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功能性電刺激踏車訓練對腦卒中早期康復患者生活能力及心肺適能的影響

2022-07-08 03:24顧術理張倩倩
華夏醫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心肺功能性康復

梁 杰 ,顧術理,張倩倩

(鶴壁市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河南 鶴壁 458030)

關鍵字:強化功能性電刺激;踏車訓練;腦卒中;生活能力;心肺適能

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腦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殘率明顯下降。相關報道指出,80%左右的腦卒中患者經救治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其中心肺功能障礙是其最常見的并發癥[1]。分析原因主要與腦卒中患者早期需絕對休息,造成血管調節功能失常,加之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咳嗽反射不敏感,導致異物經中小氣管流入肺部,引發墜積性肺炎有關,不利肺部正常通氣與換氣功能,加重病情[2]。既往臨床常使用功能性電刺激踏車訓練,可有效刺激大腦神經重塑功能,緩解局部大腦血液循環障礙,還可通過增加活動量,促進心臟收縮和肺部收張,提高心肺耐力[3]。但既往臨床均未明確指出何種訓練強度為最佳強度,其中1次/d,2次/d是目前常使用訓練強度?;诖?,本研究旨在分析強化功能性電刺激踏車訓練對腦卒中早期康復患者生活能力及心肺適能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鶴壁市人民醫院收治的92例腦卒中早期康復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6例。對照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62~79歲,平均(71.6±3.1)歲;病程61~80 d,平均(72.2±6.1)d;卒中位置:左側19例,右側27例。觀察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60~78歲,平均(72.1±2.9)歲;病程63~81 d,平均(73.1±5.2)d;卒中位置:左側20例,右側2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腦卒中相關診斷標準[4];②取得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近期內未進行類似干預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害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電擊放置位置位于皮膚破損處或存在電擊禁忌者;④認知功能障礙,無法完成基本交流和指令者。

1.2 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給予口服藥物依達拉奉(福建天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93,規格:30 mg/片)治療,30 mg/次,2次/d。觀察組采用強化功能性電刺激踏車訓練。操作如下:指導患者坐在電刺激踏車(四川佐誠科技有限公司,型號:FES)上,將電極陰極近端置于患者的腓總神經部位,設置參數:脈沖頻率為10~30 Hz,傳感器置于小腿內側與脛骨平行,可根據患者電刺激敏感度等實際情況由臨床醫師決定是否調整位置。30 min/次,2次/d。對照組采用功能性電刺激踏車訓練。操作方法同觀察組一致,1次/d。兩組均持續干預4周。

1.3 觀察指標

①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量表(BI)對患者進食、洗澡、上下樓梯等10個方面的生活能力進行評價,總分0~100 分,分數越高,患者自理能力越強。②心肺適能:采用心肺功能檢測儀(合肥健橋醫療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型號:FGY-200)檢測患者峰值攝氧量(VO2)、無氧閾(AT)、峰值氧脈搏(VO2/HR)及二氧化碳通氣當量(VE/VCO2)斜率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生活能力

干預后,觀察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能力比較分)

2.2 心肺適能

干預前,兩組心肺適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峰值VO2、AT高于對照組(P<0.05),峰值VO2/HR水平、二氧化碳通氣當量(VE/VCO2)斜率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肺適能比較

3 討論

腦卒中是由于動脈血管在一些基礎性疾病的作用下,脆性增加、彈性收縮力減弱,導致血管阻塞,微循環障礙,致使腦功能受損的一種神經性疾病[5]。該病具有起病急、易復發的特點,致死率和致殘率極高。常見病因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頸動脈血栓等,引起患者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等癥狀[6]。但是,由于腦卒中可造成腦細胞不可逆性損傷,藥物或手術治療后一般預后較差,故探究合理的康復訓練方式成為當前研究重點[7]。

目前,臨床普遍使用功能性電刺激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使機體被動接受一定強度的脈沖電流,并通過對患者實際情況預先設置相應程序,刺激1組或多組肌肉運動或模擬正常肌群運動[8],有助于延緩肌肉萎縮,促進運動功能重建或代替其功能的一種電流刺激法[9]。功能性電刺激踏車訓練可提高患者肌力、行走及協調力,改善步態參數,促進血液循環[10],還可避免患者運動恢復前期下肢肌力弱、穩定性差而無法站立、行走等活動的風險,相對安全,易被患者接受。雖說其應用準則及實施系統已在康復治療中廣泛應用,但何種訓練強度為最佳強度仍需進一步研究。相關研究發現,1 d/次刺激訓練在改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療程較長,短期內恢復效果不明顯[11],易導致患者情緒波動較大,影響治療效果。在患者可耐受范圍內提高訓練強度,刺激大腦運動皮層效果更為顯著,有效增加大腦控制力,改善肌群功能,縮短療程[12]。

腦卒中最常見后遺癥為偏癱,可造成患者中樞神經受損,活動范圍及生活能力下降[13]。究其原因可能與腦卒中可造成肌力喪失、痙攣等有關,進而導致患者肌肉控制不協調,步態不穩等表現,增加老年患者跌倒等風險,對其獨立生活產生影響[14]。本研究使用的BI量表是對患者洗澡、平地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動功能狀態的一種評分量表,可有效了解患者生活和交流能力,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獨立自理能力越強[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獨立生活能力水平優于對照組。功能性電刺激可通過適度的電刺激,調節肌肉神經電位活動,改善肌群功能,有助于促進喪失功能的肢體或器官重建,維持軀干穩定性,還可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大腦重組及可塑性功能,將運動信息傳遞給大腦運動皮層,增加活動范圍。同時,踏車訓練作為一種有氧運動,可促進全身肌肉協調與發展,避免肌肉失用性萎縮,增強肌力。相較低強度訓練,高強度訓練在患者耐受情況下,增強電刺激、放松肌肉、松弛血管效果更佳,可預防訓練時由于肌肉過度僵硬造成肌肉拉傷,避免疼痛過度造成恐懼等負面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進而提高康復訓練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縮短康復周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進疾病康復。

腦卒中患者早期運動受限,心肺適能下降,可增加疾病復發及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诖?,康復訓練中改善患者心肺適能是預防疾病復發及降低并發癥的關鍵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心肺適能指標優于對照組。高強度功能性電刺激可提高患者運動心率及運動輸出功率,改善患者心肺適能。高強度功能性電刺激踏車訓練通過增加患者運動量及刺激肌肉不斷收縮,可提高靜脈回流動力,進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為患者重建正確的運動模式,有效防止心腦血管疾病,改善心肺適能,還可減少肺實質成分,促進肺部正常擴張和收縮,增強心排出量和有效氣體交換率,調節體內O2和CO2含量。高強度訓練給機體帶來的運動刺激更強,可有效維持較高的工作效率,提高康復外周效應,進而增加最大攝氧量,進一步提高機體負荷能力及心肺耐力。

綜上所述,強化功能性電刺激踏車訓練可有效增強體質,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心肺適能。

猜你喜歡
心肺功能性康復
心肺康復“試金石”——心肺運動試驗
基于十二指腸異常探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醫研究進展
小象接受心肺復蘇
中醫急診醫學對心肺復蘇術的貢獻
一種功能性散熱板的產品開發及注射模設計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心肺之患”標本兼治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滌劑中的應用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補陽還五湯聯合康復治療腦卒中3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