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東灣餌料微藻粒級區劃研究

2022-07-20 01:59劉蘇萱胡超魁張明亮董少杰
水產科學 2022年4期
關鍵詞:微藻貝類站位

劉蘇萱,宋 倫,胡超魁,王 昆,劉 印,張明亮,董少杰

(1.大連海洋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3; 2.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遼寧省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學重點實驗室,遼寧 大連 116023; 3.天津農學院 水產學院,天津市水產生態及養殖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384)

遼東灣是渤海最大的半封閉式海灣,是我國多種經濟魚類、蝦類和貝類的產卵場、索餌場和育肥場。近些年,遼東灣增養殖貝類開始出現生長緩慢甚至不間斷死亡等現象,影響貝類產業可持續發展[1-2]。相關研究發現,濾食性貝類對海水中微藻粒級具有選擇性,尤其微藻豐度達到一定量時,貝類只攝食大粒級微藻,小粒級微藻多數以假糞形式排出體外[3-4]。微藻粒級結構分析中,目前常用的葉綠素a分級法會高估大粒徑微藻的生物量[5-6]。Song等[7]利用高通量測序—分子鑒定分級技術發現,遼東灣春季小粒級微藻(微微型藻類)生物量占比高達46%,夏季占42%,秋季占49%,冬季占42%,而葉綠素a分級法對小粒級微藻的測算誤差最高超過了80%。以往研究貝類養殖容量大多利用葉綠素a含量表征餌料微藻生物量[8-10],均高估了貝類增養殖區餌料供應量。因此,研究濾食性貝類供餌力水平較為重要[11],遼東灣海域此類研究鮮見報道。筆者采用分子鑒定分級法對遼東灣海域進行貝類供餌力區劃研究,以期為遼東灣濾食性貝類增養殖區域布局和播苗量提供技術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海域與采樣站位

2014年在遼東灣海域網格化設置38個站位(圖1),分別于5月(春)、8月(夏)、10月(秋)、12月(冬)采集真核微藻分子鑒定樣品和葉綠素a樣品。采集、保存、運輸方法參考文獻[5]。

1.2 分析方法

真核微藻分子鑒定方法參考文獻[2],葉綠素a樣品調查、含量檢測方法參照文獻[12-13]。微藻分子測序物種注釋方法參考文獻[14]。微藻粒級結構分析方法參考文獻[15-21]。

由于大部分濾食性貝類對10 μm以上餌料微藻截留效率較高[4],本研究中,供餌力指數(Ai)專指10 μm以上粒級微藻生物量與其占比乘積:

Ai=Bi×Ci

式中,Bi為第i站位10 μm以上粒級微藻生物量,Ci為第i站位10 μm以上粒級微藻生物量占比。

貝類養殖容量參照PARSONS-TAKAHASHII營養動態模型進行估算[22-23]。

本研究中的小、中、大粒徑微藻粒徑大小分別為>0.22~3 μm、>3~20 μm、>20 μm。

圖1 遼東灣采樣站位示意Fig.1 Sampling station in Liaodong Bay

2 結 果

2.1 真核微藻粒級結構

遼東灣四季微藻粒級結構見圖2。遼東灣四季主要以小粒級微藻為主,春、夏、秋、冬季小粒級微藻生物量占比分別為(51±14)%、(43±14)%、(49±6)%、(42±4)%,中粒級微藻生物量占比分別為(29±7)%、(34±15)%、(24±5)%、(42±4)%,大粒級微藻生物量占比分別為(21±10)%、(23±13)%、(27±3)%、(17±4)%。其中:春季小粒級微藻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anophagefferens)、細小微胞藻(Micromonaspusilla)、微擬球藻屬(Nannochloris)、葡萄藻屬(Bathycoccus),中粒級尖尾全溝藻(Teleaulaxgracilis)、全溝藻屬(Teleaulax)、塔胞藻屬(Pyramimonas),大粒級大洋海鏈藻(Thalassiosiraoceanica)、環溝藻屬(Gyrodinium)、裸甲藻科在整個微藻群落中優勢度較高;夏季小粒級微擬球藻屬、細小微胞藻、葡萄藻屬、魚腥棕囊藻(Phaeocystiscordata),中粒級凱倫藻屬(Karlodinium)、尖尾全溝藻、全溝藻屬、帽球藻屬,大粒級新角藻屬(Neoceratium)、斯氏扁甲藻(Pyrophacussteinii)在整個微藻群落中優勢度較高;秋季小粒級隱芽藻(Geminigeracryophila)、細小微胞藻、葡萄藻屬、微擬球藻屬,中粒級短凱倫藻(Kareniabrevis)、塔胞藻屬(Pyramimonas)、尖尾全溝藻,大粒級斯氏藻屬(Scrippsiella)、裸甲藻科在整個微藻群落中優勢度較高;冬季小粒級微球藻屬(Ostreococcus)、細小微胞藻、葡萄藻屬、黃金色鞭毛藻(Poterioochromonasmalhamensis)、微擬球藻屬,中粒級凱倫藻屬、尖尾全溝藻、全溝藻屬,大粒級環溝藻屬、斯氏藻屬在整個微藻群落中優勢度較高;還有部分未獲注釋的類群優勢度也較高,如共甲藻目春季優勢度高達0.34,秋季達0.13。

小粒級微藻春、秋季生物量占比最高,夏、冬季較低;中粒級微藻夏、冬季生物量占比最高,春、秋季較低;大粒級微藻秋季生物量占比相對較高,春、夏、冬季次之。

圖2 遼東灣海域微藻粒級結構Fig.2 Microalgal grain size composition in Liaodong Bay

2.2 餌料微藻粒級區劃

由于影響濾食性貝類餌料供應能力不僅與大粒級微藻生物量有關,還與其在整個微藻群落中占比有關,因此本研究的供餌力指數以10 μm以上粒級微藻生物量與其粒級占比乘積表征。遼東灣各站位微藻4個季節平均供餌力指數分布見圖3,將38個站位按供餌力指數高低大致分為3組,高(綠色)、中(黃色)、低供餌力組(紅色)平均指數為:>0.23、0.10~0.23、<0.10。春、夏季供餌力最高,平均為0.32和0.31;秋、冬季較低,平均為0.08和0.05。其中遼東灣東南部的36號站位供餌力指數最高,主要是由夏季大粒級餌料大洋角管藻(Cerataulinapelagica)、新角藻屬(Neoceratium)、斯氏扁甲藻(Pyrophacussteinii)貢獻。

遼東灣四季供餌力區劃見圖4,春季高供餌力主要分布在遼東灣頂部及中部,夏季高供餌力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東南側和西側覺華島海域,秋季高供餌力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東南側和西北側錦州灣海域,冬季高供餌力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東、西兩側海域。

圖3 各站位四季平均供餌力指數Fig.3 The average food contribution index at each station in the four seasons

圖4 遼東灣4個季節供餌力區劃示意Fig.4 Food contribution zone map in Liaodong Bay in four seasons

2.3 貝類養殖容量估算

濾食性貝類對10 μm以上微藻攝食效率較高[4,24],參照PARSONS-TAKAHASHII營養動態模型,分別利用總葉綠素a和10 μm以上粒級微藻生物量估算養殖容量(圖5)。結果顯示,目前利用總葉綠素a作為濾食性貝類餌料基礎會高估養殖容量4倍左右。遼東灣全海域實際可承載貝類容量:春季為155 g/m2、夏季為203 g/m2、秋季為48 g/m2、冬季為33 g/m2,遼東灣貝類養殖容量主要為春、夏季貢獻。

基于大粒級微藻生物量估算的各站位貝類養殖容量見圖6。遼東灣貝類養殖容量分布基本與供餌力一致,遼東灣東南部的36號站位供餌力指數最高,養殖容量也最大。貝類養殖容量較高的前10個站位中有8個處于高供餌力組,而高供餌力組中3、4、5號站位由于透明度較低,餌料總供應量較少,導致貝類養殖容量估算較低。

圖5 遼東灣貝類養殖容量估算Fig.5 Estimation of shellfish culture capacity in Liaodong Bay測算.利用總葉綠素a測算養殖容量;修正.利用大粒級微藻生物量測算養殖容量.Measurement.total Chl-a content is used to estimate culture capacity;correction.the biomass of microalgae of large grain size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culture capacity.

圖6 基于大粒級微藻生物量估算的貝類養殖容量Fig.6 Estimation of shellfish culture capacity based on microalgae biomass of large grain size

3 討 論

3.1 遼東灣微藻粒級結構特征

濾食性貝類攝食餌料,一是靠黏液纖毛作用主動篩選適口餌料,二是靠水動力作用被動吸收適口餌料,大部分貝類對微型微藻濾食效率較高,對微微型微藻濾食效率最低[4]。研究發現,長牡蠣(Crassostreagigas)、櫛孔扇貝(Azumapectenfarreri)和厚殼貽貝(Mytiluscoruscus)的截留效率隨著餌料粒徑的增大而逐漸增加。櫛孔扇貝對小粒徑顆粒物的截留效率較低,夏季對2 μm的截留效率僅為9.60%,長牡蠣和厚殼貽貝截留效率相對高些[24]。遼東灣海域主要增養殖對象為菲律賓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四角蛤蜊(Mactraveneriformis)、文蛤(Meretrixmeretrix)、海灣扇貝(Argopectenirradias)、紫貽貝(M.galloprovincialis)、大竹蟶(Solengrandis)、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等貝類,對餌料微藻需求量較大,但遼東灣海水營養鹽含量已呈下降趨勢,對微藻生物量及粒級結構會有較大影響[7,25-28]。調查發現,遼東灣4個季節微藻群落以微微型微藻(<3 μm)為主,其生物量在各季節占比均超過40%,對貝類增養殖業潛在影響較大。小粒級微藻優勢種抑食金球藻、細小微胞藻、微擬球藻屬、葡萄藻屬、魚腥棕囊藻、隱芽藻、微球藻屬、黃金色鞭毛藻也是近幾年來通過分子鑒定法新檢出的種類[29],尤其抑食金球藻已被報道對貝類增養殖影響巨大。2009年開始連續多年在遼東灣西部海域暴發抑食金球藻褐潮,導致海灣扇貝大規模滯長與死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上億元[30-31]。研究發現:遼東灣抑食金球藻春季密度最高,平均值為7.743×103個/L,夏季密度平均值為2.094×103個/L,秋季密度平均值為0.392×103個/L,冬季密度平均值為0.053×103個/L;抑食金球藻在整個微藻群落中春季優勢度占7.92%,夏季優勢度占0.26%,秋季優勢度占0.55%,冬季優勢度占0.28%[2]。該藻占據較高的生態位,直接影響濾食性貝類供餌力水平,因此應高度關注小粒級微藻的生態影響。

3.2 遼東灣貝類餌料微藻供餌力

有關天然海域貝類供餌力研究[32]不多,主要原因是以往微藻粒級測定方法不夠精確,而微藻分子鑒定方法的建立,解決了微藻粒級結構精準測算的問題[15-17]?;诖?,宋倫等[31]采用高通量測序—分子鑒定分級技術對遼東灣和大長山島海域微藻粒級結構進行了研究,修正了以葉綠素a分級法測算微藻粒級結構的誤差,為貝類餌料微藻供餌力研究奠定了基礎。其分子鑒定分級法修正結果顯示,遼東灣4個季節微微型浮游植物占有絕對優勢(超過40%),其次是微型浮游植物,兩者葉綠素a對總葉綠素a的平均貢獻率超過75%,相反,粒徑較大的小型浮游植物總生物量貢獻率始終最低,春、夏、秋、冬季分別為25%、24%、27%、17%[31]。葉綠素a分級法測算結果為:微型浮游植物的組成最高,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組成最低,測算誤差最高超過了80%[5,7]。本研究結果顯示,遼東灣貝類餌料供餌力主要由春、夏季貢獻,但貢獻區域有所更替,春季高供餌力區域主要分布在遼東灣頂部及中部,夏季高供餌力區域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東南側和西側海域,造成供餌力站位差異及季節演變的主要原因是大粒級微藻生物量的時空波動及優勢種的季節演替。當然,濾食性貝類也并不是單純攝食微藻,同時也會濾食有機碎屑、鞭毛蟲、纖毛蟲等[4],養殖容量模型也在不斷優化與完善,希望更多學者關注自然海域濾食性貝類的供餌力研究。

4 結 論

(1)遼東灣4個季節主要以小粒級微藻為主,春、夏、秋、冬小粒級微藻生物量占比分別為(51±14)%、(43±14)%、(49±6)%、(42±4)%,中粒級微藻生物量占比分別為(29±7)%、(34±15)%、(24±5)%、(42±4)%,大粒級微藻生物量占比分別為(21±10)%、(23±13)%、(27±3)%、(17±4)%。抑食金球藻、細小微胞藻、微擬球藻屬、葡萄藻屬、魚腥棕囊藻、隱芽藻、微球藻屬、黃金色鞭毛藻在小粒級微藻中占有優勢。

(2)遼東灣貝類養殖區春季高供餌力區域主要為遼東灣頂部及中部,夏季高供餌力區域主要為遼東灣東南側和西側覺華島海域,秋季高供餌力區域主要為遼東灣東南側和西北側錦州灣海域,冬季高供餌力區域主要為遼東灣東、西兩側海域。

(3)遼東灣全海域實際可承載貝類容量:春季為155 g/m2、夏季為203 g/m2、秋季為48 g/m2、冬季為33 g/m2,遼東灣春、夏季貝類養殖容量較高。

猜你喜歡
微藻貝類站位
“長”出來的珍寶
微藻,跨界小能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微藻固碳技術基礎及其生物質應用研究進展
來自微棗“綠色石油”
鮮美貝類可能暗藏毒素
提升站位講政治 創新擔當爭出彩
提高政治站位 勇于擔當作為 以從嚴要求開創人大工作新局面
提高政治站位 服務發展大局 我省部署今年組織工作
認識麻痹性貝類毒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