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在動畫影視設計中的表現形式探析

2022-07-07 14:44劉永偉
數碼影像時代 2022年2期
關鍵詞:動畫創作傳統

劉永偉

在我國動畫產業發展的近百年時間里,曾誕生過許許多多享譽國內外的作品,這些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其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使用。本文將從動畫設計中頗為重要的三個方面:劇本、角色和表演設計著手進行分析,結合案例分別闡明傳統文化元素在國產動畫設計中的具體表現形式;再分別從其增強影片視聽效果、復歸民族審美、構建中國動畫美學體系這三個具體功能進行剖析,對該種類影片的現實意義進行探究,最終得出有利于推進國產動畫未來發展的一些啟示。

中國傳統文化所包括的方面有戲曲、建筑、詩詞、音樂、繪畫等,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地積淀、升華,縱使在科技水平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回首望去,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依舊是“閃閃發光,熠熠生輝”的佇立在世界文化之林里,散發著獨屬于它的,令人心曠神怡的美。

針對動畫設計來說,在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有益成分是值得當代動畫從業者去了解并加以使用的,早在上個世紀就有人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便誕生了在世界動畫領域頗有盛名的——“中國學派”,與南斯拉夫的“薩格勒布學派”一同被稱為:有著獨特藝術風格的動畫流派?!爸袊鴮W派”的動畫作品有著國畫、剪紙、刺繡和壁畫等中國民間傳統美術精髓的藝術風格,在當時的動畫界得到了來自國內外動畫從業者的肯定,大眾比較熟知的作品有《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與《牧笛》等。但因為種種原因,“中國學派”動畫在經歷了短暫的輝煌后,慢慢地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國產動畫也因此失去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的文化辨識度,患上了“失語癥”與“失憶癥”。在經歷了數十年的沉寂之后,“新國風”動畫橫空出世,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大魚海棠》《大圣歸來》《白蛇:緣起》等動畫電影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國產動畫在商業性與藝術性上的平衡終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些結合了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作的“新國風”動畫可以稱得上是國產動畫在新時代發展歷程上,一次承上啟下式的成功探索。

中國傳統文化在動畫設計中的表現形式

我們在動畫作品中所接觸到的傳統文化元素通常有文學、戲曲、繪畫、皮影、剪紙等,動畫制作者通過將這些元素融入到動畫的設計中,從而讓觀眾在觀看影片的同時,可以體會到不同時間、不同地理條件下的民族風情特色以及民族文化特征。以下,筆者將從動畫創作中的劇本設計、角色設計、表演設計三個方面來分析傳統文化元素在國產動畫作品中的具體表現形式。

劇本設計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著許許多多優秀的文學作品、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從這些傳統文學中取材改編而來的動畫作品往往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也讓這些動畫作品成為一種跨文化傳播的手段,它們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作為依托,向全世界的觀眾傳遞出優秀的中華傳統思想。

早期的中國動畫人因為時代環境的影響,往往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程度比較深,他們本著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以及要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初心,在設計動畫作品的劇本時,大多都會將具有優良思想內核的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作為創作的基礎。由此誕生了一批享譽全球的國產動畫作品,如《鐵扇公主》《大鬧天宮》《金猴降妖》《大圣歸來》等影片取材于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改編自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不管是神話、小說,還是戲曲、詩歌,都可以作為動畫劇本創作的素材,通過巧妙的改編使其以一種全新的藝術形態呈現在觀眾面前。

動畫作品從傳統文學作品中取材,是對傳統文學的一種再創作與再傳播的過程,現如今人們對傳統文學的閱讀已經出現了不重視的現象,因此,將傳統文學以一種更具有娛樂性的表達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從而引起大眾對原著的學習興趣,這對動畫與傳統文學來說是互利共贏的。

角色設計

傳統文化元素在角色設計上的表現形式一般體現在服飾設計和角色造型上,以《大鬧天宮》里的孫悟空為例,如圖1所示,萬氏兄弟幾乎在劇中完全復刻了京劇中孫悟空的服飾設計,沿用了長翎紫金冠、鵝黃色上衣、虎皮小裙、黑靴等裝飾;《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小哪吒所穿的肚兜就是中國傳統服飾特有的一種貼身內衣,肚兜上通常會繡有各種紋樣,大多是以平安、吉祥為主題,劇中小哪吒肚兜上就繡有蓮花,不僅有著傳統思想上“連年平安”的寓意,還為劇中他化作蓮花重生這一劇情埋下了伏筆。

在角色造型方面,《驕傲的將軍》中就采用了京劇造型里的臉譜元素來對角色的面部進行設計,如圖2所示,片中的“將軍”與“師爺”分別對應了“武花臉”和“方巾丑”的形象,這種夸張、傳神的形象設計可以直接表達出角色的人物性格,同時又能隱喻人物的品行。由此可見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不僅可以將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動,帶給觀眾更好的審美體驗,還可以起到增加影片的文化內涵的作用。

表演設計

動畫作品的角色表演一直都是其特有的表現優勢之一,制作者可以拋開物理規律和現實條件的限制,讓角色做出真人無法完成的動作。在觀看動畫影片時,人物的動作往往可以表現出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征,以中國上世紀拍攝的動畫短片為例,制作者往往會將戲曲表演中男性陽剛與女性陰柔的特點融入到動作設計中,譬如《大鬧天宮》中的打戲與京劇鑼鼓樂的鼓點相互呼應,在將武打場面的緊張感傳達出來的同時,還將孫悟空這一角色特有的叛逆性格傳遞給觀眾,一招一式皆包含了巨大的力量感。影片中七仙女等女性角色的動作設計則帶給觀眾一種溫潤清和的直觀感受,一顰一笑一拂袖皆展示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女性陰柔秀美的特點。兩種性別不同的動作設計思路在影片中的呈現效果所形成的強烈對比,會極大程度的提升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義。

將傳統文化運用到動畫設計中,可以讓其特有的有益成分激發動畫創作者的設計思維,創作出內容上更具深度,立意上更加新穎的動畫作品,從而提高我國動畫產業的整體質量與水準,同時為行業發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國產動畫電影從題材上對傳統文化進行借鑒,并在音樂和美術設計上使用傳統元素,由此可預見中華傳統文化正以動畫作為媒介,逐漸走上復興與繁榮之路。

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在動畫設計中的現實意義

增強視聽效果

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影片創作中的融入可以大大的提高畫面的視覺沖擊力,以影片《白蛇:緣起》中的水墨元素應用為例,在影片開頭的溶洞場景中,白素貞所構建的幻境便以水墨畫作為背景,以此隱喻隨后會發生的情節,這里的水墨畫不再是隱藏在影片三維效果后的一種藝術風格,而是單獨作為一個主題展開,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為后續影片中整體采用的寫意朦朧的藝術風格定下了基調。同時,在對山水畫面進行處理時,制作者也運用了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留白手法,當兩岸的白浪灘在畫面里形成對峙,氤氳的水霧在空中彌漫,觀眾便可瞬間感受到該片段所表達的“禪意”。影片的結尾對西子湖的繪制同樣貫徹了水墨藝術寫意的表現手法,并且與片尾字幕所形成的水墨畫卷相呼應,為整片的畫面效果鍍上了一層水墨詩意的“薄紗”。同時,影片中也大量引入了琵琶、古琴、古箏等古樂器的音效,在這些中國傳統樂器和水墨元素的加持下,營造出了與場景設計相得益彰的審美意境,使得影片的視聽效果得到了提升,給觀眾留下了更加廣闊的遐想空間,提高了影片本身的美學價值。

復歸民族審美

中國動畫在初生之時就將創作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國傳統文化上,早期的動畫作品通過汲取傳統文化中的養分,將民間故事、民間藝術等元素融入到動畫創作中,這種對民族審美風格的追求成就了當時輝煌一時的“中國學派”動畫,如《大鬧天宮》《葫蘆兄弟》等動畫,就在制作中融入了剪紙、年畫和戲劇等元素,使得影片的最終呈現效果充滿了“中國古典韻味”,也使這些動畫作品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言。

在如今這個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美、日等國對中國的文化入侵以及中國動畫行業發展的數次斷層曾導致我國國民對國產動畫作品產生了不重視的情況,以至于讓碎片化的快餐文化對我國青年的審美能力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對于如今的中國社會來說,結合了傳統文化進行設計的動畫作品是迫切被需要的,歷史上幾乎所有取得過成功的中國動畫作品都在那一時期將中國文化之美傳播向了人民,傳播向了海外。優秀的動畫作品在滿足觀眾文娛消遣的同時,還可以提升民眾的文化藝術素養,樹立文化自信,從而復歸民族審美。

構建中國動畫美學體系

中國動畫自萌芽以來,附加在其上的“說教性”“子供向”等標簽在很多方面制約了國產動畫發展的腳步,究其原因,一方面動漫和游戲等玩樂功能比較強的娛樂形式在大眾的心目中不過是不利于兒童發展的玩物而已,另外一方面也和九十年代“中國學派”逐漸消亡后國產動畫的創新性減弱、立意更加淺顯化有關??v觀美、日兩國的動畫產業發展,動畫不應僅僅是面向年齡較小的兒童群體,如果想讓動畫產業長遠的發展,就必須要將動畫作品上升到美學體驗的層次,讓動畫擁有更多的美學與藝術價值才能創作出真正有影響力的動畫作品。

近些年來,中國動畫已經開始進行轉型,先后出現了如《大圣歸來》《白蛇:緣起》《姜子牙》等依托傳統故事進行創作的作品,也有基于傳統文化元素進行中國美學風格探索的作品如《大魚海棠》《風語咒》等,中國動畫美學體系正在逐步成型。這里以《白蛇:緣起》為例,影片中對奇門遁甲、陰陽八卦、水墨元素等傳統符號的運用,完美地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古典之美,最終在市場上也取得了不錯的評價與票房,這一結果印證了國產動畫如果能做到以更高的文化追求與美學表達作為創作的出發點,構建出屬于我們自己的動畫美學體系,就可以在美、日動畫電影發展勢頭迅猛的時局下,在中國電影市場中分到一杯羹,從而更好地實現中國動畫產業的振興。

以上現實意義,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為了更好地樹立中國動畫品牌,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在影視作品中展現出來,樹立起特有的品牌特色,形成特有的文化號召力。中華文化的優勢為我國動畫產業帶來了發展,但這種捷徑并不會一直存在,將來的動畫創作者們在進行此類創作時,還需將先進的技術與審美思想運用到設計中,這樣才能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實現這種創作方式的更多意義。

國產動畫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啟示

動畫電影在最近一百年內出現,它是一種藝術與科技結合的產物,當傳統文化與藝術創作融合,再加以科技手段進行制作,便催生了這一電影文化產業的新業態。如今動畫技術依然處在不斷發展的態勢中,電腦技術的進步使得動畫在表現形式和制作手段方面不斷產生變革,從最開始的平面手繪到模型拍攝,再到虛擬合成,動畫創作技術的進步為藝術家們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創作空間。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些充滿想象力的內容可以在動畫和電腦技術的加持下變成實際的畫面展現在觀眾眼前。因此,動畫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具有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具備的優勢。

從最近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中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與動畫技術的結合是能夠產生特殊的化學反應的,這種“傳統”與“現代”融合創作的作品符合當代社會人們對影視作品的要求,傳統文化與人們之間的距離變得不再遙遠,這使得傳統文化變得更容易被接受與吸收。

如今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少見的民俗藝術通過動畫技術得以在大熒幕上出現,但當前國產動畫的創作僅僅用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冰山一角,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還有著大量優秀且特殊的傳統文化資源等待著動畫藝術家的發掘和使用。以動畫這種藝術形式作為載體來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人民群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更有助于提升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文化影響力。因此,藝術家在將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到動畫設計中時,應該以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核心,努力利用新興技術手段,促進文化、藝術和科技三者的跨界融合,更好的傳播和創新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讓其變成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助力器”,從而促進文化、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動畫創作的珍貴素材,其中各式各樣的形式與內容為動畫創作提供了幾近于無限的可能性,國產動畫影片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是其形成風格、走出國門、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徑。從早期動畫作品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簡單挪用,到如今結合新興動畫技術的傳統文化元素化用,都展示了國產動畫電影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緊密聯系。眼下國產動畫的發展必須要尋求一條既符合時代審美,又符合自身發展的道路,這條道路中必然會有很多困難的干擾與險阻,但也會讓中國動畫產業變得更為頑強,中國動畫的曙光必會重新照耀世界。

猜你喜歡
動畫創作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做個動畫給你看
動畫發展史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一墻之隔》創作談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我是動畫迷
創作隨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