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研究

2022-07-08 09:59王學佳徐長安
中國市場 2022年15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自然

王學佳 徐長安

摘?要:人類文明歷程包括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生態文明融入四大領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為黨的執政方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而生態文明建設則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路徑。文章基于此,分析了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包括促進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扭轉環境污染加劇的態勢,繼而從生態保護機制、生態社會宣傳以及生態立法三個維度探討了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對策。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自然;和諧相處

中圖分類號:F0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5-0030-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5.030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著嚴重的粗放式發展的問題,大量產業不僅附加值低,且存在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的現象,由此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壞事件層出不窮,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污染現象遍布全國。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并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布局,為新時期的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此,要以生態文明建設來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1?意義

“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創造?!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生態經濟學”這個概念于1966年由肯尼斯·鮑爾丁正式提出,??第一次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會議通過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出版《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生態文明的特征主要體現在價值觀上、地位上、宏偉目標上、基本政策上、根本方針上、基本途徑上、建設目的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2]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繼承和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3]

1.1?促進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盵4]

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對經濟發展同樣有著重要的價值。比如,轉變經濟發展思路。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著嚴重的粗放式發展的問題。改革開放初期的產業發展以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不僅附加值低,且存在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的現象。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發展面臨著提質增效的歷史性問題。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助于轉變經濟發展思路,推動粗放式經濟向集約式經濟轉變,降低經濟發展中的能源消耗問題。又如,創新經濟發展形態。[5]生態資源蘊藏著重要的經濟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以在不損害環境的同時,最大限度發掘生態資源價值。

1.2?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自然是人類的棲居地,熱愛自然、融入自然則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先決條件。[6]然而,當前人類與自然卻出現了疏離與隔膜的問題。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城鎮化水平持續提升,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取代了山川平原,成為人類主要的生活場所,人類接近自然、親近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另一方面,現代科技,特別是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更多的娛樂形式。人類更愿意將時間消磨在卡通視頻、網絡游戲上,與自然漸行漸遠。自然的缺失嚴重影響了人的生活質量,并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不僅可以優化人類社會的生活環境,如改善空氣質量、水體質量等,也能拉近人與自然的關系,為人類構建“詩意棲居地”。

1.3?扭轉環境污染加劇的態勢

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阻礙,也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土地荒漠化為例,我國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這既和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有著很大的關系,也和土地的過度開發緊密相關?;哪o國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以草原為例,我國90%以上的草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退化現象。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以有效扭轉環境污染加劇的態勢。如在國家層面的支持下,我國造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9年共完成造林706.7萬公頃、森林撫育773.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升到22.96%。

2?對策

生態形勢嚴峻:資源總量不足、資源使用效率不高、資源能耗較大、資源人均占有率較低、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地方工作期間就很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積累了大量生態文明建設的寶貴經驗。這些實踐經驗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的重要依據。在正定,習近平同志結合當地實際提出要樹立“大農業”思想,強調發展多種經營是實現農業生態平衡、生態目標和經濟目標相統一和建立良性循環生產結構的戰略措施。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提出了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他強調“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都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使八閩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余村考察時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形成了以綠色為基調的生態文明思想,體現為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為核心的生態理念和以綠色為導向的生態發展觀。

2.1?創新生態保護機制

創新生態保護機制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也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鍵一環。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包括“生態良好”。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被提出?!按罅ν七M生態文明建設”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作為第八部分單獨提出來,“生態”“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建設”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分別出現39次、15次、7次?!吧鷳B文明”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出現12次,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作為第九部分單獨提出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睂徸h通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樣,就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指明了方向?!吧鷳B保護紅線”是繼“18億畝耕地紅線”后,另一條被提到的國家層面的“生命線”。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實行嚴格保護的空間邊界與管理限值,以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首先,樹立生態保護前置的觀念。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生態保護走的都是“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必須將生態環境保護前置,任何形式的生態開發都要有嚴密的生態環境影響論證,從源頭上提升經濟發展的科學性。其次,加強生態環境評估與補償。任何形式的生態開發均不可避免地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因此,要從前、中、后三個階段做好生態系統的整體評估工作,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設計以及高頻率的生態系統調查來實時關注生態系統的變化情況。對重點開發項目,建立健全項目開發中的生態風險預警機制,將可能發生的生態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與此同時,在生態環境評估的基礎上,要建立對應的生態補償機制。[7]生態環境的破壞有多種表現,其中,生態污染的修復難度較低,而生態動力系統、生態物種多樣性的修復難度則較高,一旦發生破壞,很難達到建設前的標準。要構建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遵循修復、輸血、造血的補償路徑,最大限度降低因經濟發展而對生態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保障生態環境。最后,做好生態環境修復工作。在全球環境惡化的當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針對生態資源開發中出現的生態環境破壞現象,要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對因項目建設而導致的生態問題要及時采取有效的修復措施。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科學歷程主要有1949—1978年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1978—1992年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1992—2002年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2002—2012年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2012年至今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主要任務有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正確方向包括堅持和改善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和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2.2?做好生態社會宣傳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整體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因此,必須做好生態社會宣傳工作,以持續、深入的生態社會宣傳提高社會大眾的生態保護意識,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礎。[8]首先,利用好傳統媒體。重視紙媒、廣播媒體、電視媒體在生態社會宣傳中的作用,圍繞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需求,設計、制作一批精品生態保護節目。其次,發揮好新媒體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媒體的形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新媒體不僅有更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在信息傳播的速度、范圍上也具有顯著的優勢。要重視新媒體在生態社會宣傳中的作用,積極打造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新媒體生態宣傳平臺。比如,在抖音注冊賬號,發布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短視頻。最后,將生態社會宣傳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生態社會宣傳包括有明確目的、內容、方案的顯性宣傳以及融入社會生活其他領域的隱性宣傳兩種形式。在宣傳實踐中,既要發揮好顯性宣傳的作用,也要重視隱性宣傳的價值。以產品包裝設計為例,當前,市面上流行的包裝設計材料有很多,從金屬、紙張、木塊、塑料、玻璃等應有盡有,不同的材料有著不同的使用范圍。要盡可能選擇無污染、可降解的材料,如竹材等,在無形中向社會大眾傳播生態保護理念。

2.3?加強生態立法工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法律體系不完善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典型問題,也是制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要因素之一。對此,要加強生態立法工作。首先,轉變立法思路,重視生態立法的需求探索。我國生態立法工作起步較晚,相比而言,西方國家已經有一套完善的生態法律體系,因此,生態立法中存在著嚴重的“拿來主義”問題[9],一定程度上脫離了中國的實際情況。對此,要轉變立法思路,推動生態立法從以立法為中心向以需求為中心轉變,立足中國生態實踐的需求,出臺針對性強、契合度高的生態法律。其次,提升《環境保護法》的基本法地位?!读⒎ǚā返谄邨l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盡管生態法學界均將《環境保護法》視為基本法,但在實踐層面并非如此?!董h境保護法》并沒有真正具備生態基本法的性質,由此導致的結果便是立法活動與生態實踐的脫節。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修訂《環境保護法》,提升《環境保護法》的基本法地位。最后,填補生態立法中的漏洞。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央對環境保護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生態立法進程加速。2018年憲法修正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為生態立法創造了良好的法律環境。對此,要立足生態實踐的需求,分析我國法律體系中生態法律的空白,著力彌補生態立法中的漏洞,為生態保護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據。

3?結論

隨著我國國際競爭參與程度的不斷深入以及環境保護力度的日益加大,粗放式的發展路徑已經不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對此,要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從創新生態保護機制、做好生態社會宣傳、加強生態立法工作三個角度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效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生命共同體[N].人民日報,2015-09-28.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7].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7/c414395-29613458.html.

[4]新華社北京月日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J].求是,?2012(22):1.

[5]馮紅偉.經濟與環保協同發展: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生態文明建設[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20(1):56-64.

[6]李亞歐.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內涵解讀[J].改革與開放,2019(3):325.

[7]夏新武.芻議跨界污染治理中的生態補償及其制度完善[J].生態環境與保護,2020,3(12):97-98.

[8]張厚美.生態環境宣傳要擔負起新形勢下的新使命[J].環境教育,2019(3):27-32.

[9]黃輝,沈長禮.需求導向型生態立法模式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2(3):48-54.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建設自然
關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的若干思考
用生態文明建設助推佳木斯經濟振興發展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自然》:中國的生物倫理并不狂野
《自然》關注中國科技雄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