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巖石路塹邊坡抗滑樁加固效果分析

2022-08-05 03:06
山東交通科技 2022年3期
關鍵詞:坡坡路塹抗滑樁

趙 永

(山西路橋第七工程有限公司長治分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引言

公路邊坡抗滑樁加固具有抗滑能力強、樁體可靈活布置、施工工藝簡單、污工工程量少等技術優勢,在公路邊坡防護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然而,抗滑樁加固工程造價高,對總體工程造價影響較大,設計施工中應做好成本控制[2]。

1 巖石路塹邊坡抗滑樁支護方案

1.1 巖石路塹邊坡概況

某高速公路沿線分布有多處深挖路塹,其中K25+325—K25+736 段路塹邊坡最大高度為14 m 左右,最小高度為12 m 左右。該地區為山嶺重丘區,路塹左側自然邊坡坡度為15~20 °,路基中心線處開挖深度為9~14 m。該路段坡面為黏土、內部夾碎石,呈硬塑性,厚度為3~4 m,下部基巖為炭質頁巖、泥巖、砂質頁巖等,巖石裂隙紋理發育,較破碎,大部分上部巖體風化程度為強風化,厚度為7~10 m,下部巖體為弱風化。該區域雨季降雨量大,地表水沿地表裂隙滲入巖體內部,對邊坡穩定性影響較大。在路塹開挖過程中,發現路塹左側邊坡坡面出現裂縫,裂縫自下而上開裂,出現了局部坍塌現象。裂縫后緣位于路塹頂部邊溝附近,邊坡只出現了局部淺層失穩,規模不大,但有繼續發展的趨勢。為了提高邊坡的穩定性,控制邊坡變形,擬采用抗滑樁進行加固。

1.2 巖石路塹邊坡防護方案

為提高巖石路塹邊坡穩定性,變更原設計方案,路塹左側邊坡采用上部刷坡減載、坡腳抗滑樁加固,并優化地表截排水設計。路塹左側邊坡原設計路塹上部邊坡坡度設計值為1 ∶1.5,采用拱形骨架護面墻防護,下部邊坡坡度為1 ∶1.25,采用漿砌片石防護,設計寬度為2 m 的邊坡平臺,坡腳設計采用重力式擋土墻防護,擋土墻高度為3~9 m。變更后上部邊坡坡度為1 ∶2.5,下部邊坡坡度為1 ∶2,采用漿砌片石拱形骨架防護,邊坡平臺寬度為6 m。邊坡頂部布置截水溝,每級邊坡上部設置急流槽,邊坡平臺設置排水溝,優化邊坡截排水設計,降低地表水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K25+489—K25+542 段邊坡坡腳設置抗滑樁+擋土墻加固,樁長為18~19 m,截面尺寸為2.25 m×2.5 m,樁距為5 m,樁體嵌入弱風化層不少于5 m,共12 根,抗滑樁防護橫斷面見圖1。K25+325—K25+489 段、K25+542—K25+736段坡腳采用重力式擋土墻防護,擋土墻墻高4~5 m。右側坡面高度較低,坡面采用漿砌片石護面墻防護,坡腳采用擋土墻支擋。

圖1 路塹邊坡抗滑樁防護橫斷面

2 邊坡坡面與抗滑樁監測方案

為確定巖石路塹抗滑樁加固效果,分別在抗滑樁樁頂和邊坡坡面上部布置測點和量測儀器,對邊坡表面位移、樁身彎矩和樁身位移進行監測,分析監測數據確定巖石路塹邊坡的穩定性。邊坡與抗滑樁監測內容與方法:(1)邊坡坡面和樁頂表面位移采用全站儀進行水平和垂直位移進行監測,dx 為邊坡坡面垂直的方向,指向坡面外部為正,指向坡面內部為負;dy 為與坡面平行的方向,dz表示相對高程,測點上移為正,下沉為負[3]。(2)在樁體內部布置測斜管,通過測斜儀監測抗滑樁水平位移[4]。(3)在抗滑樁不同高度布置測點,自樁頂以下1 m,每隔2 m 布置一個測點,對不同深度樁身彎矩進行監測,分析確定不同深度抗滑樁樁身的變形情況。

3 巖石路塹邊坡抗滑樁加固效果分析

3.1 邊坡坡面表面位移監測結果分析

邊坡表面位移采用徠卡Viva TS16 高精度全站儀進行監測,在右側邊坡上部布設觀測基站,后視點設置在穩定的基巖上,測點布置在坡面、邊坡平臺上部,并在施工過程中做好保護。選取第二臺階上部的兩個有代表性測點P11 和P21(抗滑樁上)的監測結果進行分析,監測結果見表1。

分析表1 可知,邊坡的水平位移有向外的趨勢,坡面dx、dy、dz 三個方向的位移變化趨勢存在一致性,均呈現開挖前期增速較快,后期逐步平穩的趨勢,說明邊坡防護結構可有效控制坡面變形。P11 測點dx 方向的坐標增量分別為33.1 mm,dy 方向的坐標增量分別為-7.7 mm,dz 方向的坐標增量分別為-35.0 mm,在監測前五個月變形速度較快,后三個月變形速率逐步趨緩,最終達到了穩定狀態。分析P21 測點監測結果,也呈現前期增速快,后期逐漸變緩的趨勢。結合現場施工安排分析,在抗滑樁施工結束后邊坡坡面和抗滑樁變形速率逐步趨緩,后期雖然有小幅度增長,但變形幅度不大,說明抗滑樁對邊坡變形進行了有效控制。

表1 邊坡表面位移監測結果統計

3.2 樁身彎矩監測結果分析

在邊坡防護施工過程中,實施動態管理,通過分析監測結果確定邊坡的穩定性,調整支護參數。樁身彎矩測點埋設位置與鋼筋計位置一致,第一個測點位于1 m 深度位置,以后深度每增加2 m 布置一個測點。以邊坡邊緣和邊坡中部的H1、H5 兩個測樁作為彎矩監測對象,收集監測數據繪制樁身不同位置彎矩變化曲線見圖2。

圖2 樁身不同位置彎矩變化曲線

分析圖2 可知,樁身負彎矩在深度為11 m 處達到最大值,樁身承受負彎矩。H1、H5 兩個測樁的彎矩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出現最大負彎矩的位置也一致,說明邊坡滑動面基本處于樁身11 m 深度左右。

3.3 樁身位移監測結果分析

在抗滑樁樁身上部布置測斜管,對不同深度樁體的水平位移進行監測,分析邊坡的穩定性。以邊坡邊緣和邊坡中部的H1、H5 兩個測樁作為樁身水平位移監測對象,收集監測數據繪制樁身不同位置水平位移變化曲線見圖3。

圖3 樁身不同位置水平位移變化曲線

分析圖3 可知,樁頂的水平位移最大,隨著深度的增加,樁身水平位移呈現遞減的趨勢。樁體上半段水平位移較大,下半段水平位移較小,且在11 m 位置有增大的趨勢,證實了上述樁身彎矩監測分析預測結果,在深度大約為11 m 位置存在滑動面。結合表1 樁頂水平位移監測結果,得出在監測前期樁頂水平位移較大,后期逐步趨緩,監測結束時達到了穩定狀態。

4 結語

分析邊坡表面位移監測結果,施工前期邊坡變形較大,在抗滑樁完工后變形速率逐步趨緩,并逐漸達到了穩定狀態。在深度為11 m 位置樁身彎矩達到了最大值,且樁身位移也有明顯增加,說明在11 m深度附近存在滑動面,結合樁頂位移監測結果,得出監測前期位移增幅較大,后期逐步趨于穩定。采用抗滑樁支護后邊坡變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加固方案可行,達到了預期效果。

猜你喜歡
坡坡路塹抗滑樁
方截面抗滑樁旋挖鉆成孔工藝探析
高速公路路塹邊坡監測與分析研究
山西省祁縣G208公路某段深挖路塹邊坡穩定性評價及防治對策
試論預應力錨索抗滑樁在滑坡治理中的應用
高邊坡路塹監控量測技術控制要點
淺談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樁設計關鍵要點
虛驚一場
京滬高速鐵路不同線路形式噪聲暴露研究
打老婆等
T形橫截面抗滑樁截面優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