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是解決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2022-07-13 19:51徐士杰
學校教育研究 2022年13期
關鍵詞:記敘文習慣文章

徐士杰

讓學生靜下心來去讀,我認為是提高閱讀教學的唯一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學生只有靜下心來讀文章,才能了解文章到底講了個什么事,從而理解文章的結構層次,欣賞到文章中好詞好句,甚至是優美的段落,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這也正驗證了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黃厚江教授,在《閱讀教學的基本定位》中提到的“讓學生在作文中學會作文”一樣,閱讀教學就應當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記得黃厚江教授舉的學游泳,講的方法再多,不親身去實踐,也學不會游泳。(當然這里還有個最重要的外部因素需要我們教育者考慮到:在水中學游泳如若他不拼命的掙扎,就有可能被淹死;而學生的閱讀教學沒有這一外部條件。)那如何才能使學生自覺地去閱讀呢?

閱讀教學應首先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各類文章的總體特征,以便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閱讀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一脈相承,不可分割的過程。閱讀教學應在學生一定閱讀的基礎上,教師給學生明晰各類文章的總體特征,然后在此基礎,再讓學生去閱讀,以加深鞏固知識,使知識得到驗證。小學一至七年級所學的課文大部分是記敘文,教師可以在六年級結合著小學生畢業把記敘文的有關知識做一個比較全面的總結,以提高學生對記敘文這類文體的認識。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理解力也隨之大大提高,繼之而來的說明文、議論文、散文、小說等文體教師可做適當點撥梳理,學生就能自己得心應手的去閱讀。

其次,閱讀教學還必須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讓它牽著學生去讀。這就是我前面所說的:學游泳和閱讀教學相區別的最重要的一個外部因素。興趣咋一說好像與淹死就是風牛馬不相及的事,細想一下“偉人”“名人”的故事,也許我們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說是一個最難的活,它需要家庭、社會、學校全方位的配合。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小就長在父母身邊,父母的一舉一動對孩子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可以利用自己身邊現有的東西,或日常生活中接觸到一些東西去影響孩子。我記得我一個同學的孩子,以齊河一中裸分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航天大學。談論他們的孩子時,他的妻子毫無顧忌地說:咱們那時候有什么,孩子小的時候,就和教兒歌似的,他整天黏在身邊,讓他背一點古詩詞。隨著年齡的長大,因為那時教科學,我就領著他把一至六年級的科學課本,看了一遍,后來我教初中地理時,五六年級的他,我又領著他把初中地理看了一遍。哪有什么好方法,孩子回家就拿著書自己看。

另外,不妨父母和孩子一起看書。其實這也是讓學生從小就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的一個有效方法。讓我們自覺不自覺地引領著孩子自己去閱讀。

再次,就是社會要營造一個閱讀氛圍吸引著人們去閱讀。在政策的制定上一定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心智特點,采取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切不可拔高教材。雖然現在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大有提高,相應的人的智力水平也比以前也有了提高??墒窃谡叩囊笈c以往不同,現在追求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而我們有些教育者往往拔高教材。從兒童的認知水平出發,我認為一至三年級的閱讀短文字數應在200字以內,并且有括首句,讓學生通過讀,自己就能找到,問題較淺顯易懂。四至六年級的閱讀文章字數應不超過600字,問題可以有一些概括性的,但分值盡量少點。七至九年級的閱讀文章字數應在800字以內??傊?,在文章的選擇與教學上一定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照顧到全體學生的智力水平,切不可因極個別學生的情況而超綱。

由于小學生好奇心強,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可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可利用講故事、成語、典故等為抓手,牽引著孩子去閱讀。如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這需要教師的智慧,教師應根據故事、成語、典故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特點巧妙地給學生留有空白,讓學生去讀,從閱讀中自己能尋找出答案,提高興趣。

學生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閱讀教學的效率將會極大地提高。只要學生形成了閱讀習慣,以后的語文學習將會得心應手。

另外,縱觀各科的教學成績,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一二年級的學生各科成績相差不大,可是一旦到了三年級學生有了作文(或寫作),語文的成績就和其他各科成績有了明顯的區別。(其實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有著很大的聯系,他可以說是閱讀教學的延伸與拓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由于試題中閱讀訓練的題目相對來說有了一定的難度,大多數學生都或多或少的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得不到滿分;二是作文學生失分太多,滿分作文少之又少。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越來越低。

“學生是夸出來”,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一定把握住“度”,否則易于養成學生的虛榮心。針對這一現象,從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特點,我們不妨大膽地設想一下,閱讀題中開放性的題目,只要合情合理,達到題目的要求,就給他滿分;學生作文的評分標準也希望專家學者和我們廣大教師動動腦子,讓滿分作文與一類作文所占的比例稍大一些,這樣一來語文成績就和其他各科相差不大,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也會有所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就會越來越高。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其他各科的成績每次都接近滿分,唯獨語文每次都七八十分,時間長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就蕩然無存了。再聯系黃厚江教授所說的:我們的閱讀教學很殘,全國各地高考、中考學生課外閱讀的得分都是在50%—60%之間,也就不稀奇了。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個一脈相承的連續過程,只有學生從小就引著他去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教學才能有走向輝煌的一天。

猜你喜歡
記敘文習慣文章
努力寫出“高像素”的記敘文
記敘文閱讀專練
習慣
上課好習慣
詳略得當 凸顯中心——初中記敘文寫作之詳略安排教學指導
好習慣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經“點化”大文章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增進健康的8個好習慣(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