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打運動員跨項就業的研究分析

2022-07-08 01:12武仔超
體育時空 2022年12期
關鍵詞:散打因素分析

武仔超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035-02

摘? 要? 散打是我國的傳統武術項目,在近幾年我國逐漸將散打運動發展起來。我國每年培養的散打運動員不計其數,但并未能將散打運動項目明顯地開展在社會中。發現現階段散打運動員跨行就業現象較多,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國的散打運動項目。本文將通過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從個人、社會和項目之間的技術、項目和其他項目與散打項目之間的發展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出現散打運動員跨行就業現象的原因。

關鍵詞? 散打? 跨項就業? 因素分析

武術散打是我國的傳統項目,是武術集大成領域的其中的一個分支,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遠古部落時期部落之間的戰爭。但散打發展起始于上世紀,并經歷了實驗探索階段、曲折發展階段、基本完善階段、成熟發展階段等[1]。從商業角度來看從最早期的“南北武術散打擂臺爭霸賽”到現在的“中國武術散打功夫王爭霸賽”和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和中國武術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武術散打俱樂部超級聯賽”,說明我國的散打事業發展較為成熟,推廣范圍較廣。從教學角度看,散打從最初1979年的試點推行到后來的大力推廣,在三十年間走向了每個城市的高等院校、體育運動學校、武術院校以及當地的俱樂部及商業武館。從現階段看,我國已經培養了大量的武術散打專業人才但對于武術散打項目的推廣,遠遠不如同類對抗項目的跆拳道運動,通過目前散打與同類對抗項目的發展現狀,此次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訪問法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探討散打運動員就業的方向及就業選擇原因。

一、散打項目的特點

武術散打是集大成于武術項目的一個分支,是集成于“踢”“打”“摔”集一身的運動項目,不同于現在的拳擊、跆拳道、摔跤等技術相對較為較單一的運動項目,散打運動項目使用的技術較為全面,不僅可以使用單一的“拳”“腿”“摔”技術動作還可以使用技術組合動作技術,在2000年最開始的“小鞭腿加后直拳”和“唯摔獲勝”占據了散打擂臺上的一片天[2],直到發展到現在散打運動員技術越來越全面,“拳”“腿”“摔”組合技術技術在比賽場上越發常見,相比于高水平的散打賽事,散打運動員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拳”“腿”“摔”組合技術,不給對方運動員一點反抗的機會。

二、散打運動員出現跨同類項目就業的原因分析

對于散打運動員跨同類項目就業問題,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個人因素,同樣摻雜摻雜著社會因素、技能教學因素和技術遷移因素。

(一)個人因素

精力有限,散打運動員找一個比較合適的工作?,F階段我國的散打行業雖然發展較為成熟,在電視屏幕上能夠長期的見到“武林風”等散打類比賽活動。我國各個省市也有規模不同的武術專業學校,如北京市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上海市體育運動學校、天津市體育運動學校、山東萊州中華武校、少林寺文武教育學院、宋江武校、塔溝武校等,各省市或國家專業隊[3],大部分的高等院校也都在開設散打選修班公共課等,我國培養的散打專業人才具有一定的規模。相比于我國的培養的人才,相應的散打方向專業的對口工作卻少之又少。本人曾經對某所高校的武術散打專項班的學生進行了訪談,大部分的學生希望自己畢業能夠去中小學當一位教師,個別人則想去部隊進行鍛煉。他們認為散打的發展在于實戰,而部隊這樣的環境可能合適他們的專業。其小一部分學生則想去老家開一所跆拳道道館或回家自己發展散打教育機構。相比于發展自己同專業方向的事業他們認為做一名老師、一名跆拳道教練或是去部隊歷練可能所花費在找工作的精力能夠更少一點,甚至還有家里已經給安排好工作做的情況。

(二)技能和教學因素

從技能掌握情況和教學能力來看,我們國家散打專業的人才大部分來自于各個省份的武術學校,他們大多在學校中進行封閉式管理。相比于普通文化生,散打特長方向學生的文化課接學習時間較少,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技能訓練中,技能掌握非常的扎實,可對于文化課的掌握和教學能力較為薄弱。而少部分來自商業道館和在大學選修課中學習散打的學生,知識儲備較高,而技能掌握情況相對一般。

在知識儲備和技能掌握兩者全都掌握的散打項目人才,只有極少部分依靠散打技能通過國家的批準的部分院校組織的提前單獨招生考試進行升學。這部分人散打技術硬,能夠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同時在接受更高教育的期間能夠掌握除散打以外的其他運動技能,在教學就業方面有更多選擇與機會。

在訓練方式上比較難與社會中的盈利性教學機構接軌。在技能傳授方面武校更注重技能的提升,而社會中的散打教學盈利性機構更多注重的是教學體驗感與盈利,吸引更多的學員。習慣了在武術學校的教育模式的學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與社會盈利機構磨合。

(三)社會因素

散打項目是武術中的其中一個分支,武術最直接最簡單的攻擊方式。武術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個俠義、江湖、暴力、蓋世奇功的負面印象,尤其是上世紀宣傳的武術功夫素材的電影,把武術負面現象表現的淋漓盡致,以及將武術演繹成飛檐走壁,導致很多的人們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變成江湖氣息的人[4]。在現實生活中武術套路和武術散打并非是電影中訓練的那么夸張,在當代的社會中人們習練武術的人們較少,將武術套路和武術散打宣傳的那么夸張。在大街小巷中格斗類項目充斥著跆拳道俱樂部和跆拳道教育機構,讓其他格斗類項目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四)技能遷移因素

于其他行業的對抗項目技術較為類似,可以很大程度上的發展技能遷移。散打則是“拳”“腳”“摔”三方面技術相輔相成。散打通過對傳統擊打技術進行歸納整理,將各門各派的基本拳法、腿法和摔法集于一身的基本運動形式。通過查閱資料發現,現階段的大多數近身肉搏對抗項目,多多少少的都與中國古代的武術分支下的項目有聯系。大多數的對抗項目在古代時期,通過外來御史或外來的武術家進行“交流”,將部分傳統武術與其當地的民俗結合,就產生了一個新的近身搏斗的項目。

通過查閱資料,在技術上分析,在近身搏斗項目中,直拳、擺拳、抄拳是最簡單直接的進攻方式,無論是拳擊、散打等相似出拳動作,他的發力原理是基本不變的,“力從根起”,剩下的就是拳的路線與軌跡有些大大小小的細節偏差。在項目上分析技術,腿法和摔法的技術在不同項目上的分析情況與拳法的情況類似,技術相似,可以在學習或教學中運用技術遷移原理,通過短期的技術培訓或學習可以達到教學的能力。

三、散打運動員跨項就業的方向

散打跨項就業方向眾多,但目前隨著社會趨勢的變化散打運動員跨項的方向也會有所變化。下面主要從跆拳道和綜合格斗兩個運動項目進行分析。

跆拳道是散打運動員跨項就業的一個主要的方向。跆拳道在我國發展過程中,從初期的崔泓熙帶領跆拳道聯盟來華推廣,到現在遍布大街小巷的跆拳道俱樂部。其中我們國家最早在中國臺灣開展了跆拳道運動,80年代國際跆拳道聯盟在中國內地部分城市進行表演,80年代末在延邊大學和部分城市首先開展。在此階段我們國家的跆拳道專業的人才較少,最早一批的跆拳道教練大部分都是散打、套路、格斗等其他具有武術格斗功底的武術商人進行開設跆拳道俱樂部。在調研中發現,現階段跆拳道俱樂部的教練人員都是經過一定時間段的跆拳道國家職業培訓或考取跆拳道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才到跆拳道行業進行教學,相關培訓中有很多的培訓人員來自各個高校的不同專業的體育生,其中從散打運動員轉行到跆拳道行業進行教學的情況也越來越多。跆拳道在我們國家發展情況較好,每年各個省市都會舉行跆拳道比賽,可見跆拳道在我國的發展規模有多大,同時在訪談中得知,各省市跆拳道的會長也不全是跆拳道專業出身的運動員,有些跆拳道會長則是高學歷的散打運動員出身。

高水平散打運動員跨行綜合格斗。綜合格斗是近些年新興起的一個格斗項目,相比于散打項目在技術上多了一個地面攻擊;在規則上技術更加開放,允許對手倒地后繼續擊打;在護具方面,讓選手佩戴裸露手指的手套,手套中的填充物較少;場地為八角的鐵籠。在綜合格斗的賽事中,運動員并不僅僅局限于一種格斗技巧,通常是將泰拳、散打、摔跤、柔道等各種技巧技能融合并靈活運用以奪取勝利。規則、技術大部分與散打項目相同,我國的散打運動員逐漸開始向綜合格斗項目進行轉型,例如李景亮,跟隨寶力高學習散打技術,如今轉型綜合格斗項目。張偉麗,河北省散打運動員,后轉戰綜合格斗。李景亮和張偉麗是在綜合格斗較為出名的運動員,他們已經成功轉型為綜合格斗運動員,不只是他們,在散打項目中越來越多的運動員都在嘗試著去轉型綜合格斗項目。隨著綜合格斗項目的興起,高水平散打運動員們都想嘗試發展,導致我國也在慢慢的發展綜合格斗賽事。不只是跆拳道和綜合格斗,自由搏擊、摔跤等對抗類項目及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也有散打運動員的身影。

四、分析與討論

1.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抗項目的發展需要人們的支持。像散打格斗類運動項目需要加入現代社會的元素,同時結合自身的優缺點進行推廣,可在推廣中消除人們對中國武術的刻板印象,使其更加多元化發展。

2.武術是集中國徒手對抗和器械對抗運動的總稱,我們是否可以借鑒跆拳道運動,在教學中傳輸散打技術的同時,也將表演項目強的套路表演技能同時進行教學傳輸,讓散打運動員掌握更多的技術,使人們去發現武術的閃光點,不僅是實戰,表演也要吸引人們的眼球,去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作息習慣,即最大化滿足人們的需求的將我國的傳統項目傳承下去,增加散打運動項目的對口就業機會。

3.培養多年的散打運動員未能投身于中華武術的傳承中,散打運動員跨行就業是對我們散打運動人才的損失。換一個角度講,投身于同類對抗項目中發展,同時促進了我們國家經濟的增長。

參考文獻:

[1]姜傳銀.我國武術散打的發展歷程及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4(05):57-60.

[2]倪紅鶯,朱瑞琪,李俊峰.武術散打新舊規則下散打技術運用狀況的對比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1):132-134.

[3]丁省偉,范銅鋼.新時代背景下散打運動員職業化培養發展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20,42(01):39-43.

[4]李源,王崗,朱瑞琪.中國武術負面形象的形成原因及反思[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09):33-40.

猜你喜歡
散打因素分析
關于散打教學方法的研究
東莞高校散打課程的現狀與調查分析
橋梁抗震影響因素分析研究
工程項目社會穩定風險研究現狀分析
無形資產減值因素分析
物流設施與設備課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互動式教學法在大學散打教學中的應用
對提高散打擊打力度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