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動力裝備保障中的難點分析及改進策略

2022-07-16 11:49王文勁
科海故事博覽·上旬刊 2022年7期
關鍵詞:裝備保障船舶

王文勁

摘 要 動力裝備是船舶最重要的裝備,尤其是主動力裝備相當于船舶的心臟,影響著整個船舶的運行,因此,保障工作是重中之重。但目前在船舶動力裝備保障工作時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相關人員解決,提高船舶動力裝備保障水平,保障船舶正常運行。本文將分析目前動力裝備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應用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創新保障方式,從而提高動力裝備保障能力。

關鍵詞 船舶 動力裝備 裝備保障

中圖分類號:U67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2)07-0001-03

船舶動力裝置主要包括三部分:主動力裝置、輔助動力裝置、其他輔機與設備。船舶動力裝備是船舶完成各種作業的有力支撐,為船舶提供各種使用能量,保證船上的人員正常生活,船只正常航行,輔助人員完成各種任務,因此,需要該行業的相關人員高度重視,研究新技術,滿足現代船舶的發展應用[1]。船舶動力裝備保障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目前還存在一些保障難點等待研究人員采取有效的對策不斷改進與完善,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研究與探索,提高保障能力,提高船舶的安全性與功能性。

1 船舶動力裝備保障工作重難點分析

1.1 設計與實際情況不同步

蒸汽輪機、燃氣輪機等是船舶的主要動力裝備,其體型較為碩大,結構相對復雜,因此,需要達到一定的功能標準,才能滿足這些設備的正常運行,促使船舶任務順利完成。尤其是近幾年我國海洋經濟不斷發展,作業范圍與作業強度也隨之增加,這就需要提高船舶動力裝備的使用時間與使用頻率。另外,船舶動力裝備的動力源需要一些物理和化學現象的支持,如高溫化學能瞬態釋放、高速旋轉機械多維傳動以及高能工質流瞬態沖擊等,從而導致船舶動力裝備的運行環境相對較差。因此,如果長時間地讓船舶處于運轉狀態,就會導致船舶的功能性日益下降,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不斷進行監測與維修,從而提高船舶動力裝備的安全可靠性,保證海洋作業成功完成[2]。但是根據實際情況看,由于部分技術沒有得到創新與應用,導致維修難度與監測難度逐漸增加,一些暗含的危險因素無法及時排除,使得船舶在運行或者完成任務過程中出現故障,增加船舶與工作人員的危險性,同時也影響任務的完成情況。維修需求不斷增加,難以保證海洋任務如期完成。根據船舶實際反映信息數據看,各種型號船舶的質量設計標準沒有完全符合實際需求。因此,需要相關設計人員不斷學習與探究,不斷突破設計難題。

1.2 保障性設計與資源籌劃不夠深入

在船舶設計過程中,應該深入籌劃保障性資源,提高船舶保障性能,從而滿足船舶各類任務的需要。船舶動力裝備中的一些大型裝置,一旦發生故障,在維修過程中需要進行全面的檢測,涉及的內容相對較多。如果在設計過程中沒有過多考慮保障性設計,就會給后期維修帶來一定的困難,沒有足夠的維修空間與維修條件,從而增加維修工作難度。一些船型還受到維修次數的限制,修理次數過程會導致功能與性能下降,甚至影響船舶的正常使用,部分重要維修備件不足,再加上維修人員的維修技術水平不高,從而影響船舶的維修進度,影響整體維修效率,也會給船舶執行任務造成一定的影響。根據目前船舶實際維修情況看,還沒有高度重視保障性設計與保障性條件,一些保障性要素根本無法得到實際應用,沒有真正納入重要設計領域中,因此,影響后期維修效能。另外,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可能會將一些維修要素考慮進去,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于設計人員與生產人員沒有進行良好的溝通,導致生產人員對維修要素理解存在偏差,因此,生產出來的維修部件與設計維修要素不相符,導致維修工作無法有效落實。

1.3 保障管理與決策系統配套建設不健全

船舶動力裝備是關鍵裝備,其結構比較復雜,使用要求較多,因此,船舶動力裝備造價過高,必須保證船舶能夠經得起考驗,增加使用年限。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會涉及關鍵維修監測技術,能夠準確預判船舶存在的危險因素,及時采取措施處理,避免船舶出現更大的故障[3]。因此,要根據船舶類型以及相關經驗,制定詳細的保障計劃以及配套的維修方案,這也是目前船舶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之一,部分相關工作人員無法建立健全保障管理與決策系統,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早期的動力裝備設計過程中,沒有開展全面的維修工作分析,沒有明確指出后期需要維修保障的地方,因此,沒有制定預防性保障措施,維修內容、維修標準以及維修方式都沒有進行準確的說明,導致后期動力裝備交付使用后出現一些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第二,動力裝備是船舶最基本的裝備,影響船舶任務的執行情況,因此,計劃與非計劃維修會受到實際船舶任務需求與管理需求等方面的影響。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全面分析實際情況,考慮各種相關影響因素,提高決策執行力度,制定科學合理的保障維修方案,明確各種維修因素,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視程度,深入研究。根據當前實踐情況看,動力裝備技術研究與管理方面都處于初步發展時期,因此,需要加強保障管理和決策能力。

2 針對船舶動力裝備保障工作重難點的解決對策與發展建議

2.1 提高裝備保障性設計水準

目前,研究設計人員會受到舊裝備設計理念的影響,將過多的精力集中于船舶動力裝置的各項功能是否正常運行,是否能夠達到預期,忽視裝備功能的長期穩定性,同時也忽視裝備維修后功能是否能夠全面恢復,沒有將保障建設作為硬性指標納入裝備設計中。因此,為了改進以往設計的不足,相關設計人員應該提高裝備保障性設計水準,全面貫徹落實裝備新質量觀念,改變以往被動局面,將保障性設計有效落實到各個生產過程中,從而提高船舶動力裝備保障性能[4]。首先,應該加大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力度,相關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吸引優秀人才,從而提高動力裝備設計的可靠性、維修性與測試性,將裝備功能與性能上升到同等重要位置。其次,加強保障性質量監督管理力度,尤其是動力裝備設計關鍵節點,要多下功夫,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設計,促使裝備設計、研制與生產等過程保持有序的聯系,避免形式主義,要真正落實各項工作,加強保障性分析與試驗,制定相應評價與評審機制,做好最后的驗收工作。最后,應該重視保障工程中相關的要素建設,提高裝備保障性設計水準,確保裝備研制工作順利進行,有序規劃保障工作,有效分配保障性資源,如保障設備、相關數據資料、相關器材、相關工作人員以及相關資源設計等,綜合考慮各項因素,確保各項活動順利執行,對于動力裝備使用階段的保障性方案與計劃等都要全面落實,如果在后期使用過程中,動力裝備出現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需要注意的是,制定的相應保障性方案要符合裝備自身質量特點,符合實際管理情況,從而滿足裝備長期保障需求,促使船舶提高執行任務效率。

2.2 轉變裝備保障管理理念

目前,船舶動力裝備保障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和問題,為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應該轉變裝備保障管理觀念,從思想上發生改變,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樹立新觀念,遵循設備全壽命、全系統、全費用管理原則。首先,應該從各個角度考慮保障工作內容,如方案設計、研制生產與后期使用等方面進行全面籌劃,明確工作目標,掌握工作內容,規劃工作順序,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其次,應該隨時掌握裝備全系統管理的主要方向,避免出現裝備的片面化現象,同時,也不要做無用設計與生產,保障動力裝備系統化,將論證、研制、生產與交付等工作同步,將其看作是一個整體,從而提高裝備相關設備的合格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裝備保障能力[5]。最后,應該組建優秀的團隊,將裝備綜合計劃人員與財務決算人員有效結合起來,建立裝備保障管理隊伍,加強雙方的溝通與交流,提高團隊協作能力,推行全費用管理工作,有利于裝備保障全壽命、全系統管理各項工作內容得到有效落實,能夠為相關工作提供資金支持,促使裝備保障工作能夠持續有效落實。

2.3 夯實裝備保障基礎條件

要想船舶動力裝備保障工作切實落實,就要注重裝備保障基礎條件,從而確保船舶裝備維修的完備性。夯實裝備保障基礎條件一直是船舶行業的重要工作內容,需要加強保障基礎條件建設,提高維修保障能力。如建立“船員級-中間級-工廠級”維修體系,通過實踐表明,三級維修保障能力為船舶動力裝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支撐,不斷促進船舶行業的發展。但根據我國海洋事業不斷發展,船舶動力裝備也隨之高速發展,由于使用強度不斷增加,傳統的維修保障能力已經難以滿足不斷發展的動力裝備,在各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相關研究人員提高維修保障力度,從而補齊維修保障短板。首先,應該加大對裝備保障基礎條件建設需求分析力度,分析裝備故障模式、影響因素以及產生的危害性,在分析過程中要以可靠性為核心,對維修級別進行逐步分析,使用與維修工作分析、生存性分析以及壽命周期費用分析等,并對其進行綜合性分析,然后制定合理的保障方案,有效分配保障資源。其次,應該對各級裝備維修保障能力進行明確定位,不僅要考慮裝備維修保障的實際需求,還要充分考慮維修工作的技術難度,并且制定最佳經濟實現方式,清晰劃分三級維修保障工作范圍。最后,應該進一步提高裝備維修保障能力,不僅要做好日常維修保障工作,根據裝備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促使船舶功能快速恢復,還要做好船舶在特殊環境下的維修保障工作,保證船舶性能的完好,確保其在緊急環境下也能夠正常運行,促使任務順利完成,做到靈活應對突發狀況,保證船舶的正常使用。

2.4 注重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并不斷應用在各個領域中,促進了各行業的發展。海洋船舶事業也應該注重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這是未來船舶動力裝備發展趨勢。我們應該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船舶動力裝備保障的各個工作中,從而能夠有效收集動力裝備相關信息數據,有利于相關工作人員對動力裝備進行管理、分析,從而得到實際應用。目前,各級裝備也不斷應用信息化管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動力裝備的發展,提高動力裝備的保障管理水平,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綜合整體情況看,信息化應用發展不均衡,沒有形成全面的制度化氛圍。部分船舶基礎條件相對較差,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導致部分工作無法和其他工作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而有的船舶基礎條件相對較好,動力裝備保障管理水平也相對較高。因此,要從整體上提高船舶保障管理水平,著力推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滿足現代化船舶動力裝置發展需求。首先,應該重視動力裝備保障性數據分析與記錄,從動力裝備設計之初到使用結束,期間相應的數據都要進行收集、整理與分析,將其作為一種日常性工作,和維修保障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為維修保障工作提供相關的數據信息。其次,應該重視裝備全壽命期間的保障信息化建設工作,從而規范各種工作內容,相關信息化主管機構應該起帶頭作用,給出明確的數據收集范圍,統一數據信息存儲格式,并對數據進行集中與分類管理,做好重要數據備份工作,加強信息數據共享,從而保障活動數據能夠得到充分應用。最后,應該加強對良性反饋信息數據的管理工作,并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建立日常信息反饋制度,提高信息反饋的時效性,增加對其的關注度,有利于確保動力裝置信息數據的良性循環。

2.5 加強訓練,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開展動力裝備訓練,保障人機有效結合,首先,應該提高船員的綜合素質,夯實理論基礎,積累維修保障經驗,定期開展動力裝備搶修訓練活動,針對不同船舶類型,采取不同的應急方案,快速排出無關因素,準確找到故障位置,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換件修理,并且保障船舶的正常使用。其次,應該為船員提供學習的機會與條件,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力度,提高維修技能,能夠正確使用相關設備,杜絕錯誤操作的出現。最后,應該提高應急處理能力,建立應急保障機制,全面籌劃,從而保證一些日常故障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處理。

3 結語

動力裝備是船舶的生命力,合理建設裝備保障能力,能夠保障船舶動力裝備延長使用壽命,并且順利執行相關任務。根據現階段船舶發展情況看,必須全面考慮各種因素,有效規劃維修保障資源,注重信息化應用建設,詳細分析目前存在的維修保障難題,從根源上改變思想,做好質量設計,加強管理與決策,從而真正提高動力裝備維修保障水平,突破已有的瓶頸,夯實基礎條件建設,逐步營造裝備保障工作良性循環,從而促進船舶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史躍東,金家善.船舶動力裝備保障重難點分析及對策研究[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2020,17(02):49-52.

[2] 張文俊,王葦,徐巍,等.規劃維修及其在艦船裝備維修保障中的應用[J].中國工程科學,2015,17(05):38-43.

[3] 布景輝,孫曉磊,張躍文.船舶動力裝置智能診斷關鍵技術及難點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8,18(10):103-104.

[4] 張文俊,王葦,徐巍,等.規劃維修及其在艦船裝備維修保障中的應用[J].中國工程科學,2015,17(05):38-43.

[5] 趙淵.船舶動力系統現狀及發展趨勢[J].科技展望, 2017(15):125.

猜你喜歡
裝備保障船舶
民用船舶舵系軸系修理工藝分探討
船舶上層建筑建造工藝探討
項目管理技術在船舶建造進度控制中的實踐
項目管理技術在船舶建造進度控制中的實踐
中國造!全球首艘智能船舶交付
軍用機器人在裝備保障中的應用
我軍裝備軍民融合式發展途徑探析
新船訂單驟降 價格低位震蕩
RFID技術在軍事器材倉儲管理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