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建與學風建設發展路徑研究

2022-07-11 00:51閔詩堯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2年6期
關鍵詞:學生黨建學風建設高校學生

[摘 要]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加強學生黨建與學風建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二者應相輔相成、互促互進。本文在分析總結工作難點的基礎上,探尋新媒體視域下學生黨建與學風建設的發展路徑。構建以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提升工作效率為前提,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兩個互動”,以隊伍建設為保障的良性發展模式,確保高校的育人實效。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學生;學生黨建;學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2) 06-0059-03

高校承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學生黨建和學風建設是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學習精神與綜合品質的重要體現。在新媒體背景下,高校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仍需不斷適應新變化,將先進學生黨員的示范效應、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效應和培育優良學風等元素有機融合。如何搭建思想引領全員化、綜合化、現代化平臺,已成為一項緊迫課題。

一、新媒體視域下學生黨建與學風建設的內在聯系

新媒體作為信息時代的標志產物,其發展具有兩個特征:一是相對性,即新媒體用于區別傳統媒體,會隨著技術的迭代而發生改變,并非某種特定媒介;二是融合性,新媒體誕生的基礎是融合了多媒體、數字化和互聯網等新技術,此外,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并非是簡單替代關系,而是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高校學生黨建與學風建設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1]

(一)高校學生黨建:培育優良學風的風向標

高校學生黨建將思想引領納入發展學生黨員的全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武裝頭腦,以黨支部建設和黨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崇高政治信仰,進而全面指導在校表現。同時,應當充分認識到黨的思想建設作為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前提,對培育優良學風具有帶動與引導作用。

(二)學風建設:鞏固學生黨建的“主陣地”

高校學風建設是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途徑,也是學校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觀測點。良好的學風能在校園內凝聚一股持續的推動力,幫助學生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進而成為學習能力強、綜合素質佳的新時代青年,為黨建工作提供人才儲備。同時,要在學風建設中充分認識并發揮行政班級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實現學校辦學質量與現代化建設。[2]

(三)新媒體下的互促互進,相輔相成

新媒體發展的交互性特征,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和學風建設的有機融合帶來啟發作用。在“十大育人”體系中,二者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依存、共同進步的。在實際工作當中,學生工作均以學生得到綜合發展為目標,黨建工作可以視為學風建設的組織前提,結合當代大學生發展規律,以學生黨支部建設和黨員榜樣示范為切入點,從政治理論角度引導廣大學生,全面提升自我力爭上游;反之,學風建設是黨的建設在行政班級的延伸,并作為德育、智育工作具體成效的觀測點。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打造優良學風班的過程中,選拔出的入黨發展對象,其政治理論和學習態度也往往優于學風渙散班級的發展對象。因此,新媒體憑借其時間靈活、形式多樣的優勢,可以作為催化劑,激發學風建設和黨建工作活力。

二、新媒體視域下學生黨建與學風建設的挑戰

新媒體的出現,拉近了地理界線。新媒體憑借大容量、實時性和全球化的特征獲得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爆炸式的信息增量也導致信息良莠不齊和內容侵權事件頻發,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障礙。新媒體背景下,高校的黨建和學風建設也同樣面臨著挑戰。近年來,高校發展學生黨員人數呈穩步上升趨勢,盡管部分高校有意識地促進黨建和學風工作共同發展,但是由于學生群體的流動性大,且高年級面臨升學和就業等實際壓力,結果往往不理想。入黨后再教育力度不足也出現了學生發展黨員后思想懈怠,疏于理論學習,成績落后的現象。黨建與學風難以深層次交互,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部分:

(一)工作模式陳舊困擾黨建與學風建設

新媒體在廣泛應用的同時,工作模式并未能夠迅速匹配,導致學生認同感不高,高校易出現管理一刀切和痕跡化評價情況,工作中缺乏靈活性。體現在因信息化建設不足,耦合程度不高,同類信息多次收集現象頻繁出現,效率偏低,同時工作方式單一,多為紙質或者電子文檔的傳達和學習記錄的截圖收集,缺乏過程性評價和對于學生的吸引力。[3]

(二)重指標、輕感受,學生認同感不足

高校的黨員發展和教育引導工作,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不動搖。但在執行過程當中,由于黨建和學風工作均有專項組織機構和管理體系,導致部分具體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存在矛盾,學生認同感低,不能迅速響應。黨組織學習多是通過集中學習,需要固定時間且覆蓋面積小,學風建設活動形式不豐富,調動學生積極性困難。同時,黨員發展體量大、人員變動大,基層黨支部發展黨員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等不利因素,導致黨建帶動學風的效能不足。

(三)工作主體力量單薄,執行難度大

高校輔導員作為兩項工作的主要執行者,在學校還承擔學生日常管理和急難險重情況的處理任務。在個人社交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對高校工作者處理任何問題都提出快速且精準的要求。因為工作性質的特殊性,輔導員的年齡結構偏低,面臨經驗和專業技能不足的本領恐慌,[4]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群體需要將時間重合度高、嚴謹性強、內容煩瑣的兩項工作扎實推進,很難投入更多精力來專項進行學生黨員的入黨后再教育。一部分學生黨員僅在個人層面完成相應的黨內事務,也存在自我教育能力不足的學生黨員,入黨后理論學習意識淡薄,思想覺悟下滑,甚至出現考試不誠信、學術不端行為,在學風建設中未能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反而成為警示案例。

三、新媒體視域下學生黨建與學風建設發展的路徑探索

(一)靈活運用新媒體平臺,優化日常工作模式

新媒體背景下,要深入發掘黨建工作和學風建設的新形式,擺脫以往效率低、重留痕的思路。一方面,新媒體讓學生黨建工作“活”起來,不再是單方面的要求和檢查;另一方面,自媒體賬號的廣泛使用,給學生閱讀瀏覽學習資源和班級管理提供了新選擇,為班級建設注入動力?;诰W絡技術的黨建和學習平臺,豐富了網絡宣傳矩陣,讓學生多維度接受黨的政治理論學習,賡續紅色血脈,立足專業力爭上游,同時也讓班級建設和學風報道能夠得到及時廣泛宣傳,增強全體學生的參與感和集體榮譽感,有助于選拔和培養黨員發展對象。在黨建工作中,注重養成信息化思維,避免工作過程中由多次重復演化為教條主義,倡導形成以數據積累為基礎,通過打造黨員信息化平臺,進一步完善和指導班級學風建設。要在工作中敢于走出舒適圈,擺脫不適合的舊觀念,主動思考,如黨建和學風工作既可以依托學院官網、學生工作公眾號起到公示和監督效果,也能通過學習強國小組、微信群和線上騰訊會議的方式,實現小范圍精準通知部署。而對于學習效果的考量,則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為主,以線上答題效果和線下交流分享來綜合判斷,用現實表現取代痕跡主義,打消學生的顧慮。同時,信息化的建設不局限于建立黨員基礎信息庫,應充分考慮新媒體大數據的云存儲功能,將支部建設以來所取得的成績、黨員的階段性進步和支部模范黨員事跡進行整合,并組織專題宣講,通過樹立典型激勵全體學生完善自我,全面進步,助力學風建設。在內容方面,更加強調多元化,采用專家約稿、全員投稿的方式,發掘校園中的原創元素,鼓勵廣大專業教師和專職輔導員發表或編排高質量黨建學風主題作品,占據宣傳戰線的核心地位。完善溝通反饋機制,也是助力黨建和學風建設的重要途徑,搭建線上線下多渠道的交流學習方式,有助于各項政策的及時落位和創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線上可以通過網站和平臺的留言板塊功能實現,線下可以通過設立學生專訪時間,如“我和教師的下午茶”專項活動,實現師生交流功能,通過開展考研經驗交流會、“挑戰杯”經驗交流會和學生干部經驗分享會等形式,助力學生知識共享,培育良好學風。[5]

(二)圍繞學生,全面提升融合效果

高校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最后一公里”,學生的高水平發展和高質量就業,是一切學生工作的不竭動力。從黨建工作出發,學生黨員與高校黨務工作人員是重點人群;從學風建設出發,全體在校生與高校教師為重點人群??梢缘贸鼋Y論:學生黨員作為兩項工作的交叉人群,嚴把黨員發展質量關,對于提升融合效果極為關鍵。首先,要圍繞學生黨員,踐行全員育人。在思想政治可靠的大前提下,密切關注學生在校的全方位表現,動態研判。在發展入黨積極分子和團組織推優的過程中,注重對于學生學業態度、學習成績和班級建設參與程度的綜合考評;在確定黨員發展對象前,要廣泛征求任課教師及輔導員的意見,避免學生出現熱衷活動,疏于課堂的思想懈怠;在黨員發展后,仍然要進行跟蹤培養,對放松自我要求的情況應予以提醒,培養出既有思想覺悟,又有學業追求的模范黨員,在學生群體中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其次,要在過程中實現“兩個互動”,即學生黨員與學生干部群體互動,互相借鑒,共同提高,強化日常作用發揮;黨建工作主題與學風建設主題互動,在黨支部建設中加入階段性學業匯報,幫助學生黨員端正學習態度,在學生干部任用前,加入理論考試,促進學生干部提升思想覺悟。此外,要在行政班級中嘗試“黨員促班風”發展模式,主要形式是以學風帶班風,在學生黨員人數充足的班級內以黨員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在班級黨員人數不足的班級,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由黨員、積極分子和班級干部組成學習小組,組內凝聚共識形成“頭雁效應”,號召每一位成員根據實際情況能夠帶動身邊的同學共同進步。注重幫扶過程,以喚起同學主觀能動性和自律意識為目標,在班級內形成良好的模范作用。通過高年級進行試驗示范,總結梳理后可以逐步推廣到同年級同專業和低年級班級,嘗試組建多層次的學習小組,創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雙向驅動共同進步的良性循環,促進黨建和學風全面發展。

(三)強化本領,加強工作隊伍建設

新媒體時代,高校做好學生的思想引領工作,需要一支專業素養高,緊跟時代的政工隊伍。在決策層面,需要提高黨政領導對黨建帶動學風建設工作的認識,從而在制定學校發展戰略中充分考慮基層的實際情況,為隊伍建設和工作開展創造空間。在執行層面,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和專職輔導員各司其職,同時又產生聯動效果。思政課教師以課程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理論知識,為學生黨建積蓄力量;專業課教師通過開設專業課程,筑牢專業思維,為學風建設提供保障;專職輔導員則通過黨課把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傳遞給黨員發展對象。[6]專職輔導員日常工作界限不明確,隊伍年輕化帶來的經驗缺乏,易產生挫敗感和職業倦怠,在工作中是亟待關注的問題,需要從外部和內部兩方面來解決??陀^環境上,學??梢酝ㄟ^學業班主任和專職黨務工作者為輔導員群體減壓,使其從事項繁多的日常工作中解脫出來,進而從黨支部和行政班級了解學生更加全面具體的情況。此外,可以通過專項晉升通道和課題立項激勵保障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通過組織專項培訓,切實提升工作能力。輔導員自身應提高自我認識,系統高效學習,錘煉業務水平,清楚掌握自身的薄弱環節,開展專項提升和訓練。在工作中,要善于交流,保持求學請教之心。在響應層面,學生黨員隊伍和黨支部的建設,直接關乎工作成效。對于學生黨員層面,落實“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鼓勵高年級黨員去做新生的代理班主任,幫助新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組織學生黨員為學業預警群體進行重難點分析和考前輔導,助力學風建設;鼓勵學生黨員勇于嘗試,與專業教師在專業競賽、考研復習和就業指導等多方面建立有效互動;在期末考期,開展“黨員亮身份”活動,提升黨員身份意識,并有效示范誠信考試。對于黨支部建設層面,及時開展“三會一課”,黨支部在開展活動中,充分納入學風建設元素,通過“黨員講黨課”“我是黨員我帶頭”和“我為班級獻一策”主題活動,爭做扎實求學的奮斗者;以黨建帶團建,指導團支部開展主題團課和團日活動。多措并舉發揮學生黨員和黨支部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教育方針。

參考文獻:

[1]金丹.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途徑初探——以浙江外國語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 2022(2):87-9.

[2]程銀,張小桃.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建引領學風建設的邏輯理路[J].經濟研究導刊, 2021(35):96-98,132.

[3]霍鋒,唐靜.立德樹人視角下大學生黨建與學風建設良性互動機制探究[J].教育觀察,2020, 9(37):13-15,8.

[4]趙統堂.高校輔導員隊伍應急管理能力的建議和對策[J].東方企業文化,2017(S1):62.

[5]郭書君,曹智勇.新時代高校德育工作實施路徑探析——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引[J].山東高等教育,2020,8(2):46-50,7.

[6]田伏虎.把握習總書記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思想特征做好新形勢下高校青年學生工作[J].中國共青團,2017(11):8-9.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 2020 年度重點課題:“新時代高校構建學生黨建與學風建設良性循環機制路徑探索”(GJB1320270)。

? ?作者簡介:閔詩堯(1993—),男,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學生黨建學風建設高校學生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載體的創新與實踐
新形勢下高?;鶎訉W生黨建工作路徑探索
通過完善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促進學風建設
論大學生學風建設的途徑
淺議武夷學院“無手機課堂”學風建設活動
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現狀研究
小議高校學生違紀處分制度
新媒體平臺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