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江流域河長制下跨省界聯防聯控對策

2022-07-12 08:27李曉萌許永江沙志貴曹慧群湯顯強
長江科學院院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東江河湖河長

李曉萌,許永江,沙志貴,曹慧群,湯顯強

(1.長江科學院 流域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 430010; 2.長江科學院 流域水環境研究所, 武漢 430010; 3.陜西省延安市市區河道管理處,陜西 延安 716000;4.長江科學院 院長辦公室,武漢 430010)

1 研究背景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我國河湖管理保護創新機制,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旨在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1]。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全國河湖面貌得到持續改善,一些地區實現了河湖管理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2]。

河長制為地方屬地管理,由省、市、縣、鄉等地方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湖長,分級分段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內河湖管理保護工作。對于省內流域而言,當前河長制制度體系可以有效推進流域的整體性治理[3];但對于跨省流域而言,由于河長制在制度設計中并未設立相應級別的中央河長,故難以通過更高層級河長來協調跨省流域治理難題,跨省上下游、左右岸河段的保護管理目標、任務、標準和措施不統一,流域、區域聯動機制不完善,跨省流域保護管理面臨嚴峻挑戰[4-5]。研究河長制下跨省界河流聯防聯控工作推行經驗,分析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完善對策,對深入推進河長制湖長制落地見效、努力打造幸福河湖具有重要意義。

東江是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發源于江西省尋烏縣椏髻缽山,干流流經江西省贛州市、廣東省河源市、惠州市和東莞市,最后匯入獅子洋由虎門出海(圖1)。

圖1 東江流域水系Fig.1 Water system in Dongjiang River Basin

東江干流全長562 km,流域總面積3.53萬km2,其中江西、廣東境內流域面積分別為0.35萬、3.18萬km2。東江流域水資源相對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73.9億m3,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及廣東省河源、惠州、廣州、東莞、深圳等地市的主要供水水源,總供水人口超過4 000萬人,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接近30%,局部地區用水矛盾突出[6]。流域內建有新豐江、楓樹壩、白盆珠3座大型水庫,水庫總庫容達170.48億m3,是實現東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性工程。作為珠江流域典型的跨省界河流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供水水源,東江關系著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和香港的繁榮穩定,被稱為“生命水、經濟水和政治水”[7],其跨省界保護管理工作情況備受關注。

為深入了解東江流域河長制下跨省聯防聯控工作進展以及存在的突出問題, 世界銀行技術援助項目“河湖長制下跨省界河湖聯防聯控制度研究”專家組, 于2020年12月2—4日赴廣東省和江西省, 采用座談交流、 資料收集和實地考察等方式, 開展東江流域跨省界聯防聯控工作情況調查研究。

基于調研工作總結, 本文重點梳理了東江流域跨省界聯防聯控經驗做法、 面臨的主要問題, 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以期為東江流域河長制下跨省界聯防聯控工作進一步落實見效提供參考。

2 東江流域河長制下跨省界聯防聯控實踐經驗

江西、廣東兩省高度重視東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都將實施河長制作為重要抓手,全力推進東江流域跨省界保聯防聯控工作,并在實踐中形成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

2.1 東江流域河長制推行進展

東江流域江西段主要涉及贛州市尋烏、安遠和定南、龍南、會昌5縣,有尋烏水和定南水兩大水系,全長127 km,為江西省縣級河流。江西省在東江流域共設立縣、鄉、村三級河長282人,其中縣級河長由尋烏縣主要負責同志擔任。近年來,江西省不斷優化完善河長制制度建設,出臺河長制會議制度、信息工作制度、工作督辦制度、工作考核辦法、工作督察制度、驗收評估辦法等工作制度,為全面推行河長制、開展流域保護治理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河長制運行效率不斷提升,東江源區生態環境不斷改善[8]。

東江流域廣東段主要涉及廣東省韶關市、河源市、惠州市、廣州市、東莞市和深圳市6市,全長435 km,為廣東省省級河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廣東省按照國家河長制工作部署,全力推進構建東江流域河長制的組織和制度體系,在東江流域全面落實黨政主要領導雙總河長負責制,建立了省、市、縣、鎮、村五級河長制組織體系,鎮級以上河長1.4萬人,其中省級河長由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同時制定了河長會議、信息共享、工作督察、工作驗收、“互聯網+河長制”等相關制度和機制,全方位提升治河管河能力。

2.2 東江流域河長制下聯防聯控典型經驗

針對東江流域生態環境現狀及保護需求,流域兩省在流域機構建設、流域統籌協調、河道保潔、聯合執法、生態補償、水量分配與管理、公眾參與等跨省界聯防聯工作中取得了如下主要經驗。

2.2.1 成立省內流域管理機構與流域河長辦

為加強東江流域管理與保護工作,廣東省于2007年成立省內流域管理機構—東江流域管理局,并依據《廣東省東江西江北江韓江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確立了東江等四大江河流域管理體制和流域機構的法律地位。

2020年12月,為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廣東省“區域+流域”相結合的河長制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流域機構的統籌協調能力,廣東省印發《廣東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關于成立流域河長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成立東江等五大流域河長辦,負責各流域片區河長制湖長制任務的組織實施工作。其中,東江流域河長辦設在東江流域管理局,流域河長辦主任由東江流域管理局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锻ㄖ访鞔_了流域河長辦負責監督流域片區內各市河長湖長、河長辦和涉水相關部門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責任情況,參與省對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的職責,這顯著提升了流域管理機構的職能權威和河湖管理力度,有助于在河長制工作的組織體系上進一步補齊流域統籌的短板。

2.2.2 建立河長制、湖長制流域協作機制

為統籌流域與區域管理,有效解決跨區域河湖管理保護重點難點問題,2018年,東江流域管理局與廣東省東江流域片區6市河長辦共同簽署《共建美麗東江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建立流域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協作機制,推動流域各地市在河湖聯合執法、水環境專項治理、河道日常保潔、水質監測、突發水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宣傳培訓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協同落實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的各項任務?!秴f議》簽訂以來,東江流域管理局已組織召開5次流域聯席會議,協調推進解決6個東江流域主要跨界河湖問題。

2021年2月,廣東省東江流域河長辦公室(簡稱“河長辦”)與6市河長辦共同制定了聯席會議制度、專題會商制度、督查督辦制度、調查核實制度、流域河長辦考核制度、社會監督管理制度等6項協作制度,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東江流域河長制、湖長制統籌協調工作。

2.2.3 推動流域省際邊界地區協作聯動

近年來,江西、廣東兩省省際邊界各縣區河長辦就跨省界河湖管理保護問題簽訂了多項合作協議,如《江西省大余縣、廣東省仁化縣邊界區域河長制合作協議》《江西省崇義縣、廣東省仁化縣邊界區域河長制合作協議》等,建立了跨省河流信息共享、協同管理、聯合巡查執法、聯席會議、聯合保潔、水質聯合監測、流域生態環境事故協商處置等跨省界協作機制,以共同推進省際邊界水域管理與保護工作。針對東江跨省河道漂浮物問題,廣東省龍川縣與江西省尋烏縣河長辦密切溝通,協調督促上下游各方做好交界河段“清漂”工作。

江西省、廣東省際邊界區域縣級河長辦協作聯動的工作機制,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跨省界河湖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2.2.4 積極推進省界斷面水質監測

東江干流劃有尋烏水贛粵緩沖區、定南水贛粵緩沖區2個國控省界水功能區,省界斷面上下游均建有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圖2),上游為尋烏水贛州興寧電站,下游為尋烏水河源龍川尋烏站、定南水河源廟咀里站,監測指標包括水溫、溶解氧、pH值、濁度、電導率、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濃度等,由生態環境部統一運行管理,監測數據與地方共享。此外,東江流域管理局聯合廣東省水文局惠州水文分局,對定南水(廣東省境內稱安遠水)、尋烏水兩個跨省界的斷面水質進行定期監測評價,每季度編發《東江流域水資源動態》通報跨省界斷面水質情況。

圖2 東江干流省界斷面水質監測站點Fig.2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 at the trans- provincial section of the mainstream of Dongjiang River

2.2.5 率先開展流域水量水質信息化管理

廣東省東江流域管理局于2012年率先建成運行東江水資源水量水質監控系統(下稱“監控系統”),是中國首個水資源水量水質雙監控項目。監控系統主要對東江流域廣東省境內跨市河流控制斷面、控制性水庫出庫斷面等關鍵斷面實施水量、水質監控,有效提升了東江流域水資源管理調度、河長制推行、水事綜合巡查等各方面業務信息化水平。通過水質監測、視頻監控與現場檢查相結合,有助于科學評價河湖管護情況,厘清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管護責任,促進流域跨界河湖管護的協調監督。

2.2.6 持續開展流域清漂專項行動與河道聯合保潔

自2018年起,廣東省在東江流域全面開展水面漂浮物清理專項行動,定期專項行動以流域為單元,分別在每年4—5月份、9—10月份集中開展兩次“清漂”專項行動。同時,東江流域片各地市還將根據水面漂浮物情況,不定期開展“清漂”工作,并將其納入日常管理,落實專門隊伍負責河道日常保潔,建立水域保潔長效機制。當前,河湖日常管護及保潔已列入廣東省東江流域各地市河長制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由東江流域管理局負責對東江干支流“清漂”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立即督辦。2020年,廣東省在東江流域開展的兩次“清漂”專項行動中總共投入資金6 675萬元,清理河流長度12 747 km,清理漂浮物7.55萬t,基本實現重點水域無成片水面漂浮物的目標。

2.2.7 積極探索“河長+警長+檢察長”的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

近年來,東江流域正在積極探索“河長+警長+檢察長”的多部門協作機制,借助公檢法等權力機構對非法采砂、違規排污等破壞河湖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進行有效打擊,提升河湖監管成效。一方面,東江流域片多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聯合檢察機關,對東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聯合監督與執法工作,對水污染侵權單位和個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為東江流域水質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另一方面,廣東省公安機關正在東江流域全面推進河湖警長制工作,設立省市縣鄉四級河湖警長,各級河湖警長協助對應河長做好所轄江河湖庫的管理和保護工作,部署落實全省公安機關河湖保護工作措施,主動加強與涉水職能部門溝通聯系,積極參與、配合“清四亂”等工作,查處妨害公務、阻礙執行職務等違法行為,有助于為水行政主管部門推行河長制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治安保障。

2.2.8 推行跨省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

東江流域在省級層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跨省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9]。2016年10月,江西、廣東兩省政府正式簽訂了《關于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的協議》,補償資金額度為每年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出資3億元,江西、廣東兩省各出資1億元,財政資金專項用于東江源頭江西省水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并要求省界斷面廟咀里、興寧電站國控斷面水質年均值達到Ⅲ類標準并逐漸改善,水質考核監測指標為pH值、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負責組織兩省有關環境監測部門對跨省界斷面水質開展聯合監測。2018年首輪協議期滿后,江西、廣東兩省在首輪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就第二輪模向生態補償達成一致,并于2019年12月簽訂了《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2019—2021年)》,繼續推進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并建立長效機制,要求省界國控考核斷面水質月均值達到Ⅲ類標準,并力爭2021年年均值達到Ⅱ類標準。目前,東江跨省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并穩步提升,東江源區贛州市累計獲得東江流域生態補償資金15億元,源區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生態補償成效顯著。

2.2.9 東江流域省際水量分配與管理

2016年7月,水利部批復實施了由珠江水利委員會會商江西省、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制定的《東江流域(石龍以上)水量分配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反_定羅浮、細坳、博羅3個斷面下泄水量、流量控制指標,并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內容,實行用水總量控制。珠江水利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東江流域(石龍以上)水資源統一調度,組織制定水量調度方案和調度計劃,實施省界斷面出境水量管理。此外,東江流域各地市均制定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通過嚴格取水總量控制管理,嚴格水資源論證審批,嚴格地下水保護和開發利用管理,取用水大戶監督管理等,實行用水總量控制;通過推進水價改革和節水示范建設,非常規水源利用,加強節水監督與節水改造等,強化用水效率控制;通過水功能區劃定,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等,落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

2.2.10 注重社會宣傳和公眾參與

東江流域各地市積極引導民間力量關心、支持、參與、監督東江流域河湖管理保護工作,2019年以來,東江流域管理局選拔設立22名跨界河湖“護河志愿者”和6名“民間河長”,搭建流域護河志愿者平臺,組織開展志愿者專題培訓和治河護水交流活動,引導志愿者對接所在轄區團委、志愿者組織和當地媒體,交流共享河湖管護信息,并積極邀請民間河長、護河志愿者以及省內多家公益組織代表參加東江流域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聯席會議,共同營造全民治水管水護水良好社會氛圍,推進解決東江流域跨界河湖問題。

3 東江流域跨省界聯防聯控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從實地調研情況來看,東江流域在跨省界聯防聯控工作中積累了一些好的實踐經驗,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3.1 流域統籌協調不足

東江分屬江西、廣東兩省,東江干流江西段為縣級河長管理,廣東段為省級河長管理,導致兩省在協調具體問題時存在管理權限不對等的問題。東江干流廣東段“一河一策”實施方案需報流域管理機構——珠江水利委員會(下稱“珠江委”)會征求意見,而江西段“一河一策”實施方案僅報江西省河長辦審批,導致東江流域河湖管理保護的目標、任務和措施難以統一規劃、統一標準。此外。東江流域廣東段在省級層面上界定了流域管理的主體——東江流域管理局和東江流域河長辦,但其管理范圍未覆蓋到東江流域江西段,無法承擔東江流域江西-廣東省際涉水事務協調管理和監督職責,導致東江流域在水污染防治、河道保潔、水行政執法等方面難以統一行動、統一管理。

3.2 跨省界協商聯動不足

珠江水利委員會、江西及廣東兩省河長辦均在積極推動跨省界聯防聯控體制機制建設,例如珠江委以韓江流域為試點,建立韓江省際河流河長協作機制;江西省河長辦與湖南省河長辦于2019年簽署《湘贛邊區域河長制合作協議》;廣東省河長辦擬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河長辦簽訂《粵桂跨省河流聯防聯控聯治合作協議》;但尚未推廣至東江流域。當前東江流域跨省界聯防聯控工作主要在縣級層面開展,流域層面、省際層面缺少聯防聯控相關協作制度,例如,尚未建立東江跨省界聯合“清漂”制度,跨省界河道聯合保潔工作尚不能做到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

3.3 跨省界斷面聯合監測亟待加強

跨省界斷面聯合監測是開展流域聯防聯控工作的前提, 現階段東江流域跨界斷面監測評估尚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跨省界斷面水質考核標準不統一, 東江流域江西段省界斷面水質考核采用國家標準, 根據《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2011—2030年)》中定南水贛粵緩沖區、 尋烏水贛粵緩沖區水質目標要求, 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進行管控。 而東江流域廣東段省界斷面水質考核采用更嚴格的廣東省地方標準, 根據《廣東省水功能區劃》水質目標要求, 對省界斷面水質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進行管控。 東江干流下游水質管理目標嚴于上游, 從而易導致跨界河湖水質管理糾紛。 二是跨省界斷面監測考核指標不全, 目前東江流域主要以跨省界斷面水質監測數據結果為考核依據, 遠不能滿足對水資源保護、 水域岸線管理、 水生態修復等河長制工作任務的考核評估要求, 也無法為河道“清漂”等東江跨省管理保護突出問題提供依據支撐。 三是跨省界斷面聯合監測力度不夠, 流域內兩省各自開展監測工作, 數據互信度低, 資源重復投入。

3.4 跨地區跨部門間信息共享力度不夠

東江流域兩省相關涉水部門雖然通過監測、調研、暗訪督查等途徑獲得較為豐富的東江流域水質、水量、水域岸線等監測數據,但這些數據共享程度較低,主要表現在:一是流域管理機構與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信息共享較少;二是水行政主管部門與生態環境、國土、林業等其他部門信息共享較少;三是廣東省與江西省省際邊界地區信息共享較少,從而造成政出多門、資源浪費、數據權威性受損等問題。雖然,東江流域近年來加強了信息平臺建設,流域內各地市已逐步上線PC端、移動終端、APP、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管理系統,例如廣東“智慧河長平臺”、河湖督查APP等。但在流域層面、省際層面沒有形成統一的河湖管理信息系統,現有的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河湖管理信息系統,由于主體不同、開發的軟件模塊設置各不相同,從而導致了很多河湖數據難以實現共享,阻礙了東江流域河湖管理保護的協調統籌效力。

3.5 跨省聯合巡查執法力度不夠

廣東省雖然已在東江流域探索推行“河長+河湖警長+檢察長”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但目前尚不能滿足跨省界水域管理保護需要。一方面,當前東江流域多部門聯合巡查執法工作主要為公檢法等其他部門牽頭開展,水利部門提供協助,各部門之間的職責尚不明晰,協作機制尚未建立;另一方面,東江流域省內多部門聯合執法檢查實施力度較大,治理成效顯著,但尚未開展跨省界聯動執法,尚未建立跨省聯合執法常態化工作制度。

4 深入推進東江跨省界聯防聯控工作的政策建議

東江流域河長制下跨省界聯防聯控工作目前仍處于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為解決現存問題,建議加強流域統籌和區域協調,建立健全跨省界聯防聯控制度頂層設計,完善跨省界斷面聯合監測、聯合執法與信息共享機制等,以期加快推動東江流域河長制工作“有實”“有能”。

4.1 加強流域河湖長制工作的統籌協調

一是統一江西、廣東兩省東江干流河段的河長職級;二是兩省河長辦對東江干流各河段“一河一策”開展聯合審查,并報珠江水利委員會復核,協調東江上下游和左右岸的保護管理目標及任務措施,形成全流域“一河一策”;三是加強廣東省東江流域河長辦與江西省際邊界區域河長辦的協商協作能力,建立東江流域兩省“河長”的定期協商機制,統籌協調流域河湖長制工作;四是由珠江水利委員會對東江跨省保護管理需要流域層面協調解決的難題,提供技術指導和管理協調支持。

4.2 加快東江跨省界聯防聯控制度建設

以跨省界河湖治理與保護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導向,在珠江水利委員會的指導協調下,江西、廣東兩省加快制定流域層面的東江流域跨省界聯防聯控制度,建立以流域省級河湖長定期聯席會議制度、聯合監測與信息共享、水域岸線保護利用、污染聯治與生態補償、聯合保潔、聯合巡查與執法等為主要內容的統籌協調機制,進一步強化流域頂層統籌、督查和考核制度設計。

4.3 加強跨省界斷面聯合監測能力

一是在國家相關部委的指導協調下,在流域層面上統一江西和廣東兩省跨界水體水質目標要求;二是由江西、廣東兩省河長辦協商,加強東江跨省界斷面監測設施建設,在水質指標基礎上,考慮增加水文(如水位、流量)、水生態(浮游生物、魚類)、水面漂浮物等監測考核指標[10],實現跨界斷面監測設施共建共享共營;三是由江西、廣東兩省河長辦統籌組織,建立跨界斷面聯合監測制度機制,定期不定期開展跨界斷面聯合監測工作,雙方同時采樣、分析,采用統一的監測技術和分析方法,監測成果雙方共享;四是圍繞河長制工作任務,結合跨省界斷面實際,研究建立東江流域河長制水生態環境評估指標體系與方法,綜合考慮水文、水質、水生態、漂浮物、新型污染物等監測指標,由流域管理機構或委托第三方定期開展河湖健康評估,為河長制考核提供統一、科學、完善的數據支撐。

4.4 加強跨省界聯合執法力度

一是進一步深化完善東江流域“河長+警長+檢察長”多部門協作機制,重點圍繞“清四亂”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涉河湖違法犯罪等河長制工作監管的突出問題和工作實際,制定并細化協作制度,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進一步壓實河湖長責任,推動協作機制走深走實;二是加大跨省流域聯合執法力度,由流域內各級河長辦主動對接公檢法部門,建立河長、河湖警長和檢察長定期聯席會議制度,成立跨省界聯合執法隊伍,整合和統一流域內執法標準和執法力度,統籌跨省跨部門涉水案件線索信息收集和移交工作,加強聯合執法監督,嚴厲打擊涉河違法行為[11]。

4.5 加強跨省跨部門信息共享力度

整合江西、廣東兩省有關河長制信息的軟硬件資源,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統一的東江流域河長制信息共享與發布平臺,要求流域管理機構、各省(市)河長辦對河湖長巡河、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質量參數、突出問題、治理措施、落實情況、取得成效等河湖管理保護信息進行實時動態更新,為跨界流域統籌協調、聯合執法檢查、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等提供有效平臺。作為流域層面的河長制信息管理平臺,可考慮設置于珠江委等流域管理機構,便于統一協調管理。

5 結 論

自全面推進河湖長制以來,河湖保護管理工作成效顯著,但以地方屬地管理為基礎的河長制與流域整體性治理之間仍存在矛盾,跨行政區域,特別是跨省界河湖聯防聯控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本文通過座談交流、資料收集和實地考察等方式,梳理總結了東江流域河長制下跨省界聯防聯控工作經驗、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建議,以期為提升東江等跨省界流域協同治理與河湖長制推行水平提供借鑒。主要結論包括:

(1)流域管理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的特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各地區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然而,當前河長制制度設計難以實現跨省流域統籌協調,這是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2)東江流域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加強流域跨界聯防聯控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在流域管理機構建設、流域協作機制建設、流域省際邊界地區協作聯動、省界斷面水質監測、水質水量信息化管理、聯合清漂與河道保潔、多部門聯合執法、跨省橫向生態補償、省際水量分配與管理、社會宣傳與公眾參與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3)東江流域在跨省界河湖聯防聯控工作方面還存在以下不足,主要表現在流域統籌協調不足、跨省界協商聯動不足、跨省界斷面聯合監測亟待加強、跨區域跨部門信息共享力度不夠、跨省界聯合執法力度不夠等方面。

(4)針對東江流域在跨省界河湖聯防聯控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強流域河湖長制工作統籌協調、加快跨省界聯防聯控制度建設、加強跨省界斷面聯合監測能力,加強跨省界聯合執法力度、加強跨省跨部門信息共享力度等方面的對策建議,共同推進東江流域系統治理與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

致謝:珠江流域委員會及廣東、江西兩省各級河長辦、東江流域管理局及有關部門提供了東江流域保護管理相關數據和資料,并協調安排了跨界河湖聯防聯控實地調研活動;長江水利委員會世界銀行技術援助項目(A48-2020)領導小組及成員提供了相關素材和寶貴意見,在此一并感謝!

猜你喜歡
東江河湖河長
試析河湖健康評價工作的要點和措施
水清岸綠生態美
沿岸而生
打造河湖長制“武漢樣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質達近30年來最好水平
水利部部長為“記者河長”點贊
“河長”不只是寫在公示牌上的名字
原因
不能告訴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