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抱雪域之魂 她優美至今
——老兵譚才英的藝術人生紀實

2022-08-04 05:30吳微譚才英
西藏人文地理 2022年4期
關鍵詞:歌舞團昌都西藏

◎文/吳微 圖/譚才英

A 使命

對于西藏昌都地區文工隊成立的起始,我一直在找尋答案,翻閱資料和采訪當事人,才弄清最早的文工隊是1950年10月,由18 軍52 師文工隊一部分人員組成的昌都解委會文工隊,組建人員38 名,主要承擔昌都解放初期的文化思想教育和宣傳工作,放映電影、制作幻燈片、攝影、圖書發行和借閱等事務,在節假日期間組織各類文體活動、操辦俱樂部事宜等。

1954年,隨著川藏公路的通車,昌都地區各個行政機構因工作需求得到擴大,逐步健全,這時,昌都文工隊所擔負的宣傳任務更多更重,但由于人員極缺,影響了一些工作的進展。所以,補充人員擴大隊伍,是文工隊的當務之急。當時的解委會主任王其梅,擬定從內地招一批能力強的軍人藝術家和非軍人隊員,充實昌都文工隊。

在這批進藏的隊伍里,有一名舞蹈演員,她叫譚才英,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后,16 歲的她考上了軍大,參軍半年后,他們80 個人集體轉業,1950年6月,她被分到西南文工團;1953年與西南人民藝術學院部分合并為西南人民藝術劇院,她任舞蹈演員,住地重慶。

參軍后,她即從事舞蹈和唱歌。1952年9月,西南文工團應上級領導指示,選了7 人參加“第二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第三分團”到朝鮮慰問,分團成員包括云、貴、川、康(現已改名,屬四川)四省的各界代表,勞動模范,譚才英等7 人,還有23 人組成的文工團(主要有曲藝、雜技、歌舞),主要擔任歌舞節目,于1952年10月8日凌晨3 點出發,經兩天到達伊川郡谷山三兵團駐地,此時上甘嶺戰役打得激烈,文工團輾轉一個多月,一般都是晚上行軍,到過12 軍、15 軍、38 軍、60 軍和炮兵部隊、野戰醫院等地。舞臺是臨時搭建的,或在樹林、山地、坑道不分晝夜地演出,有時一天兩場甚至三場;演出的地點有的離前沿陣地很近,戰場的火光映照天空經久不熄,還常遇到敵機的襲擾。一次,文工隊正在野戰醫院和后勤部隊慰問傷員,演出結束返程中,剛爬上山坡,敵機來了,用機槍掃射正在前行的吉普車,隊員們披上綠色雨披隱蔽在山溝里,避過一陣彈雨才繼續前進。

慰問的12 軍,原是與譚才英同行的3 位同志曾參軍的部隊,大多是西南的子弟兵,川籍者居多,看到好些熟悉的面孔,他們感到格外親切。在與12 軍文工團的同志交流中,得知為迎接慰問團的到來,他們排練節目時,遭遇了敵機轟炸,犧牲了7名戰友,18人受傷。志愿軍文工團在戰場上英勇頑強,他們除了演出外,還擔任護理員、抬擔架、運送炮彈和糧食,在陣地上編創戰士們的英雄事跡,鼓舞士氣;譚才英等還向志愿軍文工團,學習了歌頌英雄及中朝人民友誼的優秀歌舞節目回國演出。1953年,她再次參加了“第三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赴朝慰問演出,在戰場上她被戰士們艱苦卓絕的獻身精神深深打動,以他們為榜樣,嚴以律己,表現優秀,10月8日,她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1954年9月,西藏昌都文工隊的同志來到重慶西南人民藝術劇院學習,同時也想要一些專業藝術骨干充實隊伍,組織決定調譚才英和周興國(因為他倆是戀人,又都是黨員)、梅慶東、周錦玲,還有一位樂隊的共5 位同志,趕赴西藏昌都文工隊。作為黨員的她,做好了一切準備,服從組織的分配,加上自己喜歡西藏民族舞蹈,即非常踴躍地前往。

第二屆赴朝慰問與駐地朝鮮老鄉告別,左后一為譚才英

第二屆1952年9月赴朝出發在民聯輪上合影

第三屆赴朝朝鮮人民軍歡迎場面

第三屆赴朝部分演員和志愿軍合影,右前排一為譚才英

時任昌都文工隊隊長的武文耀回藏前,在重慶和成都招收了幾十名年輕的文工隊學員,為便于管理分成幾個分隊,譚才英即任文工隊舞蹈分隊的副隊長。招來的學員們在成都向戰旗文工團和省歌舞團等單位,學習排練了好幾個節目,包括藏族舞蹈,同時在成都定做了服裝道具,然后坐上大卡車的貨箱,經9天到達昌都。

剛剛解放的昌都條件很差,房子很少,新來的幾十名隊員,男女分住在解委會機關后院,這里的菜地后邊有修得很粗糙的幾間干打壘土房,房里陰暗狹小且墻體四面透風,除了隊長夫婦住的一個單間外,其他都是集體宿舍,每間房住十余人。有一個禮堂供開會和演出,但舞臺和觀眾席都是土臺子;他們練功排練是沒有房子的,都在室外開闊空間進行;沒有食堂,大家吃飯也在露天蹲著吃,冬天的風吹來,沙塵彌漫,熱飯很快變冷,一些沙粒吹到碗里,進了嘴硌牙;廁所是土坯砌的,露天無頂;洗衣服下到扎曲河,手伸到冰冷河水里,幾分鐘就麻木了;在吃不上新鮮蔬菜和肉類的情形下,他們開荒種了蘿卜、白菜和土豆,度過了冬天。為了振興昌都的文藝事業,文工隊員們克服了各種困難,從不叫苦,努力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

1953年1月赴朝回來在雅安為歸國志愿軍演出,左一為譚才英

1955年3月至4月,譚才英陪同由中央民族歌舞團的作曲家、舞蹈編導及四川的作家王余等組成的采風團,他們騎著馬翻山越嶺,克服高原反應,到察雅宗深入生活,搜集藏民族民間音樂舞蹈,在兩個月里,他們虛心地向當地藏族和民間藝人學習,收集整理了民間音樂和舞蹈的素材,增進了彼此的友誼,收獲很大;昌都文工隊還多次到昌都市區、白格村、俄洛橋學習、搜集整理“昌都鍋莊”“堆諧”“果諧”“弦子”等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家們擁有了第一手素材,為日后民族歌舞的發展研究、新編和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屆赴朝演出

第三屆赴朝演出前的排練

第三屆赴朝演出《光榮燈》,左二為譚才英

那時由于交通不便,他們下鄉演出都是騎馬,走在山道上或者懸崖邊牛羊踏出的小路,危險處處,光是看一眼陡峭的地勢,站在洶涌冰冷的溪流邊就不寒而栗。一段往事一直讓譚才英不能忘記:“我們曾有一次下鄉,隊里有一位胖胖的女隊員初次騎馬,走在路上不知咋的,那馬受了驚一個勁往前沖,女隊員一時心慌從馬上摔了下來,撞在石頭上,讓自己的牙齒把下嘴皮都磕穿了。這樣的事故在下鄉演出中經常發生,已經成了常態??晌覀兪歉锩奈乃嚤?,具有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越是艱險越向前?!?/p>

1956年譚才英和他的戀人要結婚了,因為那時昌都建筑單位和建材奇缺,暫時沒有條件蓋新房,所以,文工隊里單人住房非常緊張,團長東挪西騰,好不容易空出一間小房子做了他們的婚房??墒遣痪?,另一對新人面臨結婚沒有房子住,譚才英夫婦商量后,主動將自己的房子讓了出來,搬到了臨時搭建的帳篷居住,高原的冬天冰天雪地,氣溫很低,清晨起床,被子頭都結了冰,眉梢也染了霜,帳篷里的空氣仿佛都要凝固了。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事務委員會,分別致電給予祝賀。以陳毅副總理為團長的中央代表團,將到拉薩參加盛大的慶?;顒?,當時全區的文工隊都集中到了拉薩,為慶?;顒幼鰷蕚?。

昌都留影

昌都文工隊合影

昌都文工隊在排練

昌都文工隊演出的話劇《考驗》

成立自治區籌備期間,昌都地區解放委員會主任4 號王其梅,也住在拉薩。由于昌都文工隊的演職員常年生活在艱苦的環境,穿的藍布棉衣都成了油大片,這般模樣怎么接待中央代表團?經文工隊領導商量,決定去向4 號首長王其梅反映情況。隊里幾名干部去到他的住處,4 號首長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并詢問了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幾位干部向4號首長反映了當下的狀況,他聽后當即拍板:凡來拉薩的文工隊隊員,按當時拉薩的標準發一個月的全額現金(大洋)。有了現金,譚才英和隊員們立即在尼泊爾商店買了新衣服和相機,以嶄新的面貌,迎接陳毅副總理率領的代表團和隨行的中央民族歌舞團的藝術家,參加了拉薩各界人士在羅布林卡舉行的盛大游園活動,中央民族歌舞團和西藏文藝界舉行了各種形式的文藝演出,昌都文工隊演出了具有昌都地區民族特色的歌舞節目,受到了廣大軍民的熱烈歡迎。

昌都文工隊部分同志合影,第二排(右三)為譚才英

1956年慶祝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與愛人在拉薩合影

1956年慶祝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中央訪問團的翟秋芳(左三)同志歡聚一堂

昌都文工隊排練后與樂隊合影,第二排左一為譚才英

慶典結束后文工隊回到昌都,接到上級指示,為繁榮和發展西藏文藝,要創作一批反應西藏人民新生活的音樂舞蹈作品到拉薩會演,譚才英和隊員們積極行動起來,投入到緊張的創作排練中。同年12月,在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文教處主持領導下,有西藏工委文工隊、日喀則文工隊、昌都文工隊、塔工文工隊和江孜文工隊,再次集中到拉薩,參加西藏首屆文藝會演。昌都文工隊有三個節目——藏族舞蹈:鈴鼓舞(編舞 李家平),獨唱:昌都山歌(演員 王利融)和藏族舞蹈:昌都鍋莊(編舞 譚才英)入選。這三個節目,[昌都文工隊在1957年1月,參加了全國專業文藝團體音樂舞蹈會演(當年不評獎)]受到首都人民的熱烈歡迎和中央領導的贊揚。會演結束后西藏文藝代表團和全國參加會演的各文藝團體到中南海,榮幸地受到毛主席和劉少奇等中央領導的接見,并合影留念。昌都文工隊的藏族女演員車志瑪參加中央民族歌舞團的舞蹈《草原上的熱巴》,到莫斯科參加了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世界舞蹈比賽,獲得銅獎,第一次走出了國門。

說起“鈴鼓舞”,都是昌都民間最有名的舞蹈,由于舞蹈和鈴鼓對協調有很高的要求,難度大,“我們每天向民間藝人學習,保持了原有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弊T才英回憶道,“我們在北京一經亮相,就得到好評,一些歌舞團也以我們這個原始‘鈴鼓舞’為基礎,創作了各種題材的舞蹈,在藏區和全國風靡一時?!彼蛭抑v到這里時,情不自禁站起來,嘴里哼著旋律,扭動身體,舒展手臂,腳踩著節拍跳起來,那么投入那么忘情,可見藏族民間的舞蹈,真是魅力無窮,其樂無窮,讓八旬老人翩翩起舞,渾身充滿了青春活力,令人感受到高原多彩的風情,心間激蕩起一種豪邁和對如火如荼歲月的深情眷念……

1956年4月在拉薩合影,右一為譚才英

1956年12月在拉薩會演時合影,右一為譚才英

參加1957年1月全國專業團體音樂舞蹈會演,在北京與毛主席合影

自今,說起一生中最有紀念意義和最難忘的時光,就是在昌都地區文工隊,“那時的生活雖然艱苦,各方面的條件很差,可單調的環境更能調動人的專注力和創新力,心無雜念地學到很多知識?!弊T才英強調地說“昌都是我到西藏的第一站,艱苦的歲月,歷練了自己,積累了知識,我真不后悔去西藏奉獻了青春,昌都是我永遠的懷念!”

為了提高昌都文工隊的藝術水平,昌都解委會的領導決定讓譚才英和隊員們留在北京,他們先后向中央歌舞團、中國歌劇舞劇院等單位學習近半年時間,于同年6月離開北京經成都返回昌都,在昌都住了五個月,因西藏6年不改,西藏各地文工隊經過整頓壓縮,除少部分漢族同志調回內地外,其他同志到西安小雁塔集中。

1958年1月在西安成立西藏歌舞團,譚才英離開了昌都,到咸陽西藏公學集中,西藏歌舞團即由當時的西藏公學黨委領導,后期她從歌舞隊調到歌唱隊擔任副隊長,成為西藏歌舞團的一員。至此,第一代昌都文工隊從1950年至1957年底,他們克服了在高原工作的重重困難,足跡遍布類烏齊、江達、察隅、左貢、八宿、察雅、丁青等地,圓滿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譚才英既是事件的親歷者,亦是歷史的見證者。

第一代的老文工隊,從形式到風格,從內容到審美,領航了那個時代的藝術風向,創立了具有濃郁民族形式的作品,讓歷史遺存和農耕文明交融互通,比如,“鈴鼓舞(熱巴舞)”、鍋莊和山歌等基本元素,作為一個地區藝術流派的奠基,得到大力發展和創編;他們中的文藝骨干,是撰寫昌都文藝工作歷史的先行者,為昌都文藝事業的繁榮,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時還培養了一批有思想、有個性、有能力、愛鉆研的后備人才,產生了西藏知名的專業舞蹈家、歌唱家和作曲家,有些在西藏歌舞團施展自己的才能,有的在領導崗位發光發熱。第二代、第三代昌都文工團傳承了他們的家底,不斷創新、挖掘,將專業藝術和民間藝術提煉融合,產生了具有地域特色、史詩般民族文化的昌都鍋莊、芒康弦子和丁青熱巴三大著名歌舞,逐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進行了文化藝術的交流,聲譽日盛,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

昌都留影,右一為譚才英

1957年夏在北京惠民飯店合影

B 王其梅宣布恢復她的黨籍

1959年9月,譚才英再返拉薩參加西藏的民主改革,唱隊被分配到林周宗,下鄉的隊員分散到好幾個點,其中一個點在山溝里,可以通往牧區,此時,當地還有零星的叛匪,隊員在進入山溝工作時,遭遇叛匪居高臨下的射擊,一位下鄉的翻譯當場犧牲。譚才英這個點管轄的尼姑廟,那天正好她到廟里開會,零星路過的叛匪翻墻進了尼姑廟,搶走了好些酥油和食物,尼姑也被打了。得知這個消息,她立即返回去看望尼姑,但叛匪已經倉皇逃走。

那時下鄉他們還配有手槍,譚才英隨身配的是38 式手槍,因為嫌槍重管長,帶著不太方便,同事主動給她換了支六孔轉輪手槍,她只帶了兩發子彈去開會,在返程途中,已是茫茫黑夜,因不清楚此手槍性能,結果在試射時走了火,她騎在馬上摸了下馬頭,沒見有流血,馬兒當時也沒反應,待騎到住地她正準備下馬將馬還給主人時,那馬突然嘶鳴,揚起前蹄,受驚跳起來,差點將她摔下馬來。蹲點雖然有危險,但能親自參加西藏的民主改革,廢除了西藏封建的農奴制度,她倍感光榮。

1960年12月至1961年底,一場整風運動,把以團長為首的隊以上干部,共7 人打成“反黨集團”,她和愛人難以幸免,被開除了黨籍,級別工資降兩級,下到紅旗農場鍛煉了兩個多月,后來離開西藏回到了成都,分到四川省歌舞團和省人藝。1962年7月份,譚才英等返回拉薩接受三個多月的甄別,在西藏歌舞團召開的平反大會上,非常意外地見到時任西藏工委副書記的王其梅,他代表黨組織到會給西藏歌舞團“反黨集團”平了反,恢復了他們的黨籍和級別,她當場止不住熱淚盈眶。對于她這樣的普通黨員來說,王其梅副書記在百忙之中親自來宣布,不僅意義重大、印象深刻,而且影響了她的一生。所以,她的政治生命得以延續,更有信心從事舞蹈藝術事業,使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下去,綻放出非凡的光彩。

革命老藝術家譚才英

1979年,當時已在成都歌舞團工作的譚才英一行7 人,到北京去觀摩全國文藝會演,她打聽到王先梅(王其梅的夫人)住址,心情激動地專門去看望,彼時王其梅將軍已在“文革”中遭滅頂之災故去,譚才英說起當年的西藏往事,感念將軍一生戰功累累,對同志的無私關照,對黨的忠誠,為和平解放西藏、建設西藏鞠躬盡瘁,不覺潸然淚下。王先梅和她拉家常,聊起“文革”中她家庭的悲慘遭遇,譚才英感同身受,但終究歷史問題得到了公正解決,平反昭雪恢復了將軍名譽,讓譚才英遺憾之后感到寬慰。她動情地對我說:“4 號首長一生敢于擔當,正氣凜然,碧血丹心,沒有架子沒有官氣,以自己真性情展現了黨員的本色;以博大的胸懷待同志如春天,凡和他接觸過工作過的同志,無不被他高尚的品質所感染,而且一輩子都難忘記!”她的眼神慢慢凝聚在了某處,思緒回到了燃情歲月,樸素而真實,深沉又濃郁,我知道,她在釋放內心的郁積,在強化一種痛惜的懷念,而這種懷念像芳香的格?;?,香味彌漫四周,加重了醇厚的苦澀和無奈,拉長了她回憶的影子,變為沉淀生命的心病,這病,眼淚和思念都治不好;追憶,變成珍藏青春的畫卷,時世變遷,顏色依然如故……我靜靜等著,屏息呼吸,因為王其梅將軍在藏一代和藏二代人心中,是錚錚傲骨的鐵血男兒,是一個令人景仰的老西藏精魂,是一個摸得著看得見的傳奇;此刻我們同緬,是更想走近將軍的故事,走進他風云激蕩的軍旅天地,讓歷史光耀的千秋陽光,如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激勵后人向他學習,做他那樣的人,不在乎有無掌聲和鮮花,默默地完成獻身西藏的過程,一生無怨無悔;而我,也確實這樣做了。

年屆耄耋之年的老藝術家譚才英,身板挺直,老當益壯,退休后,為了豐富老年生活,積極參加社會藝術團的群眾舞蹈活動,培養群眾舞蹈骨干;學美術、書法,尤其愛好攝影,偶爾參加老年合唱,不時去旅行,生活得精彩又豐富。去年她領到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同時獲得了省文聯離退休黨支部評選的優秀黨員??梢哉f,她一生當過軍人、當過演員、擔任過組織管理者,優秀一直是她尊奉的習慣,自覺是她一生實踐的總結,你在她身上看到的是永不言敗的勵志,就像她在戰地前線、在舞臺上,在鄉村間、在軍營中那樣,沒有什么能夠難倒她,沒有什么障礙不能跨過,因為她本來就是一株唯美而堅強的鐵梨花!

祝愿這位老兵健康長壽,藝術之花絢爛芬芳,藝術之路萬古長青。

猜你喜歡
歌舞團昌都西藏
都是西藏的“錯”
西藏自治區歌舞團送文藝下基層演出
拉薩市歌舞團迎來建團60周年
論昌都“卓舞”音樂特征
我與西藏歌舞團——寫在西藏自治區歌舞團成立60周年之際
一個人的西藏
俄要重建紅旗歌舞團
昌都市灌溉地麥類作物增產栽培技術
西藏:存在與虛無
昌都最冷月和最熱月氣溫變化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