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立生活數學的教育觀,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2022-07-13 20:43陳映華
學校教育研究 2022年13期
關鍵詞:小明書店數學知識

陳映華

摘要: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邏輯性、系統性,教與學基本上是純數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這就造成了知識學習與知識應用的脫節,由此引發對數學教學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的思考。本文圍繞“如何培養學生應用意識?”著重從“重視數學生活化,增強應用意識”、“挖掘實踐因素,提高應用能力”、“加強課外實踐,拓寬應用渠道”這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生活數學重視生活化挖掘實踐應用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 ]。

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何等的重要。那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呢?

下面就談談我的粗淺認識:

一、重視數學生活化,增強應用意識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是學習數學的最好舞臺。例如:打電話不用數字不能通話,坐電樓不按數字不能上、下樓,坐公共汽車不用數字不行(分辨是幾路:往哪個方向走;上車后買票找錢),買東西花錢時,不能不用數學知識(元、角、分的認識:簡單的四則運算)等等,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孩子們往往與他所熟悉的生活聯系在一起,通過生活中積累的知識與經驗,完成對新知識構建。這就要求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出發,選擇一些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素材,有意識地讓學生將觀實問題數學化,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有利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挖掘實踐因素,提高應用能力

“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許多知識的學習均含有豐富的實踐活動因素?!?,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實踐因素,提供盡可能多的用所學知識到實際生活中應用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主動地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應用能力,減少“高分低能”的現象。

例如:在教學“打折”這方面知識后,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明去書店買一本書,正趕上書店全面打折。兩家書店門前分別打出這樣的牌子:

小明看了不知去哪家書店買更劃算,你能幫他出個主意嗎?為什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生1:去第一家書店買比較劃算,因為買一送二,三本只要8元,一本才2元幾,比第二家書店便宜。

生2 (皺緊眉頭):雖然去第一家書店天比較便宜,但是小明一個人去買用得著花8元買三本相同的書嗎?這不是浪費錢嗎?我覺得還是到第二家書店買比較實用,只要拿出4元就可買到自己要買的書了。

生3(追不及待):我認為他們兩人說的都有道理,我覺得可以分兩種情況來看:如果小明是一個人買的話,到第二個書店買較劃算,既經濟實惠又不會浪費錢;如果小明是和別的同學合買的話,到第一家書店買較便宜,每人需花2元幾就可以買到。這樣的設計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 而且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感受到學數學是有用的,從中品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從而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提高了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的能力.

三、加強課外實踐,拓寬應用渠道

一切創造都源于實踐,實踐活動并非一時一事就可完成的。所以僅僅滿足于課前與課上的實踐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為學生拓寬應用渠道,加強課外實踐。

例如:在學生掌握元、角、分及單位換算的方法,長方形、正方形,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和周長,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棱長總和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后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實踐活動: "麗麗過生日準備邀請一些同學和朋友來參加,她需要準備什么呢?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先商量,再派代表跟家長去商場了解一些商品的價格,列舉出清單。課上再交流。學生在此過程中得出1:確定大概到場的人數。2:要買一些彩帶、氣球來裝飾場地。3:生日蛋糕要根據人數來定大小,糖果、飲料每人要多少?4:錢會不會超過預算?又如:要求爸爸媽媽經常要去超市貨菜市場購買各種生活用品,哪些必須購買,哪些可以暫時不買,些可以少買一點?聽聽家長的建議,想想怎樣才能買到又實用又便宜的物品呢?讓孩子親歷制作2020年的日歷,讓孩子調查5種商品的價格和爸爸媽媽近兩個月的電話費支出等等?再由學生在課堂上講一講自己的親身經歷。

“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加深了學生對數學價值的認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不斷得到提高?!?/p>

綜上所述,教師要樹立生活數學的教育觀,“積極為學生創設開放化、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努力地將數學經驗生活化,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參與解決實際問題,并選擇最佳方案,讓學生在數學經驗的再應用中感受了數學的廣泛應用和巨大的實踐價值,并認識了社會,感受了生活,促進了個體社會化的發展”[ ]。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Z】,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2022-05-09

[2]《體驗過程自主獲取數學知識》【J】孫嘵峰《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08-25

猜你喜歡
小明書店數學知識
獨立書店聯合薦書榜
獨立書店聯合薦書榜(總第八期)
小明系列漫畫小明篇
數學知識在于應用
做不到
做不到
最美書店
在書店
從生活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