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2021樺甸市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新成效

2022-07-24 12:20肖萍徐學新
參花(上) 2022年8期
關鍵詞:樺甸市農民畫文化館

肖萍 徐學新

2021年,樺甸市文化館充分發揮服務作用和導向職能,以服務農民、服務基層、豐富和活躍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為主線,不斷拓展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和手段,提升服務質量和效能,大力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為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建設幸福樺甸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全館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樺甸市文化館在“慶百年·繪振興”2021興化垛田·全國農民畫大賽、“手繪廉政農民畫·闊步小康新時代”——全國廉政農民畫優秀作品展、“永遠跟黨走 共同富?!倍Y贊中國農民豐收節書畫展、吉林市童心向黨老少共話——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法繪畫剪紙作品展中,獲“優秀組織獎”。被吉林市人民政府評為“吉林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一、文化背景

樺甸市文化館位于城區中心地帶,總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是組織開展全市各類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和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重要陣地。館內設館長室、文藝部、美術部、調研部、創編部、數字網絡部、辦公室、資料室等辦公及業務部室。設有公益大講堂、多功能廳、綜合排練廳、戲曲排練廳、鋼琴教室(錄音室)、農民畫創作室、農民畫展廳、非遺傳承展示廳等開放服務活動廳室及樺甸市文化館網站、微信公眾平臺、抖音短視頻平臺等數字服務設施。配備了終端計算機15臺、筆記本電腦2臺、數碼攝像機1臺、數碼照相機2臺、投影儀1套、激光打印機4臺、富士施樂商用復合機1臺、歌德文旅一體機1臺、電腦一體機1臺、智能文化一體機1臺、電子書報閱讀機1臺及專業舞臺、燈光、音響、錄音等綜合服務設施設備。財政經費撥款到位,能夠保障館內日常運轉及各項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正常開展。全館現有在編人員25人,有專業技術人員20人,有本科以上學歷的8人,有中級以上職稱的10人(高級職稱3人),參加職工繼續教育及脫產培訓達到或超過15天的人數占職工總數的百分之百。

按照相關要求,樺甸市文化館結合區域工作實際,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總基調,以推進公共文化示范區建設為目標,以提升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項目為手段,全面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不斷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

二、創新做法及成效

(一)加強免費開放力度,提高文化館管理及服務水平

一是確保文化館開放場所功能,做好場地使用、設施配置的規劃和利用。開放服務項目有:提供排練場地、演出、培訓、展覽、視聽、閱覽及數字服務等,涵蓋了文化藝術輔導培訓、文藝團隊排練、書畫創作展覽、非遺項目展示、文藝系列演出、流動性服務、群眾性文化娛樂、音樂視頻制作、圖書瀏覽查詢、數字文化服務等內容。館內外懸掛公示服務牌、開放場所分布牌、宣傳公示屏,服務公示內容醒目完整。每周對公眾提供服務的開館時間達56小時,文化服務10萬余人次。制定了《樺甸市文化館免費開放活動廳(室)制度》《樺甸市文化館免費開放服務標準》《樺甸市文化館向公眾免費開放服務管理制度》《樺甸市文化館免費開放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樺甸市文化館服務監督管理辦法》《樺甸市文化館年度工作績效考核辦法》等保障文化館開放運行的管理、監督和評估制度,完善了《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年報制度》,將責任與任務納入全年工作考評之中,保證全館開放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形成了公共文化建設、管理、服務的全覆蓋和無盲區。

二是不斷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和途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平臺不斷拓展。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館內對外開放活動廳室全部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陣地,積極整合公共服務資源,統籌調配文化志愿服務力量,定期組織參與了“文化培訓”“鄉土文化人才評選”及“文明城市創建”等群眾參與性強的文明實踐及志愿服務活動,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推進總分館建設,在館內設立了文藝培訓和指導中心、民間藝術指導中心、文學理論信息中心、“非遺”項目保護中心4個服務中心;建立了9個農民畫創作培訓基地、10個剪紙創作培訓基地、6個外來務工人員文化活動培訓基地、9個未成年人文化活動培訓基地;建立了9個鄉鎮文化分館、5個街道文化分館,以開放服務、流動服務的形式統籌城鄉活動開展,保證公共文化資源進村(社區)入戶。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手段不斷更新。拓展技能培訓平臺,夯實文化扶貧功能,組織舉辦了聲樂培訓班、“民族一家親”主題農民畫創作培訓班、“迎新春”剪紙培訓班等各類文化藝術培訓活動3期,開設《樺甸特色農民畫技法——揉紙潑墨技法教學》《蒙古舞基本動作組合講解示范》等線上公益藝術類培訓課程8節,培訓各類文藝骨干8000余人次。推動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建設,組織開展了樺甸市“迎新春”線上農民畫展、《東北抗聯在樺甸》主題農民畫網絡精品展、樺甸市非遺項目展示——北派路氏手工木雕等線上文化宣傳展示活動16項,服務和訪問量1萬余人次。

(二)以市民文化節為主陣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

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樺甸市文化館因勢利導,將市民文化節作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影響力、提供優質文化產品、提高服務社會效能的全民大舞臺,創新思維、策劃組織豐富多彩的市民文化節系列活動,受到社會各界及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和好評。組織承辦、參與了第16屆中國·樺甸“白樺節”廣場演藝季暨第八屆市民文化節、吉林市原創作品音樂會等市民文化節系列活動6項(場),參與活動人員2000余人次,演出各類文藝節目100余個,觀看群眾達4萬余人次。特別是在第16屆中國·樺甸“白樺節”期間,組織全市各街道(鄉鎮)藝術團隊及社會各界文藝工作者參與各項演出活動,編排、輔導的節目精彩紛呈、亮點頻現、深受市民群眾喜愛。在吉林市原創作品音樂會上,選送的《跟你一起走》等3首原創音樂作品在音樂會上精彩上演,以豐富多元的創作形式和內容精良的音樂品質、優秀的演唱受到廣泛矚目,展示了樺甸原創音樂的強大力量。

在市民文化節系列活動中,樺甸市文化館從人民群眾需求角度出發,鼓勵文藝工作者圍繞樺甸人文特色、民間民俗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基層、挖掘本地文化資源,創作編排了歌舞、戲曲、器樂等一大批特色鮮明、時代感強、傳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文藝節目、文藝作品在市民文化大舞臺上激情綻放,融高雅文化、通俗文化于一體,城市廣場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交相輝映,使市民文化節成為引領樺甸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陣地和文化品牌。

(三)以農民文化節為突破口,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樺甸市文化館職責不僅限于城區市民文化活動的策劃組織,而且肩負著全市9個鄉鎮、1個街道農村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和業務指導任務。為推進文化小康建設,緊緊圍繞“中國農民豐收節”“鄉村振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以“迎新春·送溫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文藝扶貧·圓夢小康”等為載體,組織舉辦了一系列面向農村、服務基層的文化活動。組織“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化文藝小分隊,深入八道河子鎮砍椽溝村、樺郊鄉關門砬子村、公吉鄉王家店村、橫道河子鄉杉松村等組織開展送文化下基層活動10場(次)。在各鄉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農村文化小廣場,文藝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送去歌曲、舞蹈、詩朗誦、戲曲、二人轉等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150余個,觀看群眾1萬余人次。在樺郊鄉曉光村組織協辦了第二屆樺甸市朝鮮族辣白菜文化節——朝鮮族歌舞文藝演出、農民畫展覽。組織朝鮮族文藝骨干表演了女聲獨唱、長鼓舞、歌伴舞、農樂舞等10余個極具朝鮮族民俗風情的文藝節目,展出農民畫精品及農民畫衍生品30余幅,為推動樺甸市民族文化和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農民文化節系列活動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節點,貼合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講述老百姓身邊的故事,唱響廣大農民群眾追夢的心聲,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和優秀的文藝作品,激發了農民群眾決勝小康的雄心、脫貧致富的信心,凝聚了團結進取、奮發圖強的精神力量,為助力鄉村振興,推動文化扶貧、文化扶志工作的開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四)以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為宗旨,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

2021年,樺甸市文化館廣開思路,創新工作,以服務基層群眾為目標,以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為抓手,在群眾文藝培訓、群眾娛樂、文化傳承、文化下基層為群眾提供精神食糧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開展公共文化培訓方面,堅持以陣地培訓為主,基層流動培訓為輔,將培訓內容和任務落實到人,并將任務完成效果列入職工考核目標管理,極大地激發了業務輔導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共組織文藝輔導干部深入市稅務局、市教育局及各社區文藝團隊開展流動輔導工作200余人次,輔導文藝骨干6000余人次,編排的舞蹈《珊瑚頌》代表樺甸市參加了省文化館舞蹈大賽海選活動。在非遺文化傳承方面,組織人員完成了《橡子酒釀造技藝》項目的錄像制作及文本寫作,被列入吉林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樺甸農民畫》項目報送至吉林省非遺處擬申報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使瀕危的傳統文化習俗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組織舉辦了以“共慶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共結民族團結碩果”“東北抗聯在樺甸”為主題的全市性農民畫(剪紙)作品展覽3次,共接待參觀群眾1萬余人次。組織推薦路小希、孫艷艷兩位“巧姐”參加了2021年吉林省“吉林巧姐”市集活動,樺甸市北派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路小希榮獲“吉林巧姐”手工大賽綜合組“銅獎”,被聘為“吉林巧姐”高級講師,引領帶動更多婦女通過手工制作產業靈活就業、脫貧致富。組織農民畫作者創作的200余幅農民畫作品參加了“決勝全面小康”第二屆全國農民畫作品展覽、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美術作品展、“慶百年·繪振興”2021興化垛田·全國農民畫大賽、“百幅農民畫繪百年紀律建設史”暨第五屆秀洲·中國廉政農民畫創作大賽、吉林市非遺活動日年畫展等國家、省、市級農民畫展賽活動9項,有王詠梅《關東情》等7幅作品獲“一等獎”,陳淑江《盛世歡歌》獲“二等獎”,劉禹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2幅作品獲“三等獎”,王詠梅《吉慶豐年鄉村美》等8幅作品獲“優秀獎”,張清濤《情滿小院》等10幅作品獲“收藏獎”;組織參加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選,公吉鄉憑借農民畫項目上榜,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引導推動了農民畫藝術普及、傳承和發展。

三、經驗啟示

(一)建立健全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務機制

積極探索并研究制定全市公共文化發展規劃,構建職責明確、規范有序、運行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運行機制,努力實現公共文化管理與服務工作科學化、規范化、人性化,確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各項工作的落實,促進全市公共文化事業健康發展。

(二)加強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

文化館開放及管理工作的落實,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在政策及資金等方面的支持,推進文化館開放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優化布局,補齊短板,確保設備配置、活動開展、人員配備等達標,為文化館開放服務和高效運轉提供保障。

(三)創新人才引進和管理機制

加強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是保證公共文化服務部門發展、運營的關鍵。要進一步加大全市文化專業人才、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培養力度,創新公共文化隊伍、文化人才的管理方式,完善人才引進、激勵和使用機制,著力形成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環境。

(四)推動品牌升級和本土文化傳承

要發揮“白樺節”“市民(農民)文化節”“樺甸農民畫”“樺甸剪紙”及樺甸非遺保護項目等域內文化品牌功能,加強公共文化資源的精品建設和特色建設,進一步挖掘品牌文化內涵、豐富品牌文化內容、展示品牌文化形象,推動樺甸公共文化服務品牌的傳承和創新。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與發展尤為重要。作為基層文化館,要緊緊抓住免費開放、城市文化品牌創建、鄉村文化振興的有利契機,強化機制,高效運作,整合資源,持續發力,提供優質文化產品,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獻計出力。

(作者簡介:肖萍,女,大專,樺甸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徐學新,男,大專,樺甸市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肖亮宇)

猜你喜歡
樺甸市農民畫文化館
龍門農民畫的傳承與創新
尋訪呈貢非物質遺產文化館
章堰文化館
南京六合:農民畫繪出“國際范兒”
代縣成立農民畫促進會
大愛有光
樺甸市舉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培訓
民俗文化藝術館設計
當農民畫“戀”上漆藝
吉林省樺甸市隆興鐵礦床深部地質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