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米黏土與溫拌劑對改性瀝青流變特性的影響

2022-08-05 03:06
山東交通科技 2022年3期
關鍵詞:改性劑車轍黏土

常 哲

(河南省公路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引言

瀝青改性技術作為改變瀝青品質的直接方法,能夠有效提高瀝青的抗變形性能、抗疲勞性能以及抗裂性能。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在瀝青改性方面進行了不少研究,總結出與未改性基質瀝青相比,通過遴選合適的改性劑及摻量,加入改性劑會提高其物理性能和流變性能,但從工程應用角度而言,理想的改性劑應使瀝青具有良好的高溫、低溫及水穩定等綜合性能,同時也應具有良好的儲存穩定性以滿足運輸儲存需要。

溫拌技術由于其降黏作用可增強瀝青混合料的和易性、提升瀝青路面施工質量,以及降低拌合站燃料消耗等優點得到了廣泛應用。納米黏土可以通過合適的表面改性,使其具備降黏特性,考慮到現階段研究采用的納米黏土種類繁雜,且表面改性工藝不盡相同,故需對瀝青改性效果進一步研究。

1 原材料及試驗設計

1.1 原材料

(1)瀝青。采用PG 分級為PG64-28 的70#基質瀝青,其主要技術指標均滿足《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的要求。(2)改性劑。①納米黏土N1(35%~45%二甲基二烷基銨(C14-C18)表面改性處理的灰白色粉狀蒙脫土,溶于水);②納米黏土N2(35%~45%硬脂酰胺與0.5%~5.0%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改性的灰白色粉狀蒙脫土,溶于水);③RH 溫拌劑(棕色液體,不溶于水)。

1.2 試驗設計

試驗以基質瀝青為參照組,設計了三種不同改性劑(常用RH 溫拌劑和兩種表面改性納米黏土N1、N2)制備的改性瀝青,其中溫拌瀝青的摻量為1%、2%、3%、4%,納米黏土改性瀝青N1 和N2 的摻量均為3%、4%、5%,并分別對其流變性能進行對比分析。試驗瀝青制備首先將基質瀝青進行加熱,待其熔融至158~168 ℃時備用,然后將三種改性劑按設計摻量分別加入熔融瀝青中,同時采用高速剪切機剪切混合300~600 s,剪切速率為2 000 r/min,最后依次對其開展流變特性測試。

1.3 試驗方法

動態剪切流變儀(DSR)采用應力控制方式測定基質瀝青及三種改性瀝青的流變特性。測試溫度范圍為18~85 ℃(水浴加熱),加載頻率為1.59 Hz(10 rad/s)。采用車轍因子G*/sinδ、疲勞因子G*·sinδ以及PG 分級破壞溫度進行高溫、疲勞等性能表征。其中車轍因子試驗試樣直徑為25 mm、測試板間隙為1 mm。疲勞因子試驗試樣直徑為8 mm、測試板間隙為2 mm。

為模擬施工作業期間發生的短期老化,以及鋪筑完成后繼續發生的長期老化,分別采用旋轉薄膜烘箱試驗(RTFOT)、壓力老化試驗(PAV)兩種老化方式進行模擬,并制備兩種老化處理后試樣。采用彎曲梁流變儀(BBR)蠕變試驗對瀝青的低溫勁度和松弛性能進行評價,瀝青試樣尺寸為125 mm×12.5 mm×6.25 mm。測定8 s、15 s、30 s、60 s、120 s、240 s 時的撓度,并計算瀝青蠕變勁度和蠕變速率。其中,蠕變速率為加載60 s 時瀝青試樣勁度變化速率,可由蠕變勁度-時間雙對數坐標斜率得到。

2 流變特性結果

2.1 車轍因子

在Superpave 規范中,車轍因子可有效表征瀝青高溫穩定性,車轍因子越大,抗高溫性能越好。對各摻量改性瀝青進行未老化與短期老化(RTFOT)車轍因子測試,測試溫度為64 ℃,試驗結果見圖1。

圖1 車轍因子測試結果

根據圖1 可知,對比老化前后瀝青試樣,不同改性劑車轍因子大小關系、改性瀝青車轍因子隨摻量變化規律相似。(1)車轍因子大小順序。納米黏土N1 改性瀝青>納米黏土N2 改性瀝青>基質瀝青>RH 溫拌瀝青。(2)隨改性劑摻量變化規律。兩種納米黏土改性瀝青均隨改性劑摻量會增加而增大,溫拌瀝青隨溫拌劑摻量增大而減小。(3)根據SHRP 試驗規程要求,在64 ℃條件下,瀝青車轍因子應滿足:老化前≥1.0 kPa、老化(RTFOT)后≥2.2 kPa?;谶@兩種條件,所有改性瀝青試樣在選定測試溫度下均滿足《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要求。

2.2 失效溫度

車轍因子試驗結果分析顯示,改性劑對瀝青高溫性能具有一定影響。為進一步量化分析,采用溫度掃描進行車轍因子測試,并將各試樣失效溫度(老化前車轍因子<1.0 kPa、短期老化后車轍因子<2.2 kPa 對應臨界溫度)測試結果見圖2。

圖2 高溫失效溫度測試結果

根據PG 分級劃分標準,每6 ℃為一劃分步長,各試樣PG 分級高溫溫度等級見表4。

表4 各試樣PG 分級對應高溫溫度等級

由表4 可知,高溫時效溫度與前述車轍因子變化規律一致。整體而言,納米黏土改性劑可提高瀝青PG 分級高溫溫度等級,由64 ℃提高至70 ℃。而RH 溫拌瀝青車轍因子雖然隨著溫拌劑摻量增大有所降低,但其仍與基質瀝青保持相同的PG 分級高溫溫度等級。

2.3 疲勞因子

根據SHRP 研究成果,瀝青疲勞因子越小,表明瀝青疲勞抗裂性能越好。按照測試要求,采用DSR 測定短期老化(RTFOT)與長期老化(PAV)后各試樣在25 ℃下疲勞因子,測試結果見圖3。

圖3 各試樣疲勞因子測試結果

隨著改性劑摻量增大,RH 溫拌瀝青疲勞因子逐漸減小,而兩種納米黏土改性瀝青疲勞因子則逐漸增大。但當納米黏土N2 改性劑摻量≤4%時,其疲勞因子仍小于基質瀝青。表明溫拌劑及4%以內納米黏土N2 改性劑降低了瀝青疲勞因子,預期對應改性瀝青具有更好的疲勞抗裂性能。這可能是由于溫拌劑和納米黏土N2 改性劑與基質瀝青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改性劑使瀝青硬度降低,彈性增加。

2.4 低溫抗裂性

按照方案對各試樣進行彎曲量流變儀(BBR)試驗,結果見圖4。

圖4 BBR 測試結果

由圖4 可知,隨著改性劑摻量增大,RH 溫拌瀝青、納米黏土N2 改性瀝青蠕變勁度逐漸增大、m 值逐漸減小,納米黏土N1 改性瀝青呈現相反的變化規律。根據Superpave 規范,在試驗溫度下,蠕變勁度應≤300 MPa,蠕變速率值應≥0.300。因此,蠕變勁度的減小瀝青受到拉應力減小,可降低低溫開裂風險。對比發現,加入改性劑后,所有試樣蠕變勁度均增大、蠕變速率值均減小。除3%、4%溫拌瀝青、5%納米黏土改性瀝青外,其它改性瀝青試樣均滿足Superpave 規范要求。綜合分析表明,溫拌劑與納米黏土對瀝青低溫抗裂性能具有一定不利影響。

3 結語

(1)兩種納米黏土顯著提高了瀝青車轍因子、失效溫度,而RH 溫拌劑則降低了上述指標,但其PG 分級仍與基質瀝青保持一致。(2)RH 溫拌劑與納米黏土N2 降低了瀝青車疲勞因子,納米黏土N1提高了瀝青疲勞因子,表明溫拌劑與納米黏土N2改性瀝青具有良好的中溫疲勞抗裂性能。(3)三種改性劑提高了瀝青勁度、降低了蠕變速率值,表明改性劑均降低了瀝青低溫抗裂性能,但降低幅度有限。

猜你喜歡
改性劑車轍黏土
直投式復合SBS溫拌瀝青改性劑研制與評價
小車轍里的大野心
抗油污改性劑對高黏瀝青及混合料的性能影響研究
改性劑對氯氧鎂水泥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
不一般的黏土插畫
高勁度模量瀝青混合料在京臺高速車轍維修段的應用
紅外光譜法測定SBS改性劑含量在瀝青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瀝青路面現場車轍的精準化評價方法
黏土多肉植物
報紙“黏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