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安”導航多措并舉

2022-07-24 12:20周文君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22年8期
關鍵詞:心安減負政策

周文君

【摘 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作為“雙減”工作的主體,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思想引領,也要有多種舉措來落地實施。學校通過思想和行為的統一,發揮教師、學生、家長等群體的積極性,形成全員參與的、貫徹以“心安教育”為指引的系統性減負,并逐漸形成以思想指引安定、作業設計精巧、課程規劃精致、課堂打造精美等良好學校生態教育環境,讓“減負”工作的實施擲地有聲。

【關鍵詞】減負 “心安教育” “雙減”政策

“雙減”政策貫徹實施的根本目的是尊重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是教育回歸“心安樂學、心安樂教”的教學本質。學校作為貫徹“雙減”政策的主體,既要從現實出發,正視當下的教育現狀,又要合理規劃、精致管理。因此,學校落實“雙減”政策的路徑既要有宏觀層面的思想建設,也要有系統化的舉措。學校立足于“心安教育”,培養自信自強、身心健康、向善向上、厚德明禮、勤奮好學、善思敏行“心安好少年”的育人目標,通過以下途徑,開啟學生“快樂學習”的“雙減”之路。

一、把好方向盤:“心安”精準引領

“雙減”政策的作用機制是對過往以大量書面作業為學習方式的機械、枯燥的教學模式的改進,通過對學生課堂、課外作業負擔的有序刪減,真正釋放學生的學習天性,并通過多元化學習方式,豐富作業類型,提升作業趣味。因此,教師要建立 “雙減”背景下的“心安教育”和精細化細節把控的雙通道,既要確保減負過程平穩有序進行,又要通過精細化的細節把控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保證教學任務有質有量。

(一)“心安教育”是實現減負目標的思想指導

“心安教育”,能夠體現出對不同個體的尊重,涵蓋每個個體所需要的欣賞、認可與鼓勵;能夠使教師通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體悟自我價值的實現,提升成就感,以促成其自身更高效、更穩定的持續成長。這種師生樂教、樂學的和諧氛圍能夠極大地提升教學的效果。教師有明確的成長路徑,就能大膽鉆研、努力探究,不斷創造和豐富新的教學方法;學生有更加豐富有趣的學習內容,就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更加自主、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中,從而為精細化的管理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建立明確的目標指引。

(二)“心安制度”是實現減負目標的現實基礎

在細節把控的規劃下,學校能夠通過建立多維度參與的管理制度,如《新安小學關于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實施方案》《新安小學同學科同作業管理實施方案》,通過系統化的管理路徑,如“三級管理模式”精雕細琢地推動減負工作的開展,通過“外科手術”般的精細化引導,盡可能地縮短“陣痛期”,降低轉型期間對師生的不利影響,努力保持師生之間有序、和諧地溝通,建立校園內部的穩定平衡機制,從而真正實現對課堂和課外兩個主戰場的全范圍減負覆蓋,使減負目標得以實現。

(三)“心安教師”是實現減負目標的主力軍

踐行“雙減”,必須先從思想高度對全校教師做好必要的認知教育,喚醒教師對“雙減”的充分重視。首先,學校以師德師風為基礎,通過組織推動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為“雙減”的貫徹打通意識形態關,培養“心安樂教,有德有為”的教師隊伍;其次,學校為“心安教師”建立通暢的成長路徑,通過“雙減”工作的相關落實,在這個過程中切實提升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加強各級課題的申報和參與,以教師更為精細化的業務素養確?!半p減”政策貫徹下的教學質量;最后,學校建立協調暢通的平臺機制,通過平臺化的運作提高各項優勢項目的流動輔助功效,如“名師工作室”“多維約課評價”等,助力教師隊伍的發展,同時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打好鐵算盤:“課程”精致規劃

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課程是貫徹“雙減”的載體。學校通過大數據對學生、家長和教師等進行大數據信息的精準摸排和分享、分析,在此基礎上秉承“心安致遠,快樂成長”的理念,進行精細的規劃。學校拓展課后服務內容,構建課后服務課程體系,讓每一個學生在多元化的課程中汲取知識、享受快樂,學習不止步,成長不停歇。

(一)課后服務課程內容的設置

課程體系的形成以現有課程為主干,以豐富的系統設計、輔以聯系緊密的課后服務為枝葉,通過對現有課程的拓展與延伸,實現扎實的課程基礎與有效的拓展學習之間的平衡。這樣,學校通過課程、課后的雙向優化、持續融合等,為學生建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達成快樂成長的目標。學校從“品德”“學識”“健康”“科技”“藝術”五個方面構建了資格性成長“學科拓展課程”、社會性成長“選修課程”和個體性成長“社團課程”等體系化的課程。(見下表)

(二)課后服務個性化模式的推行

學校采用“班級選修+學校社團”的組織形式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針對不同班級和學生個體的實際學習需求,設計“一班一課表” “一人一課表”?!耙蝗艘徽n表”主要體現在周三的個性化成長“社團課程”中。周三,學校采用全校性走班制,讓學生自主通過網絡選擇課程并參與,通過以上途徑實現不同班級、不同個體自我的積極規劃,并以此為依據合理調配師資。

(三)課后服務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

“學科拓展課程”和“選修課程”,以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師引入學校研究并實施的“心安課堂”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突出“自主、愉悅、靈動”等關鍵要素,堅持“提出問題”“合作探究”“成果交流”“疑難講授”“練習鞏固”“評價小結”的六環節教學模式,每堂課都必須認真落實“有明確目標、有生動情境、有合作探究、有實踐環節、有自由表達、有總結反思”的“六有”教學要求。對于社團“選修課程”,學校組織學生走班選修,根據課程內容,安排在指定教室或專用教室進行。教師以技藝的學習與練習為重點,以“目標引領、示范演練、自主操練、問題探究、當堂實踐、總結反思”六個環節的活動模式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每次活動都必須圍繞1~2項技能,指導學生學習、探討和練習。

三、守好主陣地:“課堂”精美打造

學校的主陣地是“課堂”,“雙減”背景下的課堂必須做好“時間效率”的“加法”,甚至教材解讀、教學設計的“乘法”,要做到刪繁就簡,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知識的欲望,使學生能靜下心來深度學習。因此,學校致力于探索學生“童趣、自主、合作、生長”的“混合式教學”課堂模式。

(一)建構“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

學校推進“混合式教學”的研究,提出“三步、六環、五性”為課堂實施路徑。首先,教學內容、過程的“三步”包含課前準備階段導入類資源、課中釋疑類資源、課后延展類資源。學校各學科組建設“混合式教學”資源庫,并根據不同時空的學習需要,逐步形成課前、課中、課后三類資源庫,以滿足學生課前前置預習、課堂同步學習與課后鞏固拓展的需要。其次,教學中緊扣合作探究、自主建構、鞏固內化、思維提升的教學目標,形成了課堂教學的六大環節,即“提出問題”“合作探究”“成果交流”“疑難講授”“練習鞏固”“評價小結”。最后,形成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相匹配的“五性課堂評價”,即教學目標準確性、組織教學合理性、學習時空延展性、學習狀態主動性、學習效果高效性。這種評價指標重在引導學校教師不斷優化教學設計,以設計出有助于學生成長的學習任務,改變交互方式,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從而實現師生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二)組建“混合式”課堂教學共同體

凝而聚力,研而致遠。學校形成“擬定初案—形成共案—完備個案”的三級備課模式。一備,擬定初案,由平行班級的一位教師主備;二備,形成共案,“互聯網+”實現了隨時隨地的集體備課,備課組建立一個QQ群,大家搜集互聯網資源,針對某個教學環節進行設計,同行之間相互補充說明;三備,完成個案,教師根據本班學情、教學風格等,對集體教案進行再一次備課修訂,形成集眾家之長又兼有自己個性特色的教案,并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以便更好地促進教學。

四、挖好一段渠:“作業”精巧設計

作業是實現課程育人價值的重要載體,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更是讓社會認識和理解教育的“名片”。自2017年起學校圍繞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關于“合理設計作業內容與時間,提高作業的有效性”的精神指引,全面進行作業內容、作業指導、作業評價等的系統改革。2021年“雙減”政策的出臺,更加堅定了學校行動的步伐。

(一)作業設計的基本流程

基于“目標導向、整體設計、關注差異、結構合理”的基本原則,聚焦反映作業設計的系列指標與質量標準,學校開發并設計集“作業設計流程表”“作業目標評估表”“作業屬性表”“作業效能表”“作業完成情況數據分析表”等思維工具為一體的操作路徑,借助具體的流程圖(見下圖),引導教師在實踐中逐步掌握、內化作業設計的思考方法、路徑,進而提升教師的作業設計力。

(二)作業設計的遴選內容

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學校嘗試構建“3D”校本作業體系,明確“單元整合類”“學科實踐類”“項目融合類”三種作業設計形式,加強校本作業研制,做好減負增效大文章。

第一,單元整合類作業:多措并舉,促進深度學習。單元整合類作業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執行和評價的作業集合,具有“高結構”“強關聯”“共成長”的特質。

第二,學科實踐類作業:激趣益智,提升綜合能力。設計課后延展閱讀、學科知識拓展、科學文化探究、生活技能鍛煉、體藝修身培養等實踐類作業,制訂“實踐作業自選菜單”,讓學生體驗“從做到學、從課堂遷移到生活、從書面走向實踐”的轉變。

第三,項目融合類作業:五育融合,關注全面發展。學校結合實際情況,融五育于一體,滲透跨學科理念,將不同學科知識、不同學科能力、社會生活經驗等串聯起來設計作業,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合作、探究與實踐,讓學生在多角度選擇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五育融合。

(三)作業管理的多維檢測

學校明確管理主體責任制,建立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多維檢測機制,以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為依據,通過教導主任審核、教研和備課組長協調、學科教師承擔的三級責任制建立上下一致的管理路徑,同時以“日公示、周備案、月研討”的循環周期形成持續自律、評價、監督的作業檢測機制。

在“雙減”背景下,學校協同全體教師凝心聚力、共同作為,守住學?!半p減”這一“責任田”,積極發揮“心安教育”的引領和輻射作用,激發師生的內驅力,多措并舉,做到“減負不減責任,減負不減質量”,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心安減負政策
此心安處是吾鄉
政策
政策
你在,就心安
助企政策
政策
此心安處是吾鄉
一頓飯一處心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