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博山冠飾探析

2022-07-07 07:35羅富誠
服裝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通天博山貂蟬

羅富誠,謝 紅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紡織服裝學院,上海 201620)

金博山是古代的精美冠飾。關于它的研究,沈從文[1]早在20世紀就已著手,他研究唐代《凌煙閣功臣圖》中的大臣服飾時,認為漢、晉墓中出土的金質盾形物就是漢、晉以來《輿服志》所說的金博山。羅宗真等[2]在其著作中分析了多個墓葬出土的鏤空蟬眼金飾,認為這就是《漢書》《晉書》等史書記載的金珰。賈璽增[3]提出了金博山簡稱為“山”“薄山”,且金珰即金博山,或稱黃金珰的觀點。孫機[4]在討論“冠”時,認為部分大臣的武冠或籠冠前附蟬的金片就是金珰。張學鋒[5]總結幾大墓葬出土的金珰片,推斷天子通天冠的“金博山顏”就是“蟬紋金珰”。韋正[6]探討了金珰與步搖的關系,認為金珰、金博山和黃金山題等皆為同一物品,并在后續研究中提出“只有以蟬紋為主體圖案的金飾才是文獻中的金珰”[7]的觀點。上述文章多認為出土的金飾片為金博山,或稱金珰,部分也認為二者為同一物,對于二者關系的探究,是研究金博山前需要明確的問題。文章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史書、圖畫和出土文物等資料,探究金博山的分界、緣起、形制工藝與內在意涵。

1 金博山與金珰關系的分界

金博山與金珰的關聯是需要厘清之處,而要論金珰,需先論珰。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載:“珰,華飾也”[8],可知珰是古代華美的飾品。同時期的劉熙在《釋名·釋首飾》中也提到一種名為“珥珰”的耳飾,“穿耳施珠曰珰,此本出于蠻夷所為也”[9]。由此可見,在東漢前后,珰是包含冠飾和耳飾在內的首飾總稱。作為冠飾的珰則如王國維所言:“珰者,當也。當冠之前,猶瓦當之當瓦之前矣?!盵10]此時的珰如同屋檐前方的瓦當被裝飾在冠帽前方。

冠飾珰在史書中多有記載,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等東亞地區的墓葬中都有出土。據文獻和出土文物可知,珰存在材質、形狀和內部紋樣3方面的差異,就其材質而言,主要有金、銀、銅3類。金珰的記載與出土最多;銀珰的記載見《后漢書》,“漢興,或用士人,銀珰左貂”[11]和“漢興,仍襲秦制,置中常侍官……皆銀珰左貂,給事殿省”[11],并且遼寧省十二臺鄉墓出土過前燕時期的銀質珰;銅珰則在遼寧省喇嘛洞墓和朝鮮百濟王陵都有出土,銅珰如圖1所示。

圖1 朝鮮陵山百濟王陵出土的銅珰Fig.1 Tong(copper) dang unearthed from the royal cemetery of Baiji in Lingshan, North Korea

有學者根據形狀將珰歸為A,B,C 3種,分別對應圭形、方形和不對稱山形[12]。筆者則認為珰可分為山形、方形和不規則形,具體如圖2~圖5所示,其中圖2和圖3藏于南京市博物館,圖5藏于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就其內部紋樣而言,遼寧、南京、敦煌等地出土的珰有蟬紋、神獸紋、神人騎龍紋、幾何紋、壓印人物紋、獸面紋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蟬紋[13],具體如圖4~圖5所示。因此,不同的材質、外形和紋樣,就會產生不同種類的珰。即使金博山與金珰都為金質,但如果二者存在外形或紋樣上的差異,也不可簡單地認為金博山等同金珰。根據珰的釋義,金珰或是以金為材質的飾片總稱。

圖2 南京仙鶴觀東晉墓葬出土山形金珰Fig.2 Gold dang unearthed from the Eastern Jin tomb of Xianhe Taoist Temple in Nanjing

圖3 南京上峰墓出土方形金珰Fig.3 Square gold dang unearthed from Shangfeng Tomb in Nanjing

圖4 滿城中山王劉勝墓出土金片Fig.4 Gold piece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Liu Sheng in Mancheng City

圖5 南京大學東晉墓出土金珰Fig.5 Some gold dangs unearthed from the Eastern Jin tomb in Nanjing University

此外,通過對二十四史的梳理,發現無論是列傳,還是輿服志、禮志或儀衛志,這類金飾片在史書同一章節中甚至有不同的稱呼,裝飾于皇帝、太子或親王等皇室冠冕上時,被稱為“金博山”“金附蟬”或“博山附蟬”;在侍中、中常侍等官員的冠帽上則是“金貂”“黃金珰”“金珰”等,含有“貂”“珰”之類的名稱?!稌x書·輿服志》中載:“通天冠,本秦制……冠前加金博山述,乘輿所常服也?!盵14]通天冠是君王或儲君的冠帽,并非尋常官員可戴,而“侍中、常侍則加金珰,附蟬為飾”[14]。倘若金博山與金珰是同一物,但卻在書中同一章節有不同名稱,而未加以說明,是值得商榷的。筆者認為,金珰是金飾片的總稱,而金博山除了需滿足金質這一條件外,還要是山形,內部為蟬紋。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所藏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可見裝飾于隋文帝楊堅立像冕冠正前方的完整金飾物,此金飾物就是滿足金質、山形、蟬紋的金博山(見圖6)。閻立本官至唐朝宰相,時常面圣,其所繪之圖可信度高。

圖6 《歷代帝王圖》隋文帝立像Fig.6 Standing statue of Emperor Wen of Sui Dynasty in Pictures for Kings

綜上所述,具備金質、山形和蟬紋3要素的珰才可稱為金博山。另外,金博山與金珰為同類型飾物,但有一定區別。金博山是金珰中數量占比很大的一個種類,二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即數學意義上“集合”的概念,金博山是金珰的一個子集。珰、金博山與金珰關系如圖7所示。金博山與金珰存在稱呼和形制上的等級差異,皇室所用稱金博山,臣子所用則為金珰。此外,金博山附蟬,又被稱為“金顏”?!冻鯇W記》引徐爰《釋問》載:“通天冠,金博山蟬為之,謂之金顏?!盵15]《太平御覽》也引《釋問》曰:“通天冠金博山蟬,謂之金顏?!盵16]

圖7 珰、金博山與金珰關系示意Fig.7 Diagra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ng, gold boshan and gold dang

2 金博山的起源與沿襲

金博山,即山形蟬紋金珰,作為金珰的種類之一,其起源與金珰相同,大抵于戰國時期,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起?!昂鷱V曰:‘趙武靈王效胡服,以金珰飾首,前插貂尾,為貴職?!盵16]當時的蟬紋金珰,與貂鼠之尾連用,稱“貂蟬之飾”。東漢蔡邕《獨斷》亦載:“趙武靈王效胡服,始施貂蟬,鼠尾飾之,趙以其君冠賜侍中?!盵17]戰國時期,趙國居于北方,其國都位于今山西太原,國土與東胡相鄰。冬季氣候嚴寒,北人常將貂皮附于頭頸部位以保暖,趙人為抵御寒冬便效仿北方少數民族,將貂尾插于冠上,后演變為貂蟬之飾,稱其冠為“貂蟬冠”[18],山西博物院所藏山西北齊婁睿墓壁畫如圖8所示,此壁畫中冠飾有貂尾和珰。因此,“貂蟬冠”“貂珰冠”也表明冠帽中飾有金博山。由此,珥珰“出于蠻夷”[9]之說也可印證,即金珰與北方少數民族有關。

圖8 山西北齊婁睿墓壁畫Fig.8 Amural of LOU Rui tomb in North Qi of Shanxi

金博山源于戰國,興于漢晉,止于明,其歷史久遠,為后人所沿用。目前關于金博山的最早記載見《獨斷》:“遠游冠……展筩無山禮無文。高山冠……不展筩,無山”[17],其中的“山”即金博山。而“金博山”的完整稱呼首見于《晉書·輿服志》:“其朝服,通天冠高九寸,金博山顏……通天冠……冠前加金博山述,乘輿所常服也?!盵14]據統計,自《漢書》《后漢書》至《明史》等共14部正史書籍都有關于金博山或金珰的記載,側面反映出金博山的一脈相承。此外,體例政書《通典》、類書《太平御覽》和小說體《酉陽雜俎》等其他類型的古籍也有對金博山的記述。

3 金博山的形制、工藝

金博山的基本形制隨朝代的變遷有些許變化,但大體相同。目前出土的金博山,呈片狀,長度為3.8~8.4 cm,寬度為3.1~8.2 cm。金博山上部兩側為圓弧狀,中間凸出呈尖形,下部為方形,上寬略大于下寬,且大致以中線為軸呈對稱分布,其裝飾內容主要包括鏤空蟬紋、底紋和邊緣飾物。多數蟬紋主要由蟬足、蟬眼、蟬蛹和蟬翼4部分構成,其中蟬眼為立體圓球狀凸起,眼部比例較真實的蟬更大,蟬蛹和蟬翼近似橄欖球形。目前出土的金博山有幾個典型代表——陳列于日本神戶白鶴美術館的兩件金博山,為我國六朝(公元222—589)時期之作,其一為存世最大者,長8.4 cm,寬8.2 cm,外圍一圈三角形突起,邊框有金珠綴成的花朵狀紋樣,總體呈鏤空金片狀;另一件長5.1 cm,寬4.6 cm,邊框為“唐草紋”,下有青銅襯板[19]。還有1998年南京仙鶴觀墓出土的東晉時期金博山,長5.5 cm,上寬5.2 cm,下寬4.5 cm,中間鏤空蟬紋,邊緣為鋸齒紋,周身由細小金粟粒焊接而成,背部邊緣有一周鋸齒形卡扣,郭家山溫氏家族墓出土的金博山細節與之相同。

金博山作為古代金銀器的一種,其工藝具有地域性特點。北方的金銀器加工工藝常將金塊錘打成金片或金絲加以處理,而金博山呈片狀且起源于北方趙國,金片和金絲工藝一定程度上是金博山產生的技術因素。伴隨金銀器加工工藝的發展,漢代成為古代金銀器加工工藝的一個高峰,金博山興于漢晉,或正因為此。以掐絲和焊綴金珠二者結合使用的工藝技術,是漢代金銀器加工工藝成熟的代表。掐絲是把捶打成極薄的金銀片剪成細條,慢慢揉搓成絲;焊綴金珠是將黃金燒至溶液狀,再滴入溫水中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或把金片切碎成金碎屑于炭火上加熱,金屑熔化時呈露滴狀,冷卻后凝成小金珠。金博山上裝飾的連接在一起的小金珠,就是以焊綴金珠工藝實現的,亦可稱“金銀珠工藝”或“炸珠工藝”,具體如圖9所示。到了唐代,因金珠連綴造型形似粟米,人們形象地稱其為“金粟”。學界對焊綴金珠工藝的來源地尚有爭論,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來自埃及或敘利亞地區,另一種認為源于西方,但公認的是它在西漢時期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并在六朝時期應用于其他飾物中[19]。

圖9 金博山細節——金銀珠工藝Fig.9 Details of gold boshan—gold and silver bead process

4 金博山的佩用范圍

金博山所裝飾的冠帽類型和戴冠帽者的身份并非一成不變,在不同時期不盡相同。但在自西漢至明代近兩千年的歷史中,金博山都僅限使用在皇室或官員的通天冠、遠游冠和武冠等冠帽上,詳見表1。在西漢時期,金博山飾于常伯和侍中的武冠上?!稘h書》兩卷中分別記載:“郎中侍從者著貂羽,黃金附蟬,皆號侍中”[20],“戴金貂之飾、執常伯之職者”[20]。金博山因多與貂尾——貂鼠之尾連用,合稱“貂蟬之飾”。到了東漢,可見金博山裝飾于皇帝通天冠和皇后步搖上:“通天冠,高九寸……前有山,展筒為述,乘輿所常服”[11],“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11]。其中“山”“黃金為山題”指的就是金博山,而此處“黃金為山題”是目前發現的首次女性冠飾用金博山的記載。魏晉時期,金博山的使用與前朝基本相同,但首次出現于女性官員中。晉武帝太康六年(公元285)舉行親蠶禮,皇后乘車前往,車上便有戴“貂蟬冠”、佩玉璽的女尚書陪伴左右[14]。另外,敦煌新店臺墓曾出土金博山(見圖10),墓主人為汜心容,是東晉大將軍張重華部下張弘之妻。據此可知,金博山用于女性所言非虛。南北朝時期,太子遠游冠首次出現金博山?!读簳穂21]和《南史》[22]記載,依照舊制,天子戴遠游冠,到南朝皇帝下詔要在遠游冠上附加金博山。至隋唐時,金博山的使用范圍更加廣泛?!端鍟穂23]和《新唐書》[24]《舊唐書》[25]都描述了侍中散騎常侍、通直常侍、員外常侍等官員佩飾金博山的情況。另外,唐代還首現親王冠帽附金博山的記載:“親王,遠游三梁冠,金附蟬?!盵24]而在遼宋金時期,除宋代這一漢族政權外,遼、金等少數民族政權也有裝飾金博山的現象:“正一品,貂蟬籠巾,七梁額花冠?!盵26]在明代,則只見皇帝通天冠加金博山。

以上是政權穩定時期,除此以外,金博山的飾用還受到君王意志和政局的影響?!稌x書》載:“倫從兵五千人……乃僣即帝位,大赦,改元建始……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顏曰:‘貂不足,狗尾續?!彼抉R倫起兵篡奪帝位后,為獎賞同謀者,廣賜貂蟬,以示榮耀,終致“府庫之儲不充于賜,金銀冶鑄不給于印”[14],這就是“狗尾續貂”的由來。與其相反的是,北周周宣帝則不允許官員佩飾金博山,“(宣帝)嘗自帶綬及冠通天冠,加金附蟬,顧見侍臣武弁上有金蟬,及王公有綬者,并令去之?!盵27]周宣帝不樂見臣下佩用,而下令不可用金蟬與綬帶。

表1 正史中金博山使用范圍

圖10 敦煌汜心容墓蟬紋金珰Fig.10 Gold dang with cicada pattern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SI Xinrong in Dunhuang

5 金博山的社會文化意涵

5.1 金博山的尊卑等級

在封建社會里,服飾除實用功能外,更重要的是體現規范化和禮制化的意識形態功能,尤其體現在宮廷禮儀與官僚體系中。金博山所反映的就是一種“示恩寵,表顯貴”的古代政治文化。金博山非尋常百姓之物,通常只有皇室與大臣可用。在“禮”和尊卑意識的約束下,作為政治等級的外化表現,金博山制作的精良程度顯然存在差異。據禮制規律可以推斷,皇家之金博山優于重臣的,重臣之金博山優于普通官員的,在政局與禮制穩定時期之金博山優于混亂時期的。不同裝飾程度的金博山如圖11所示。目前的考古發掘中,出土的多為官員金博山,其中存在制作簡略,無炸珠裝飾的情況,可能是禮制崩壞、政治混亂時期需求擴張之作[見圖11(a)]。另外還出土有制作精良,裝飾云氣神獸紋與嵌寶的金博山[見圖11(b)],推測或為重臣之物。而一件藏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金博山,其制作極其精美華貴,工藝精湛,鑲嵌滿寶石,最是珍品,很可能是皇室之物[見圖11(c)]。圖11中3件金博山不同精致程度,側面反映出其佩戴者身份地位的高低及等級的差異。

圖11 不同裝飾程度的金博山Fig.11 Different kinds of gold boshan

5.2 金博山的宗教思想

前人提及金博山鏤刻蟬紋,取“蟬居高飲清,口在掖下,意謂身居高位潔身自好而不妄言國政”[18]的意涵。此外,金博山還蘊含古代樸素的“仙道”思想與宗教信仰?!安┥健笔枪糯R姷难b飾紋樣,金博山以此為造型,有企盼延年益壽、升仙長生寓意。山東臨沂洗硯池晉墓蟬紋金珰造型如圖12所示。

圖12 山東臨沂洗硯池晉墓蟬紋金珰Fig.12 Gold dang with cicada pattern unearthed from the Jin tomb in Linyi City, Shandong

“博,大、通也”[8],“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盵8]博山即高廣、有靈的大山,古人認為高山中常有仙人修行。金博山的興盛與同期的另一博山器物——博山爐或有相通之處,博山爐如圖13所示?!段骶╇s記》載:“作九層博山爐,鏤為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盵28]博山爐的產生,就是與古人的信仰崇拜,及求仙問道思想有密切聯系。詩云:“上似蓬萊,吐氣委蛇,芳煙布繞,遙沖紫微”,爐蓋的形狀就像傳說中的海外仙山——蓬萊山,爐中香氣蜿蜒環繞,遙沖“帝星”紫微星?!缎头钍垢啕悎D經》亦載:“博山爐,本漢器也。海中有山,名博山,形如蓮花,故香爐取象?!盵29]博山爐取象于形似宗教圣物——蓮花的海外仙山,其含義不言而喻,金博山亦是如此。金博山與博山爐興盛于漢代,而當時正是求仙問道思想和神話世界觀的新階段。二者與道教、佛教思想交織,是使用者借此祈求生前平安長壽,逝后能借仙山通往天界。

圖13 滿城劉勝墓出土錯金博山爐Fig.13 Mixed gold boshan incense burner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LIU Sheng, Mancheng

6 結 語

文章通過對冠飾“金博山”進行梳理,分析了金博山與金珰的界線,梳理了它的歷史源流,探討其形制工藝、佩用范圍及其包含的尊卑等級與求仙問道思想。服飾包括冠飾,作為古代冠飾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金博山的沿襲與流變見證著中國古代服飾體系的發展歷程。通過研究金博山也可以為當代的服飾配飾,以及首飾設計與制作提供一定的借鑒和靈感。

猜你喜歡
通天博山貂蟬
博山“四四席”禮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淄博博山琉璃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交接”
通天石柱
開箱取寶之博山豆腐箱
“第一玻璃公司”的滄桑歲月
閉月羞花
“關羽斬貂蟬”是否是傳說
漫話貂蟬
天鏈一號,“鏈”通天地(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