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市林木種苗產業高質量發展前景與對策

2022-08-08 08:10馮祥元華曉琴屠麗芳
甘肅林業科技 2022年2期
關鍵詞:武威市種苗林木

馮祥元,華曉琴,屠麗芳

(甘肅省武威市林業綜合服務中心,甘肅 武威 733000)

武威市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的交會地帶,分屬黃河流域與內陸河石羊河流域兩大河流域,“階梯式”地貌和山川沙地類,林木種質資源豐富。冬寒夏暑,溫差大,氣候干燥,光照充足的冷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生產的種苗質量高,適應性強,深受西北旱寒荒漠區造林綠化偏愛。平坦的苗圃地,優越的灌溉條件,有利于林木種苗產業規?;l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西北生態安全屏障的構建和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持續推進,有效拉動了武威市林木種苗產業發展。但是目前隨著經營主體、育苗土地、品種質量等方面較大的政策和需求變動,林木種苗產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

1 現狀與問題

1.1 現狀

2020年,武威市共有苗圃(育苗地)3 300多處,育苗面積2 150 hm2。其中涼州區1 210 hm2,天??h300 hm2,古浪縣337 hm2,民勤縣262 hm2,市直林業單位41 hm2。樹種品種60多個,產量約5.84億株,出圃苗木約2.5億株,其中供應市域內用苗8 860多萬株,市外銷售16 140萬株(見表1)。市內共有國家級林木良種基地1處,省級良種基地3處,采種基地4處,每年采收林木種子約150 000 kg,主要為沙棗、花棒、梭梭、毛條、沙蒿、白刺、沙拐棗等沙生樹種。生產的種苗除滿足市域造林綠化外,大部銷往省內周邊及內蒙古中西部、寧夏、新疆、西藏、青海等同類生態地區。

表1 武威市2020年育苗情況

1.2 發展特點

1)種植集群布局已經形成。市內涼州區以清源鎮為主的涼州—古浪路沿線,以云杉、樟子松、油松、柏樹、槐樹、榆樹及花灌木培育為重點,育苗面積在1 350 hm2以上,為全市主要苗木生產、集散基地。天??h天堂、華藏、哈溪等高海拔河谷片區,以云杉和祁連圓柏為重點。民勤縣、古浪縣沙區以梭梭、花棒、毛條、沙棗、白榆等沙生樹種為主。在品種結構方面,大規格常綠景觀樹種、色葉品種和花灌木已成為產業主流品種。

2)社會化育苗已成為主體。各種非公有制企業、民營個體、合作社和農戶等社會經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租賃和承包國有林業單位苗圃等形式,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種苗產業,已占全市育苗面積的80%以上,成為全市種苗產業的主體。

3)市場化經營已成為方向。種苗使用招投標制度的建立,以及育苗樹種結構的多樣性和管理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推動產業向市場化有序發展。目前,全市注冊種苗企業、農民育苗合作組織700多家。特別是一些業外企業的加入,提升了市場運作活力,他們積極向內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推銷苗木,使市內種苗在該區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在甘肅省河西地區、蘭州、白銀、甘南等地承接綠化工程,拓寬銷售渠道,成為林木種苗產業的主力軍,龍頭企業主導地位日益明顯。

4)質量監管持續加強。全市林木種苗管理機構和林業執法單位,強化了行政管理和服務,落實了種苗證簽制度,建立了春季造林苗木抽檢制度。在苗木出圃時,種苗、森檢業務人員現場檢驗,核發檢驗證和檢疫證,確保了種苗證簽給付。

5)新型服務體系悄然興起。一些規模較大的種苗企業以合作、掛靠、電子商務等形式聯接育苗農戶,提供相應的社會化服務。種苗經營管理人員充分利用網絡建立相關平臺,發布信息、技術,溝通產銷渠道。每年的春秋兩季,市內苗圃地頭,活躍著專業化掘苗隊伍,開展大苗帶土球起挖、吊裝、拉運、栽植、后期管護等全程服務。來自陜西、河北、四川等地的專業化嫁接“小分隊”,有效解決了企業育苗嫁接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

1.3 發展歷程

近年來,武威市林木種苗產業經歷了平穩發展、迅猛擴張,到目前逐步調整優化、趨于高質量發展的階段。2010年前,育苗面積長期穩定在650 hm2左右,生產主體是國有林場和苗圃,出圃以計劃調撥為主,主要供給市域內造林綠化。2010年前后,內蒙古中西部和寧夏等地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由于氣候相同、地域相鄰,武威市種苗倍受青睞。市場產銷兩旺,加之苗木采購全部推行了招投標制度,大量育苗農戶和非公育苗企業應運而生,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全市育苗面積2013年突破2 000 hm2,2015——2016年達到了高峰,近年又逐步回落,出現了一次驟起驟落的大起伏(見圖1)。苗木年銷售收入2010年之前在3 000萬元左右,2013年突破億元大關,2015年達2.1億元,近年在1.8億元左右。

圖1 武威市育苗面積2013—2020年變化情況

1.4 存在主要問題與原因

1)種苗產業無序發展,市場過剩風險已經顯現。受2010年前后種苗產業火爆的影響,一些農戶、企業跟風育苗,沖動而上,全市出現了大面積育苗的“風暴”,致使苗木產量激增,供需矛盾突出。近年苗價偏低,積壓報廢嚴重,產業規?;乜s。

2)苗木結構性短缺現象時常發生。育苗組織化程度低,盲目無序生產,致使常規苗木在圃積壓嚴重,而容器苗、大規格苗和花卉苗自產又不足。另外,林業產業政策性因素導致的苗木余缺現象時有發生。2012—2017年全市從省外調入近2億株枸杞、梨、紅棗、核桃等經濟林果苗木,梭梭苗木年度間緊俏價高和過剩報廢呈周期性波動。

3)良種化水平低。林木良種選育工作薄弱滯后,加之用于造林的各類沙旱生灌木良種技術性短缺,致使良種資源少,生產供應程度低。

4)質量監管薄弱,指導服務不夠。由于種苗供需季節非常集中,致使春季管理服務能力較為滯后,種源產地管理不力,種源不適及盲目引種現象時有發生。同時,現有的國家和省上的苗木標準,涉及的樹種品種少,適用范圍小,指標較為單一,對國土綠化、城鎮綠化使用的大規格苗木、多樣化的指標要求等尚無系統全面的質量標準,引導生產、規范管理缺乏依據。

2 機遇與挑戰

2.1 戰略機遇

按照《武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全市生態建設任務和投資持續增加,國土綠化計劃完成營造林8萬hm2,防沙治沙7萬hm2。加上退耕還林工程、退化林分修復、濕地修復、更新造林、政府專項債券和各種社會化公益基金造林等,造林總面積將超過30萬hm2,年需各類苗木9 000萬株以上,市域內需求大。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北方防沙帶建設、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構筑、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等,武威種苗在國內甘蒙寧青疆藏大市場廣闊。新時代新階段,種苗需求將呈現多元化格局,生態樹種、園林綠化樹種、大規格苗木、容器林草苗木、花卉盆景、造型地被類種苗門類齊全,產業升值空間大。逐步建立的種苗繁育、造林、管護全程化生產經營模式,產業鏈條拉長,附加值高。種質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好,林業苗圃土地充裕,生態地域優勢明顯,人才濟濟,營銷網絡較好,外向型勢頭良好。2019年8月,國家林草局出臺《關于推進種苗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種苗產業再迎政策項目利好。因此,在林業生態建設重大利好政策疊加的大背景下,林木種苗產業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條件優越,發展空間大,前景廣闊。

2.2 面臨新的挑戰

目前,林木種苗市場低迷,悲觀松懈情緒對產業發展形成挑戰。2019年前后國有林場改革任務的完成,市域內傳統育苗實力強、長期發揮“領頭羊”作用的國有林業場站等全部劃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已逐步退出種苗產業,種苗生產將面臨科技創新和良種選育的挑戰。隨著2021年國家防止和糾正耕地“非糧化”政策的出臺,諸多農耕地上的苗圃逐步退出,將面臨集群格局調整優化的挑戰。隨著林木良種使用率目標管理制度的建立,種苗產業發展特別是生態造林苗木的生產使用將面臨良種化的挑戰。城鎮園林綠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花繁葉茂、色彩斑斕,對名優特品種、盆景造型、花草地被等種苗的繁育生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綜上分析,林木種苗產業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武威市林木種苗產業仍然是林草行業的陽光產業,完全可以乘勢而上,大有作為。要充分看待種苗產業的有利條件、產業基礎和地域品種特色,理性克服盲目悲觀和松懈松勁情緒,沉著應對市場動蕩規律,全面提振產業發展的信心。要借助現有種苗企業、農戶的政策性退出和優勝劣汰,調整提高,轉型升級,通過浴火重生,鳳凰涅槃,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推進林木種苗產業跨上新臺階。

3 思路與對策

林木種苗作為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與保障,在林業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1],既是營造林過程的一個環節,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基礎產業。同時,林木種苗作為遺傳基因的載體,又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2],在林業產業中需要更高科技要求和技術含量,發展種苗產業具有重要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武威市林木種苗產業生產供應能力快速提升,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外向型市場逐步拓展,承攬造林綠化工程的經營模式日臻完善,保障服務工作全面加強。在新的機遇和挑戰形勢下,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3],以專業化、規?;?、良種化、市場化、標準化生產供應為目標,著力構建生產供應體系、良種選育推廣體系、質量標準體系、市場監管體系、科技信息服務體系(見圖2)。

圖2 林木種苗產業體系

3.1 生產供應體系

種苗生產供應是產業發展的主體。生產供應體系建設主要包括規劃布局、產品結構、生產主體和經營方式。要根據造林綠化需求、種苗市場潛力、產業發展水平,按照生產規模適度、布局集群、地域特色鮮明目標進行科學規劃和定位。緊扣自然生態和氣候條件,從戰略性主導產品、區域化優勢產品和地方性特色產品三個層面上做好品種選擇與規格設計(表2),穩定鄉土樹種育苗生產規模,增加林木良種、高技術產品在苗木培育中的比重,補齊自動化生產、營養袋育苗、大規格苗木、盆景、花卉、草坪等的短板,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扶持現有種苗企業優化重組,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按照“企業+基地”模式,建設一批基礎條件好、生產規模大的永久性專業苗圃,打造知名品牌,提升現代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市、縣區組建的國有生態建設公司,接管劃為公益一類林業單位生產經營種苗,盤活現有的種苗及苗圃資源。通過生產經營許可手段,有序推進規模小、分散經營農戶、農耕地上臨時苗圃退出種苗產業。市內國家級、省級林木良種基地和保障性苗圃,要做好必要的種苗儲備,解決林木良種、新品種和特殊種苗市場供應“失靈”問題,建立招投標供應和合同制保障供應相結合的使用機制。支持種苗企業建立育苗、供應、造林綠化、工程建設、后期管護一體化、全程化生產經營模式,拉長產業鏈條,拓寬銷售渠道(圖3)。

圖3 林木種苗生產供應體系

表2 武威市種苗產業發展產品結構表

3.2 良種選育推廣體系

良種使用率的高低決定著林分質量和效益的發揮,推進良種化進程始終是種苗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過育繁推一條龍機制,加快選育步伐,提高繁育產量,加大使用力度。依托國家林木良種基地、種質資源庫、林業科研院所、科技服務單位、國有林業場站、實力較強的種苗企業,重點做好主要生態造林樹種的良種引進馴化和種質創新。開展林木種質資源普查,挖掘開發一批耐瘠薄、耐鹽堿、抗病蟲害、抗干旱的優良鄉土樹種,著力解決良種資源“瓶頸”制約。通過林木良種補貼、政策扶持、項目支撐、計劃調控等資金政策手段,加大已審定林木良種的繁育規模。按照國家和省上的相關規定,對所有政府投資的造林項目和國有林業單位實施的造林項目,實行良種使用率目標責任管理,把好良種使用關口(圖4)。

圖4 林木良種選育推廣體系

3.3 質量標準體系

大苗造林具有抵御惡劣環境能力強、管護難度小、成林早、見效快等優點,在國土綠化和城鎮綠化美化中大量應用;小苗具有抗風、耐旱、成活好、易叢植等優點,在治沙造林和荒山造林中推廣應用。但具體適用的苗木質量指標體系尚未建立,相關的國標省標樹種、指標不全、適用范圍過大,未區分綠化區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產、使用無章可循的問題。同時,種源產地對造林后成活生長差異大。因此,要全面制定完善適于地方特定綠化區域的苗木質量標準體系,滿足不同區段、不同林種的造林所需。

苗木的質量標準體系應包含高度、地徑、根系、分枝、冠幅、土球等規格指標,檢疫對象、苗干通直度、色澤、芽體、木質化、機械損傷等綜合控制指標,種源、良種、種子、產地等性能指標(圖5)。

圖5 林木種苗質量標準體系

3.4 市場監管體系

種苗市場監管是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促進產業有序發展的保障。通過建立完善生產經營許可、行業管理、質量檢驗監督、品種種源管控等監管體系,提高生產質量,管好流通質量,把住使用質量。取締無證生產經營,打擊亂引濫繁、虛假廣告、無證無簽、假劣種苗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嚴格證簽制度,所有流通和使用的種苗都必須持有“質量檢驗證”、“植物檢疫證”和“標簽”,在項目驗收付款環節,均需核查給付“兩證一簽”,實現種苗質量的可追溯。認真執行春季種苗質量抽檢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動制度,確保抽檢覆蓋率在85%以上。強化種源、良種的使用管控,各類造林作業設計和實施方案的制定、批復,都必須明確種源、品種、良種、產地等指標,并作為驗收評價的指標內容(圖6)。

圖6 林木種苗市場監管體系

3.5 科技信息服務體系

科技信息引領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在科技發展和信息時代的今天,科技信息服務在種苗產業中顯得尤為主要。林草管理部門要按照“造林綠化種苗先行”,“適地適樹適種源、就近購苗用苗”原則,對轄區內種苗產業發展進行宏觀指導,建立種苗生產和造林綠化之間的銜接機制,避免生產使用的盲目性。林業科技服務單位要突出種苗產業技術密集型地位,大力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切實解決品種引進馴化、高效快繁等的技術疑難,不斷優化生產工藝。主管部門、服務單位、種苗企業圍繞各自的職責,打造各級各類、線上線下種苗信息平臺,為種苗現貨交易和新品種展示提供場所,以不同的實用形式開展社會化服務。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務組織,發揮種苗社團組織的橋梁紐帶、技術信息服務、行業自律和權益維護等方面的作用,營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為種苗產業提供有效的社會化服務(圖7)。

圖7 林木種苗科技信息服務體系

4 結束語

近年來,武威市依托市內及周邊相鄰地區林業生態建設對種苗需求量大的機遇,充分發揮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林木種苗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呈現出了種植集群布局已經形成、社會化育苗已成為主體、市場化經營已成為方向、質量監管持續加強、新型服務體系悄然興起等產業化特點。但還存在無序發展、種苗結構性短缺、良種化水平低、質量監管服務薄弱等問題。分析梳理目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認為,種苗產業仍然是林草行業的陽光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理性分析認為,武威市林木種苗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應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提高產業化水平為目標,科學規劃布局,優化品種結構,壯大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加大良種選育推廣步伐,制定完善質量標準,加強市場監管,強化技術信息服務,構建比較完備的生產供應、良種選育推廣、質量標準、市場監管、科技信息服務等產業發展體系。

林木種苗產業發展已有多人作了相關研究。但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產品的升級,技術的進步,勢必會出現新的矛盾和問題,必然要經歷一個調整發展的過程,本文僅為管窺之見,提出的問題和對策措施相對寬泛,定量的指標研究尚顯欠缺。

猜你喜歡
武威市種苗林木
武威市成功創辦首家肉牛種畜禽場
《園藝與種苗》征稿啟事
《園藝與種苗》征稿啟事
《園藝與種苗》征稿啟事
國家林草局發布2020年度林木良種名錄
什么是碳中和?
《園藝與種苗》征稿啟事
小刺猬的秘密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項
七千人大會上的領導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