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詩教”課程開發的建設與思考

2022-07-16 11:49陳孝榮柏玉基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6期
關鍵詞:詩教詩歌課程

陳孝榮 柏玉基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專門列出“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出“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教師應具有課程資源意識,積極建設課程資源庫”“各地區各學校應增強語文課程資源共建的意識”[1],我們的理解是,課程不僅是固態樣式的教材資源,更應該有教師指導下的所有學習活動的動態生成,不僅要著眼于學生的素養提升,也要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不僅要立足于人的發展,也要加強以學校為核心的地域文化的輻射?;诖?,我們著眼整體,努力設計開發適合高中生學習運用的課程體系。這一體系是以國家課程為基礎,指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詩歌閱讀和創作活動,兼顧到知識和活動的雙重性,是包含教師的語文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外“詩教”活動,是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方式的規劃和設計,主要依據學校文化特色、社區和家長資源進行“詩教”課程的開發。

因地域文化、地方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同學校之間的差異必然存在,從課程學角度考量,我們的“詩教”課程開發必須符合本校學情,將詩歌內容、閱讀方式、創作途徑、活動管理等各種資源有效整合,形成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的、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體系,從而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同時必須通過真實的言語情境和學習任務驅動,減少抽象的碎片化的學習,讓語文學習靠攏生活、回歸言語實踐活動的本質,才能從實施層面體現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真正價值。

一、深挖“詩教”課程開發的資源基礎

(一)秉承歷史悠久的文脈淵源。盱眙中學有千年書院、百年學府之稱,老校區雄踞淮上文化名山——第一山之巔。在此,西漢時臨淮太守孔子第十一世孫孔安國最先建成了“先圣宴居殿”,宋時又改建為“崇圣書院”,后經戰火而廢,元代改為“淮山書院”,明代重建為“登瀛書院”,清代易名為“敬一書院”,與文廟融為一體,成為地方文化的一條脈絡、特色山水的一處風景。這個地方有著大量的唐宋元明清名家詩詞歌賦石刻,可以說是風雅流韻,文脈流長。清雍正年間,泗州知州張文炳又于第一山建泗州試院。正是從歷史中汲取了源頭活水,秉承了深厚豐富的文化底蘊,使得學校成為省內眾多學子求學問道的圣地。

(二)弘揚內涵深厚的詩教文化。書院文化的遺韻余風與現代前沿的教育理念深度結合,千年的文化積淀與現代科學文化的相互滲透,我們以獨具學校特色的“制高”校訓、“石板路精神”為抓手深耕厚植富有內涵的校園詩教文化。校內碑廊中,白居易、韋應物、蘇軾、米芾、楊萬里等歌詠盱眙的作品,刻石勒碑,萬古不廢;校史館內陳列著學校老一輩教師姚挹之、談化文、張幼蘭等詩集作品;老井、石板路等校園景點的古雅賦文皆出于學校教師之手,三賦一記——《老井賦》《盱中賦》《盱中喬遷賦》《石板路記》,已成為地方的文化瑰寶,并傳為佳話。所以,開發特色詩教課程,就必須對縣域和學校本土詩詞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尋找民俗文化,重新整合學校詩教資源,力求為師生營建詩意的精神家園。

(三)總結特色顯著的課改經驗。學校語文學科組發表了語文學科宣言:培養有情懷的表達者和有能力的建設者;我們提煉出語文學科精神:立穩語言基石、精研教學藝術、鍛造文化風骨、成就美善人生;我們還描繪了語文學科愿景:教師有責任、學生有情懷、課堂有溫度、學科有靈魂。宣言、精神、愿景為鼎之三足,而“詩教”則為鼎下之火,火勢旺則湯沸,這一把“詩教”之火進一步推動著語文課堂改革,讓語文教育始終洋溢著詩情。近年來,我校倡導的“鳳凰課堂”“融學課堂”教學理念都深刻地影響著語文教師的教育思想,借著課改的東風,我們項目團隊在“詩教”課程資源開發,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方面不斷努力與追求,積累了大量的研究資料,為省級課程基地和規劃課題的落地生根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四)確定項目實施的目標定位。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教育思想,積極落實國家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利用“詩教”課程的契機,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加大功能宣傳,加強文化浸染,豐富校本教材內容,拓展學生的閱讀活動空間,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有效地化解高中學生應試能力有余學科人文素養不足的問題,從而達成全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讓廣大教師在參與學生社團活動中陶冶身心,潤育文心,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詩文水平,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有益模式,以期探索一條特色鮮明的“縣中”發展之路。

二、加強“詩教”課程開發的過程建設

(一)打造課程文化基地,加強軟硬件建設,營造濃郁的詩歌氛圍

1.建設“鳳凰書院”。為了促進對“詩教”課程的開發,我校專門興建了一個集詩歌朗誦、閱讀、沙龍、小型話劇表演功能于一體的“鳳凰書院”,并可接入各教室同步直播的讀書吧,為師生閱讀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環境,進一步激發師生共閱讀、共進步的興趣。同時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將“鳳凰書院”接入縣圖書館和鳳凰傳媒網絡平臺,開通師生在線讀書和購書新渠道,并據此建設“鳳凰讀書會”;辦好《淮山》純文學校園雜志、《校園文化報》《鳳鳴》團報;編寫開發鳳凰人文讀本、召開讀書會和詩詞大會,并使這些活動常態化,將“詩教”課程作為統編、省編教材的補充和延伸,大力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2.建設“詩詞大劇院”和校園廣播站。利用新建報告廳、逸夫樓報告廳和鳳凰書院,建設詩詞曲賦影視觀摩、研討、表演劇場,給有戲劇影視表演天賦的愛好者提供發展的舞臺。邀請市縣朗誦協會的著名表演者和黃梅劇團有一定的影響力的演員走進大劇院,通過現場表演,傾情演繹,將詩詞與之融合,打造特色劇院,讓古典文化在校園生根,活化語文課程,從而為“詩教”文化增添一抹亮色。我們空中課堂——校園廣播站活躍著一大批朗讀愛好者,每天早中晚的大課間,校園里就會傳來詩歌朗讀和文本鑒賞的甜美聲音,像美麗的百靈鳥,感染著每一位師生,有效地凈化了校園的環境,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3.建設“青春社團”基地。把原有的“淮山文學社”與“藝術社團”活動場地,從體育館遷移到“崇圣”樓的“淮山讀書吧”,讓愛好詩詞的學生有更多可以展示的舞臺和機會。對師生申報的淮山文學社和藝術社團,學校給予場地和經費協助。充分利用社團進行詩詞創作和吟誦、名著欣賞、文學創作等活動,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增長才干,培養特長,練就本領,提升素養。學期末,學校舉行社團節,對成果進行展示和交流。利用周末休息時間,讓學生繼續自主辦好社團,如詩歌社、文學社、藝術社等。在每年中秋前后舉行符合盱中特色的“紅色詩歌朗誦會”“詩詞大會”等。

4.建設“崇圣講壇”。這里將是培養詩人、演說家、文學創作愛好者的天堂,也是沐浴中國古典文化,親近古人、溝通未來的陣地。每學期邀請名師在校內開設詩詞創作講壇;邀請市內外詩詞協會詩人進校園為師生開設古典文學鑒賞講壇,并選拔優秀學生登壇開講,鍛煉學生能力,培養學生對詩歌等文學作品的熱愛。每年舉辦一次的成人禮是學校的大事,這里一定是古典詩詞朗誦的盛會,是一次開放的講壇。同時,我們還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自然山水,走進社區,走進特殊教育學校,走進養老院,開設一場場別開生面的大講壇。

(二)深化交流互動,鼓勵自主學習,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有效提升

詩歌的內涵十分豐富,除文學性外還有時代性、科學性、哲理性。對審美甚至勞作都有很高的要求。語文課堂不能充分展現詩歌的全部魅力,要讓學生真正與詩歌貼近,就要使詩歌走向更廣闊的課堂,不能僅僅局限于三尺講臺。

一是以課程建設為依托,構建全新的交流平臺。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徹底打破過去的僵化教育模式,讓學生多與歷史典籍交流,多與古代詩人交流,多與當代名家交流,多與身邊的老師同學交流。為此,我們以“鳳凰書院”為依托,結合“智慧校園”創建,在書院內建設時間閱讀長廊,即以時間為經緯,在兩旁開設“詩經館”“楚辭社”“唐詩林”“宋詞苑”“元明清”“新詩界”,每一館苑再以其特點細化為幾個小部分,例如:“詩經館”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配合書籍、視頻、線上質疑、解答,讓學生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詩經》?!疤圃娏帧眲t以人物為綱目,設置“初唐館、盛唐館、中唐館、晚唐館”,通過不同階段的典型人物展示唐詩的發展及其精神內涵?!八卧~苑”以豪放、婉約兩館為主,重點突出代表詩人及其詩歌特點?!霸髑濉钡脑姼?,可強調在不同歷史背景下,詩歌的發展與時代、文化之間的關系?!靶略娊纭敝鞋F代詩歌方面尤其是在新詩階段突出詩歌與政治、思想的關系。正是在古今的思想交流中,學生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是以社團活動為抓手,大力倡導自主學習。學校開展每周一次的社團活動,老師除了做些必要的指導外,學生自導自演,寫作朗誦,吟唱舞蹈,戲曲表演,形式豐富多彩。我們不僅開設“鳳凰詩社”,還開設“歌詞欣賞”“小記者”“傳統文化研習”“風云時事社”“心靈沙拉”“時評作文”“書香雅韻”等35個社團,把詩歌中蘊含的音樂美、舞蹈美、競技美、哲思美生動地展示出來,既讓詩歌展現其本身的文化內涵,古典與現代的融合,更讓學生展望未來,思考如何讓詩歌走出國門,影響感染更多的人。學期末,學校舉行社團節,對每一個學生社團的成果進行表演、交流和展示。其中有“經典詠流傳”的吟誦、演唱、演奏類;“詩話生活”的話劇表演類;“詩情與畫意”的現場書法繪畫類;“哲詩人生”的辯論賽表演。優秀的書法類作品在櫥窗展示,表演類作品到校外表演參賽,激勵學生的參與熱情。正是在一次次的自主學習中,我校學生增強了自信,學出了風采,養育了情懷,提升了核心素養。

(三)開拓進取,大膽創新,創建有感染力的“詩教”校本課程范式

1.優化“詩教”校本教材,增強課程特色。語文課程一般包括國家規定的必修、選擇性必修和學校開發的語文選修課程。必修是對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選擇性必修是參加全國普通高考的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內容,而選修課程則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除了書本語文知識之外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發展。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踐行“培養有情懷的表達者和有能力的建設者”的盱中宣言,特別注重高考之外的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詩歌教育的功能轉化,從詩歌創作、詩歌朗誦、詩歌表演、詩歌游戲、詩歌鑒賞、詩歌作文大賽等多角度進行校本課程開發,便于學生對所選項目進行系統的學習。同時,我們開展校際交流,并結合學校實際,初步構建起以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旨歸的校本課程體系。諸如《鳳凰飛歌》學生詩集匯編、《鳳凰飛歌》教師詩集匯編、《詩歌創作談》《詩歌朗誦技巧指南》《詩歌鑒賞指導用書》《學生詩歌作文精品集》《詩與生活》隨筆集、《淮山》純文學期刊、《教師談詩歌》《鳳凰周刊》《詩歌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等等,其中有周刊、月刊、季刊和年刊,當然還有學校歷屆詩歌朗誦大賽和詩詞大會的視頻教材,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2.優化“詩教”選項教學,創新教學模式。為了進一步優化“詩教”課程,我們開始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從2020年春學期起,學校詩歌社團活動中,我們根據學校配套的硬件設施、教師的專業特長和學生興趣愛好,從高一年級開始率先采用選項教學模式,即以詩歌教學為主題,從學校設定的若干個社團中自主選擇2個,并可以在學期中通過規定的能力測試后,再次進行項目選擇,有的同學因為接收能力較強,學習興趣濃厚,短短一年就可以完成5-6個社團學習。同時我們還給學生創設大量“詩教”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走出校園,用詩人的情懷去觀察社會、洞察人生、熱愛生活,避免了詩歌教學的空洞無物。除了縣域內,我們還帶領學生到其他市縣文化景區采風,實地感受古典詩詞和名人故里的文化魅力,這樣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了更加開放、自由、融洽、平等的活動環境,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詩歌水平,優化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契合了新高考對學生的時代要求。

3.以“詩教”課程建設為契機,改革傳統的學科教學方式?!霸娊獭闭n程是我校語文教學的一大優勢,也是我校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試點?!霸娊獭闭n程活動中,老師會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喜好、基礎高低和性格特點,為學生建議選擇不同的課程,打破了以往從最基本的詩歌朗誦開始,逐層深入的常規模式,較好地兼顧到了不同基礎、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而我們語文課程的教學既存在著“滿堂灌”和“滿堂問”的落后理念,也存在著“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客觀現象,所以說,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活潑,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積極探索,利用“詩教”課程的外溢效應,在日常的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開展同伴合作、小組協作和全員互動的“自主、合作、探究、質疑、共識”的學習路徑,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呈現出全新的生態樣式,并把這一教育思想滲透浸潤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從而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了學科的核心素養。

4.以“詩教”課程建設為主線,加強跨學科融合教學。詩歌既是傳統的文學樣式之一,也是中華文化的有效載體,我們需要引領學生充分挖掘“詩教”課程中的美學因子,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舉一反三,并將詩歌與體育、勞動、美術、舞蹈、戲劇、攝影、影視、動漫、創意表達等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形成各教學課程和社團課程的深度融合,努力創設跨學科的美學藝術課程,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表達能力,培育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在校詩歌節、校運動會、校藝術節以及100年校慶活動中,都有優秀作品匯編入校本課程年終作品展,也鼓勵了廣大老師拓寬視野,撰寫跨學科融合等相關研究論文。

5.以“詩教”課程為抓手,建立多元化育人評價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考改革也進入到新時期,教育部考試中心提出了加強“一點四面”考查的改革重點,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論、唯升學論,業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而詩歌中蘊含著深厚的美育功能,奠定了國人關于品德修養、人格教育以及美善統一的至高理想。在推行“詩教”過程中,我校師生進行了深度挖掘,并萃取古典詩詞的美育資源,創造性地融入了現當代以毛澤東詩詞為代表的紅色革命文化,以及反映人們日常生活的當代新詩,以詩性精神提升了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和精神美的感受,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品質,豐富了高中學業階段的評價內容。此外,我們還從學生的認知需求、個性成長、生涯規劃等多視角探索建立學生語文素養評價體系,將評價方式多樣化、標準公平化,以學促教,以教帶學,以評促學,以評促教,教學相長,從而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內在動力。通過采取過程評價與總結評價相結合、詩歌學養與美學素養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生命成長。學校為每一位學生建立成長評價檔案、發放成長評價報告書,讓家長充分了解學生的綜合素養,并通過家長評價孩子在家閱讀學習情況,督促孩子養成自我學習、自我評價的能力。

三、“詩教”課程開發的思考

(一)課程開發多樣性不夠

我校已經開發出一些與“詩教”相關的校本特色課程,豐富了詩歌文化,但是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項系統性、科學性很強的工作,如何能幫助學生培養興趣,發展語言技能,汲取文化營養,促進多元思維,塑造良好品格,促進跨學科融合,從而探索出一條持久、特色發展之路,這是我們需要努力學習的地方。同時為了滿足學生語文學科和其他音樂藝術類等學科相互融合的審美需求,開發出學生期待選擇的新的校本特色課程,是擺在每一個盱中人尤其是語文人面前迫切的任務。

(二)“詩教”課程與高考課程改革的融合度不高

以“一核”“四層”“四翼”[2]為主體內容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發布,昭示著高考命題和評價的新標準已然確立,這必將深刻地影響著素質教育的發展,也必將助推中國基礎教育改革邁向縱深。在此背景下,“詩教”課程開發的建設如何更好地融入新一輪課程改革,促進一線教師的成長,并構建起對學生的多維評價體系,從而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這是我們一直在認真思考的大課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2.

[2]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6.

[“高中語文‘詩教’課程”是江蘇省盱眙中學在建設江蘇省普通高中“詩教”課程基地(2020年11月獲批)過程中開發的一套校本課程,也是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十四五”規劃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詩教’課程開發的研究與實踐”(D/2021/02/822)、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十四五”規劃課題“學科教學活動與課程基地建設協同建構的實踐研究”(D/2021/02/30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詩教詩歌課程
詩歌不除外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七月詩歌
詩歌的奇怪隊形(一)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詩教為何與何為
詩教傳統與高職學生思政教育關系探微
憂世要深,擇術要慎
自行車的發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