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推拿手法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研究進展

2022-07-06 05:46王海潤張顯佳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7期
關鍵詞:頸椎炎癥

王海潤 張顯佳

摘要:手法推拿可滑利關節、疏通經絡、調和陰陽,其應用于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治療中可加快炎癥吸收、保護頸椎,減輕患者疼痛,可影響脊柱關節結構、炎癥介質及血流動力學等從而發揮治療該病、促進康復的療效。

關鍵詞:推拿手法;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炎癥;頸椎

【中圖分類號】? R24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7--01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屬于頸椎病的分型,該病癥狀具有一定復雜性,累及較多系統,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推拿手法是該病常用的保守治療方法之一,現對推拿手法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如下。

1、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發病機制

中醫認為,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癥狀與中醫肌肉無力、頸肩痛、眩暈等類似。該病可歸屬于心悸、眩暈范疇,與氣血虧虛、髓海不足造成清竅失養有關;可歸屬于痹癥范疇,與長期勞損、氣血不足,體素濕熱、寒濕受風寒濕邪侵襲筋脈,痹阻經絡引起經絡氣血運行受阻而出現眩暈、頭痛的不適[1]。

西醫認為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為軟組織、筋膜、頸部肌肉等受到炎癥刺激,交感神經抑制或興奮而引起的一系列癥狀。也有人認為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除了與頸椎失穩有關以外,還與脊髓缺血、骨贅形成、頸椎間盤突出等有關,認為該病是頸椎穩定性喪失及繼發病理改變的共同作用造成。頸椎退行性病變造成頸椎交感神經受到壓迫從而發生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患者可表現為流淚、視物模糊、惡心、頭痛、頭暈等癥狀。

2、推拿手法治療頸椎病的機制

2.1 中醫機制

《黃帝內經》強調恢復“筋骨”的功能,中醫認為推拿可滑利關節、疏通經絡、調和陰陽,其在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治療中可發揮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的效果從而治療該病。頸椎軟組織在推拿手法的作用下,其筋膜痙攣得到緩解,肌肉得到松解,神經也得到調節,進而可發揮治療頸椎病的效果。

2.2 加快炎癥吸收、保護頸椎

推拿手法彈撥、按揉頸項背部,可促進、疏通局部氣血運行從而實現“通則不痛”。推拿機械刺激可緩解肌肉緊張、痙攣,松解粘連軟組織從而解痙止痛。推拿手法操作可加快組織內炎癥物質的吸收,改善淋巴液及血液的循環,改善營養物質的輸送,有利于預防肌肉勞損、促進肌肉修復。

2.3 推拿手法可減輕患者疼痛

WHO、國際疼痛研究協會將疼痛定義為“與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的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情感體驗,或與此相似的經歷”。這一定義指出疼痛作為主觀體驗,與社會環境、心理學、生物學均存在密切關系。注意力、情緒等心理因素與人對疼痛的感受存在密切關系;推拿手法的應用可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從而減輕對疼痛的主觀感受;當人們遭受傷害、面對病痛時,撫摸是一種本能、原始的反應,推拿手法作為一種與撫摸類似的刺激方式可從本能上減輕疼痛;推拿手法可通過神經-體液調節、經絡傳感、對穴位的刺激等機制增高β-內啡肽的濃度而發揮鎮靜、鎮痛的作用,進而減輕由于交感神經興奮而引起的失眠、負性情緒疼痛、焦慮及抑郁等。

2.4 對脊柱關節結構的影響

頸椎病的發病最開始是動力失衡,可持續發展為靜力失衡。推拿手法的應用可讓患者的頸椎骨關節力學結構得到改善從而治療該病。小角度、小力度、小幅度的整脊手法有助于改善頸椎病患者脊柱關節結構存在的動靜力失衡,恢復局部微循環,改善局部炎癥從而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功能,減輕患者的疼痛。正骨手法的應用有助于緩解由于頸椎關節退化錯位而引起的神經根受到卡壓而表現出的一系列癥狀。旋轉手法的應用可改變神經根與突出物的相對位置,或讓椎間盤的狀態得到恢復,這有助于解除神經根粘連。

推拿手法可讓外源性及內源性穩定裝置得以改善從而保護頸椎的穩定性,讓交感神經與病變部位的相對位置得以調整,減少頸部交感神經受到的壓迫及刺激從而減輕由于交感神經受到壓迫及刺激而出現的癥狀。

脊柱微調手法的應用除了可以發揮松解軟組織的效果的同時,還可以讓頸椎矢狀面移位和失穩得到糾正,讓患者的頸椎生理曲度及弧度得到恢復,重新分配前后柱的應力分布,減少頸椎前柱壓應力,恢復頸椎的正常排列,讓靜力平衡得到恢復,從而恢復內源性穩定。

2.5 對炎癥介質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頸椎病患者以炎性疼痛為主要表現,推拿手法操作可調節炎癥因子水平。對頸部肌肉硬結節采用彈撥手法可在溫熱作用下加快局部毛細血管血流從而加快炎癥物質的吸收,減少神經血管受到的壓迫進而減輕疼痛。頸部推拿時患者的致炎因子水平降低,5-羥色胺等神經介質則有所釋放,通過鎮痛、消炎的作用促進疾病恢復。

王從安等[2]采用三位平衡正脊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在常規推拿、拔罐、針刺、頸部牽引、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采用三維正脊柱手法治療,發現經治療后患者的顯效率更高,頸性眩暈癥狀和功能評分更高,其頸后壓痛、肌肉緊張痙攣等癥狀和體征陽性率更低,且治療后患者的椎動脈和基底動脈的平均流速、收縮峰流速均低于治療前。

3、推拿手法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療效

譚曾德等[3]在常規曲度牽引的基礎增加經絡點穴推拿的方法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推拿時采用?、彈撥法、一指禪推法、按揉、提拿、點穴、叩擊、扳法復位等治療,在中醫推拿的基礎上增加經絡點穴推拿,經治療后患者的治愈率(62.50%)高于單純使用曲度牽引及中醫推拿的治愈率(40.00%);治療后患者的疼痛評分更低;交感神經癥狀評分及頸椎生理曲度更低;NDI評分更低,JOA評分則更高;心率變異分析SDNN值更高,去甲腎上腺素濃度更低,該研究證實曲度牽引的基礎增加經絡點穴推拿的方法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可通過升高SDNN值,降低尿液中去甲腎上腺素濃度而改善患者的交感神經及疼痛癥狀。

4、小結

推拿手法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有效的治療方式,其可加快炎癥吸收、保護頸椎,減輕患者疼痛,可影響脊柱關節結構、炎癥介質及血流動力學等,在該病的治療中應用廣泛。對推拿手法的研究要更多地結合先進設備及技術探討其作用機制,這樣才能促進推拿手法的規范化、標準化,得到國內外認可。

參考文獻:

[1] 張琪,金鴻賓,范桐順,等. 推拿手法治療頸椎病機制研究[J]. 河南中醫,2018,38(8):1248-1251.

[2] 王從安,張峰,孫鐵鋒,等. 三維平衡正脊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1):15-19.

[3] 譚曾德,王軍,宋仲濤,等. 經絡點穴推拿聯合曲度牽引對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臨床療效的觀察[J]. 海南醫學院學報,2020,26(14):1098-1104.

猜你喜歡
頸椎炎癥
生活小細節緩解頸椎不適
頸椎問題看眉毛
患有炎癥的人群少碰“發物”
當我們說發炎時,實際上在說什么?
對炎癥的幾種常見誤解
如何避免 頸椎受傷
頸椎“咔咔”響,怎么辦
石墨烯理療U型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