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主題式學習實施策略

2022-07-06 02:16合肥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唐潔安徽省合肥市師范附屬小學教育集團
教育文匯(綜合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陶藝素養學校

合肥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唐潔 安徽省合肥市師范附屬小學教育集團/ 馮 璐

自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2002 年提出了“主題教學”模式之后,越來越多的學者及中小學開始關注主題教學,不少學校相繼嘗試探索了主題教學,但在真正施行時受到了教育理念、傳統教學模式與方法等各種固有因素的制約。

2014 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016 年,國家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旨在培養學生全方位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通過三個緊密相關的途徑:課程改革、教學實踐、評價改革,進行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協同變革。

2019 年,面對基礎教育改革的新挑戰,筆者所在學?!戏适袔煼陡綄傩W在多年“啟明教育”實踐基礎上,針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開展主題式學習的實踐探索,轉變了教師教育理念,重構了學校課程體系,變革了學習方式,促進了學校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

一、小學主題式教學的目標指向

主題式學習,是指以學生為導向的有意義的學習。竇桂梅老師認為,主題式學習就是圍繞一定主題,充分重視個體活動經驗,通過與多個文本的相互碰撞,在這個過程的生成理解中,實現課程主題意義建構的一種開放性學習方式。學生必須針對一個開放性的問題(open-ended problem)展開一連串、長時間的探索,計劃、收集以及分析信息,在最后要創造出一個作品(artifacts)或具體的成品(product),并且與他人分享或溝通自己的發現以及構想。簡單來說,主題式學習就是學習者圍繞一個或多個主題進行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中,主題是核心,而圍繞該主題的結構化知識內容就是學習的對象,即學習者學習的內容。主題式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類型。

基于對主題式學習及其特點的理解,筆者所在學校圍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結構模型,從教育教學整體設計、綜合實踐、多元評價等角度出發,開發以主題式學習為特征的“明慧課程”,形成特色鮮明的主題式學習的課程與教學體系。

1.突破學科界限,重構多學科融合的結構化學習內容

改變傳統學習中學科過于獨立的弊端,根據學生核心素養養成及綜合發展的需要,消解學科之間的壁壘,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不同層面的課程內容進行重組,設計多門學科相融合、接近學生日常生活的學習主題。同時,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通過完成主題學習任務,激勵學生走出課堂,進行探索學習和實踐學習。

2.促進探究發現,實施多方位綜合的自主性學習模式

學校利用互聯網的豐富資源和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并實施自主、開放、拓展的學習過程,開展學生自主探究活動和協作探究活動,學習內容上綜合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學習空間上跨越課內和課外、校內和校外,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改善思維方式,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立足生命成長,建立多維度結合的實踐式學習評價

探究多角度、動態化、實踐式的形成性評價,評價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以隱性評價形式存在,可以是對一個問題、一項技能、一次活動的評價,也可以是對一個貫穿整個學習的主題做出的評價。評價注重每位學生自己的綜合主題或分模塊主題,以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完成的作品或成品以及自己的構思、看法等作為依據,構建適合主題式學習的形成性評價體系。

二、實施主題式學習的前置狀況

主題式學習作為一種具有革新性的學習方式,不斷影響著傳統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過程成為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主題式學習還原自然與生活,整合知識與實踐,形成獨特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對促進學生創新技能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在實施主題式學習中,學校和教師具有重要的作用。

學校開展主題式學習改革實踐之前,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教師對主題式學習的認知,以及對開展主題式學習實踐的看法。調查問卷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師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是對主題式學習的理解與看法。第二部分調查問題又分為三類,分別是關于主題式學習目前的現狀、實施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學校和教師的建議。其中第一類問題共包含7 個小題,第二類問題共包含19 個小題,這兩類問題均按1、2、3、4 四級賦分,第三類問題是一個開放問題:對于如何更好地實施主題式學習,您對學校、教師有什么建議?根據問卷結果,能夠從整體上了解全校教師的意向和建議。

1.對小學主題式學習的基本認知

從調查結果看,學校教師對實施主題式學習認可度高,并且認為學生對此感興趣、熱衷程度較高,學校無論是設施還是支持程度都可以滿足主題式學習的需求(表1)。

表1 教師對主題式學習現狀的看法

2.對實施主題式學習存在困難的預知

主題式學習在實施的過程中,目前主要存在著四個方面的困難或障礙,分別是課程整合問題、實施平臺問題、實施途徑問題、策略運用問題。通過調查,我們了解了教師對此類問題的看法。

一是關于課程整合。由于主題式學習是將不同學科、不同內容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學習、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主題確定非常重要。67.4%的教師認為在實施過程中會出現主題不清、難以平衡各學科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生學習方式轉化的矛盾這些問題,難以掌握主題的側重點、主題的類型,可能存在主題的選擇與實際相悖等問題。

二是關于實施平臺。主題式學習的實施平臺主要依托網絡,但是網絡平臺不同于實際教學,實施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比如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導致他們偏離了原本的教學內容,教師不能及時疏導學生的問題,這些會影響網絡平臺實施的有效性。筆者所在學校的教師對網絡教學技術掌握得很熟練,91.1%的教師認為依托網絡開展主題式學習是有效的,并且對在網絡上實施主題式學習可能存在的障礙有清晰的認識。

三是關于實施途徑。主題式學習的實施途徑主要有四個,分別是項目化、設置問題鏈、制定學習任務單、場館學習。調查顯示,教師認為主要困難在于項目化任務分工不明確、問題設置難以適應全體學生、設計任務單時難以將教育元素和生活元素融合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趯W校的辦學特色,教師們普遍支持場館學習,87.6%的教師認為學生可以通過參觀館內展品構建知識。

四是關于策略應用。主題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學生之間協調合作是主題式學習有序有效的重要因素。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83.8%的學校教師認為在協調學生合作、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合理分配學生任務、及時解答學生疑惑等問題上沒有顧慮,這也說明教師對自身的指導能力有充分信心。

當下的教學,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仍然是教學的基本方式,過度關注固定解題過程和標準答案的現象非常普遍,所以,把以“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為以“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至關重要。主題式學習提倡將學習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圍繞生活化的主題展開學習活動,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共同合作,并且在過程中將多學科的知識進行融合,從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全面發展。

三、主題式教學的實踐探究

學校立足“明智”教育理念,借助“云教育”,重構課堂文化、課程內容、教與學的方式,設計并實施適應生活與社會的小學生主題式學習模式,開展具有探究、合作特點的自主學習,培養小學生探索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合作學習的能力。

1.全課程主題式教學

全課程以主題為引領,構建一個個獨立的項目課程,再組成系統的學習內容,從而讓師生日常生活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全課程主題式教學主要開展了以下實踐:“神奇的動物王國”主題課程讓學生生活與動物密切連接;“發現春天”主題課程讓課程與自然密切連接;“環游世界”主題課程巧妙融合各學科相關知識點。

2.主題式校本課程建設

學校對原有的校本課程進行整合,構建完整體系的兩大校本課程,一是陶藝STEAM 課程,二是文化尋根課程。

陶藝STEAM 課程是學校建設得較為成熟、具有鮮明特色的校本課程。結合主題式學習,學校開發建成體系化陶藝STEAM 校本教材,設計實施陶藝STEAM 主題課程鏈,如“墨飄香”課程每月走進陶藝課程一次,為陶藝作品取個名字,撰寫作品名稱?!败柢帯闭n程走進陶藝室,為學生制作的茶杯匹配相應的茶葉,并為參加陶藝課程的同學講解有關茶文化?!靶z影師”在每一章節作品出爐后,走進陶藝室為大家拍攝作品等。圍繞日常主題,構建特色課程,如展現文學經典名著,開展主題學習融合戲曲傳統文化。

文化尋根課程結合地方文化特色開展。學校研發了文化尋根校本教材,引領學生探尋合肥以及安徽其他地市包括古徽州在內的壯麗絕妙而又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圍繞學習與生活日常,進行主題課程鏈的實施,包括文化尋根與學科課程整合、文化尋根與美味廚房活動課程整合等,追尋文化特色,開展項目主題實踐。四、五年級學生在學習徽州建筑時,走進科學課程,聽聽科學老師講解有關建筑結構的原理,再走進陶藝教室,去做一做徽派建筑與自己眼中的徽州景象。美味廚房課程的學生在文化尋根中認識徽菜(徽菜的發展、徽菜的特色、徽菜的制作),以及徽州的名小吃等,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根據文化尋根四大主題進行分工,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探究、實踐、制作、體驗等方式,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和大自然的接觸當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并且逐步豐富對本土文化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3.“非傳統課程日”項目化活動

“非傳統課程日”以課程鏈接生活,具有情感和靈性,讓中華傳統節日更有儀式感。學校將中國特有的節日融入到學習中,課內課外結合讓學生不斷了解和感觸中華文化。如“月亮日”通過語文+繪本+科學等學科整合一天的主題課程,通過吟月亮、品月亮、激發孩子認識月亮的熱情,并學習月相,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孩子積極探索的精神;又如,“牙齒日”是語文繪本+科學探索+美術繪畫,孩子們通過讀悟、實驗、繪畫及親身感受,對認真刷牙有了全新的認識,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還有,“疫情防控PDC 主題課程”一、二年級主題是“一個不能溜達的春節”,三、四年級主題是“口罩為什么成了生活必需品”,五、六年級主題是“知己知彼 抗‘疫’到底”,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深度學習中去關注個體與他人、社會與世界、人類與自然。

通過兩年多“主題式學習”實踐研究,學校探索形成了全課程主題式“六步閱讀法”,研制編寫出陶藝STEAM 課程《陶冶成器》和《文化尋根》兩個系列校本教材,積累了科學、人文和藝術學科融合的多項典型教學案例。設計并實施綜合課程鏈的教學改革,不僅促進了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變化,也促進了學校的教育改革,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猜你喜歡
陶藝素養學校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瘋狂”的陶藝
學陶藝
做陶藝
學校推介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對現代陶藝的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