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傳統家具創新設計教學探索

2022-07-13 06:44HanFengLiShaQiuGeng
家具與室內裝飾 2022年6期
關鍵詞:榫卯桿件家具

■韓 風,李 沙,仇 耿 Han Feng & Li Sha & Qiu Geng

(1.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北京 100044; 2.蘇州金螳螂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

傳統家具設計課程是藝術設計類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廣泛開設的基礎課程,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家具文化、培養優秀設計人才是課程的核心目標。當代家具設計市場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中共中央在《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強調將“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為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原則,倡導創新,學而不泥古,堅持不斷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努力使傳統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同時強調實踐在創作中的重要性,倡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應更好更多地融入生產生活實踐之中去,解決現實問題,滿足當代人的需求,進而體現時代價值。因此,如何解決傳統技藝傳承與創新實踐之間的銜接問題,以及如何構建一套適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是當前高校傳統家具設計教學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 課程設計

1.1 基礎:以傳統家具文化為根基

中國傳統家具的形態、構造、材料、圖案及其蘊含的文化內涵,是值得我們傳承與發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瑰寶,是課程基礎上階段教學的核心內容。傳統家具創新設計必須是建立在對傳統家具文化充分認知的基礎之上,脫離傳統而一味追求創新實屬空談。而學生對于傳統家具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因此,課程設定的第一步是如何給學生打下一個堅實的認知基礎。

■圖1 在校外家具企業中結合實物,現場進行家具理論與構法教學

■圖2 實物測繪過程(通過家具企業、校內家具實物及榫卯教具實測,繪制家具三視圖及節點)

■圖3 傳統家具數字化模型重構(測繪基礎上結合動畫拆解、組裝,深入理解家具構造)

■圖4 創新設計作品

本課程的“基礎”重點強調兩方面內容:一是通過專題講座、資料搜集與市場調研,使學生全面了解中國傳統家具演進的歷史脈絡及整體特征,并提取明清時期家具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從理論到實物,加深學生對于傳統家具知識的全面認知,打牢基礎;另一方面,強調家具內部榫卯插接方式及構造原理,結合木材特性加深學生對于家具構法的整體認知,以此培養學生具備善于從家具內部構造解讀家具設計的“基礎視角”,從外形到構造,全面了解傳統家具,為后期的創新設計做好基礎鋪墊[1]。

1.2 拓展:以實踐應用為創新導向

傳統家具的創新并非形式上的標新立異,而應將創新聚焦于如何更好的服務于當代,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角度融入當代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教學中要求學生的創新設計作品必須“有用”,不能僅僅是供觀賞的工藝品,必須切實滿足百姓日常某方面的使用需求。設計之初,就應預設出家具產品的適用客戶群體、適用空間范疇及價格區間,這樣更能體現創新設計的實用性和實踐價值。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學生走進實驗室,學生創新設計的家具產品必須是能夠在實驗室中被加工制作出來的,且由學生自行制作,完成由圖紙到實物的應用轉化。在制作過程中,學生深入理解傳統家具材料、構法的精妙之處和細節處理,也更清楚設計與最終產品之間的銜接關系,增強設計思考的深度與實踐經驗[2]。

1.3 組織:以互動豐富教學過程

教學中的“互動”涉及學生與“物”的互動體驗,以及與“人”的互動交流。首先,在“物”的方面,一是領學生調研博物館及北京古典家具市場,對大量的傳統家具實物與材料進行參觀與測繪,對書籍和網絡資料中傳統家具的歷史、門類和代表家具進行了更形象的對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收集了更多的素材與資料,再通過調研報告掌握學生收獲并進行及交流討論[3]。二是圍繞最終創新設計作品實物加工制作而展開,加深學生對桿件細節、加工流程及工藝的理解。很多院校的傳統家具課程僅停留在圖紙層面,或將校外工廠加工的桿件進行組裝,這樣培養的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因此,強調學生與“物”的互動體驗,以及對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教學重點。其次,與“人”的互動,是要多組織師生間及學生間的研討交流,激發學生研究及設計的熱情。同時要充分利用校外資源,如邀請知名家具企業及設計院的專家、優秀家具設計師、產品設計師走進課堂,參與創新設計及制作實踐教學環節,推進校企聯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并在結課答辯中采用答辯交流的方式,督促學生與評委老師及專家進行交流互動,構建豐富的教學互動形式[4]。

2 教學環節

課程的整體組織設置為三段式,保證教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三個階段分別針對理論與構法、創新與應用、加工與評估的教學內容而展開。

2.1 階段一:理論與構法(以“實物”為核心構建基礎)

傳統家具創新實踐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修養,并對家具構法原理有較為充分認知。因此,在基礎階段會設置一些理論課程及調研測繪學習環節,通過書籍、網絡資料以及博物館參觀調研,提升學生對于傳統家具知識的積累。但僅僅依靠書本和博物館里的資料是遠遠不夠的,這些內容多停留在圖像或影像層面,學生無法觸及,缺乏對材料、質感、尺度和細節的感知。因此,本課程中的理論課上,由教師帶領學生調研家具市場,走進合作企業的家具展廳,使學生有機會與家具實物零距離接觸,親自上手去觸摸和測量家具實物。依托家具實物,對照講解傳統家具的種類、材料、形態等理論知識,重點講解家具構法原理,即傳統家具榫卯結構的構建方式,并找到實物中相應榫卯,有針對性地進行基礎教學。這樣的教學更加靈活和直觀,學生理解和記憶起來也更為高效[5]。

■圖5 木工及精雕實驗室加工實踐教學

■圖6 加工完成的家具創新設計實物作品

■圖7 專家參與結課匯報

傳統家具構法學習包括家具實物測繪及數字化模型重構兩部分教學內容。

(1)測繪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空間尺度觀念和造型能力,這是創新實踐的基礎。一方面是測量整件家具實物,根據學生興趣,分組自由選擇家具店中的一件家具。2人至3人一組,觀察并用游標卡尺、鉛錘、直尺、卷尺等工具進行測量,通過快速繪制立面、剖面草圖并標注記錄尺寸信息,學會借助拷貝紙來拓畫家具上的裝飾圖案及桿件中很難測量的部分,這些拓片掃描之后可以用AutoCAD等軟件進行描圖,得到準確的家具形態。另一方面,課程中利用往屆學生完成的二十余組明式家具典型榫卯桿件的實物教具輔助學習。學生可以拆解和組裝這些榫卯,從中學習榫卯內部構造的原理并測量各類榫與卯的細節尺寸。通過這樣“一大一小”兩種不同尺度的家具實物的測量,從整體到局部,以親手觸摸和插接來感知傳統家具空間的魅力,清晰地把握傳統家具的尺度與細節[6]。

階段成果應完成A2手繪圖紙兩張,包含按比例繪制出家具的三視圖與剖面圖、透視手繪效果圖,以及這件家具中最具特色的榫卯結構的分解圖或紋樣細節。通過這些測繪練習,考察了學生對于家具空間與形態的認知程度,由此建立的尺度觀念對于之后的創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2)學生通過Rhino 3D或Solid works等計算機軟件,對傳統家具進行數字化模型構建,其間的難點在于如何教會學生理解家具組裝的工藝流程。教學中繼續借助實體家具以及典型榫卯教具,啟發學生運用逆向思維,通過近距離觀察家具細節以及親手拆解和組裝榫卯桿件,分析家具的組裝次序。尤其應強調桿件組裝的方向性與組裝受力、精準度之間的關聯性。如應將桿件放置于水平面上,再從上方垂直插入另一桿件,才能保證榫卯插接的精準與順暢。模型組裝動畫是這階段的另一個重點與難點,動畫可以考察學生對于整個家具構造以及拆裝工藝的綜合理解,也是為下一階段創新實踐及加工制作過程做好鋪墊[7]。

2.2 階段二:創新與應用(“想”與“做”的多維探索)

傳統家具創新設計應該創造出具備使用價值的設計作品,對當代社會有用,對百姓生活有用。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需要思考如何拓展創新設計范疇,以及如何保證創新設計作品能夠實施這兩個方面的問題。

(1)課程中鼓勵學生善于從身邊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去思考創新設計的可能性,創新設計出兼顧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產品。探索當代設計如何去適應當代社會與當代人的現實需求。因此,學生在深刻理解傳統家具技藝與構法原理的基礎上,針對當代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領域展開創新思考。具體要考慮當代人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需求與發展趨勢。如城市家具、公共藝術、展示領域的公園家具、展具設計;日常生活中的家具、文具、廚具、燈具等設計,如多功能的臺燈、菜板、紅酒架等;科技類電子產品范疇的手機架、風扇、音響等多個領域都進行探索與嘗試。這種“跨界”式的創新過程,啟發了學生從多視角去審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掌握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應用設計的基本方法,進一步做好傳統文化的活態利用,培養對國家建設負責、對人民生活需求負責的應用型設計人才[8]。

(2)創新并非只是天馬行空的想象,更應注重設計的“可實施性”,即重視創新設計作品的構造合理性、實踐操作與加工可行性、消費者組裝及使用的便捷性等問題,使創新設計最終能夠轉化為切實可用的產品。因此,在創新設計的過程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課程中組織學生參觀去宜家(IKEA)、無印良品(MUJI)、順電(Sundan)等商業空間,對各類產品的工藝、材料、構造、組件進行調研。尤其關注產品說明書中組裝的圖紙,了解組裝流程。如有件臺燈作品中涉及照明裝置和線路設計,我們要求學生去海淀黃莊電子城調研,先后嘗試了3至4種燈泡的安裝方式,比較燈體造型與家具桿件的銜接工藝、加工制作的難度以及成品的效果優劣,最終確定了亞克力塊做燈罩,自復位點動自鎖開關控制紐扣燈珠LED電子燈的方式,確定了產品實施的最終方案?;氐秸n堂上,指導學生借鑒相關調研資料,對自己創新設計的作品進行深化和完善,運用Rhino 3D或Solid works等軟件進行數字化模型搭建。并在創新設計完成后設置一次答辯交流,聘請專業經驗豐富的家具設計師及校內精雕實驗室的高級實驗員作為專家顧問,從形態功能、加工工藝等方面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最終從中挑選出3件作品進行下一階段的加工制作。我們將學生化零為整,重新分組對3件作品再進行調整與完善,準備好實驗加工制作所需的模型及基礎數據資料[9]。

2.3 階段三:加工與評估(創新實踐能力的考核)

加工制作是課程至關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學生創新思維付諸實踐和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過程。本課程充分利用北京建筑大學擁有的國家級實驗室平臺優勢,在木工實驗室和精雕實驗室內開展木質手板成型制作教學。我校設計學專業的學生,經過模型工藝課程的訓練,已經具備了獨立操作CNC數控精雕設備的基本技術。因此,我們的課程要求各組學生選用木材為主要材料,按實物1:1比例,利用數控精雕技術制作完成創新設計作品模型。

課程按選材與粗加工——精雕加工——裝配三個主要步驟展開,重點要提升學生對材料特性、桿件加工的細節、加工及組裝工藝流程方面的理解,以及動手操作實踐的能力。

(1)木料選配與粗加工:教會學生如何節約和合理地利用木材是此環節的重點。首先,課程選用的尼泊爾檀木、楸木都是珍貴優質的木材,因此我們盡量節省,選用最經濟的方案。要先到庫房了解毛料的基本尺寸,之后在AutoCAD軟件中將桿件排版到毛料尺寸內。注意要在桿件周邊預留20 mm-30 mm的粗加工余量,以及精加工余量。其次,要注意木料紋理與待加工的家具桿件長邊紋理保持一致,須將桿件長邊根據順木紋方向排布,這樣一是為了木紋的美觀,二是保證木纖維的韌性不被破壞。粗加工過程相對簡單,利用臺鋸和壓刨切割和找平,注意根據桿件形態與工藝情況預留精雕加工余量,以便將來與模具對接。如長桿件如兩端各留100 mm的模具固定空間,中等長度桿件兩端預留50 mm,小桿件預留2 mm的余量即可。這些細節尺寸的設定可以最大限度節約材料,同時也考慮到模具固定和縮短加工時間等工藝問題[10]。

(2)精加工環節:重點是編輯加工路徑、模具制作以及加強精雕的精準度。先需要將學生作品的矢量化圖形轉化為精雕程序語句,設定好精雕的工藝、刀頭以及各項參數,利用JDPaint將AutoCAD圖形編輯為桿件加工路徑,選定刀具類型及加工模式,導出ENG格式精雕路徑文件。根據桿件的形態需求與路徑設定,在精雕加工中選取直徑6 mm或4 mm平頭及球頭刀具進行銑面與切割。其次應重點理解模具制作的合理性,為了防止桿件脫落或位移,必須選用最牢固的嵌入方式來設定模具形態,用熱熔膠將模具與桿件固定的過程中,既要考慮牢固性,又要考慮將來方便拆卸,需要實驗師老師隨時進行指導和檢查。之后,經手動核對坐標原點后,依據銑面、銑榫卯、銑弧、切廓、切除模具的步驟依次進行。銑曲面造型時運用粗雕和精雕二次成型的方式,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時確保加工精度。對于尺寸超出精雕機加工長度與高度的桿件,須經過多次翻轉才能完成。精雕后的桿件須用木工夾具固定保護,以防變形或損壞[11]。

(3)裝配環節:重點強調試裝的精準性。試裝應在每組桿件完成后就多次進行,這樣可以根據情況對后續桿件進行改良和調整,尤其是有些榫眼細節,需要成組組裝后,再進行修整乃至精雕,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裝配。因此,及時、反復的試裝是十分必要的。同時,要考慮加工過程中受紋理、溫度影響產生的形變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修補、矯正和打磨,保證榫卯插接精確順暢之后,上膠組裝及固定,最后再進行細節修補與整體打磨,加工過程便順利完成[12-13]。

匯報環節是評估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以及創新實踐能力提升狀況的重要環節,課程結題匯報中,我們邀請經驗豐富的高級模型實驗師、知名設計院及數控加工科技合作企業的技術顧問進校,重點從專業和市場的視角,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水平進行了評估,指出其作品市場價值以及可以持續改進的內容。專家們的意見,彌補了校內導師的局限性,延展課程內容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學生對于課題實踐性的認識,充分體現了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教學特色[14-15]。

3 結語

創新實踐能力是即將步入設計工作崗位的高年級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本課程經多年教學實踐檢驗,其中三個教學階段徐徐漸進、相輔相成,構建了有效且完整的課程體系。教學中以家具實物為核心開展理論與構法學習,將書本上抽象的傳統家具知識轉化為市場中具象的家具實物,通過觀察、測繪、研討教學,使學生具備了基本的家具理論素養與空間尺度觀念;創新與應用階段的思考,是對傳統家具文化、造型與構造,在當代社會中創新應用價值、方法的一次探索,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應用意識;加工制作及匯報交流階段,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深入理解設計與工藝之間的關聯性。通過專家顧問的指導,提升了專業認知及對市場價值的理解。希望本文涉及的教學經驗能對我國高校家具設計類課程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有助于培養出更多具備中國傳統家具文化理論、創新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藝術設計人才。

猜你喜歡
榫卯桿件家具
大規格裝飾桿件幕墻體系設計
榫卯結構在玩具中的應用研究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爺爺成“油管”網紅
家具上的“神來之筆”
現代家具創新化研究
僅考慮自重的細長受彎構件是否需滿足長細比要求的研究
中心受壓桿件的承載力計算方法
融設計展·榫卯 和合而生
KD379:便攜折疊式衣架
《榫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