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旅游村寨社會整合內生動力研究
——以貴州肇興侗寨為例

2022-07-22 07:29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侗寨村寨編碼

周 坤

(河北農業大學 園林與旅游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民族村寨大多地處偏遠,產業類型以農業為主,村民在職業、經濟、文化、消費等方面的分化相對較弱,村寨社會整體處于涂爾干所言“機械團結”狀態。旅游業為村莊帶來了人流、物資、信息以及更趨現代的價值觀念、生活習慣、異地文化等。產業更替造成了民族村寨從經濟到社會翻天覆地的全面重構,社會分化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劇。嚴重的社會分化將引致社會矛盾與沖突,影響民族村寨旅游發展與社會和諧。在此背景下,對民族旅游村寨進行科學的社會整合具有現實必要性與緊迫性。

民族旅游村寨的社會整合策略多樣,實施主體各異。社區居民作為村寨社會的構成主體和社區旅游的行為主體,其主觀意愿與心理動機直接影響著社會整合措施的實施效果。在缺乏居民主觀能動性下,面對復雜的社會關系及快速的分化進程,外部組織和權力監管較難消弭社會分化的負面影響。了解民族旅游村寨社會整合的內生動力,能夠對村寨管理和旅游經營部門制定、實施契合村寨社會特征的整合措施發揮積極作用。

一、相關研究進展

社會整合問題一直是西方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之一,并在近年來逐漸成為國內學術界關注的重要議題。西方學者關注社會整合的基礎理論研究,且以個案切入方式研究微觀的社會整合問題為主。國內學者則更關注社會整合的應用研究,以更為宏觀的視角研究社會整合的普適性原則與原理,主要集中于社會整合功能、社會整合機制、社會整合策略與路徑等。如秦廣強(2018)研究了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功能及社會整合問題[1],王曉生(2018)提出現代性視角下社會整合要關注有效性這一核心概念[2]。執政黨的社會整合功能[3]、職業共同體與社會整合[4]、意識形態的社會整合[5]等均成為學者們的關注焦點,體現出社會整合研究廣泛的視角與領域。

旅游與社會整合的關聯研究成果較少,且缺乏新近成果。屈錫華等(2007)提出了旅游活動社會文化精神交互模型,分析了這種模型對社會整合的作用與結果[6]。盧鵬(2008)研究了民俗在現代旅游中的社會整合功能,他認為建構的民俗不僅仍然在整合社會內部的各種關系,而且還因展演起到了整合民俗擁有者與游客之間社會關系的目的[7]。高鑫等(2010)關注了鄉村旅游的社會整合功能,認為鄉村旅游社會整合效應具有社會接觸面廣泛,季節性弱,發生頻率高,社會交往深度深,旅客文化層次高,經濟效益惠及面廣等特殊性[8]。民族村寨的社會整合問題研究更為鮮見。李金發(2007)通過對紅河州慕善彝村的案例研究發現,旅游經濟能很好地促進村落社會文化的重組和整合[9]??梢?,旅游作為一種社會整合路徑與方式已經得到學界關注,但相關研究僅停留于策略功能方面,涉及更深層次的研究并未展開。研究方法以理論建構為主,尚缺乏針對性的實證研究。

從已有的文獻數量、研究深度與理論工具看,旅游開發背景下民族村寨的社會整合問題研究仍較薄弱。已有研究成果更多關注旅游整合策略與路徑,注重應用研究。面對旅游開發后異質性愈發突出的民族村寨,社會整合策略如何有效實施,居民何以凝聚并產生持續向心力等問題仍不清晰。村寨居民是社會整合的客體,無論是源自于傳統儀式或現代法制,成功的社會整合策略無疑需要依賴村寨居民的內在動力。因此,基于典型民族旅游村寨的實證研究,提煉符合民族村寨實際情況與居民特征的社會整合內生動力,成為本文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與方法

本文通過對研究樣本地肇興侗寨居民的深度訪談,通過質性研究方法從大量訪談材料中梳理當地居民關注的焦點問題,從中提煉社會整合的內生動力。根據研究樣本特征與研究目的,本文采用質性研究常用的文本分析法,并選擇Rost Content Mining 5(以下簡稱Rost)和Nvivo12.0 軟件對研究文本加以編碼和分析。

(二)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樣本地為貴州省黔東南州肇興侗寨。肇興侗寨旅游發展始于1982年,是貴州省開發最早的一批民族旅游村寨。經過30余年的旅游發展歷程,肇興侗寨已獲批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位列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錄,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一,被《時尚旅游》和美國《國家地理》共同評選為“全球最具誘惑力的33個旅游目的地”之一。肇興侗寨核心區為肇興大寨,分為5個團,有973戶,3956人,90%以上的人口姓陸。肇興侗寨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124萬人次,共有酒店和客棧140余家,飯店37家,實現旅游綜合收益10.82 億元。肇興侗寨距離最近的城市從江縣城40公里,村寨周邊保存有濃郁的鄉村經濟環境。村寨經濟主要以客棧、餐飲、購物、交通等旅游接待業為主,全村沒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70%的家庭依靠旅游業生活。肇興侗寨具有較長旅游開發歷史、相對單一的旅游發展環境,雖然經過多年旅游開發,且經歷了從自發經營到公司經營等多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但村寨依然保留著相對傳統的民族文化,沒有發生嚴重的社會沖突,這為研究民族旅游村寨的社會整合內生動力提供了較好的案例樣本。

(三)樣本取得

本文研究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方式取得初始資料。半結構式訪談是指訪談者根據事先擬定的訪談提綱,與被訪談者進行當面交流。被訪者不必要求準確回答問題,只需在訪談者的引導下做開放式回答。訪談者通過受訪者的回答,從中發現和整理出符合自身研究需要的內容。自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筆者在本文寫作過程中多次前往貴州黔東南州肇興侗寨開展調研訪談,總計訪談農業勞動者、個體工商戶、鄉村知識分子等不同職業的普通居民30人次,村干部、寨老等10人次,旅游經營者22人次,景區管委會和肇興旅游公司6人次。深度訪談內容涉及旅游經營、房屋租賃、傳統儀式、村寨矛盾、旅游開發影響、村民團結等多個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研究資料。

三、研究過程

本文研究過程總計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將訪談錄音、筆記、聊天記錄等原始材料整理成word文本,將其中涉及到社會整合的相關內容匯總并轉換為txt文本,經校對整理后獲得總計35433字的文本資料;其次,利用Rost軟件對研究材料進行詞頻分析、網絡語義分析,運用Nvivo軟件和扎根理論對訪談內容進行概念化,逐一登記、提煉并進行三級編碼。最后,對質性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形成文本的研究結論。

(一)高頻詞分析

詞頻分析法是文獻計量學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可以結合其他方法(如共詞分析、多維尺度分析、知識圖譜等),加深對研究主題的理解[8]。本文采用高頻詞分析法對訪談材料進行詞頻分析。首先使用Rost軟件對原始材料進行分詞,分詞后檢查并修訂完畢形成研究材料。之后,使用Rost軟件進行詞頻分析,在結果中去除虛詞和無意義詞,如“增加”“出去”“回來”“過來”“上面”等;將同義詞合并在一起,如“村寨”“侗寨”“寨子”“肇興”“本地”“本村”統一為“村寨”,“旅游業”“旅游”“觀光”統一為“旅游”,“村民”“我們”“本村人”“人們”“老百姓”統一為“村民”等。分析顯示,訪談中居民談論的關鍵詞頻次超過10次的有61個(見表1)。其中“管理”“收入”“文化”“權力”“村民”是與本文研究內容直接相關的高重復率關鍵詞匯?!肮潙c”“傳統”“組織”“規矩”“關系”“儀式”“權威”“聲望”出現的頻率也較高。

表1 肇興侗寨社會整合訪談高頻詞匯總表

詞匯詞頻詞匯詞頻詞匯詞頻規矩80權威46淡旺季16生活78村規46協會14開發7 8有錢43鼓樓議事14 5特色42大學13 4表演41制度11關系7團結7出租70門票40種田11地方70感情40合作社10滿意69管委會40影響69公司38消費60當官的35個體戶59交流34風俗59地位34

(二)語義網絡與中心度分析

語義網絡分析是文本分析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以高頻詞為節點(Node),以高頻詞組合共同出現的次數為節點間關系(Link),通過構建語義網絡來分析高頻詞組合在文本中的語義,借用有向圖反映作者精神意境圖(mental map)[9]。本文通過Rost軟件對分詞材料進行社會網絡和語義網絡分析,經提取高頻詞、過濾無意義詞、提取行特征、構建網絡、構建矩陣操作后,生成網絡語義圖(見圖1)。經觀察各詞條間要素的關系可知,“村寨”,“旅游”,“管理”為一級核心詞匯,體現了村民對社會整合發生的空間、動因與關注點的聚焦。與一級核心詞匯密切相關的二級詞匯有“收入”“文化”“消費”“傳統”“地方”“節慶”,其余高頻詞散布于周邊。

圖1 肇興侗寨社會整合內生動力語義圖

(三)編碼歸類分析

在高詞頻分析及網絡語義分析的基礎上,本文使用Nvivo12對深度訪談材料進行編碼。編碼目的是將大量文本材料經抽象歸納轉化為新的概念或理念。首先通過合并同義、相近語句,提煉關鍵句,對原始材料進行匯聚和概念化,經Nvivo12軟件重復“編碼-資料整理”過程,完成一級開放編碼工作。然后在一級編碼的基礎上重新審視數據,發現和建立數據內部的聯系,完成二級關聯編碼工作。最后通過對已有數據進行理論分析和總結建立核心類屬,完成最后的核心編碼工作。經編碼后形成表2所列三級編碼內容。經三級編碼,可將訪談材料歸納為五個核心類屬,十個二級子類。

表2 肇興侗寨社會整合內生動力深度訪談編碼表

備注:開放編碼括號內數字為該觀點或類似觀點出現的次數;關聯編碼和核心編碼括號內數字為該觀點所占比例[10]。

1.權力、經濟與文化:粘合社會的基本資本動力

研究發現,接近半數的訪談者提到可以通過權力、經濟和文化等不同策略和路徑整合社會各階層,促進社區村民團結,解決村寨內居民之間、居民與管理者之間、居民與外來經營者之間的矛盾。LXH(男,42歲,教師)提出“村民是旅游經營的主體,沒有了村民參與旅游業沒辦法開展,肇興也不會發展的這么好,所以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應該重視居民的權力,讓村民有話語權,政府制定政策應該聽聽村民的意見,強制實施肯定要造成矛盾”。此外,超過60%的受訪者對維護和提高寨老權力表示非常認同(20.3%)和認同(40.61%),僅有11.17%的受訪者表示不認同。LRH(女,36歲,保潔員)作為基層旅游從業人員,認為“政府應該多幫助我們老百姓,門票提成多分一些,多幫老百姓找工作,這樣大家都愿意搞旅游開發,也愿意遵守管理,不會天天去政府吵架”。經對一級開放編碼的梳理總結,可生成權力、經濟和文化三個二級子類。本文借鑒布爾迪厄的資本理論(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將資本劃分為社會資本、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是研究社會分化與整合問題的重要理論學派之一)。將三個二級子類進一步歸納為資本的核心類屬。研究發現,在編碼總數中資本類屬占比接近半數,表明資本動力具有社會整合的基本動力屬性。

2.法律法規與村規民約構建的規則動力

制定法律規范并嚴格執行也是加強村民團結的關鍵,法律規范越嚴格,是否公平公正執法的影響越巨大,一旦有村民違反村寨管理制度未受到懲戒,將會引起其他村民的強烈不滿,影響村寨團結和政府權威。受訪者LMR(男,50歲,務農)提到,“我們團LXQ家(20)10年起的房子,當時沒有手續,政府沒有管,團里寨老找他也不管用,大家表面上沒什么,心理還是覺得不公平,對LXQ有意見,也對政府有意見,有的人也都開始想起房子了”??梢?,無論是國家法律法規,還是民間約定俗成,作為規則制定者和受約束者是否遵守規則成為引發矛盾的導火索。讓違規者受到懲罰,重新回歸到規則范圍內是肇興侗寨長久以來能夠保持群體團結的重要因素。LDH(男,36歲,餐館老板)認為“政府應該打擊違法違規的惡性競爭,(惡性競爭)會影響肇興的整體形象,破壞餐廳之間的市場競爭,正常開飯店的生意也會受影響,容易引發飯店之間的矛盾,還會造成游客矛盾”。除了國家法律的約束外,肇興侗寨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村規民約也是社會整合的重要規則,受到村民的普遍認可。經一級編碼整理可得“法律法規”和“民間規范”兩個二級編碼,并進一步凝練為規則動力作為核心編碼。遵守規則成為村民們關注的焦點,構成民族旅游村寨社會整合的重要內在動力之一。

3.儀式整合及其調節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民族村寨一般擁有豐富而獨特的傳統節慶與生活儀式,儀式將村民緊密團結在一起,形成韋伯所言“機械團結”的狀態。肇興侗寨就有鼓樓議事、樓坪講款、行歌坐月、祭薩、抬官人、踩歌堂、月也等多種多樣的集體活動,村民們對歷史悠久的民族活動仍然情有獨鐘,且熱于參加。LXQ(女,48歲,村民):“沒有搞旅游以前,我們這的人大多數都去外地打工,平時見面時候很少,村里也沒什么集體活動。(我們)小時候鼓樓開會、踩歌堂、月也這些活動很多?,F在旅游開發后打工的回來了,大家一起搞活動的時間也多了,比以前(沒有開發旅游)關系更好”。一般認為,中老年人因具有傳承節慶和集體活動的慣習而更傾向于參與村寨活動。本文調研發現,年輕人雖然參加集體儀式的目的較中老年人有所改變,但他們的參與熱情并未降低。LHG(男,15歲)就說:“我還在讀初中,一直住在寨子里。以前小的時候都在爺爺帶著去看侗戲,他還會唱大歌,后來很長時間侗戲都不演了?,F在游客來了又開始演,現在村里的年輕人沒事的時候也去看,主要是熱鬧,還能經常碰到同學和熟人,挺好玩”。

在參加集體儀式活動時,村民的情感得以交流,寨老還會在活動過程中對有矛盾的村民進行調節,以此消除隔閡。LJY(男,59歲,寨老)提到,“我們團LGS和LHY家就有矛盾,原來兩人合著開餐館,后來鬧矛盾就分開自己做,互相都不說話,有一年全團人一起過元宵節,我就故意把他們倆家安排在一個桌子上,我跟他們坐在一起,吃了頓飯喝了兩杯酒,兩家就和好了。本來都是一個團的,沒什么大不了的。今年蘆笙節他倆還一起吹了蘆笙的”。傳統節慶和儀式在村民之間仍然起著重要的關系調適作用,且并未因旅游開發而中斷。但村民LDB(男,60歲,務農)還是表現出了擔心:“現在村里人比以前少了,有的人家里老人去世,年輕人把房子出租了就搬到城里住了,這樣參加活動的人也越來越少,老傳統怕要丟失了”。政府在制定村寨管理政策時需充分考慮旅游開發和村寨管理對原住民的擠出效應,維持村寨原住民生活場域的儀式情感調節機制正常發揮作用。經對一級編碼的梳理,形成“傳統儀式”和“民族儀式”兩個二級編碼,并歸納為儀式動力作為核心編碼。

4.作為日常的情感動力

訪談中在問到“村民中的矛盾多不多”“旅游開發是不是加大了村民之間的矛盾”等問題時,多位受訪者提到在“村民關系”“鄰里關系”和“血緣關系”的影響下,“矛盾并不明顯”,“有點小意見正常,不會放到明處影響感情”,因為“低頭不見抬頭見,寨子里都是親戚朋友,沒有什么大不了的”。LBD(男,62歲,寨老):我在寨子里住了一輩子,感覺最近幾年里寨子里是十幾年來最熱鬧的時候,越來越熱鬧。我家以前的老鄰居原來跟著兒子搬到城里去住了,現在兒子回到寨里開店,他又搬回寨里,現在經常在一起下棋,感覺挺好。在一級編碼材料總計出現三個集中問項,本文總結為“親朋關系”二級編碼,并提煉其中的核心要素為“情感動力”。

四、結論與討論

(一)結論

通過高頻詞匯和語義網絡分析可知,社區居民對“村寨”和“旅游”的關注度較高,表明村寨建設和旅游發展是村民關注的重點。受訪者認為村寨管理制度和水平、旅游開發水平、收入水平、權力的公平公正、規章制度的遵守與執行情況等能夠影響村寨內行動者的關系。通過提高村民權力、限制政府權力等措施能夠緩和政府與村民的矛盾。而縮小貧富差距、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等措施能夠緩和階層矛盾,傳統儀式在旅游開發后得以更好發展,仍然能夠對村民關系進行協調和整合,村民關系、鄰里關系和親緣關系在矛盾化解和調適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經編碼分析可知,資本、組織、規則、儀式、情感五個因素作為社區居民關注的焦點,是居民重視社會整合的主要領域與作用路徑,可作為社區內部社會整合的驅動力。結合柯林斯(Randall Collins)互動儀式理論,儀式產生的情感能量(EE)能夠促進群體團結,儀式是通過情感能量的交易而發揮整合作用的,本文將儀式與情感兩個核心類屬合并為情感核心類屬。因此,本文研究認為,資本(Capital)、組織(Organization)、規則(Rule)和情感(Emotion)構成了民族旅游村寨社會整合的內在動力,四類動力既包括源自于傳統儀式的規則與情感動力,也有延續至今的自組織與他組織協同作用?;趦壬鷦恿χ贫ㄉ鐣喜呗?,可在社區整合、矛盾調和、制度推行等方面發揮較強的影響力,起到事半功倍之作用。

(二)討論

在民族旅游村寨社會整合內在動力中,資本動力的“權力控制”編碼具有一定內在矛盾,一方面社區居民希望加強政府對市場和村寨的控制力,維護旅游發展秩序;另一方面又希望限制政府權力,提高村民和寨老權力。本文認為這一看似矛盾之處反映了村民真實的內心思考和意見表達。對政府權力的“管”與“放”應伴隨著居民權力的“賦”與“限”,為了保護村寨文化遺產和鄉村意象,政府部門需要在房屋建設、交通管制、市場治理等方面發揮更強的控制力,而為了平衡政府權力的加持,賦予村民足夠的監督權和話語權同等重要。

本文研究樣本直接取得于來自社區居民的第一手訪談資料,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價值。民族旅游村寨管理部門充分利用社會整合的內在動力,可制定更加切實有效的整合策略與措施,包括利用文化調適動力緩和主客文化沖突、利用村寨自組織加強社會自我調控、更新并強化村規民約以實現對村民的道德約束等?;趦仍趧恿θ绾沃贫ǚ厦褡迓糜未逭卣鞯恼喜呗耘c措施具有較強的研究意義與應用價值,本文限于篇幅并未就此作出深入闡述,在今后研究中可予以深化。

猜你喜歡
侗寨村寨編碼
生活中的編碼
美麗·古樸·夢境
——大利侗寨
鄉村旅游開發中利益相關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為例
《全元詩》未編碼疑難字考辨十五則
子帶編碼在圖像壓縮編碼中的應用
鍋巴粥
Genome and healthcare
別讓民族村寨毀于當代
侗寨鼓樓傳歌聲
苗鄉侗寨乒乓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