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元素與小學美術融合的相關探究

2022-07-17 12:40汪思思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5期
關鍵詞:生活元素藝術創作小學美術

汪思思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藝術教學,使藝術與生活元素相結合,使其更好地融入到藝術中,使學生能夠體驗和感悟美術學習的重要意義,并從中感受美術的魅力,進而實現在美術作品創作過程中感受生活樂趣的目的。文章就如何將生活元素有效地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生活元素;藝術創作;融合

前言

藝術來自于生活,其原因在于,生活中蘊藏著大量的美,可以給創作者提供足夠的靈感,是藝術創作的財富。通過將生活元素融入小學美術創作,使小學生能夠充分發揮日常生活的豐富體驗和情感體驗,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掌握足夠的美術理論,從而激發學生對藝術的濃厚興趣,使他們能夠持續地體會到藝術的魅力。

一、生活元素與小學美術融合的意義

對小學生而言,學校是他們離開家庭之后所要面對的最重要的教育環境,如果能找到一種與他們的社會、家庭生活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的教學切入點,那么,教育和教學的成效就可以得到保證和提高。

(一)與小學生的接納程度相適應

由于小學生年紀尚小,對自己的管理與自控能力較差,加之缺乏學習經驗,因此其學習的能力與接受能力均受到限制,因此,要想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掌握所需的知識與技巧,就必須注重學生的接受程度。不能盲目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不去想他們的接受能力,這樣會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受到很大的影響。美術課程的教學特點是發散性、創造性,并通過恰當的方法使學生獲得規范的理論知識。在把小學美術課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的過程中,要找到適合小學生理解、接受能力的切入點,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與豐富課堂教學模式相適應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學生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前教育界的一個重要目標,而小學美術課程本身又具有明顯的發散性,教師若能將生活場景中的材料運用到小學生的日常教學中,則是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的一種改變與豐富,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課堂中引入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元素,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主觀探究欲,有利于教學的深入。

(三)與學生的審美修養相適應

生活環境是培養美、發現美的重要場所,如果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美,就說明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意識都會提高,這是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重要途徑。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這種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谏?、高于生活的審美能力的培養方法具有科學性,這是對學生的審美素質的培養。

二、生活元素與小學美術融合的有效途徑探討

美術是一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學科,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存在于每一個角落,也能看到它的美。我們身為老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不但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藝術的重要意義,而且可以透過日常的事物來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一)創設生活情境,把生活元素和創作聯系起來

在小學時期,通過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發掘美、欣賞美、創造美,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目標。生活中美的元素無處不在,如果小學生肯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看,就會發現:春日的鮮花盛開,天空的云彩絢爛,鳥兒在天空自由飛翔,蜜蜂采蜜,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在大自然的聚寶盆中,讓孩子們在藝術上得到更多的啟發。教師通過創設生動的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會自己的作品,用眼睛去欣賞自己的作品,獲得生活與學習的雙重樂趣,從而極大地刺激自己的創造力發展。在創設生活情景時,要盡可能地選取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事件、現象,以及學生在人生經歷中的各種感受、觀點,從而使作品中的感情更加豐富,激發鑒賞者的情感共鳴,使其從小養成創造性思維。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美術“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內容時,因為很多孩子都不懂有哪些珍稀野生動物,所以教師決定用多媒體來展示相關野生動物的影像,比如:野駱駝、大熊貓、藏羚羊等等,再配合著音樂,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真實,同時也讓學生的大腦開始思考“為什么要保護珍稀野生動物和怎樣保護它們”的問題。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相關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野生動物的形象,從而能更好的把握相關繪畫技巧。

(二)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學以致用”

基于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和素質教育的需要,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有關的理論和知識的灌輸,而且要把所學到的知識和理論應用到實踐中。美術雖然來源于生活,最終還是會被運用到生活之中,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它又比生活更高級,是由創作者對其進行了處理和了解,再加以修改。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美術“走近大自然”時,教師可以大自然為主題,引導學生觀察動物和植物,這種細致的觀察,可以使學生明確看到動植物身上的特點,發現其中的美,再拿起畫筆的時候就得心應手。這時教師再加以正確的指導,將美術的專業知識融合到里面,經過同學們的觀察和繪畫,一幅幅生動形象的作品就產生了,將大自然的春天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的活動還有很多,學生在親近大自然,體驗生活的同時,運用了美術知識,鍛煉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了美育教育的目標和要求。所以,一個好的美術老師必須指導學生把自己的美術作品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之中,讓美術在生活中煥發出勃勃生機,讓藝術的生命氣息變得濃郁,從而讓學生們在教室里學習到的美術知識能夠真正地為人們所用。無論在學習或人生中,實踐都是一種充實體驗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把所學到的知識和理論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使之與現實相融合,從而達到學以致用、提高藝術整體素質的目的。

(三)為創作提供生活體驗平臺

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的生活經歷是其創作的先決條件,而在現實的創作中,如果與現實生活脫離,其表現形式將變得枯燥乏味、毫無情感可言。前面提到過,小學美術老師的教學工作就是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完成教學目標,讓他們參與到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并能自己創造美,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注入到美術作品中,才能使其更加富有內涵。美術教師應該為學生的美術創作提供更多的生活體驗平臺,如可以進行學校板報的制作,設計校園文化節的宣傳海報,在大型節日時布置教室,等等。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美術“快樂的節日”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六一兒童節或者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時,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裝扮教室。利用在美術課上看到的節日習俗和傳統,在校園中舉辦晚會,可以提升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熱愛。

結語

總之,在小學美術創作中,將生活元素有效地運用到教學中,引導學生將真實的人生經驗和情感融入到美術作品中,可以提升作品的生活力和藝術性,從而促進美術學科素養的發展。要達到這種教學目標,就必須對教學進行持續的研究與探討,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興趣,設計出一套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使其在美術教學中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效果。通過培養學生對“生活美”的探索,認真體驗美術創作中的生活元素,把真實感受融入到作品中,最終實現提升美術綜合素養的目的,為美術創作教學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陳麗仙.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與學生美術素養培育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3):197.

[2]孔令蒙.打開生活之窗,徜徉多彩課堂——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0(35):165—166.

[3]劉樂樂.新課程視角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策略探析[J].文存閱刊,2020(2):103.

[4]戴萍.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與學生美術素養培育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8):144—145.

[5]劉珊.探究對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研究[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20(2):28.

猜你喜歡
生活元素藝術創作小學美術
《榜樣》:藝術創作的一次“出圈”表達
藝術創作、評論的人文價值生產與現代美育
藝路流變——關于于霄牧的藝術創作
淺析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現狀及應對措施
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淺談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關于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