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品牌建設探析

2022-07-08 09:05姜檢平
現代教育科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質量品牌建設核心競爭力

姜檢平

[摘 要]本文以25所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為研究對象,對其相關數據的梳理表明: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在全國同類院校中有較好的品牌知名度,但在當前的品牌建設過程中,存在意識淡薄、力量薄弱、核心競爭力偏低、外部發展環境一般等諸多問題。今后建設過程中應采取強化品牌建設意識、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提升品牌建設核心競爭力、營造良好的品牌建設外部環境等措施,推進高等教育強省建設進程。

[關鍵詞]民辦本科高校;品牌建設;核心競爭力;人才培養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2)03-0021-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2.03.004

自1994年私立華聯學院成為省內第一所具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民辦普通高等??茖W校以來,至2021年6月底,廣東省已有民辦高校51所,占全省普通高??倲档?1.88%,成為廣東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省內現有普通民辦本科高校25所,從地區分布來看,廣州市15所,珠海市3所,東莞市、肇慶市各2所,中山市、佛山市、湛江市各1所;從所屬類型來看,有民辦普通本科高校18所,獨立學院5所,職業技術大學2所。

一、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品牌發展現狀

眾所周知,高校品牌知名度與其綜合實力息息相關,綜合實力愈強,其品牌知名度則愈高;反之,亦成立。當前,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品牌建設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全國高校中缺乏品牌知名度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有普通本科院校1 272所,其中公辦本科院校836所,民辦本科院校(含獨立學院)436所。近年來,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還是社會第三方機構發布的各類大學主榜單排名前500名中,都難尋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的蹤影??梢?,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當前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綜合實力有限,品牌建設進程任重道遠。

(二)在全國應用大學中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近年來,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GDI)以應用指數、學術指數、聲譽指數、二次評估指數等4個一級指標建構綜合指數,遴選全國暫時沒有博士學位授權點的本科高校,每年發布全國應用大學排行榜。2018—2021年,廣東省民本本科高校在此榜單上表現較好,全省有23所民辦高校名列前800名(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列第159名),有11所高校名列前500名(見圖1)。

(三)在全國民辦本科高校/獨立學院中有良好的品牌

以第三方大學評價研究機構艾瑞深研究院發布的校友會網大學排名為例,2018—2021年,廣東省共有23所高校入圍全國民辦本科高校/獨立學院排名前200強,有3所高校排名穩居全國前10;尤其是珠??萍紝W院表現搶眼,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1名(見圖2)。

二、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品牌建設意識淡薄

近年來,隨著廣東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不斷提升,省內民辦本科高校辦學規模整體呈穩步增長的趨勢。當前,省內部分民辦本科高校中的工作重心仍停留在如何謀求生存與發展,內涵發展、品牌戰略的規劃偏少,品牌建設的意識不強。

(二)品牌建設力量薄弱

囿于自身辦學條件的限制,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品牌建設力量普遍存在先天不足的現象,在探索、創建關系到高校戰略發展的品牌時,上至學校中高層管理者,下至廣大師生員工,都對品牌建設缺乏經驗和資源支持。目前,省內25所民辦本科高校中,日常品牌建設工作主要歸口于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或學校辦公室,既沒有制訂專門的品牌建設規章制度,也無設立專職崗位從事品牌建設研究與實踐工作,更遑論出臺品牌建設專項發展規劃,只是完成了VI視覺識別系統??陀^地說,近3年來,在省教育廳《廣東省民辦學校規范達標計劃和品牌提升計劃(2019—2022年)》文件指引下,省內各民辦本科高校各自相繼制定了規范達標計劃和品牌提升計劃實施方案,加強了品牌建設的投入力度,但整體而言,品牌建設力量依舊分散且較為薄弱。

(三)品牌建設核心競爭力偏低

1.師資隊伍建設滯后。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進入關鍵階段,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加大了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專任教師規模穩步增加,3年來凈增專任教師3 631人,質量也有所提升,研究生學歷專任教師占比提升了4.34%,中高級職稱專任教師占比增長了1.13%(見表1)。但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與省內本科高校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生師比、中高級職稱專任教師占比兩個指標上差距明顯??梢?,省內民辦本科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整體滯后。

2.學科專業建設水平不高。學科建設始終是大學各項建設工作的核心,在大學的發展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代表著大學的辦學水平。2016—2020年,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獲批各類省級學科47個,獲批省級及以上本科專業46個,累計獲批各類學科專業數93個,占全省本科高??倲档谋壤秊?.44%(見表2)??梢?,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整體學科專業建設基礎較為薄弱,辦學特色有待凝練,辦學水平提升空間較大。

3.人才培養質量一般。學生獲獎及就業質量可作為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從部分國賽的獲獎總數來看,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表現尚可,5年間累計在8個全國性大學生學科競賽中獲得獎項474項,占全省本科高校獲獎總數的21.99%。但從含金量高、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單項競賽獲獎情況來看,省內民辦本科高校獲獎數量偏少,且最高獎項僅為銀獎或二等獎。就學生就業質量而言,近年來,省內民辦本科高校畢業生升學率在低水平徘徊,最高值也不足3%,畢業生初次就業平均月薪落比全省本科高校平均水平低200—500元(見圖3、表3)??梢?,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4.科學研究能力偏低。2018—2020年,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除科研人力資源指標占全省本科高校的比例維持在兩成左右外,其余指標占比都偏低,如科研經費占全省本科高??蒲锌偨涃M的比例不足4%,論文發表數比例低于10%,技術轉讓當年實際收入比例低于1%(見表4)。由此可見,廣東省民辦本科高??茖W研究能力較低,科研成果質量不佳,對社會的輻射有限。

(四)品牌建設的外部環境一般

近年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國務院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新法新政的陸續出臺,各地地方政府也相繼發布了系列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文件,我國民辦教育的政策環境得以持續改善。但現階段,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在學校建設用地、基本建設費用支出、貸款融資等事關學校生存發展的政策方面,無法享有與省內公辦本科高校相同的待遇,這勢必會導致省內民辦本科高校在經營管理上面臨巨大的壓力,部分民辦本科高校甚至直接面臨生存危機,品牌建設則無從談起。此外,社會對民辦高校存在偏見,如有人覺得民辦高校因收費較高而更像是貴族學校。這些來自社會的認知偏差也不利于省內民辦本科高校品牌建設。

三、全國其他省份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的有益探索

作為各類民辦院??倲嫡加新实谝幻暮幽鲜?,針對省內民辦院校品牌建設中存在“社會會對民辦教育認識仍有偏頗”“民辦教育品牌建設意識薄弱”“專業設置、基礎設置與經濟需求脫節”“師資結構、數量與教育不相適應”“品牌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問題,提出“加強民辦教育認知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區域經濟發展為依托,優化專業設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樹立品牌建設意識,開展品牌維護”等改進措施。四川省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的策略有“通過特色專業打造品牌”“準確的品牌定位”“努力提高生源質量”“認真建設教師隊伍”。陳岳堂,韓盈施在《中國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的困境與對策》一文中明確指出我國民辦高校品牌建設面臨的困境有“對民辦高校缺乏正確的認識”“民辦高校品牌定位的偏失”“缺乏完善的形象識別系統,資金來源雖多元化,但缺乏穩定性和安全性”“教育質量下滑,難以保證品牌效應的良性循環”“管理模式守舊”,其建設策略是“精準確立品牌定位”“完善學校治理結構”“凸顯辦學品牌特色”“健全質量保障機制”“大力推進品牌的傳播”。

四、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品牌建設的改進措施

(一)強化品牌建設意識

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應以制訂學校規范達標計劃和品牌提升計劃實施方案為契機,將品牌建設作為一個專題規劃納入其“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中,應從戰略的高度、全局的視野來謀劃品牌建設,做好頂層設計。決策層應切實轉變發展理念,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兼顧規模與質量,在品牌建設方面形成共識并付諸行動。

(二)加大品牌建設力度

一方面,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應通過人員調整將校內品牌建設力量歸口于某一職能部門,并賦能其品牌建設相關職責,適時設立品牌發展和運營中心。增加用人編制,增設專崗從事品牌建設的研究與實踐工作,將品牌建設發展規劃、品牌提升計劃3年實施方案落到實處。另一方面,應建章立制,加強品牌領域的規章制度建設,涉及品牌策劃、品牌定位、品牌實施、品牌傳播、品牌維護、品牌效果評估等方面,通過制度建設,確保品牌建設有章可循,馳而不息,避免人走政息的現象發生。

(三)提升品牌建設核心競爭力

1.打造優質師資隊伍。大學的高速發展離不開經費和設備的投入,但關鍵在教師。正如梅貽琦先生所言,“所謂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一流的師資培育一流的人才,產生一流的成果,推動大學走向一流。為此,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應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其發展的第一要素,決策層應定期召開會議,商討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學校校長應成為師資隊伍建設的第一責任人;設立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專項資金,加大博士學位教師、高級職稱教師的引進和培育力度,增加專任教師規模,適時降低生師比;統籌校內外各類人才計劃和支持政策,突出高端人才,注重中青年優秀人才,構建一支高端引領、結構優化、梯隊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2.提升學科專業水平。首先,廣東省民辦本科高??砂凑铡叭嬉巹?、優化結構、突出重點、促進交叉、形成特色”的建設思路,面向國家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校內重點優勢學科建設,促進各種資源要素向優勢學科集中,打造學科高峰,實現優勢學科更強、特色學科更優。其次,對標廣東省特色重點專業建設指標要求,加強校內一流專業、特色專業建設力度,打造一批區域一流、省內知名的品牌專業,提高省內民辦本科高校專業建設品牌的辨識度。最后,應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新工科、新文科建設,把改造傳統專業與培育新興專業結合起來,推進專業集群建設,點燃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3.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應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穩定人才培養規模,創新辦學理念,構建集理想信念、知識水平、能力養成、素質提升于一體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推進一流課程建設,建設具有民辦高校特色、符合國家標準、與一流應用型大學相適應的課程體系。重點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圍繞著重點學科、優勢專業、精品課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推廣先進教學理念,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革新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大學生核心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鍛造,形成“一院系一品牌、一專業一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依托校內創業園區、眾創空間、雙創項目,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完善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多維度評價體系,改進評教和評學方式,提高省內民辦本科高校的畢業生質量和社會認可度。

4.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應以重點學科、重大平臺為中心,積極引進和培育學科帶頭人,完善科研團隊評價方法,破除學科專業、院系壁壘,構建一批結構合理、分工明確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聯合政府、企業、行業等各方力量,爭取獲批若干重點實驗室、工程建設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省市級科學研究平臺,培育一批服務于廣東省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科技創新平臺;依托現有的各級各類平臺,主動對接區域產業發展轉型升級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項目研究,努力造就一批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著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

(四)營造良好的品牌建設外部環境

廣東省各級地方政府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等國家新法新政的總體部署,一切從實際出發,出真招、亮實招,切實解決影響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生存發展的關鍵問題、核心問題。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力度,打消舉辦者的后顧之憂,提升社會力量對興辦民辦教育的心理預期,為民辦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此外,省內民辦本科高校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切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公益化辦學,降低社會對民辦教育的偏見。

參考文獻:

[1]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名單[EB/OL].http://edu.gd.gov.cn/xuexiaochaxun/list.do?action=index&xxxlb_m=34,2021-07.

[2]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名單[EB/OL].https://hudong.moe.gov.cn/qggxmd/,2021-07.

[3]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GDI應用大學排行TOP800榜(2021)[EB/OL].http://www.gzgddi.com/,2021-06.

[4]廣東艾瑞深數據技術研究院.校友會2021中國最好民辦大學排名[EB/OL].http://www.chinaxy.com/2022index/news/news.jsp?information_id=53,2021-11.

[5]〗教育部,統戰部,發改委,等.關于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獲獎公示及信息核對的通知[EB/OL].https://cy.ncss.cn/information/8a80808d76ef5af301774d680e5f0009,2021-01.

[6]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等.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結果[EB/OL].http://www.tiaozhanbei.net/article/15729/,2021-04.

[7]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2020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獎名單[EB/OL].http://www.mcm.edu.cn/html_cn/node/15767d638d52e1d38c64ea910de792d1.html,2021-04.

[8]北京外國語大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等.2020“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含學術英語演講專項賽)、寫作、閱讀大賽全國決賽獲獎名單[EB/OL].https://uchallenge.unipus.cn/c/2020-12-20/501336.shtml,2021-04.

[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信息產業部人事司.關于公布2020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信息科技前沿專題邀請賽獲獎名單的通知[EB/OL].http://nuedc.xjtu.edu.cn/index/index/detail/id/80/catid/6.html,2021-05.

[10]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組委會.第13屆大廣賽全國總評審獲獎名單[EB/OL].http://www.sun-ada.net/home/search/index,2021-05.

[1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公布賽迪環保杯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決賽獲獎名單[EB/OL].http://www.jienengjianpai.org/Article.asp?ID=228,2021-05.

[12]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等.2020年(第13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作品評審結果公示[EB/OL].http://jsjds.ruc.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84,2021-02.

[13]李海燕.河南民辦院校品牌建設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9):124-126.

[14]鄧麗.四川省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現狀調查報告[J].中國市場,2015(35):125-127.

[15]陳岳堂,韓盈施.中國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的困境與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1):69-72.

(責任編輯:劉新才)

A Probe into the Brand Construction of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JIANG Jianping

(Guangzhou Cit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25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combing the relevant data, it shows that Guangdong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have good brand awareness among simila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untry, but at present, in the process of brand construc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weak consciousness, weak strength, low core competitiveness, general extern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so on.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brand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brand construction,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brand construction, and create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br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s: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rand building; core competitiveness;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質量品牌建設核心競爭力
中職學校如何加強教學研究分析工作
高校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機制研究
影響跨境外貿電子商務的企業競爭力因素
唯品會的品牌塑造研究
職業技術院校教學改革創新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