對照組為傳統引流換藥治療,觀察組應用負壓引流治療。結果:創面愈合時間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14.62±4.62)d、(35.69±5.89)d,P<0.05;平均換藥次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5.79±1.36)次、(36.35±9.79)次,P<0.05;創面愈合優良率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97.30%、78.38%,P<0.05。結論:對于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采用負壓引流進行治療能夠有效促進切口愈合、減少換藥次數。

關鍵詞:切口愈合不良;手術;封閉負壓引流裝置;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7--01

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廣大手術患者術后較為常見的一類并發癥,特別是部分患者存在肥胖以及高血糖情況更易發生切口愈合不良,該并發癥的出現與多種因素有關,例如縫合不當、身體肥胖、術后切口保護不足以及高頻電刀應用等,該并發癥的出現對于患者的術后康復進程造成影響,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傳統的換藥治療周期較長且康復進程緩慢[1]。以下將分析對于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采用自制便攜式簡易封閉負壓引流裝置(以下簡稱“負壓引流”)進行治療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常規資料

病例選取自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普外科均確診為術后切口愈合不良,共計74例,隨機數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組,均為37例,觀察組男、女分別為20例、17例;年齡分布于22~73歲,均數(40.6±2.6)歲;手術切口類型:腹部手術14例,胸部手術10例,下肢手術8例,其他手術5例。對照組男、女分別為19例、18例;年齡分布于23~72歲,均數(40.5±2.7)歲;手術切口類型:腹部手術13例,胸部手術11例,下肢手術9例,其他手術4例。2組以上資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為傳統引流換藥治療,即結合患者的創面滲液對其每天換藥治療1~2次,利用碘伏對創面充分消毒,壞死組織進行修剪,該處殘留異物充分去除,應用碘伏紗條進行填塞引流,通過一段時期換藥患者創面的腫脹、發紅情況消退,同時炎性分泌物減少,出現新鮮肉芽組織,可為患者實施二期擴創修復治療。觀察組應用負壓引流治療,在應用裝置前需要對創面的異物和該處壞死組織等進行充分清除,積液徹底排凈,利用碘伏與氯化鈉溶液對創面進行交替沖洗,創面周圍皮膚進行清潔消毒,表面的油漬和污垢等充分去除,以無菌干紗布擦干。結合創面情況將去除針頭之后的一次性無菌靜脈輸液針軟管遠端修剪若干側孔,直徑大約0.2cm,各個孔洞之間間隔大約0.5cm,在患者創腔當中放置制作的多孔軟管,利用貼膜對創面皮膚進行拉攏,確保充分對合,借助注射器創建負壓,并對引流液進行收納。結合患者的創面情況與局部皮膚張力定期更換引流管。

1.3評價準則

(1)記錄2組的創面愈合時間以及平均換藥次數。(2)組患者均于治療2周時評估切口愈合效果,優:患者的創面愈合良好,并且未見炎癥性反應。創面滲液完全消失;良:患者的創面愈合尚可,存在輕度炎癥反應,創面滲液量顯著減少;差:未達到以上標準。

1.4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行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數據標準差為(x±s),數據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n(%)],數據實施χ2檢驗,P<0.05代表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康復進程2組間相比

創面愈合時間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14.62±4.62)d、(35.69±5.89)d,平均換藥次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5.79±1.36)次、(36.35±9.79)次,創面愈合時間以及平均換藥次數觀察組均短于/少于對照組P<0.05。

2.2創面愈合質量2組間相比

創面愈合優良率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97.30%、78.38%,P<0.05。

3討論

負壓創面引流術是近年來對于急慢性創面患者進行治療的科學技術手段,其操作簡單并且實施條件較低,有利于加快創面愈合,原因在于能夠對引流區域的壞死組織以炎性滲出物進行及時有效清除,從而維持創面環境的衛生清潔,能夠有效減少細菌滋生,避免感染的持續擴散,同時可預防毒素物質吸收[2]。通過進行持續性的負壓吸引有利于調節創面微循環并加快創面組織愈合,同時也有利于改善血運狀況并刺激肉芽組織加快其生長,在此過程中高負壓狀態也有利于腔隙縮小,可促進創面愈合,并且還有助于調的局部血管通透性,有效緩解組織水腫情況,在引流過程中能夠促使纖溶蛋白激活物釋放,這對于患者創面的自溶性清創有重要價值[3]。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自制的便攜式特征的簡易封閉負壓引流裝置進行治療,研究顯示觀察組的創面愈合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且該組的創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平均換藥次數顯著少于對照組。表明,該引流裝置的制作與運用能夠有效提升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治療價值。

綜上所述,對于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采用自制的便攜式簡易封閉負壓引流進行治療,能夠有效促進切口愈合、減少換藥次數。

參考文獻:

[1] 趙建文,孫天勝,劉智,等. 封閉負壓引流對帶蒂皮瓣靜脈回流障礙的療效分析[J]. 實用骨科雜志,2020,26(4):375-377.

[2] 陳宇,熊竹友,蔣邦紅,等. 改良打包技術與封閉負壓引流技術在皮膚缺損植皮修復中的聯合應用觀察[J]. 山東醫藥,2020,60(36):73-76.

[3] 張攀攀. 皮瓣移植術聯合封閉負壓引流術治療壓瘡患者的效果[J]. 中國民康醫學,2020,32(22):46-47.

猜你喜歡
手術價值
早期腸內營養在胃手術后的應用探討
舒適護理在甲狀腺手術后早期應用
手術衣為什么是綠色的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一塊石頭的價值
小黑羊的價值
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價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