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語文革命文化教育策略

2022-07-17 12:32孔德權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17期

孔德權

摘要:小學語文教育務必深挖部編版教材的文化內涵,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環境中,讓語文教學正本溯源,回歸本土優秀文化軌道,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根據“文以載道”的優秀傳統,筆者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所載革命之道,進行增強教師革命文化涵養、激發學生學習革命文化激情和接受革命文化熏陶與加強革命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三方面探究論述。

關鍵詞:革命之道;教師涵養;學生激情;文化綜合實踐

一、師之所存,道之所存

傳道莫貴乎師。教師是教材內涵文化傳播途徑至關重要的環節,因此一個教師自身文化涵養就直接影響了其對教材文化的發掘、解讀和傳授的過程與效果?,F在小學語文教育團隊,80、90后教師逐漸成為了主力軍,甚至00后也在陸續涌進,其中大部分人雖曾經接受革命文化的教育,對革命文化有所了解,但是遠不如老一輩親身經歷者透徹。因而,要深挖革命文化內涵、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有機融合革命文化教育,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明確課標要求,貫徹使命擔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給我們明確了目標導向,要“充分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培養要求,增強課程思想性?!笨梢?,革命文化的教育、傳播和潛移默化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深刻領悟自己的使命擔當。

(二)增強文化內涵,做到厚積薄發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當“四有老師”: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根據語文課標,我們要樹立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正確有效傳播給學生的理想信念,有自身身體力行的道德情操,有對這些文化有深入了解和深切體會的扎實學識,有把孩子培養成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并使其快樂成長的仁愛之心。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深入學習,不斷實踐摸索,達到學識、思想、實踐和教育教學目標等諸方面有機協調的程度。自身革命文化涵養功力深厚了,才能做到厚積薄發,在傳播革命文化過程當中游刃有余。

(三)立足革命文本,做到心中有人

以生為本,心存仁愛,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教育對象是學生,要將革命文化傳播傳遞給學生,不能只考慮教育者要傳授什么,而更應考慮受教育對象的身心成長規律。開展有趣自然的活動,采取他們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做到“心中有人”,讓他們在自然而然的學習過程當中,發自內心的喜歡和接受教育者所傳授的內容和思想。

明確使命要求,方向才會明朗;自身革命文化涵養功底深厚,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厚積薄發駕輕就熟;立足革命文本,又心中有學生,才能避免言不及義,又事半功倍。

二、教以載道,興趣先行

小學生正處于對自然社會充滿好奇的時期,激趣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因此,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習興趣,會事半功倍。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學生在生理需求,即衣食住行的需求,早已得到了滿足,對于安全、愛和歸屬的需要正在逐步強烈,目前如果我們處理好這個層次的需要,將為他們尊重和自我需要的追求和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激起學生對安全、愛和歸屬的強烈追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取教師激趣和教材激趣兩個方面進行。

(一)結合時事動態,激發文化學習興趣

教師要善于引領導入,結合時事動態,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的安全富足來之不易,激發學習革命文化的興趣。學生正處于血氣方剛的年齡,像當下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特別能引起他們的關注。教師可借此引導學生區分國內國外的局勢和趨勢,接而追根溯源,明確中國共產黨帶領我們革命和發展的重大貢獻,讓學生切身體驗革命文化帶來的實際效果,以及革命文化的魅力。

(二)立足教材文本,感受革命文化魅力

教材本身的魅力需要被挖掘。毛岸英、邱少云、黃繼光、趙一曼等革命史上熠熠生輝的人物都一一躍然于小學語文教科書上。學生可以通過閱讀革命前輩和先烈的故事,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不畏強敵、視死如歸和以天下為己任等等高貴品質,從而得到靈魂的洗禮,進而對革命文化產生進一步追尋的動力。

文化傳播最有效的途徑莫過于,讓受眾對該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自覺追尋文化的足跡,追根溯源,接受其潛移默化的熏陶。教師、教材在傳授革命文化的過程當中,都應該追求這樣的效果,以其文為路引,以其道為歸宿。

三、活動載道,躬行文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環節。如果僅僅停留書本課室,教育效果未免大打折扣,也會給學生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挫折感。在革命文化實踐教育方面,我們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少先隊德育工作和開展家校合作、語文教學活動等方式進行。

(一)融合德育活動,做到文本延伸

結合少先隊清明、國慶等節假日的紅色文化活動開展,緊扣教材內容,鼓勵學生參加線下、線上祭奠英烈活動,指引學生通過朗誦紅色經典、講述紅色故事,學習紅色文化,繼續紅色文化因子和弘揚革命文化精神。

家校合作開展紅色革命文化活動,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對革命故事、革命文化和革命傳承的深入了解和體會,還可以以點帶面,促使學生家庭在節假值日參觀游覽紅色景區的過程當中,深入交流體會,促進感情,增加互信,在共同的文化語境中,找到靈魂的共鳴。

(二)弘揚科組特色,彰顯文藝載道

語文教育教學活動更容易專業出細活。我們語文科組近期就曾以“讀紅色經典讀物;看紅色經典影視作品,收聽紅色經典故事?!睘橹黝},以“光影留‘人’,彩繪留‘事’,以聲傳‘情’?!睘樾问?,開展過這方面的活動。這次活動普及面廣,可操作性強,全面加強了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參與度和了解,激發了學習相關文化的熱情。

結語

革命文化是我們黨的歷屆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經過長期的卓越斗爭而凝結的智慧結晶,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是我們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基礎和指引了方向。傳授革命文化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在既有經驗的基礎上,要不斷深入鉆研,開拓進取,以更有趣的方式,更有效的方法,使用革命文化如源頭活水不停滋養著我們新時代的少年,讓他們在學“文”悟“道”過程中,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劉飛.論語文統編教材中的革命題材選文及其教學[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1,22(02):6-10.

[2]王陸正,趙巖.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中華文化認同”:內容呈現與教學路徑[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02):34-43.

[3]劉飛,李麗.語文科革命文化的意蘊表現與實踐體系構建[J].教學與管理,2020(36):89-9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