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演播演繹文化數字化創新

2022-07-21 21:33宮吉成
前線 2022年7期
關鍵詞:國家大劇院

[摘要] 舞臺表演藝術行業不斷在變革中尋求發展謀機遇,許多藝術團體積極探索線上演播模式,經過兩年多的嘗試與努力,線上演播已逐漸成為演藝行業新的運營業態。隨著《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發布,持續發力線上將成為舞臺表演藝術行業未來發展的風向標。國家大劇院系列線上演播節目兌現觀眾“周更”承諾,逐步形成一套線上演播創新生產及推廣模式。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線上演出用藝術鼓舞人、激勵人、慰藉人,給人以勇氣和力量,同時為打造表演藝術行業線下演出、線上演播“雙演模式”新業態,展示了新的發展優勢。

[關鍵詞] 線上演播;? 文化數字化戰略;? 國家大劇院

[中圖分類號] G127?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2)07-0078-04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該意見的公布為文化數字化戰略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為線上演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國家大劇院作為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一直致力于探索線上線下科技與藝術的融合,為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新期待而努力。自2020年4月以來,國家大劇院系列線上演播節目兌現了“周更”的承諾,如今已播出130余場,在線總播放量超40億人次。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國家大劇院線上演播不僅有小型室內節目,而且有大型歌樂舞劇戲,更有讓觀眾耳目一新的特別策劃,把越來越多優質舞臺藝術作品送到觀眾眼前。

新思維策劃

線上演播絕不是將線下演出原樣搬到線上,線下演出注重塑造氣氛和情緒,觀眾希望獲得沉浸式的臨場感體驗;而在線上,觀眾更為理性,選擇更為多樣。新媒體時代的觀眾更偏好“短、精、炫”的內容,這是對線上演播的巨大挑戰。一場線上演播少則1小時,多則2—3小時,觀眾在生活環境中沒有劇場的氛圍和條件,很難沉住氣堅持看完。因此,打造優質的線上演播節目需要用新思維進行策劃。

選題角度要新。選題策劃決定著線上演播的內容方向和質量。首先要有豐富的內容選擇,國家大劇院把歌劇、音樂、舞蹈、戲劇、戲曲等各藝術門類根據其藝術特點、從不同角度挖掘展示在線上。沒有線下空間和實時呈現的限制,線上演播可以策劃創新選題,點亮觀眾的線上文化生活。比如“畫韻京音——走進畫家姜國芳工作室”特別節目,國家大劇院帶領藝術家走出劇場,來到畫家姜國芳的工作室,將美輪美奐的油畫與音樂相結合,為線上觀眾帶來一場視覺之美與聽覺之美相融合的奇妙之旅。同時,國家大劇院緊密結合重要節點,在“518國際博物館日”推出“奇妙的和諧:國家大劇院2020國際博物館日主題音樂會”,將博物館和音樂會結合起來,帶觀眾走進“展覽中的音樂會”;時值延安文藝座談會80周年之際推出“文藝為人民——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80周年”線上特別策劃音樂會,用20余首經典曲目重溫偉大的延安精神,反映中國文藝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指引下繁榮發展的嶄新氣象;每逢七一、國慶、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都會推出應節應景的線上演播節目,時刻與線上觀眾保持交流。

畫面呈現要精致。高質量的演出配合高質量錄制手法,呈現一場精致的線上視聽盛宴。在策劃階段,捕捉“精致”這個亮點,無論是宣傳文字、海報還是宣傳片都將這個亮點放大,總能給觀眾帶來更多期待。國家大劇院攝制一場線上演播至少要用到8個不同角度的高清攝像機,隨時切換全景與重點鏡頭特寫。坐在觀眾席第一排都無法看清的細節,在高清鏡頭面前,每一位線上觀眾都可以輕易欣賞到清晰的特寫,比如:戲劇演出中人物的微表情,音樂會中樂手每一個細微快速的動作等。這使得線上演播在視覺語言方面擁有更大的可發揮空間,通過編導精心編排,交替運用長鏡頭與短鏡頭,更能起到烘托氣氛、展現藝術魅力的作用。一場有藝術質感的線上演播節目,不能只是記錄,追求大而全,而是要代替觀眾的眼睛,看觀眾之想看,隨著演出的節奏放大最精彩的部分,這是線上演播不可替代的優勢。

二次創作更靈活。二度創作是線上演播的最大特點。在架滿機位的錄制現場,攝像機時刻記錄著臺前幕后的故事,給線上演播的二次創作帶來豐富的圖片和視頻素材,比如:排練花絮、主創主演的傾心介紹、樂手們上臺前的緊張準備等。這些內容成為正式演出開始的最佳預宣“食材”,吊足觀眾胃口。在演播結束后,根據線上平臺的特性,對整場節目進行剪輯再創作,挑選出短小的精華片段獨立發布,配合網感十足的標題,往往更能打動觀眾。比如:國家大劇院將“陳燮陽與中國交響樂團音樂會”的返場曲目《射雕英雄傳》,選放在國家大劇院官方B站號上,收獲兩百多萬播放量和滿屏“彈幕”;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合唱版《黑貓警長》,激發網友們滿滿的童年回憶,登上微博熱搜榜。由此可見,靈活的二次創作,更能帶著優質的內容“出圈”。法國學者羅蘭·巴爾特曾說,作品完成后與作者便不再有關系,如何解讀完全交由觀眾。除了節目發布者,觀眾同樣也在參與二次創作。網友們的自發討論、轉發以及視頻的再包裝,都幫助優質的線上演播內容在新媒體平臺持續發酵,擴大舞臺藝術的影響力。

新形式呈現

除了節目內容本身豐富外,國家大劇院線上演播還把內容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有的是現場實錄、有的是夾敘夾議、有的是紀錄片回顧、有的是情景再現,同時還專門策劃了獨特的演前導賞,形成線上藝術普及的個性化服務。每場線上演播的15—30分鐘導賞,每期都要經過精心策劃,不只介紹節目及作品,也在導賞中聊藝術家的人生經歷,聊節氣、聊文化、聊哲學、聊人生。既是講藝術本身,又延展開來,講藝術與生活的方方面面。

導賞要講求藝術性。作為一場高雅藝術的導賞,不僅話題與藝術密切相關,在呈現上同樣注重藝術性,精心打磨細節,做到內容美、形式美、畫面美。每一場導賞布景都別出心裁,選取與演播正片內容相關的道具和地點,充分利用國家大劇院這一頂級藝術殿堂每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角落。特殊主題則會走出劇院,來到和節目息息相關的空間,與嘉賓邊看邊聊。比如:《北京大合唱》,導賞拍攝地點位于北京中軸線的正陽門城樓上;歌劇電影系列導賞拍攝則在國家電影博物館進行。國家大劇院為每期導賞邀請嘉賓作為藝術推薦官,或是對藝術抱有熱情和興趣的主持人、名人大咖,或是在某一藝術領域擁有杰出成就的藝術家,將藝術性貫穿在導賞的精神內核中。

導賞要講求趣味性。導賞短片用新穎的講述方式,展現主創主演幕后的創作趣聞趣事,解讀演出亮點,幫助觀眾用更輕松愉快的心態欣賞接下來的演出。音樂廳歌劇《藝術家生涯》導賞以“戲里戲外的藝術家生涯”為主題,制作了20分鐘的紀錄片。主創主演講述戲中角色故事的同時,分享自己走上藝術之路的經歷,在一個個故事中,觀眾們與戲里戲外的藝術家們產生情感連接,欣賞歌劇時的感受自然更深切。話劇《玩偶之家》策劃了一段戲前戲作為導賞,將易卜生的劇本代入現代生活,既梗概介紹了劇本,又讓這部流傳一百多年的戲劇觀照了社會現實。通過這些既接地氣又不俗氣的導賞片,藝術不再是晦澀難懂的陽春白雪,而是變得越發親切動人起來。

導賞要講求知識性。無論變換多少種形式,導賞的最終目的還是讓觀眾了解一門藝術。因此,內容的知識性必不可少。歌劇藝術的門類、芭蕾舞的基本動作和要點、交響樂各個聲部的特色、合唱與重唱的區別等,這些知識都能在導賞短片中潤物細無聲地體現,讓觀眾在欣賞節目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藝術素養。國家大劇院音樂會版歌劇《費加羅的婚禮》設計了一場集表演、問答及科普于一體的情景式導賞,不僅清晰介紹劇中人物關系和看點,同時展現歌劇唱法特點以及歌劇常識,還通過直播技術與線上觀眾進行問答互動,將導賞的藝術普及作用發揮到了極致。除了講解節目本身,導賞還會與節氣、節日等特色時間節點相結合,策劃相應內容,普及傳統文化知識,將舞臺藝術、中國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融通,為藝術賦予時代意義。

新平臺對接

著名傳播學者詹姆斯·凱瑞在《作為文化的傳播》中認為,傳播的目的不僅在于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通過傳播維系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從而構建一個有秩序、有意義的適應人們文化生活的世界,成為一種文化生活方式。國家大劇院聯合40多個媒體平臺將線上演播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及投放,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數以千萬計的觀眾,每周六晚相聚云端享受藝術的視聽盛宴,與藝術相伴,這本身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成為人們的重要生活方式。塑造新的文化現象,維系線上觀眾與劇院的情感聯結,離不開這些新平臺的廣泛傳播。

全媒體矩陣宣傳。國家大劇院充分利用全媒體矩陣進行分發,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平臺并重,電視、報紙、廣播、網站、新媒體等各類媒體渠道,均可見國家大劇院線上演播宣傳內容。國家大劇院致力于將線上演播打造成為舞臺藝術的媒介事件,為藝術的傳播賦予更多儀式感和文化內涵,讓線上觀演成為觀眾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全媒體矩陣集中發力,帶來極大聲量和影響力,讓藝術走進千家萬戶,來到每一位觀眾身邊。

主流媒體+商業平臺共同參與直播。直播渠道受眾差異越大、覆蓋面越廣,越能最大范圍覆蓋潛在觀眾,為高雅藝術深入普及打好基礎。每一場線上演播均有40多個平臺參與直播。自有媒體方面,國家大劇院擁有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微博、快手、抖音、視頻號、Facebook等數十家官方自媒體平臺,幾乎覆蓋了新媒體的全部重要渠道;合作直播方面,《人民日報》和北京電視臺等綜合類傳統主流媒體、今日頭條和快手等互聯網商業媒體都是國家大劇院合作伙伴,為每周六晚的藝術盛宴助陣,共同打造云端藝術狂歡。

新科技賦能

《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強調,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集成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增強文化的傳播力、吸引力、感染力。隨著5G、8K、AI和VR等信息傳輸以及視覺呈現新技術的發展,線上演播擁有更多“藝術+科技”的可能性。萬物互聯時代,舞臺表演藝術行業要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

拍攝制作場景引入。一場好的線上節目,離不開好的拍攝和制作手法,也給了科技更大的發揮空間。為了提升觀看體驗,國家大劇院在拍攝中引入4K、8K鏡頭、電影鏡頭、遙控軌道機器人、無人機、“飛貓”系統、360度VR環繞式鏡頭等,為觀眾呈現更清晰、更大氣、更獨特的欣賞視角;在聽覺呈現中,打造親臨現場的沉浸式體驗,使用空間傳聲器、點傳聲器和人工頭傳聲器等多種傳聲設備,結合后期制作和播出技術手段,盡力保留現場演出的原汁原味,讓觀眾擁有沉浸式聽覺效果。

觀看渠道直播態。國家大劇院堅持用直播態操作發布線上演播,增強舞臺藝術的沖擊力和現場感,5G技術的發展精準解決了直播過程中的卡頓、失真等問題,帶著線上演播走得更遠。2019年,國家大劇院率先嘗試用“4K大屏+5G傳輸”呈現歌劇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細膩的畫質讓觀眾們贊嘆不已。2020年8月8日,國家大劇院“華彩秋韻”系列第一場演出,在全球范圍內第一次將“8K+5G”技術運用到線上演播當中,觀眾能夠通過手里的8K屏幕,欣賞流暢的演出。同時,國家大劇院在北京市8個地點設立8塊8K大屏,打通線上與線下,讓更多觀眾感受8K技術的高清之美。

藝術創造超真實。讓·鮑德里亞的超真實理論認為:“在后現代社會,虛擬將比真實更真實?!蔽磥砣藗兊纳顚⒃絹碓綌底只?,虛擬現實技術也將在人們生活中占比越來越大,如此的變化同樣會延伸到藝術領域。藝術創造力是無限的,“藝術+科技”如虎添翼,每一項新的科技發明都將為藝術創造打開一扇新的大門,科技將成為線上演播發展的最好催化劑。未來,隨著裸眼3D、全息投影等新技術的普及,線上演播還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簡言之,線下演出、線上演播的“雙演模式”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大趨勢、新業態。在行業積極探索線上演播前景的同時,還有一些問題亟待研究與解決。一是線上演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業務指導、資源扶持以及政策支持。二是線上宣傳推廣實現了大范圍觸及,但線上的點擊量如何轉化為線下的觀眾量需要研究破題。線上觀演作為一種正在形成中的文化習慣,需要時間和優質內容的滋養,同時也讓更多觀眾走進劇場、走近舞臺藝術,進而愛上舞臺藝術。三是要正確處理好“科技+藝術”的度的把控問題,堅持內容為王,藝術作品本身品質保證是第一位的,不能唯科技而科技,科技對藝術的賦能應該是錦上添花,而非喧賓奪主,不能一味追求用技術的“炫”和“酷”,掩蓋藝術本來的“真”和“美”。四是線上演播目前大多以公益播出為主,但長遠發展必然需要商業模式的跟進,如何從線上演出中獲取經濟價值仍需不斷探究。不僅觀眾線上消費習慣的培養需要時間,線上演出版權的確認和保護同樣任重道遠。

任何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必然伴隨著不斷的更新迭代與自我革新,在看到光明未來的同時,也要積極推動解決問題,補足短板。但無論如何,線上演播常態化運行,將是舞臺表演藝術行業發展的必然之路。

[參考文獻]

[1]于帆.“上云”之后:演出行業要變”線上運營”為“線上經營”[N].中國文化報,2021-01-04.

[2][美]詹姆斯·凱瑞著,丁未譯.作為文化的傳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宮吉成,國家大劇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責任編輯 / 蔡慶悅

猜你喜歡
國家大劇院
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22啟幕
留守兒童合唱團登上國家大劇院
王小佳 去國家大劇院感受經典旋律
國家大劇院四月演出大揭秘
國家大劇院11月演出大揭秘
國家大劇院2月演出大揭秘
淺析國家大劇院的直播方式及技術演變
國家大劇院 北京音樂廳 中山音樂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